02.26 宅家能學還能辯 學生兩兩對決 院士線上點評 廣大“方班”線上辯論賽讓宅家學習“很有趣”

宅家能學還能辯 學生兩兩對決 院士線上點評 廣大“方班”線上辯論賽讓宅家學習“很有趣”

宅家能學還能辯 學生兩兩對決 院士線上點評 廣大“方班”線上辯論賽讓宅家學習“很有趣”

新快報訊 記者 王娟 通訊員 廣大宣

院士坐鎮、老師指導、兩兩對抗……近日,宅家學習的廣州大學網絡空間安全人才實驗班——“方濱興班”(簡稱“方班”)的61位同學,連續3晚進行了一場激烈的辯論賽,激烈的辯論過程和學習效果給同學們留下了深刻印象。

辯題“神仙打架” 辯手線上過招

“網絡實名制是否有利於公共議題的討論?” “未來人工智能是否會對人類產生威脅?”“大數據技術的發展和應用是否使人更加自由?”“網絡空間中,安全和自由哪個更重要?”“區塊鏈對網絡安全來說是良藥or毒藥?”“人工智能應不應該具有法律人格?”……2月17、18、19日連續三個晚上、每晚兩個半小時,第二十七期方班“學術研討廳”以線上辯論會的形式展開,“方班”61位同學分成十二個辯論小組,每兩個小組一個辯論主題展開了激烈辯論。廣州大學網絡空間先進技術研究院名譽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方濱興,研究院院長田志宏以及研究院的老師、同學們參加了辯論賽。

據介紹,本次辯論會的辯題經過了老師、同學們的精心挑選,從學生們所提的76個涉及技術的社會性辯題、學習理念類辯題、新技術及其安全類的辯題中選出了切中網絡空間安全領域的熱點,論辯空間大。辯論會使用小魚易連平臺,通過線上視頻,辯手和嘉賓老師們“同堂”探討。

在“網絡實名制是否有利於公共議題的討論?”辯論中,正方提出,網絡實名有利於公共議題討論的標準是看是否可以更快更好地得到使群眾有益的結果;反方就評論與真實身份綁定會引發的問題以及韓國實名制導致的發聲數量減少對正方觀點提出了質疑。 辯論結束後,方院士對雙方辯手需要察覺的攻擊點、辯論內容和辯手錶現等進行了點評,方院士提到幾個要點,如正方同學要強調實名制的方法可以判斷出什麼是人們所能認可的正確的判定標準,因為在實名制的前提下鮮有人會拋出自己都認為有可能站不住腳的論點,而反方同學巧妙地抓住了前臺匿名、後臺實名的運作方式從而佔據了主動,因為名人在表達觀點的時候也會因為其名人效應而難以隨心所欲地反映出內心的世界,因此反方同學不應只強調“前臺匿名保護的是弱者”。

在“未來人工智能是否會對人類產生威脅?”辯論中,正方提出對未來的假設判斷應分為近未來與遠未來,在近未來中對人工智能自身的失控風險與人類的惡意利用會導致威脅,而遠未來中強人工智能的出現將導致人類對人工智能的控制與約束能力大大減少;反方給出了“人類仍舊難以掌握怎麼使人工智能超越人類智慧的技術”,“人工智能的發展是循序漸進的”,“人工智能對於人類來說只是一種工具”和“人工智能技術必會受到人類立法的嚴格約束”四個論點並逐一闡述。方院士在點評中指出,人工智能的研發除了“符號主義”還有“行為主義”和“連接主義”流派,“連接主義”是將人類世界現有的知識通過學習聯繫在一起,通常是以人類的認知為準,但是“行為主義”所開發的人工智能的主要目的是將下一步行為的判斷交給人工智能,這就導致可能出現不可預測的因素。正方的優勢在於強調了未來,未來當然不可預期,如果人工智能的發展是建立在不可解釋且自我學習之上,危害人類的事情當然是有出現可能的;反方的優勢在於強調人工智能的工具性屬性,強調人們發展人工智能的前提就是要對之可控。最後,經過老師們投票,伍丹妮同學被評為本輪最佳辯手。

首次線上“學術研討廳”

師生積極參與超過預期

2017年加入廣州大學後,方濱興院士團隊成立網絡空間先進技術研究院,並開設“方班”,致力於培養高素質創新型網絡安全人才。兩年多來,“方班”以創新教學方式培養94名碩士研究生,研究生第一學期不需馬上選導師,在充分參與各個研究項目後,第二學期再選擇。

據介紹,每個月三次的“學術研討廳”是“方班”學生最期待的事,在三、四個小時的研討過程中大家可以上臺彙報研究成果,得到方院士的指導;有時還能和國內外專家切磋交流,掌握網絡空間安全領域前沿動態,如新南威爾士大學林學民教授就多次在“學術研討廳”中指導學生。

此次正值抗擊疫情的關鍵時期,線上辯論賽應運而生。方院士、田院長以及“方班”老師們對這次線上辯論的效果表示認可,“辯論賽提高了同學們的思辨能力,在準備過程中同學們對於辯論中涉及的專業技術內容也有了更深一步的認識。”田院長說,“這場辯論賽作為第二學期‘方班’的第一場活動,調動了同學們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使他們能以更好的狀態迎接接下來的學習研究生活。疫情防控期間,我們將探索更多樣化的線上教學活動。”

“方班”學子怎麼看?

線上辯論的學習鍛鍊效果一樣好

第一場最佳辯手李凡:“‘方班’用實際行動證明了疫情期間可以‘停課不停學’,學習鍛鍊的效果一樣很好。我很感謝前期積極準備和配合的同學們,很感謝指導老師們,也很感謝對方辯友。就像賽前老師們曾說的那樣,其實在準備的過程中,鍛鍊邏輯思維能力的目的就已經達到了。最終的線上辯論,大家也都積極踴躍地討論,雖然線上辯論有很多不便的因素,但實際進行下來還是很激烈的,線上辯論是可行的,很好的鍛鍊了我們的反應能力和臨場變通能力。”

第二場最佳辯手伍丹妮:“這一次線上辯論賽的選題與平時的學習息息相關,調動了自己的積極性,查閱了許多資料,也增長了知識。作為五辯,在辯論賽過程中要聽清楚對方的回答,找到其中的漏洞並總結,有條不紊地表達出來。這對自己是個挑戰,鍛鍊我的心態,希望還有機會體驗不同位置的辯手。”

第三場最佳辯手張濤:“此次線上辯論賽,相較於線下來說,讓我感覺團隊合作更加緊密,隊友及時用微信在群裡提供反駁素材,特別是最後對方提出的‘便利不等同於自由’的觀點,隊員及時在討論群給出反駁論點,作為五辯的我才能在最後時刻還能臨時修改辯稿,非常感謝隊友們的支持。”

第五場最佳辯手黃文鋒:“我是第一次參加辯論賽,更特別的是,因為疫情原因,也是首次參加‘線上辯論賽’。整個辯論賽的過程,因為辯題是區塊鏈的良性或毒性,我們是反方,小組成員們認真分析問題、找資料、打磨論點,蘇申老師在我們遇到問題時也給予了很多的幫助。這個過程中我體會到了團隊的力量,在我看來獲得最佳辯手不只是我個人,更是整個團隊的成果,非常感謝他們!在辯論時我也感受到對方辯友的犀利,共同使整場辯論精彩起來。辯論結束後方老師獨到而又深刻地對我們每個辯手的觀點進行了分析,提出了更好的表述、甚至是新的觀點,讓我從不同角度上對辯題有了更深入的理解,開闊了眼界。這次辯論可能有些許瑕疵,但在我看來第一次弄已經很棒了!”

第二場正方一辯郭潤生:“本次線上辯論賽同學們使用在線文檔共享辯論材料,包括指導老師的意見、方院士的點評、同學們的辯論過程都可以回放進行整理和覆盤,十分方便。另外,辯題的選取是針對我們的各個研究方向而定的,作為一辯為了立論我查閱了大量人工智能發展的相關資料,在辯論結束後方院士針對我們的辯論內容從辯論方法和學術等不同角度進行了點評,不僅鍛鍊了思辯能力而且拓寬了知識面,收穫頗豐。”

據瞭解,自成立以來,“方班”學生先後在IJCAI-19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對抗算法競賽無目標攻擊任務線上賽、首屆DataCon大數據安全分析比賽等國際和國內大賽中摘得桂冠,在第五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創業大賽中獲國家銀獎,“方班”組建的Team233戰隊,也多次在國內外網絡安全比賽中取得佳績,其中在第十二屆全國大學生信息安全競賽創新能力實踐賽中獲得全國二等獎,填補了廣州大學在網絡空間安全CTF競賽領域的新突破,顯示出不俗的實力,充分展現了“方班”人才培養的成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