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2 你可能去過哈爾濱,但你可能還不瞭解它

你可能去過哈爾濱,但你可能還不瞭解它

蕭紅曾在《呼蘭河傳》中這樣描述黑龍江呼蘭河的冬日:“嚴寒把大地凍裂了。”呼蘭河作為松花江的支流,自北往南在哈爾濱匯入松花江。呼蘭河流過的呼蘭縣也在14年前成為了哈爾濱的一個區。

你可能去過哈爾濱,但你可能還不瞭解它

圖/圖蟲創意

哈爾濱,這個提起便會感覺到寒冷的城市,哪怕到了三月初依舊大雪紛飛。它坐落於北緯45度以北,一年中有大半時間都是冬季,供暖往往從10月下旬持續到第二年的四月。官方記錄的歷史最低溫裡是零下42.6℃。在氣象學家的記錄裡,過去 46 年黑龍江全省的冬季平均氣溫持續走高。

你可能去過哈爾濱,但你可能還不瞭解它

圖/圖蟲創意

儘管哈爾濱冷到呼口氣都會結成冰碴子,但就是這樣寒冷的天氣讓人們趨之若鶩。來自粵閩、江浙的遊客帶著對嚴寒的滿腔好奇心,橫跨了幾千公里來到祖國的北端。對南方人來說,這裡代表了寒冷,也代表了神秘。

你可能去過哈爾濱,但你可能還不瞭解它

圖/視覺中國

哈爾濱的旅遊資源是圍繞冰雪展開的,

城北的冰雪大世界辦了19年,每年都吸引了上百萬遊客。光是去年春節,遊客數量便達16.9萬人次,營業收入超過4000萬元。

你可能去過哈爾濱,但你可能還不瞭解它

圖/圖蟲創意

哈爾濱的歷史凝聚了共和國的記憶。19世紀末的俄羅斯人和日本人將這裡作為進入中國的落腳點,在此發展工業,建設城市。新中國成立後,東三省的城市為全國輸送著工、農資源,而哈爾濱就是其中的一個。

改革開放後,東北的衰落成為了不爭的事實,而哈爾濱便是衰落的縮影。90年代的東北淨遷出人口達40.4萬人,而哈爾濱從十年前開始,人口從淨遷入變成了淨遷出。東北的年輕人流向了經濟狀況更好的東部沿海地區,祖國南端的三亞成了東北人新的聚集地。


哈爾濱因為鐵路而生。19世紀末20世紀初,沙俄為了連接歐亞兩大洲,在西伯利亞修建大鐵路。中國東北的這條中東鐵路是這個大計劃中的一部分。它的幹線西起滿洲里,東至綏芬河,橫穿當時的黑龍江和吉林兩省,哈爾濱是這條丁字形鐵路縱路和橫路的焦點。這讓松花江邊的小漁村蛻變成了哈爾濱,一座徹頭徹尾的近代工業城市。

你可能去過哈爾濱,但你可能還不瞭解它

圖/圖蟲創意

因為鐵路,越來越多的中國人來到了這座城市。1900年規劃中央大街時哈爾濱還只有2萬人,到1923年這個數字激增19倍,達到了38萬人。而中央大街的異域風格也讓人感到陌生與好奇。

你可能去過哈爾濱,但你可能還不瞭解它

圖/視覺中國

東北的口音是闖關東的人從中原帶去的。清朝末期民國初年,中原人帶著玉米種子到了東北,四十年間黑龍江的耕地面積增長了600多倍。玉米替代了原本的高粱地,並拯救了饑荒年代無數掙扎在餓死邊緣的人。

你可能去過哈爾濱,但你可能還不瞭解它

圖/視覺中國

哈爾濱河網縱橫,又有廣闊的黑土,即使寒冷,依舊是沃土地。黑土地是在寒冷氣候條件下地表植被經長時間腐殖演化而成,有機質含量高,這為大米的生長提供了優越的條件。

五常產的大米比泰國香米的味道還要香。

你可能去過哈爾濱,但你可能還不瞭解它

圖/視覺中國

離開了哈爾濱的黑土地,那兒的一切都被簡化成兩個字——東北。東北的大米、東北的人。其中也包括哈爾濱人。他們爽朗豪放,也偶爾成為一些負面新聞裡不守規則的粗魯人,但這不完全是他們的本意。哈爾濱人有著自己特有的幽默,只要一開口,

人們都對這幽默感心領神會

你可能去過哈爾濱,但你可能還不瞭解它

圖/視覺中國

寒冷的冬季漫長,民國時期,偽滿洲國統治之下誕生了一個獨特的作家群,東北作家群,他們描寫困難,懷念故土和家人。風格粗獷卻不失對人生的關注。那裡不是一個只有寒冷和衰落的地方。

你可能去過哈爾濱,但你可能還不瞭解它

說了那麼多,你想去哈爾濱看冰雪嗎?

-END-

文丨逸驍

圖編丨鯨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