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孩子脾胃不好的表現是什麼?

心理諮詢師趙迪


我家寶寶現在11個月了,我覺得她脾胃不太好,大便有時幹有時稀,而且孩子也很瘦,不愛吃東西愛乾嘔,挑食厭食。最近我給他多加了水果,多喝點水,另外,最近我給他補了鈣和鋅,我感覺他最近食慾好些了,還有寶媽們你們都給孩子做什麼輔食啊?我家寶寶就愛吃雞蛋羹。其他的都不怎麼愛吃


丹丹1490737


首先表現在飲食方面:食慾不振,偏食挑食,厭食等;

其次,便秘或者腹瀉,腹痛或者嘔吐等:

再次,精神方面,不愛動,少言懶語,睡眠差,睡覺時磨牙,或者愛哭鬧;

最後,嘴裡有異味,口乾舌燥,嘴唇發白,舌苔黃厚等情況。



生殖男科李軍良


寶寶由於在生長髮育中,食慾旺盛身高體重才會長得快。但由於寶寶的脾胃還是稚嫩狀態,遠沒有發育完全,因此就很容易虛弱,功能不足,這就是脾虛了。

中醫講脾胃是後天之本,脾虛的危害對寶寶來說不可謂不大,以下有哪些危害,寶媽們不可不知。

一:挑食、厭食、拒食

脾胃是“後天之本”,脾虛會導致胃的運化功能減退,消化和吸收不良,進而導致食慾不掙,從而產生挑食、厭食、拒食。

二:腹瀉或者便秘

寶寶如果脾虛胃弱了,消化和代謝運化都不正常了,胃部消化感到“心有餘而力不足”,就容易腹瀉。

而便秘則是由於積食,我們知道脾主運化,脾虛了,食物“運”不動了,在體內堆積,從而形成便秘。

三:體質差,容易外感

脾虛會導致寶寶容易積食,不思飲食。而寶寶本身身體就比較嬌嫩,各個臟腑發育不完善,功能不齊全,如果沒有充足的營養,便容易讓外邪入侵。

因此如果寶寶常感冒,不僅是肺部功能虛弱的問題,還要考慮是否是脾虛,營養不足哦。

四:容易咳嗽

脾虛不僅會導致寶寶經常感冒,而容易導致咳嗽,這二者關係密切。中醫講脾屬土,肺屬金,土生金,脾虛了就會影響肺氣宣發,導致寶寶容易咳嗽。

五:溼氣大,易生痰

脾臟主運化水液,脾虛了,運化功能失常,水液在體內堆積,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溼氣”,體內溼氣大,就容易生痰飲。

六:脾氣大

如果寶寶有上述脾虛的表現,而又脾氣很大,愛哭愛鬧,這便是“脾虛肝旺”。中醫認為肝屬木,這種患兒常常是脾肺兩虛,金不克木,導致肝氣太過強勢,進而有脾氣大的症狀。

七:晚上睡覺出汗多

脾氣虛弱時,氣的固攝作用就減弱了,寶寶容易有多汗的症狀。大人氣虛時,也會有多汗、多尿等症狀,這也是氣的固攝作用減弱導致的。

八:愛流口水

九:影響生長髮育

脾胃是後天之本,意思是人後天的生長髮育,都以它為根本,脾胃虛弱,導致的一系列如厭食、挑食、消化不良、營養不足,積食等,都會導致寶寶缺乏營養,進而影響生長髮育,後果嚴重。

怎樣合理飲食?

小孩出現脾胃虛弱的時候應注意進行合理的飲食。每頓注意不要進食過飽,避免進食油炸油膩的食物,進食食物應軟爛,以容易消化為宜,進食的時候還要注意細嚼慢嚥,食物只有在口腔被充分的研磨嚼碎後,才有利於營養物質的吸收。


小兒推拿李波


5個信號暗示孩子脾胃不好了,家長要警惕:

1、臉色發黃、皮膚乾燥;兩頰有“高原紅”,眼袋變大,眼睛紅腫,鼻樑有青筋

2、舌苔厚膩、剝落、不均勻,愛打嗝,有口臭

3、睡覺不老實,愛蹬被子、愛趴睡,盜汗,磨牙、說夢話、驚醒

4、食慾不振,一兩口就飽,肚子鼓鼓脹脹的,特別偏食、挑食

5、排便異常,三天兩頭便秘、腹瀉,便便特別臭,愛放屁

3個習慣損傷寶寶脾胃,寶媽要知道

一、喂“加餐”

有些家長擔心孩子玩的太嗨,消化太快容易餓,經常會在飯前喂孩子吃點小零食,墊墊肚子,防止孩子餓了。雖說能夠理解父母為孩子好的一片心,但是這樣做對孩子卻是極為不利的。

孩子還小,脾胃運化能力有限,如果飯前給孩子加餐,不止會影響孩子的食慾,還會因為腸胃消化不及時,會給脾胃增添負擔,讓孩子易積食,引起消化方面的問題。

二、睡“下午覺”

因為孩子醒著,身邊是不能離開大人的。所以很多家長為了有一些空閒的時間,做一些別的事,會喜歡哄孩子睡“下午覺”,大約是在3、4點的時候。如此一來,就能夠有時間做一些其他的事情了,而不是隻圍著孩子轉了。

但是這樣很容易影響脾胃運化食物,增加脾胃負擔,易積食。同時還很容易導致孩子晚上的睡眠質量差,降低孩子的抵抗力,對孩子的健康、發育是百利而無一害的。

三、吃“大魚大肉”

如今為了給孩子補營養,頓頓大餐,蛋、禽、魚、肉都給孩子落不下,孩子本身的胃容量就小,發育不完善,如果日常飲食中肉類所佔的比重大,就會加重脾胃負擔,降低孩子脾胃的運化能力,破壞孩子的體質。

因此,如果一旦發現孩子脾胃不好了,家長除了要採取措施,戒掉以上3種習慣,也可以經常給孩子喝點雙低聚乳清,特別是易積食的孩子,雙低聚乳清可以調動消化因子的活性,增強脾胃動力,促進腸胃蠕動,幫孩子清理積食、減輕脾胃負擔,還能提高孩子體質,促進孩子的發育。


馨雨傾塵


“十孩九脾虛”,臉上4點很關鍵,孩子脾胃好不好,一看就知道!

聊天群裡一直有寶媽抱怨,孩子睡覺“不消停”,翻來覆去的,老蹬被子,甚至是磨牙、囈語,盜汗,驚醒大哭的現象也有。孩子之所以會這樣,其實都在向父母傳遞自己脾胃不好,腸胃消化差的“信息”。

常言道:“十孩九脾虛”,孩子身體各機能本身就處於發育中,不成熟完善,很容易受傷。尤其是春天是孩子發育的“黃金期”家長不停的給孩子補營養,增加消化壓力,所以脾胃就“扛不住”了。孩子除了睡不安穩,還會有胃口差、發燒、咳嗽、便秘等表現,因此,如果家長不能及時給孩子調理脾胃,久而久之會破壞孩子的免疫力,耽誤孩子的發育。

寶媽怎樣判斷孩子脾胃好不好?“看臉”就可以了,4點幫你判斷孩子脾胃好壞:

1. 眼睛腫,眼袋明顯

脾胃主肌肉,所以脾胃的好壞與肌肉的代謝能力息息相關,孩子脾胃虛弱,肌肉代謝能力不足,眼部肌膚很容易紅腫,形成眼袋,十分明顯。

2. 鼻樑青筋

脾胃正常的孩子鼻樑與臉部肌膚一個顏色,如果孩子的鼻樑上有隱約的青色,且是後天突然出現的“青筋”,就說明孩子脾胃負擔重,可能積食,造成脾胃虛弱了。

3. 臉色暗黃無光澤

孩子的肌膚一般都是紅潤細膩,那是因為脾胃運化好,吸收的營養能夠轉化為氣血輸送到全身各處,如果孩子脾胃不好,運化差,氣血不充足,不能及時輸送,孩子的臉色會變得黯黃無光澤,皮膚乾燥缺乏水分,看著十分沒精神。

4. 嘴巴反應更強烈

聞一聞孩子嘴裡有沒有味,如果孩子脾胃不好,運化差,是很容易積食的,食物堆積腸胃發酵,孩子的呼吸會有酸腐味,也就是“口臭”。同時,瞧瞧孩子的舌苔,你看到的不再是薄薄的“白霜”,而是又厚又膩,甚至發黃的舌苔,說明孩子脾胃虛,積食很嚴重了。

其實,孩子脾胃虛弱,除了臉上會有變化,還有手腳心出汗多,易發熱;情緒不安,經常發脾氣摔東西;腹瀉腹脹,便秘等現象,都是孩子身體在傳遞脾胃受損、積食的信號。

一清、一動、二按幫孩子調脾胃,清殘渣、護健康:

“一清”指的是雙低聚乳清,作為一種多糖蛋白,它能維持孩子腸胃酸鹼環境的平衡,調動消化酶分解食物的活性,促消化;另一方面雙低聚乳清也能增強脾胃的運化能力,運輸營養和排除體內殘渣,改善孩子體質,為孩子身體健康保駕護航。

一動是指多讓孩子運動,不要長期窩在家裡養膘,運動既能讓孩子呼吸新鮮空氣,還能促進孩子腸胃蠕動,促進消化,減輕脾胃壓力,從而養護脾胃,改善孩子體質。

補脾經:脾經位於小兒拇指螺旋麵,旋推或者將孩子的拇指屈曲,從拇指橈側(拇指方向)邊緣向掌跟方向直推為補。

摩腹:寶媽以手掌面附在孩子腹部,以神闕(肚臍)為中心順時針摩擦,不宜過重,速度宜快,助孩子消積食,健脾胃。

注意事項:

1.二按為小兒推拿手法,空腹做效果好,一天做1-2次。

2.3歲以下的孩子最適合,3歲以上的孩子應適當增加次數和時間。


枯葉蝶angel


因為脾胃一個主導消化,一個負責吸收,如果脾胃不和、脾胃虛弱,很多症狀都和孩子的吃、睡、拉有關係!

首先是吃的一些常見症狀。

1、厭食、挑食。

消化不好,身體吸收不了,孩子容易出現厭食的情況。有些孩子挑食是平時養成的不好的習慣,如果脾胃不和,孩子也容易出現挑食的現象。

2、消化不良,容易積食。

脾胃除了問題,最直接的反應就是孩子吃不進去,或者吃進去消化不了,時間長了,就會出現積食嚴重,甚至引起感冒、發燒、咳嗽等症狀。

3、很能吃,但是身上不長肉。

有些孩子脾胃嚴重不和,胃強脾弱,導致胃口一直不錯,飯量很好,但就是不長肉。而且吃的越來越多,身體卻越來越瘦。

其次是睡的一些常見症狀。

1、嗜睡,沒精神。

脾胃虛弱的孩子,往往更能睡,睡醒來也是感覺無精打采的。

2、睡不踏實。

脾胃虛弱導致積食嚴重的孩子,往往因為肚裡不舒服,睡覺不踏實。爸媽給孩子做做摩腹,或捂個熱水袋,孩子會睡得更舒適。

另外,關於拉的方面也有一些症狀。

1、經常腹痛。

孩子經常腹痛通常有兩種情況,一種是脾陽不足,另一種是嚴重積食導致。

2、經常腹瀉,拉肚子。

如果孩子偶爾拉肚子,可能是吃的不合適或者受涼了。有些孩子,經常腹瀉,而且沒有規律,爸媽會說“莫名其妙的拉肚子”。這些孩子往往是脾虛,吸收不了,往往吃完飯就會拉肚子。

最後,其他一些症狀。

1、容易感冒發燒,抵抗力低下。

脾胃主管消化吸收,如果孩子吃不好、睡不好,免疫力自然低下,很容易感冒發燒。

2、過瘦或過胖。

太瘦的小孩,很多家長知道可能是脾胃不好導致的。但過胖的孩子,往往也是脾胃虛弱導致的。

3、記憶力不好。

脾胃不和導致孩子身體營養吸收保證不了,休息不好,長期下去,會嚴重影響孩子腦發育,出現記憶力下降。

4、個子低於同齡小朋友。

爸媽都希望自家孩子可以長個大個子,脾胃虛弱長期下去,孩子消化吸收不了,休息不好,會影響生長髮育。脾胃虛弱的孩子往往個子低於同齡小朋友。

總之,對於小孩子來說,脾胃先天常不足,不能調理好脾胃,不僅會影響到孩子吃飯睡覺,還會影響到孩子的身體發育,甚至性格發育。所以,爸媽如果發現孩子脾胃不好,一定要及時調理,通過規律飲食、規律作息、平衡營養吸收,讓孩子脾胃恢復正常。或者進行中醫調理,不要忽視!

我是多寶媽,如果我的回答能幫助到您,記得幫我點贊、關注和分享哦~

帶娃的那些事


孩子脾胃若發出這些“求救信號”,寶媽別亂餵了!

上週樂樂媽跟我抱怨說:“孩子開始添加輔食後,就太能“鬧”了,吃飯睡覺都“費勁”,脾氣超大,動不動就哭,我快愁死了,真不知道孩子是怎麼了”。聽著樂樂媽的抱怨,我想到我們家萌萌剛開始添加輔食的時候,也出過很多問題,畢竟都是新手媽咪,沒經驗,誰想差點耽誤了萌萌的發育。

“脾胃是後天之本”,但是孩子天生脾胃嬌嫩,對“吃”很講究,尤其是剛添加輔食時,很容易出現問題。記得剛開始萌萌也是哭個不停,還有些咳嗽,帶孩子檢查才知道,是積食了。

醫生還說,積食會阻礙孩子的發育,讓孩子的體質變差,易生病,家長千萬不能大意。所以孩子剛開始添加輔食的時候,一定要“精”“細”,不能亂喂。

如果孩子出現這些現象,那是脾胃的“求救信號”,家長千萬不要忽視了:

1. 白天情緒躁,晚上睡不好

孩子脾胃不好,積食時,白天情緒易躁,脾氣大,一點不好,就“鬧”個不停,還很難哄好。晚上休息會吧,也“難”,孩子翻來覆去根本睡不好,有時候還會說夢話,半夜驚醒哭鬧,甚至是盜汗。

2.嘴裡有臭味,舌苔厚黃膩

家長如果發現孩子舌苔變得又厚又膩,甚至黃的“可怕”,嘴裡還散發著一股酸腐的臭味,這都是孩子的脾胃在“求救”,說明孩子積食了。

3.肚子鼓鼓的,食量減小

孩子的食量有多少,家長心裡都清楚,如果孩子變得不愛吃飯,食量嚴重減少,孩子可能就積食了,若不確定,還可以摸摸孩子的腹部,能感到肚子鼓鼓的,而且孩子排便異常,大便酸臭不成形,這都是因為孩子脾虛積食。

孩子會脾虛積食,除了天生脾虛之外,家長的“過度關心”也離不開的。所以平日家長在餵養孩子時要注意自己的方式方法,少給孩子吃肉類、零食,保證飲食營養均衡,但是不能強迫孩子吃飯,以免孩子“撐壞”了脾胃,加重脾胃,造成積食,耽誤孩子的發育。

春夏換季帶娃,學1招,加強脾胃清積食,提高免疫少生病

若是孩子脾虛嚴重,還是要帶孩子找醫生的,孩子添加輔食了,家長平時也應該注意調養孩子的脾胃,給孩子的輔食里加點肽菇末再吃,既增強了脾胃,清除了積食,同時,肽菇末是一種特殊膳食,能夠補全孩子的營養需求,提高孩子的免疫力,讓孩子更健康的發育。

小貼士:平時家長多給孩子捏捏脊,疏通一下經絡,促進食物的分解和腸胃的蠕動,幫孩子清理積食。


莫忘初心Y


各位媽媽們肯定會對小孩子不愛吃飯、面色萎黃、乏力、出汗、容易生病、腹瀉或者大便乾燥等這些問題而傷過腦筋,對此,大部分媽媽都只是“治標不治本”:孩子不愛吃飯,那我就換個方式烹調;容易生病,就去看醫生;腹瀉,就用止瀉的方法……這樣的週而復始。

其實這些問題都可以歸結到脾胃問題上,或許在看醫生時就已經說過:你的孩子脾胃不太好,需要調理調理。

關於寶寶脾胃方面的問題,在這裡就跟大家細說一下。

首先我們先了解什麼是脾胃虛弱?

脾胃虛弱,為中醫名詞術語,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脾虛,一是胃虛,我們經常都是聽到脾虛兩個詞,因為這兩個臟器的功能是連在一起的。

為什麼脾胃虛弱了,寶寶就會經常感冒、咳嗽、厭食、汗多、大便乾燥或腹瀉等問題?

——中醫認為脾是後天之本,後天的營養物質是來源於脾的運化,所以如果脾胃虛弱,整個機體的營養狀況就會差,進而會導致上述所說的常見問題。

在脾胃虛弱中,更多的指的是脾胃氣虛。氣虛主要表現為:

氣虛:孩子偏向於面色蒼白、乏力、出汗多、沒有精神等

說了那麼多,究竟脾胃虛弱應該如何調理

1.先判斷脾胃虛弱是先天的還是後天形成的

寶寶處於生長髮育的過程中,有些寶寶就是先天的脾胃虛弱,在母體內時由於媽媽生病的原因而導致發育不好,對此,先天脾胃虛弱的寶寶要及早用藥物進行輔助調理。大部分經過調理後是可好轉的。

2.因環境形成的脾胃虛弱關鍵還是合理餵養

過飽過飢是導致脾胃虛弱的主要原因,所以合理餵養是調理脾胃的關鍵因素,其次媽媽們在製作輔食過程中要注意飲食衛生,以及要有良好的進食習慣,像寶寶不愛吃飯大部分原因都是餵養不當導致的,比如,家長整天端著飯碗追著孩子滿屋子跑。

3.日常護理

在中醫裡認為太涼的食物進入胃後是容易傷陽氣的,而脾胃虛弱的孩子容易外感,如果這種情況下著涼,就更容易感冒,所以孩子的日常護理應注意一下冰冷食物的攝入,如冰淇淋、冷飲、冰鎮飲料等。

4.小兒推拿對脾胃也有一定的調理作用

(1)給小兒摩腹,可健脾和胃,理氣消食,可調理小兒腹痛、腹脹、腹瀉、厭食、噁心、嘔吐、便秘等

操作:以掌或四指摩之,稱摩腹;或沿肋弓角邊緣向兩旁作分推,稱分推腹陰陽或分腹陰陽。

次數:3-5分鐘,分推50-100次。

(2)揉足三里,有健脾益氣、強壯體質的作用,對於小兒脾胃虛弱、體質不好均有一定的保健效果。

操作:用拇指指腹按揉,每次3-5分鐘


如果喜歡的話,點擊頭像加關注;歡迎評論;

以後會陸續推出各種孕產、兒童、慢性病等科普;

還有廣東人最愛的各色靚湯;

想知道營養相關方面的知識,也可留言提問,以後文章會精選解答。


省中醫郭醫生


寶寶脾胃不好是嬰幼兒經常會出現的症狀,當寶寶出現了以下的表現時,就是在說明脾胃不好啦!這時各位家長就要重視起來啦!


1.寶寶嘴唇沒有血色

如果平時寶寶的嘴唇是紅紅嫩嫩的,忽然有幾天發現寶寶的嘴唇沒有以前那麼有血色了,這就有可能就是寶寶的脾胃不好的症狀,這個時候媽媽要多注意寶寶的飲食問題了,不要給寶寶吃過於生冷的食物,每天按時按量喂寶寶吃飯或者喝奶粉,這樣寶寶的脾胃就可以慢慢調節過來了。

2.面色蠟黃,沒有精神

如果寶寶以前都精精神神的,忽然之間沒有以前那麼歡躍了,並且面色蠟黃,這也說明是寶寶的脾胃出現問題了,所以媽媽要多注意寶寶的營養均衡,不要給寶寶吃大人們的飯菜。


3.寶寶頻繁去廁所,或者有便秘等症狀

媽媽如果發現寶寶有這樣的症狀時,這其實也是寶寶脾胃不好的信號之一啦,媽媽除了需要帶寶寶去醫院,給寶寶拿藥診治之外,媽媽還需要在寶寶日常的生活中注意好寶寶的衣食起居,不要讓寶寶受涼,更不要讓寶寶吃太過於辛辣的食物,甜食也不要吃太多喔。

其實這些情況是嬰幼兒經常會出現的症狀,各位家長也不要過於擔心,媽媽們在日常的生活中護理好寶寶的腸胃,讓孩子健健康康,以後才會強壯聰明哦!


小薇營養課堂


你好,我是鄭醫生,很高興能為你解答。

寶寶脾胃不好主要有下面幾方面的表現:

進食少

脾胃虛弱的孩子不能消化過多的食物,造成食物堆積在胃腸,形成了積食。孩子的胃腸道的容量是有限的,胃腸殘留食物過多會使孩子產生飽腹感,不想進食,所以脾胃不好的孩子特徵性的表現是進食少。

容易疲倦

脾胃是運化食物,產生能量的場所。脾胃不好,不能產生身體活動所需的能量,孩子動力不足,稍一活動就會覺得疲倦。脾胃好的孩子是非常活潑的,而脾胃不好的孩子缺失懶洋洋的。

大便稀爛

脾胃不能運化食物,和水液一起往大腸走,大便就變得稀爛。脾胃虛弱的這類大便往往是夾有不消化的食物,而且伴有酸餿的味道,就像隔夜飯的味道。

脾胃不好,健脾是重點。

我們可以用食療的方法健脾:

健脾粥

材料:山藥15克,白扁豆15克,紅棗15克,大米50克。

煮法:將上述材料洗淨後加入800毫升清水,慢火熬煮至粥成。

作用:健脾開胃,益氣補血。適合1歲以上兒童食用。

希望我的建議能夠幫到你,更多中醫育兒知識期待你的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