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基层公办学校一些教师不愿多带课是什么原因?

教育眼


基层公办学校一些教师不愿多带课是什么原因?

其实,基层公办学校不是一些教师不愿多带课,而是所有的教师都不愿多带课。

为什么?当然是多带课没有什么好处。

首先,是薪酬。公立学校老师的工资制度主要是职称工资加绩效。绩效除了向班主任稍稍倾斜外,差不多是平均数,各档次之间也差不了多少。工资的主要差距还是职称造成的。那么,带一个班课和带两个班课拿一样的钱,你会怎样选?

其次,多带课就意味着大工作量,多付出,且并不一定会多收获。实际工作中常常出现“出力不讨好”的现象,比如,带两个班的课成绩很可能没有只带一个班的好,反而在绩效评估中不占优势,反倒影响了教师获取荣誉和、拿较为理想的绩效工资。出力不讨好,教师当然不愿意多带课。

第三,是身体和精力的原因。现在教师除了基本的教育教学工作之外,还有很多杂七杂八的工作,都要求有实施过程痕迹性的材料,要上报,非常繁琐,教师的时间、精力都非常有限,且由于伏案久坐,精神压力大,教师的身体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很多中年教师都是在亚健康的状态下带病工作,还没有退休就生病甚至死亡的教师也逐渐增多。很多教师也逐渐意识到身体健康比所谓的绩效更重要,不愿多带课,以免过于劳累。

还有一部分是晋升了高级职称、拿到了高工资之后,不愿意再多付出,软磨硬泡想方设法少带课,反正工资不少拿。

大体上是这些原因。

如果一些教师迫于无奈必须多带课,我建议要首先要学会和领导谈判,该提的条件还是要提的,毕竟学校理应对承担重任务的教师给予适当倾斜。其次自己要想开,从另一个角度看,多干活也能锻炼能力。总之不能一边多干着活,一边还想不开生闷气,这样就太不划算了!


戚老师说


我认为基层公办学校,一些老师不愿多代课的原因,是领导不能主持分配公平,调动不起老师的工作积极性。

01
领导偏心。

领导没有一颗公正的心,凡是和领导走得近的,和学校领导关系好的老师,领导就少给安排工作。即使安排,也给这些人安排一个好带的班级年级。

我校有一位老师,见了领导热情地打招呼,每天要往领导办公室跑几趟,今天送吃的,明天送玩的,后天送穿的。领导就非常喜欢他,就给他安排了全校最好带的年级,并在这个年级中挑了一个最好的班,让他代课。每次考试,这个班都考年级第一,这位老师每次都能拿到最高教学奖励,既领奖状又领钱。

还有一位老师,原来一直正常工作量,后来和校长住在了一个楼上,成了邻居,这位老师就干上了后勤,再也不带课了。

02
奖励不合理,多劳不能多得。

学校老师的工资上级拨款,都是固定的,只有绩效考核工资,学校发放。在发放过程中,领导有私心,不能真正的奖励多干活的,任劳任怨的老师。而是校长平衡,每个老师所领工资,相差无几,干多干少一个样,前勤后勤一个样,语数外,音体美,都一样。

绩效工资的平均分配制度,不能很好的激发老师工作的积极性,谁还愿意多代课。年龄大的老师,身体不好,需要照顾,不愿意多代课。有的老师,上有七八十岁的老人,下有不满周岁的孙辈,家庭需要照顾,也不愿多代课。

总之,由于校长的私心,奖励的不公平,就造成老师不愿意多代课,领导的工作安排不下去。

有不同观点,欢迎评论。

如果我回答能给你帮助,欢迎关注,转发。


一抹老师


教师代课少,教学质量不好,教师搞有尝教这些问题都是教育管理部门造成的。就我们这里而言,首先有很多在编不在岗的教师,虽然每年查,那都是吓唬没有关系的人。试想:不上班人能正常拿工资,我上班就不错的了,为什么要去带那么多课?其次,现在很多学校的校长不仅不代主科,连技能常识科都不上,而且大部分校长都是高级职称,我是普通教师,工资,职称都没有校长高,我干嘛要去多代课?最后就是单位当中老教师多,还有就是有关系的教师学校给予照顾,可年轻人也想照顾。总之学校内部管理很复杂。只有校长身先士卒,大公无私才能办好学校。


手机用户64458700924


课多课少都一样,教好教歹都一样,干与不干都一样,一样一样都一样。

河南项城的,村小上班20年,中级职称,现打卡工资3200元,另有每个月326的绩效考核工资,全年12个月。从年头到年尾再也没有任何奖励,为了孩子老人,为了生活,常年省吃俭用,东拼西凑勉强度日。还有什么动力让我多担课,有什么理由让我多工作,我只把我所担课程工作完成就是最负责的了,看看身边其他人谁不是得过且过。


面对现实


很累。多带一个班的课就等于每周要多说45*6分钟的话。老师这个职业,真的是在用生命说话,而且不是坐着演讲,而是来回溜达,精神高度集中。受不了,我们真受不了。而且相对的备课时间少了呀。

而且的而且!你以为老师每周只是备课和讲课吗?nonono~你要和家长沟通,和孩子沟通,批阅作业,完成各种表格填写,完成各种学校附加的任务。如果你是班主任,那么恭喜你还要每天替学生完成很多任务或者教学生完成任务…孩子不会出点问题吗?你解决不解决?

2016年我带三个班的课,一个班主任,一个备课组长,一个教研组长,校长破天荒允许我坐着上课。因为我累的直哭,已经要崩溃了!


多乎哉不多也啦


我们郸城县的学校,公办的也就郸城一高厉害。我们行政村的乡村公办学校,几年前,也就是5个老师,教7个学生。国家取消乡,县两级抽考是个极大的错误,没有了奖优惩劣的措施,老师们的上进心都没有了。他们努力教是这么多工资,不努力教也是这么多工资,干嘛费那个老劲啊。学生要是在这样的学校待上几年,基本上是废了,上大学是没有希望的,出去打工倒是不错的选择。在我们当地,只要是经济上还过得去,没有哪个愿意把自己的孩子送公办学校读小学初中的。我的孩子从上幼儿园起,都是在私立学校上的。


我是你社哥


你好,我是教育领域的优质作者,如果有关于教育方面的诸多问题,欢迎来和我多多交流!

今天讨论的这一问题,不进让我联想到了大公社淘汰的原因——所劳与所得不成正比,劳动多与劳动少所得相同。容易想到,后来大家越来越懒惰,都不愿意多做劳动。这实际上与近年来教师不愿多带课也是有原因的。

虽然不同地区的教师工资比例有所差距,但有一个通病就是教课教的多很多,工资却不一定有很大的提升。虽然人民教师是秉持着为国家提供服务,培育人才的宗旨上岗,但教师也终究是普通人啊,总是要生活的。况且在这个什么都要钱的年代里,物价飞升社会压力如此之大,已经不是那个靠情怀就能活下去的时候了。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无论从是什么行业,有一些私心也都是不足为奇的了。自己辛苦教课,却得不到收入,大家自然都是尽量减少自己的工作量。

另外,不得不说,近年来教室工作再也不是从前的令人艳羡得工作了,教师越来越难当,有时候甚至成为了一定程度上的“高危”工作。一言不合就举报,教育方式要绝对柔和,授课内容不能过多等,都成了让教师们无法使用教学生活的关键。教课越多,接触的学生家长越多,事物越繁杂,压力越大,又加之前文所说的收入比例问题,教师不再有教学积极性的原因也就显而易见了。


以上就是我回答的内容,评论区欢迎小伙伴们发表一下自己的想法哦~


一只动漫狮


基层公办学校一些教师不愿多代课反应了公办学校大锅饭的特色,私立学校里绝对不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这跟公办学校的体制有关。公立学校的负责人校长干好干坏和私立学校的校长干好干坏结局是不一样的。公立学校校长干不好,可以换个学校,还是当校长或者当书记。而私立学校的校长如果学校经营不好,他就要下岗或者破产。



首先,有的公立学校没有多劳多得的政策,教师多带课但是不多挣钱。

公立学校要照顾到老弱病残,要照顾到人情关系。所以校长在制定政策的时候,总是或者有这样那样的倾向性。他们更加注重于平均主义,力争大伙儿的绩效,大家得到的奖金都是一样的。

有的学校制定的政策,体现不出多劳多得的原则,一个老师教学两个班级和教学一个班级得到的奖金是一样的。教师交50人的班级,和教20人的班级得到的钱也是一样的。举一个例子,有个学校让一个老师,跨班教两个年级的语文,每个班都30多人,但是学校内就有一个老师只教学一个班,而且他所教班的学生只有十来个学生。最关键的是,这两个老师工作量这么悬殊,但是他们所挣的钱是一样的。你让第一个老师情何以堪,这种政策难以令人信服。在这种政策下,教师们哪还有积极性可言?



第二,多带课多担责任,要知道现在学校安全压力非常大。

学生在课上任何事情都会发生。比如,有个老师上课的时候给学生判作业,一个学生到老师那判作业。他回到座位上的时候,他的后面的同学搞恶作剧,抽掉了他的椅子,这个同学也没有看见。一屁股就坐到了地上。由于他一点儿思想准备也没有,他坐的也比较猛,造成了脊椎骨断折。这还是有老师在课堂上,如果教师脱堂教师的责任更加大!老师任那么多课,如果稍有个差池,或者晚去一会儿,学生发生了事都是老师的事呀!

所以老师都想减少自己责任呢,少任一点儿课就可以少担一份儿责任。

第三,学校里鞭打快牛的现象非常严重,鞭打快牛这是公立学校的特色。

什么是鞭打快牛,就是说,有一群牛,农夫在使唤牛的时候,总是让他老实听话的牛多干活儿。因为老实听话的牛使唤起来他是顺手。拉车用老实听话的牛,耕地也是老实听话的……而那些调皮捣蛋的牛,农夫不愿使唤,农夫也怕,他驾驭不了啊!怕这样的牛踢到自己,或者咬到自己。但是时间一长了,那些踏实肯干的牛都累趴下了,他们的心也凉了,最后也跑了。

鞭打快牛现象让多少老师人心凉凉!

都说学校是个洁净的单位,但是如果你在某些学校,如果你是一个正直的人,如果你踏实肯干,如果你老实巴交,也许你会被气的吐血!


结束语

在有的学校里教师多教课,多干活反而少挣钱,而且评优晋级都没有你的分,你信吗?反正我信了!

我是景行说教育, 感谢您的阅读,希望拙文能得到您的喜欢,更加期待您的关注和参与问题的讨论!


景行说教育


如题所示,基层公办学校的教师为什么要多带课呢?

这个问题想问的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那就是为什么现在的老师不讲究奉献精神,说这种话的人一般都是一些没有经历过社会考验的,也就是“脱离了群众的人”,这跟一千多年前说出“何不食肉糜”的那个智障皇帝一样,充满了异曲同工的妙。

先要想清楚一件事情,那就是老师也是人,他们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是跟你我一样也为生机奔走拼命的父亲,儿子,丈夫,在他的身后的家庭中,也有需要支撑的家庭。

但是为什么现在有些人提起教师行业就会马上想到奉献,付出,无私,这些冠冕堂皇的字眼来,因为他们已经选择性地忽略了贫穷,疾病,疲惫这些不那么和谐美丽的词汇。

在那些人眼中,教师就是应该贫穷的,就是应该操劳的,就是应该无怨无悔的。

但是,凭什么?

凭什么那些基层的老师就应该无私奉献,为什么他们不能在通过自己辛勤劳动之后得到丰厚的回报,组建一个幸福的家庭,他们的孩子也能够穿着一身名牌,在那些事上的媒体平台上跳着“古驰古驰普兰达”?

只想让自己的劳动得到回报,而让别人的只是一句赞扬就可以抵偿,这不是耍流氓吗?

基层老师的收入真的很低,大多数老师就是三千多薪资,月薪三千在大城市中那些在网上主导舆论的小布尔乔亚的眼中简直连温饱都算不上,让他们在条件很一般的学校做超出自己分内工作的事情,这跟那些无良的企业家有什么区别。

当看到有人反驳时,他们有开始拿出道德的大炮轰击,什么“现在的老师很浮躁”,“世风日下”等等,很无知,也很无耻。

不是基层老师为什么不多代课,而是这些让袁隆平教授给喂的太饱的人太少劳动了。


青云语文学堂


基层公办教师,不愿意多代课,这反映了这些学校的教学机制和奖惩制度存在着问题。

①每一个学科,按照教育部颁布的教学大纲中的规定,语文、数学、英语每周一个班是5课时,每名教师一周10课时为满量。正常的话,语数英老师每人一周带两个班。如果只带一个班,那么工作量就是不满量。


②基层公办学校老师普遍不愿意多代课,显然不是身体原因,而是奖励机制出现了问题。如果公办学校带一个班和带两个班,最后拿到的工资是一样的,或者有差别,但是差别不大的话,还会有人每月多上20节课吗?

这也是一种大锅饭。大锅饭就会有懒人。不想多代课的老师,也就是想吃饭,还不想出力的那些人。

③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就要建立起奖惩机制来。现在一般的公立学校教师除了工资外,还有校内课时奖(各地叫法可能不一样)。如果拉大课时奖的差距,就能够刺激大部分老师工作的积极性。比如上一个班课的老师,每周奖励200,上两个班的老师就奖励500。这样的话,一个月就相差1000多元。或者上两个班工作量满量的老师每周课时奖是500元,上一个班的老师减半。


干多干少,如果一个样,这不是平均主义吗?平均主义就会奖懒罚勤,谁还愿意多付出呢?

④有些地区教育部门管理比较死板僵化,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潮流。他们不想调动老师工作的积极性,在教育方面也不愿多投资,就导致学校没有财政自主权,学校拿不出这笔钱来奖励老师,因而造成上面所说的这种局面,老师不愿意多代课。

江苏高考模式造成语数英三科老师特别累。上一个班也要每周10节课。他们不是不想多上课,而是上不动。部分学校,比如我校就奖励上两个班课的老师课时奖是上一个班课的一倍,以保证让多上课的老师不吃亏。



综上所述,一个学校要想有好的发展,除了好的生源外,还要有好的机制来激励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多干活的人吃亏。这样才能让教师愿意多上课,愿意研究课,研究学生,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


我是何首白。以上是个人拙见,欢迎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