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古時候押送犯人路途苦,為何古人搶著做?

無聊芒果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苦雖苦,但能夠賺到錢。

古代押送犯人是苦差,因為需要長距離行走。

即便是發配到鄰省去,在古代靠徒步也要走很遠。

那個年代不像今天城市化那麼厲害,大部分地區都是農村。

農村地區是沒有什麼旅館、飯店的,長距離行走免不了風餐露宿,很辛苦。

但是,為什麼還是有差役願意去?

主要是能夠賺到錢。

首先是國家對於這些押解的差役,有一定的補貼,大體夠來回路上的開銷,還略有盈餘。

自然,光靠這些補貼是不夠的,主要是靠犯人的行賄打點。

我們可以看看水滸傳裡面的差役。

以押送宋江的差役為例,一路上吃喝拉撒基本都是宋江給錢,最後分別還給了差役不少辛苦費。

連差役自己的都說,我們雖然受驚但賺到不少錢。

如果說宋江是有錢人,押解武松的差役也是一樣。

這一路,不寬裕的武松也是帶著他們吃喝,單單餐飲費就省下一大筆。

我們再看如果沒錢會怎麼樣?

盧俊義被陷害後,差役就對他進行虐待。自然,差役受了李固委託要謀害盧俊義,但他們一些行為和謀害沒有關係,就是因為盧俊義沒有錢行賄。

差役說的明白:你便閉了鳥嘴!老爺自晦氣, 撞著你這窮神!沙門島往回六千里有餘,費多少盤纏,你又沒一文,教我們如何佈擺!

行出東門,董超、薛霸把衣包雨傘,都掛在盧員外枷頭上。

當時小二哥引到後面房裡,安放了包裹。薛霸說道: “老爺們苦殺是個公人,那裡倒來伏侍罪人?你若要飯吃,快去燒火!”盧俊義只 得帶著枷來到廚下,問小二哥討了個草柴,縛做一塊,來灶前燒火。小二哥替他淘 米做飯,洗刷碗盞。盧俊義是財主出身,這般事卻不會做。草柴火把又溼,又燒不 著,一齊滅了。甫能盡力一吹,被灰眯了眼睛。董超又喃喃訥訥地罵。做得飯熟, 兩個都盛去了,盧俊義並不敢討吃。兩個自吃了一回,剩下些殘湯冷飯,與盧俊義 吃了。薛霸又不住聲罵了一回。


看看,就是這樣了。


薩沙


古時候押送犯人路途苦,為何古人搶著做?

咱們先來說下流放這種刑罰。古代的中國,是一個注重農業的大國。人們對土地的依賴使得大多數人被束縛在土地上,安土重遷。所以將犯罪又罪不至死的人放逐到邊遠地區實在是一種非常痛苦的懲罰。

古時交通不便,要將流放的犯人送到邊遠而又交通不便之處,本身也就成了一件苦差使。不但苦,還有一定風險。

一方面,官府對於押送犯人的時間有規定,錯過時間是要治罪的;另一方面,流放的地方都是條件極為艱苦之地,路上動輒數月,很多時候還要在野外住宿,疾病、野獸、盜賊,風險還是挺多的。

那為什麼古人還要搶著做呢?

  1. 押送犯人時,犯人披枷帶鎖,押送人提著刀跟在後面,稍不如意就可以對犯人又打又罵,在沿途人們的注視下,是不是很有成就感,想想都有趣。


  2. 一路上,每到一個地方,當地都有人接待。本地衙門還會派出公差陪同護送到下一下行政區,其實風險也就降低了很多。同時,大多流放犯人的出發地都是比較富裕的地方,甚至很多是京城來的。如果是京城來的,天子腳下的官差,地方就算是再不重視,也不敢得罪,畢竟那一天到了京城,也有個臉熟的人啊。這些公差在地方上肯定會受到熱情接待,甚至可能還拿點“紀念品”一類的好處吧。

  3. 古代經濟條件差,人們可不像現代人這樣,遇到假期就邀朋喚友、拖家帶口的出外旅遊。押送的官差借出差之名,順帶就可以走遍很多地方,真真是一件美差。

  4. 最重要的放到最後說。那就是,犯人的家屬為了讓犯人得到照顧,肯定會給上押解人不少的好處的。在影視作品裡,我們就看到很多窮光蛋的犯人一路受虐的畫面。當然,可能有人會說,那要是真遇到個窮光蛋,那這一趟不是就沒有油水了嗎?其實也不會,一般犯人都會有仇家(或受害者家人),為了發洩心中的恨,也會給錢讓押解公差虐待犯人。反正,這押解人可吃原告,可吃被告,說不一定還可以吃了原告吃被告,反正是都有收益。

這樣看來,這押解犯人的差事,苦是苦點,好處還是挺多的。自然有很多人願意去做了。

你覺得我分析得有道理嗎?如果有道理,記得點下贊喲


我是摯守靜篤,一個專注於歷史領域的答者,喜歡我的回答,請【關注】我喲。


摯守靜篤


舉凡看古代文學作品或古裝類影視劇,其中多有“押送”犯人到某某地方服苦役的橋段,這些畫面在《水滸傳》中尤為常見,你看那豹子頭林沖,你看那行者武松,你看那玉麒麟盧俊義,你看那美髯公朱仝等等等等,就連梁山泊頭領及時雨宋公明哥哥也有過此劫。只不過,宋哥哥有面又有錢,一路上沒受罪,而另外幾位的日子就沒有這麼好過了,昔日的威風一概全無,上戴木枷下戴鎖,左右公差水火無情棍專打這懶散之人,縱使到了目的地,也要實實在在脫層皮。唉,苦哇......

卻不知這受苦的差事在古代之時卻偏偏有人願意幹,你道為何?究其原因,無外乎以下幾點。

押解人犯去服苦役,儘管跋山涉水十分辛苦,但好處多多。首先,這份差事屬於出“公差”,換現在詞,就是外出公幹,屬於為政府辦事的特派員。因此一路之上的伙食費和住宿費衙門全包,另外除了基本工資之外,還要額外獎金,當然那個時候沒有這些詞,無外乎就是賞錢。出行之前,官差可以領到兩雙嶄新的軟底靴,還有兩套嶄新的差人服,另外有官衙文書一封,所經縣衙,需提供照應,安排住宿吃喝。一路之上,有何花費,只需憑藉“票引”(類似於現代的發票),回衙之後可以如數報銷。公差早就做了手腳,明明花了一兩銀子,他偏偏寫三兩,一兩報銷,二兩哥幾個私底下分了。就算在官衙當差可以吃拿卡要,但衙門口子總心裡不踏實,出外公幹就不同了,反正也沒人看見,真假全看自己有多貪了。

除此之外,還有一點,平日在官衙當差,需看太爺的臉色,可出來就不同了,在官衙中,縣太爺是老大,如今這一路之上,咱哥幾個就是老大,心情不好,將人犯拉將過來,說打就打,說罵就罵,稍有反駁,一通老拳揍過去,管保收拾的服服帖帖。有權利不用,省著也是浪費。為了讓自己家人好過一些,人犯家屬會提前孝敬公差,使得銀子越多,他的心情就越好,對人犯也就越照顧。而且一路之上的消費,全有人犯花銷,官衙給的那些公幹銀子,全進了自己腰包。可若是沒有銀子孝敬,對方是個窮哈哈,那麼就別怪爺們兒心歹,不收拾你個三魂不見七魄不是好差役。你看那《水滸傳》中的董超、薛霸,乾的就是這種營生,而且這倆傢伙都是老油子,屬奸猾之輩。

長話短說,其中故事不用細表,最後說個讓人可發一嘆之事。公差押解人犯,還有一重好處,那就是人犯之中往往有女子。這一路之上,此女犯真可謂受盡凌辱,投宿之時,公差哥哥若是興起,褪下衣褲,水火無情棍岔開人犯雙腿,四敞大開左右一捆,來個霸王硬上弓,撲上去便做那腌臢之事。可憐人犯叫天不應叫地不靈,只能任由公差糟蹋。

不止如此,沿途之上,公差還做些買賣,有那個登徒子或光棍子看中人犯,只管交錢,差官便將人犯捆縛好,任由這些拿錢之人逍遙,或一個或十個,只要不將人犯折騰死,對於差官來說,自然是“多多益善”。為防人犯不堪受辱而咬舌自盡,差官會用一根短木撐住人犯牙齒,如驢馬戴的“嚼子”一樣。各位,只需閉眼略一思量,便可將那不堪的畫面盡收眼底。

好了,就寫道這裡吧,以上所述,只是大致簡寫,其中的道道多得很,沒有幾萬字寫不全。暫且寫這麼多,若有興趣,關注作者,看作者每日寫古代那些鮮為人知的事兒跟您聽!

本文參考清代文獻《活地獄》、《埋憂集》


大獅


古代被髮配的地方,往往很偏遠,比如宋朝時往海南發配,清朝時發配到寧古塔。

其實被髮配的不僅僅是男性,一些犯了事的臣子的妻子和女兒往往也會被髮配。

那麼那些衙役,明知千里迢迢,十分辛苦,為何還是爭著去押送犯人呢?

第一,若是遇到女犯人,衙役一路快活似神仙,就是沒有女犯人,衙役也可逍遙快活。

有些大臣的妻女被髮配時,那些衙役就更喜歡押送了。貴族妻女大多相貌出眾,身上透露著一種誘人的美。衙役在押送途中,這些女子還不是什麼都要聽他們的。

為了能在路上過得舒服點,就算是衙役讓她們出賣身體,她們有些人也十分願意,畢竟活著才是最重要的。

就算是被搭配的是男性,衙役途中也有很多風流快活的事。

古代不像是現在,現在一個人如果犯了事,那麼可能幾個小時內,全國都知道了,可是古代就不同了。古代一個人在一個地方犯了事,逃到較遠的地方,一般就可以躲避。

衙役押送途中,經過一些偏僻的地方,如果遇到美麗的女子,他們大可以隨心所欲,因為他們只是過客,當地官府也不知道他們是誰。


第二,家屬為了讓親人路途順利,會給衙役諸多好處。

衙役在押送犯人時,也是一次發財的好機會。其實被髮配的犯人,往往是一些達官貴族中犯事的人,如果是普通人犯罪,大多被當即執行刑法。

這些人家族中一般還是有錢的,為了能讓他們在路上得到衙役的照顧,過得舒服點,他們的親人大多會在上路前給衙役一些銀兩,這些銀兩一些是給他們路上吃喝用的,主要還是給衙役的賄賂。

就是一些普通之人,他們也會想盡辦法湊足銀子送給衙役,不然他們的親人在路上難免要受罪了。


第三,衙役可以一路收錢,是一批橫財。

既然是發配千里之外,路途遙遠,那麼押送的衙役肯定不是一個人的,一般都是兩個,或者更多。

這些衙役除了在路上可以霸佔民女,然後逃之夭夭以外。他們也會做一些偷雞摸狗的事,每當他們經過一些偏僻村鎮時,他們往往會當晚住在那裡。夜裡趁人不注意,他們會起來偷人錢財,甚至搶劫,然後連夜離開,第二天也很難有人能查到他們的頭上。

其實對於衙役來說,押送發配的犯人,雖然苦了點,但是往往可以苦中作樂,甚至可以發一筆橫財。


斯幽說歷史


很簡單嘛,這可是公費旅遊,多好的機會啊!古代交通不便,難得出趟遠門,還不用自己掏錢,多好?

古代交通不便,隨便去個地方就要花很長時間。如果是流放,那得按月算,這一路上就相當於逛遍祖國的大好河山,而且還不用自己掏錢,因為路上的一切開銷,都有國家在負擔著。

出行之前,官差可以領到兩雙嶄新的軟底靴,還有兩套嶄新的差人服,另外有官衙文書一封,所經縣衙,需提供照應,安排住宿吃喝。一路之上,有何花費,只需憑藉“票引”(類似於現代的發票),回衙之後可以如數報銷。

這不就是一次免費的旅行的機會嗎,這些人又怎麼會不想去參加這份職業呢。

所以說,押送犯人這項職業,之所以受到了大家的歡迎,就是因為這樣的好處,畢竟現在不還有很多人,希望能夠公費出去旅行幾次呢,更不用說交通不便的古代了!

當然了,這個只是個人理解,最客觀的說法,或者說最根本的原因,還是一個“錢”字。

在古代,因為交通不便利,運送犯人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因為不僅非常辛苦,在路上還不一定遇到什麼事情,可那些衙役個個將其當作是“美差”。無非就是因為有錢賺!首先押送犯人的工資比較高,待遇比較好。大家都知道這是一件累人的事情,政府也知道,為了鼓勵這些人去做這項工作,他們發佈了很多的政策,加強人民的積極性。所以大家在看到這項工作有這麼大的利益的時候,便紛紛投身到這項職業中。

其次他們押送犯人趕路,一路上犯人都得是他們看管,那些犯人的家屬朋友,或者說犯人自己,一般都會打點一下,給押差們一點好處,讓他們在路上多多照顧一下。

普通犯人還好,如果是流放,那經常可以碰到一些落馬高官,或者是得罪了皇帝的大臣。

而這些大臣們當這麼大的官兒,或多或少,都積累了一定量的財富,他們給得一般都不少。

如果沒有打點,這路上可不好過喲,這東西《水滸傳》裡,那是講得最清楚不過了。押宋江、武松得時候,一路上吃喝那花的都是犯人的錢。想宋江因為曾經是公務員,多少有點兒家底,一路上可是打點得不錯。

盧俊義就慘了,雖然曾經是大財主,但是因為被抄了家,沒有打點。一路上可沒少受欺負。

差役說的明白:你便閉了鳥嘴!老爺自晦氣, 撞著你這窮神!沙門島往回六千里有餘,費多少盤纏,你又沒一文,教我們如何佈擺……行出東門,董超、薛霸把衣包雨傘,都掛在盧員外枷頭上。

當然,這只是少數人,確實拿不出來,一般大部分人都會打點的!

所以一般來講這些押差們出一趟遠門回來,抵得上在衙門裡幹上幾年了都。可以說這些賄賂才是他們職業中,一筆很大的財富,甚至遠遠超過了自己拿的工資。

總而言之,有利可圖是最主要的原因!


白話歷史君


流放在古代一直是重要的懲戒手段,將犯人放逐到邊遠地區進行懲戒,通過這種方式,使犯罪的人背土離鄉,接受懲戒,以便能夠讓犯人知道悔改,以維護社會的統治秩序。



對於犯人來說,背井離鄉是最苦的,離開自己的父母姊妹來到荒無人煙之處,對於家鄉的思念就是他們最痛苦的,但是一部分卻是好事,這類人就是押送犯人去目的地的府衙差役。



在外人看來這是又苦又累的活,但為何很多人搶著去做的,當然是有好處的,對自己一點好處沒有怎麼可能搶著去做。



【一】首當其衝的就是好處費。古人故土難離,家鄉有自己的父母兄弟姊妹,而作為犯人被髮配到邊疆,在當時來說基本上那就是有去無回,家屬都知道被髮配的地方都在邊疆,地廣人稀,貧窮落後,路途還特別遙遠,所以,家屬為了能讓自己的親人在路上能夠不被欺凌,以及能夠吃的飽飯,不至於受太多的罪,即便再窮也會籌集一些錢財來賄賂負責押送的官差,而且一般數量還不會太少,這豈不是美差。



【二】押送總比在府衙當差輕鬆。古代交通不便利,發配之地山高路遠,一走就要走幾個月,來回就需要幾個月的時間,押送的任務就是確保將犯人送到目的地,任務單一,不像在府衙裡還得隨時根據工作需要出差辦案,忙的一塌糊塗。也許有人要說,那有江湖好漢解救的,那怎麼辦,這類基本都是古裝戲看太多了。多數都是普通老百姓,有幾個認識江湖大盜的。



【三】押送會有賞銀。首先整個押送過程需要的經費是由政府負責的,路上的吃喝住行這就是一大筆錢,而隨便對犯人苛刻點,就是一筆額外的小財。如果順利押送到位,也許還能得到官老爺的打賞,所以算下來還是比較划算。

【四】押送並不是所有的都會爭著去。對於普通貧窮百姓犯罪的,由於家庭貧窮,即便其給差役辛苦費,也籌集不了太多,而且一些道路兇險,強盜眾多的路線差役是不會搶著去做的。

另外就是對於一些江洋大盜犯人的押送,這裡面的風險更大,中途被截胡的可能性特別大,所以這類押送差役估計是不會搶著去做的。畢竟錢和命大家還是知道孰輕孰重的。



要知道,流放的歷史,已經幾千年,說是古代中國曆時最悠久的幾種法律懲戒方式亦不為過。

甚至不論是文人,還是道家,亦都對其不喜之情溢於言表,如:

《漢書》:“ 仲舒 下吏, 夏侯 囚執, 眭孟 誅戮,李尋流放,此學者之大戒也。”

《抱朴子》:“君必度能而授者,備乎覆餗之敗,臣必量才而受者,故無流放之禍。”

那麼流放到底是什麼呢?

就是將罪犯放逐到邊遠地區進行懲罰的一種刑罰。主要是通過將已定刑的人押解到荒僻或遠離鄉土的地方,以對案犯進行懲治,並以此維護社會和統治秩序。

當然,這樣的刑法並不是初始就有的,而是在遠古的零星出現,,至秦漢時代形成體制,直到南北朝後期,才“發揚光大”,不光是進入五刑,更是佔據“降死一等(死刑之下)”的重刑地位,並一直影響到清末。

為什麼流放會這麼嚴重?或許許多人不理解,不就是去另一個地方安家落戶嗎?當然沒有這麼簡單。

首先思想方面,古人普遍強調家族主義,子多福多。兒孫滿堂,四世同堂。但是流放就是徹底打消了這種安居樂業的想法,對於思想上也是極大的打擊。

另外身體上,許多流放的犯人根本沒有捱到地方,就已經病死他鄉,就算到了也絕不是過日子,而是工作,而且往往都是極為勞累和危險的工作,兼之發配的地方往往環境艱難,更談不上什麼醫療體系,所以病死、餓死、受傷死可以說是最為普遍的結果,而且往往都不超過5年。

當然有人就會問了,流放之刑確實辛苦,一路上罪犯必須自己徒步行走。對於被押解的罪犯來說,還不能輕鬆,通常都是身戴枷鎖和腳鏈前行。但是除了罪犯以外,還有押解罪犯的衙役啊?罪犯步行,他們也要一路同行,雖然沒有枷鎖等,但是也要盯著犯人,一樣非常辛苦,但是即便如此,為什麼依然有很多人絡繹不絕的想要來做這份苦差事呢?

其實自古至今,對於工作的需求,似乎都未曾變過,便是活少錢多出成績。

那麼這個工作其實就是如此!

一、活少。

不論是影視還是小說之中,常有一對衙役壓著犯人,一路到了流放之地的情節,但是事實上,這樣的可能性是不大的,對於衙役來說,是有著換班制度的,即押送犯人的並不是一批人,因為一般流放的都是邊遠的苦寒之地,所以衙役多是到一個新的地界就換成新的人,一來減輕當差者的痛苦,二來可以讓他們迅速的返還到本職工作之中,所以說雖然是旅途,但不過是個短期旅途,可以說活並不重。

二、錢多。

工作就是為了掙錢,這一點衙役也不例外,首先罪犯的家屬,通常會在流放前,偷偷給衙役們送上一筆“辛苦費”,以期望他們能在路途中對自己的罪犯親屬好一點。

其次,因為屬於“苦差”,所以,完成任務後一般也還能有一筆豐厚的薪酬,總體來說,這樣的收入,是很可觀的,故而許多人願意賺這個“辛苦錢”。

三、出成績。

古代衙役,可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風光!首先衙役不像官員和吏員,有官方身份,衙役屬於衙門自行召集的當差人員,朝廷不發給俸祿,由縣衙自籌俸祿發放。

上面說的還是好的,甚至有的朝代,衙役屬於義務工性質,根本就沒有俸祿。衙役往往被列為賤民。


也就是說,要想混出這個“圈層”,就得有一些業績,才有可能受到提拔,而押送犯人這個高風險(可能遇見野獸、劫獄等等)的工作,帶來的成績也是不錯的,只要在自己押送的一段路程上不出事情,那麼之後就算犯人逃脫也與自己無關,而只要送到,多少也有自己一份不小的功勞了。

所以綜合以上三點,就算這是個看起來辛苦的差事,還是有不少衙役趨之若鶩。


井夫子


在古代,押送犯人有兩種主要形式。

一種是從頭送到尾;另一種是隻負責一段路程,相當於打輔助。

後一種相當於出差打短工,工作之餘有額外收入,而且風險都是比較低的,酬勞也不錯。不管是那種,犯人的親朋好友多會有所打點,讓犯人路上好受點,說白了就是有油水可以撈一把。

而電視劇裡常見的劫囚行為,歷史上不多。如果是押送犯人到流放地,那犯人還有活路,犯人還有可能東山再起,貿然劫囚的得不償失。而且劫囚是死罪,敢冒險的人不多。所以一般情況下,被劫囚的幾率不大。

雖然辛苦,但是安全還是有一定保障的,而且薪酬也很高。


黑眼歷史觀


關注

眾所周知,在我國古代,流放是除了死刑之外,一直被作為懲治重犯的重刑,而流放之所以是重刑,主要因為流放的目的地大多比較偏遠,而且極其的荒涼,在流放的過程中,罪犯全程都必須徒步行走,不得藉助任何的交通工具,而且還需要佩戴枷鎖和腳鐐,終日負重行走,一般持續時間都很長。

因此,古代犯人流放,不僅對犯人來說十分的難受,對於押送犯人的差役來說,也是一門苦差事,畢竟他們也是需要陪同犯人,一起走上遙遠的路程。期間的艱難險阻,他們都是要和犯人們一同承受的。不過,說到這裡就有一個問題出現了,押送的工作明明是份苦差事,為何很多人還搶著去幹呢?

實際上,負責押送犯人的差役有兩種,一種就是從出發點開始押送,一直負責走到終點。而另外一種,則是負責協助的差役,往往都是各個地區當地的差役,他們的任務,就是負責協助押送犯人,走完自己所在的這段區間,也就是說,出了他們的地界,任務也就完成了。

相對來說,第二種差役的工作要更加輕鬆一些,因為他們負責押送的路程較短,而且因為是在自己的地界進行押送,所以他們也比較熟悉這裡的地形。因此工作難度不高,而且談不上什麼危險。再加上這份工作的工資十分可觀,因此,很多人都願意去接這麼一份短工,畢竟對他們來說,僅僅“出差”幾天,就能得到一份不錯的收益,何樂而不為呢?因此,很多人搶著乾的這份工作,實際上就是負責押送犯人一段路程的協助者。

說實話,其實在古代的時候,但凡是負責押送犯人的活,都是一份好差事,要知道我們國家素來比較講究人情世故,犯人家屬為了讓犯人們少受一些罪,往往會在開始的時候,進行上下打點,會給那些差役足夠的好處,讓他們在路上多“照顧”一下犯人。

至於說犯人會被同黨劫走,這種情況在真實的歷史上,其實很少發生,畢竟流放還能活著,但是一旦去劫犯人,那就是殺頭的死罪了,因此沒有多少人願意輕易冒險,所以說,就算是長期押送犯人的差役,也沒有什麼危險可言的。

正所謂有付出才會有回報,押送犯人的工作雖然十分辛苦,但是其收益往往也會更多,所以很多差役們為了錢財,就算是辛苦,也會搶著去幹。






富士康一哥


在流放過程中,除了犯人是真遭罪之外,那些監督押送犯人的衙役也是十分辛苦的。因為路途遙遠,而且押送犯人往往是有時間限制的,這就意味著衙役每天要走很遠的路。加上犯人流放的地方往往是偏僻地帶,所以這些衙役經常要面臨著風餐露宿的窘境。除此之外,還要面臨著流放過程中那些突然的危險,比如說毒蟲猛獸啊;又比如說犯人同黨的劫囚,這很有可能衙役就被當場斬殺;即使犯人同黨饒過了他們,他們也要承擔丟失犯人的責任。所以理論上來說,這種流放押送犯人的差事應該是衙役最不願意接受的差事,畢竟這麼苦,又這麼危險,還要長期的遠離自己的家人。可是事實上,這個差事往往會被衙役搶著去幹。這又是為什麼呢?

這份差事工資很高,相比較於在衙門裡當差的同行而言,押送犯人的工資簡直不要太高,就這一點就讓很多人動心,尤其是那種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的衙役,更是對這份差事趨之若鶩。還有更為關鍵的一點,就是犯人家屬基本上會給這些衙役一筆豐厚的辛苦費,希望衙役能夠在路上多多關照犯人,其實這也是衙役搶著去押送犯人的主要原因,畢竟能夠被朝廷流放的角色都不是什麼小角色,基本上都是官宦人家,所以這筆辛苦費的數目一般都會讓這些衙役滿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