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古时候押送犯人路途苦,为何古人抢着做?

无聊芒果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苦虽苦,但能够赚到钱。

古代押送犯人是苦差,因为需要长距离行走。

即便是发配到邻省去,在古代靠徒步也要走很远。

那个年代不像今天城市化那么厉害,大部分地区都是农村。

农村地区是没有什么旅馆、饭店的,长距离行走免不了风餐露宿,很辛苦。

但是,为什么还是有差役愿意去?

主要是能够赚到钱。

首先是国家对于这些押解的差役,有一定的补贴,大体够来回路上的开销,还略有盈余。

自然,光靠这些补贴是不够的,主要是靠犯人的行贿打点。

我们可以看看水浒传里面的差役。

以押送宋江的差役为例,一路上吃喝拉撒基本都是宋江给钱,最后分别还给了差役不少辛苦费。

连差役自己的都说,我们虽然受惊但赚到不少钱。

如果说宋江是有钱人,押解武松的差役也是一样。

这一路,不宽裕的武松也是带着他们吃喝,单单餐饮费就省下一大笔。

我们再看如果没钱会怎么样?

卢俊义被陷害后,差役就对他进行虐待。自然,差役受了李固委托要谋害卢俊义,但他们一些行为和谋害没有关系,就是因为卢俊义没有钱行贿。

差役说的明白:你便闭了鸟嘴!老爷自晦气, 撞着你这穷神!沙门岛往回六千里有余,费多少盘缠,你又没一文,教我们如何布摆!

行出东门,董超、薛霸把衣包雨伞,都挂在卢员外枷头上。

当时小二哥引到后面房里,安放了包裹。薛霸说道: “老爷们苦杀是个公人,那里倒来伏侍罪人?你若要饭吃,快去烧火!”卢俊义只 得带着枷来到厨下,问小二哥讨了个草柴,缚做一块,来灶前烧火。小二哥替他淘 米做饭,洗刷碗盏。卢俊义是财主出身,这般事却不会做。草柴火把又湿,又烧不 着,一齐灭了。甫能尽力一吹,被灰眯了眼睛。董超又喃喃讷讷地骂。做得饭熟, 两个都盛去了,卢俊义并不敢讨吃。两个自吃了一回,剩下些残汤冷饭,与卢俊义 吃了。薛霸又不住声骂了一回。


看看,就是这样了。


萨沙


古时候押送犯人路途苦,为何古人抢着做?

咱们先来说下流放这种刑罚。古代的中国,是一个注重农业的大国。人们对土地的依赖使得大多数人被束缚在土地上,安土重迁。所以将犯罪又罪不至死的人放逐到边远地区实在是一种非常痛苦的惩罚。

古时交通不便,要将流放的犯人送到边远而又交通不便之处,本身也就成了一件苦差使。不但苦,还有一定风险。

一方面,官府对于押送犯人的时间有规定,错过时间是要治罪的;另一方面,流放的地方都是条件极为艰苦之地,路上动辄数月,很多时候还要在野外住宿,疾病、野兽、盗贼,风险还是挺多的。

那为什么古人还要抢着做呢?

  1. 押送犯人时,犯人披枷带锁,押送人提着刀跟在后面,稍不如意就可以对犯人又打又骂,在沿途人们的注视下,是不是很有成就感,想想都有趣。


  2. 一路上,每到一个地方,当地都有人接待。本地衙门还会派出公差陪同护送到下一下行政区,其实风险也就降低了很多。同时,大多流放犯人的出发地都是比较富裕的地方,甚至很多是京城来的。如果是京城来的,天子脚下的官差,地方就算是再不重视,也不敢得罪,毕竟那一天到了京城,也有个脸熟的人啊。这些公差在地方上肯定会受到热情接待,甚至可能还拿点“纪念品”一类的好处吧。

  3. 古代经济条件差,人们可不像现代人这样,遇到假期就邀朋唤友、拖家带口的出外旅游。押送的官差借出差之名,顺带就可以走遍很多地方,真真是一件美差。

  4. 最重要的放到最后说。那就是,犯人的家属为了让犯人得到照顾,肯定会给上押解人不少的好处的。在影视作品里,我们就看到很多穷光蛋的犯人一路受虐的画面。当然,可能有人会说,那要是真遇到个穷光蛋,那这一趟不是就没有油水了吗?其实也不会,一般犯人都会有仇家(或受害者家人),为了发泄心中的恨,也会给钱让押解公差虐待犯人。反正,这押解人可吃原告,可吃被告,说不一定还可以吃了原告吃被告,反正是都有收益。

这样看来,这押解犯人的差事,苦是苦点,好处还是挺多的。自然有很多人愿意去做了。

你觉得我分析得有道理吗?如果有道理,记得点下赞哟


我是挚守静笃,一个专注于历史领域的答者,喜欢我的回答,请【关注】我哟。


挚守静笃


举凡看古代文学作品或古装类影视剧,其中多有“押送”犯人到某某地方服苦役的桥段,这些画面在《水浒传》中尤为常见,你看那豹子头林冲,你看那行者武松,你看那玉麒麟卢俊义,你看那美髯公朱仝等等等等,就连梁山泊头领及时雨宋公明哥哥也有过此劫。只不过,宋哥哥有面又有钱,一路上没受罪,而另外几位的日子就没有这么好过了,昔日的威风一概全无,上戴木枷下戴锁,左右公差水火无情棍专打这懒散之人,纵使到了目的地,也要实实在在脱层皮。唉,苦哇......

却不知这受苦的差事在古代之时却偏偏有人愿意干,你道为何?究其原因,无外乎以下几点。

押解人犯去服苦役,尽管跋山涉水十分辛苦,但好处多多。首先,这份差事属于出“公差”,换现在词,就是外出公干,属于为政府办事的特派员。因此一路之上的伙食费和住宿费衙门全包,另外除了基本工资之外,还要额外奖金,当然那个时候没有这些词,无外乎就是赏钱。出行之前,官差可以领到两双崭新的软底靴,还有两套崭新的差人服,另外有官衙文书一封,所经县衙,需提供照应,安排住宿吃喝。一路之上,有何花费,只需凭借“票引”(类似于现代的发票),回衙之后可以如数报销。公差早就做了手脚,明明花了一两银子,他偏偏写三两,一两报销,二两哥几个私底下分了。就算在官衙当差可以吃拿卡要,但衙门口子总心里不踏实,出外公干就不同了,反正也没人看见,真假全看自己有多贪了。

除此之外,还有一点,平日在官衙当差,需看太爷的脸色,可出来就不同了,在官衙中,县太爷是老大,如今这一路之上,咱哥几个就是老大,心情不好,将人犯拉将过来,说打就打,说骂就骂,稍有反驳,一通老拳揍过去,管保收拾的服服帖帖。有权利不用,省着也是浪费。为了让自己家人好过一些,人犯家属会提前孝敬公差,使得银子越多,他的心情就越好,对人犯也就越照顾。而且一路之上的消费,全有人犯花销,官衙给的那些公干银子,全进了自己腰包。可若是没有银子孝敬,对方是个穷哈哈,那么就别怪爷们儿心歹,不收拾你个三魂不见七魄不是好差役。你看那《水浒传》中的董超、薛霸,干的就是这种营生,而且这俩家伙都是老油子,属奸猾之辈。

长话短说,其中故事不用细表,最后说个让人可发一叹之事。公差押解人犯,还有一重好处,那就是人犯之中往往有女子。这一路之上,此女犯真可谓受尽凌辱,投宿之时,公差哥哥若是兴起,褪下衣裤,水火无情棍岔开人犯双腿,四敞大开左右一捆,来个霸王硬上弓,扑上去便做那腌臜之事。可怜人犯叫天不应叫地不灵,只能任由公差糟蹋。

不止如此,沿途之上,公差还做些买卖,有那个登徒子或光棍子看中人犯,只管交钱,差官便将人犯捆缚好,任由这些拿钱之人逍遥,或一个或十个,只要不将人犯折腾死,对于差官来说,自然是“多多益善”。为防人犯不堪受辱而咬舌自尽,差官会用一根短木撑住人犯牙齿,如驴马戴的“嚼子”一样。各位,只需闭眼略一思量,便可将那不堪的画面尽收眼底。

好了,就写道这里吧,以上所述,只是大致简写,其中的道道多得很,没有几万字写不全。暂且写这么多,若有兴趣,关注作者,看作者每日写古代那些鲜为人知的事儿跟您听!

本文参考清代文献《活地狱》、《埋忧集》


大狮


古代被发配的地方,往往很偏远,比如宋朝时往海南发配,清朝时发配到宁古塔。

其实被发配的不仅仅是男性,一些犯了事的臣子的妻子和女儿往往也会被发配。

那么那些衙役,明知千里迢迢,十分辛苦,为何还是争着去押送犯人呢?

第一,若是遇到女犯人,衙役一路快活似神仙,就是没有女犯人,衙役也可逍遥快活。

有些大臣的妻女被发配时,那些衙役就更喜欢押送了。贵族妻女大多相貌出众,身上透露着一种诱人的美。衙役在押送途中,这些女子还不是什么都要听他们的。

为了能在路上过得舒服点,就算是衙役让她们出卖身体,她们有些人也十分愿意,毕竟活着才是最重要的。

就算是被搭配的是男性,衙役途中也有很多风流快活的事。

古代不像是现在,现在一个人如果犯了事,那么可能几个小时内,全国都知道了,可是古代就不同了。古代一个人在一个地方犯了事,逃到较远的地方,一般就可以躲避。

衙役押送途中,经过一些偏僻的地方,如果遇到美丽的女子,他们大可以随心所欲,因为他们只是过客,当地官府也不知道他们是谁。


第二,家属为了让亲人路途顺利,会给衙役诸多好处。

衙役在押送犯人时,也是一次发财的好机会。其实被发配的犯人,往往是一些达官贵族中犯事的人,如果是普通人犯罪,大多被当即执行刑法。

这些人家族中一般还是有钱的,为了能让他们在路上得到衙役的照顾,过得舒服点,他们的亲人大多会在上路前给衙役一些银两,这些银两一些是给他们路上吃喝用的,主要还是给衙役的贿赂。

就是一些普通之人,他们也会想尽办法凑足银子送给衙役,不然他们的亲人在路上难免要受罪了。


第三,衙役可以一路收钱,是一批横财。

既然是发配千里之外,路途遥远,那么押送的衙役肯定不是一个人的,一般都是两个,或者更多。

这些衙役除了在路上可以霸占民女,然后逃之夭夭以外。他们也会做一些偷鸡摸狗的事,每当他们经过一些偏僻村镇时,他们往往会当晚住在那里。夜里趁人不注意,他们会起来偷人钱财,甚至抢劫,然后连夜离开,第二天也很难有人能查到他们的头上。

其实对于衙役来说,押送发配的犯人,虽然苦了点,但是往往可以苦中作乐,甚至可以发一笔横财。


斯幽说历史


很简单嘛,这可是公费旅游,多好的机会啊!古代交通不便,难得出趟远门,还不用自己掏钱,多好?

古代交通不便,随便去个地方就要花很长时间。如果是流放,那得按月算,这一路上就相当于逛遍祖国的大好河山,而且还不用自己掏钱,因为路上的一切开销,都有国家在负担着。

出行之前,官差可以领到两双崭新的软底靴,还有两套崭新的差人服,另外有官衙文书一封,所经县衙,需提供照应,安排住宿吃喝。一路之上,有何花费,只需凭借“票引”(类似于现代的发票),回衙之后可以如数报销。

这不就是一次免费的旅行的机会吗,这些人又怎么会不想去参加这份职业呢。

所以说,押送犯人这项职业,之所以受到了大家的欢迎,就是因为这样的好处,毕竟现在不还有很多人,希望能够公费出去旅行几次呢,更不用说交通不便的古代了!

当然了,这个只是个人理解,最客观的说法,或者说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一个“钱”字。

在古代,因为交通不便利,运送犯人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因为不仅非常辛苦,在路上还不一定遇到什么事情,可那些衙役个个将其当作是“美差”。无非就是因为有钱赚!首先押送犯人的工资比较高,待遇比较好。大家都知道这是一件累人的事情,政府也知道,为了鼓励这些人去做这项工作,他们发布了很多的政策,加强人民的积极性。所以大家在看到这项工作有这么大的利益的时候,便纷纷投身到这项职业中。

其次他们押送犯人赶路,一路上犯人都得是他们看管,那些犯人的家属朋友,或者说犯人自己,一般都会打点一下,给押差们一点好处,让他们在路上多多照顾一下。

普通犯人还好,如果是流放,那经常可以碰到一些落马高官,或者是得罪了皇帝的大臣。

而这些大臣们当这么大的官儿,或多或少,都积累了一定量的财富,他们给得一般都不少。

如果没有打点,这路上可不好过哟,这东西《水浒传》里,那是讲得最清楚不过了。押宋江、武松得时候,一路上吃喝那花的都是犯人的钱。想宋江因为曾经是公务员,多少有点儿家底,一路上可是打点得不错。

卢俊义就惨了,虽然曾经是大财主,但是因为被抄了家,没有打点。一路上可没少受欺负。

差役说的明白:你便闭了鸟嘴!老爷自晦气, 撞着你这穷神!沙门岛往回六千里有余,费多少盘缠,你又没一文,教我们如何布摆……行出东门,董超、薛霸把衣包雨伞,都挂在卢员外枷头上。

当然,这只是少数人,确实拿不出来,一般大部分人都会打点的!

所以一般来讲这些押差们出一趟远门回来,抵得上在衙门里干上几年了都。可以说这些贿赂才是他们职业中,一笔很大的财富,甚至远远超过了自己拿的工资。

总而言之,有利可图是最主要的原因!


白话历史君


流放在古代一直是重要的惩戒手段,将犯人放逐到边远地区进行惩戒,通过这种方式,使犯罪的人背土离乡,接受惩戒,以便能够让犯人知道悔改,以维护社会的统治秩序。



对于犯人来说,背井离乡是最苦的,离开自己的父母姊妹来到荒无人烟之处,对于家乡的思念就是他们最痛苦的,但是一部分却是好事,这类人就是押送犯人去目的地的府衙差役。



在外人看来这是又苦又累的活,但为何很多人抢着去做的,当然是有好处的,对自己一点好处没有怎么可能抢着去做。



【一】首当其冲的就是好处费。古人故土难离,家乡有自己的父母兄弟姊妹,而作为犯人被发配到边疆,在当时来说基本上那就是有去无回,家属都知道被发配的地方都在边疆,地广人稀,贫穷落后,路途还特别遥远,所以,家属为了能让自己的亲人在路上能够不被欺凌,以及能够吃的饱饭,不至于受太多的罪,即便再穷也会筹集一些钱财来贿赂负责押送的官差,而且一般数量还不会太少,这岂不是美差。



【二】押送总比在府衙当差轻松。古代交通不便利,发配之地山高路远,一走就要走几个月,来回就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押送的任务就是确保将犯人送到目的地,任务单一,不像在府衙里还得随时根据工作需要出差办案,忙的一塌糊涂。也许有人要说,那有江湖好汉解救的,那怎么办,这类基本都是古装戏看太多了。多数都是普通老百姓,有几个认识江湖大盗的。



【三】押送会有赏银。首先整个押送过程需要的经费是由政府负责的,路上的吃喝住行这就是一大笔钱,而随便对犯人苛刻点,就是一笔额外的小财。如果顺利押送到位,也许还能得到官老爷的打赏,所以算下来还是比较划算。

【四】押送并不是所有的都会争着去。对于普通贫穷百姓犯罪的,由于家庭贫穷,即便其给差役辛苦费,也筹集不了太多,而且一些道路凶险,强盗众多的路线差役是不会抢着去做的。

另外就是对于一些江洋大盗犯人的押送,这里面的风险更大,中途被截胡的可能性特别大,所以这类押送差役估计是不会抢着去做的。毕竟钱和命大家还是知道孰轻孰重的。



要知道,流放的历史,已经几千年,说是古代中国历时最悠久的几种法律惩戒方式亦不为过。

甚至不论是文人,还是道家,亦都对其不喜之情溢于言表,如:

《汉书》:“ 仲舒 下吏, 夏侯 囚执, 眭孟 诛戮,李寻流放,此学者之大戒也。”

《抱朴子》:“君必度能而授者,备乎覆餗之败,臣必量才而受者,故无流放之祸。”

那么流放到底是什么呢?

就是将罪犯放逐到边远地区进行惩罚的一种刑罚。主要是通过将已定刑的人押解到荒僻或远离乡土的地方,以对案犯进行惩治,并以此维护社会和统治秩序。

当然,这样的刑法并不是初始就有的,而是在远古的零星出现,,至秦汉时代形成体制,直到南北朝后期,才“发扬光大”,不光是进入五刑,更是占据“降死一等(死刑之下)”的重刑地位,并一直影响到清末。

为什么流放会这么严重?或许许多人不理解,不就是去另一个地方安家落户吗?当然没有这么简单。

首先思想方面,古人普遍强调家族主义,子多福多。儿孙满堂,四世同堂。但是流放就是彻底打消了这种安居乐业的想法,对于思想上也是极大的打击。

另外身体上,许多流放的犯人根本没有挨到地方,就已经病死他乡,就算到了也绝不是过日子,而是工作,而且往往都是极为劳累和危险的工作,兼之发配的地方往往环境艰难,更谈不上什么医疗体系,所以病死、饿死、受伤死可以说是最为普遍的结果,而且往往都不超过5年。

当然有人就会问了,流放之刑确实辛苦,一路上罪犯必须自己徒步行走。对于被押解的罪犯来说,还不能轻松,通常都是身戴枷锁和脚链前行。但是除了罪犯以外,还有押解罪犯的衙役啊?罪犯步行,他们也要一路同行,虽然没有枷锁等,但是也要盯着犯人,一样非常辛苦,但是即便如此,为什么依然有很多人络绎不绝的想要来做这份苦差事呢?

其实自古至今,对于工作的需求,似乎都未曾变过,便是活少钱多出成绩。

那么这个工作其实就是如此!

一、活少。

不论是影视还是小说之中,常有一对衙役压着犯人,一路到了流放之地的情节,但是事实上,这样的可能性是不大的,对于衙役来说,是有着换班制度的,即押送犯人的并不是一批人,因为一般流放的都是边远的苦寒之地,所以衙役多是到一个新的地界就换成新的人,一来减轻当差者的痛苦,二来可以让他们迅速的返还到本职工作之中,所以说虽然是旅途,但不过是个短期旅途,可以说活并不重。

二、钱多。

工作就是为了挣钱,这一点衙役也不例外,首先罪犯的家属,通常会在流放前,偷偷给衙役们送上一笔“辛苦费”,以期望他们能在路途中对自己的罪犯亲属好一点。

其次,因为属于“苦差”,所以,完成任务后一般也还能有一笔丰厚的薪酬,总体来说,这样的收入,是很可观的,故而许多人愿意赚这个“辛苦钱”。

三、出成绩。

古代衙役,可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风光!首先衙役不像官员和吏员,有官方身份,衙役属于衙门自行召集的当差人员,朝廷不发给俸禄,由县衙自筹俸禄发放。

上面说的还是好的,甚至有的朝代,衙役属于义务工性质,根本就没有俸禄。衙役往往被列为贱民。


也就是说,要想混出这个“圈层”,就得有一些业绩,才有可能受到提拔,而押送犯人这个高风险(可能遇见野兽、劫狱等等)的工作,带来的成绩也是不错的,只要在自己押送的一段路程上不出事情,那么之后就算犯人逃脱也与自己无关,而只要送到,多少也有自己一份不小的功劳了。

所以综合以上三点,就算这是个看起来辛苦的差事,还是有不少衙役趋之若鹜。


井夫子


在古代,押送犯人有两种主要形式。

一种是从头送到尾;另一种是只负责一段路程,相当于打辅助。

后一种相当于出差打短工,工作之余有额外收入,而且风险都是比较低的,酬劳也不错。不管是那种,犯人的亲朋好友多会有所打点,让犯人路上好受点,说白了就是有油水可以捞一把。

而电视剧里常见的劫囚行为,历史上不多。如果是押送犯人到流放地,那犯人还有活路,犯人还有可能东山再起,贸然劫囚的得不偿失。而且劫囚是死罪,敢冒险的人不多。所以一般情况下,被劫囚的几率不大。

虽然辛苦,但是安全还是有一定保障的,而且薪酬也很高。


黑眼历史观


关注

众所周知,在我国古代,流放是除了死刑之外,一直被作为惩治重犯的重刑,而流放之所以是重刑,主要因为流放的目的地大多比较偏远,而且极其的荒凉,在流放的过程中,罪犯全程都必须徒步行走,不得借助任何的交通工具,而且还需要佩戴枷锁和脚镣,终日负重行走,一般持续时间都很长。

因此,古代犯人流放,不仅对犯人来说十分的难受,对于押送犯人的差役来说,也是一门苦差事,毕竟他们也是需要陪同犯人,一起走上遥远的路程。期间的艰难险阻,他们都是要和犯人们一同承受的。不过,说到这里就有一个问题出现了,押送的工作明明是份苦差事,为何很多人还抢着去干呢?

实际上,负责押送犯人的差役有两种,一种就是从出发点开始押送,一直负责走到终点。而另外一种,则是负责协助的差役,往往都是各个地区当地的差役,他们的任务,就是负责协助押送犯人,走完自己所在的这段区间,也就是说,出了他们的地界,任务也就完成了。

相对来说,第二种差役的工作要更加轻松一些,因为他们负责押送的路程较短,而且因为是在自己的地界进行押送,所以他们也比较熟悉这里的地形。因此工作难度不高,而且谈不上什么危险。再加上这份工作的工资十分可观,因此,很多人都愿意去接这么一份短工,毕竟对他们来说,仅仅“出差”几天,就能得到一份不错的收益,何乐而不为呢?因此,很多人抢着干的这份工作,实际上就是负责押送犯人一段路程的协助者。

说实话,其实在古代的时候,但凡是负责押送犯人的活,都是一份好差事,要知道我们国家素来比较讲究人情世故,犯人家属为了让犯人们少受一些罪,往往会在开始的时候,进行上下打点,会给那些差役足够的好处,让他们在路上多“照顾”一下犯人。

至于说犯人会被同党劫走,这种情况在真实的历史上,其实很少发生,毕竟流放还能活着,但是一旦去劫犯人,那就是杀头的死罪了,因此没有多少人愿意轻易冒险,所以说,就算是长期押送犯人的差役,也没有什么危险可言的。

正所谓有付出才会有回报,押送犯人的工作虽然十分辛苦,但是其收益往往也会更多,所以很多差役们为了钱财,就算是辛苦,也会抢着去干。






富士康一哥


在流放过程中,除了犯人是真遭罪之外,那些监督押送犯人的衙役也是十分辛苦的。因为路途遥远,而且押送犯人往往是有时间限制的,这就意味着衙役每天要走很远的路。加上犯人流放的地方往往是偏僻地带,所以这些衙役经常要面临着风餐露宿的窘境。除此之外,还要面临着流放过程中那些突然的危险,比如说毒虫猛兽啊;又比如说犯人同党的劫囚,这很有可能衙役就被当场斩杀;即使犯人同党饶过了他们,他们也要承担丢失犯人的责任。所以理论上来说,这种流放押送犯人的差事应该是衙役最不愿意接受的差事,毕竟这么苦,又这么危险,还要长期的远离自己的家人。可是事实上,这个差事往往会被衙役抢着去干。这又是为什么呢?

这份差事工资很高,相比较于在衙门里当差的同行而言,押送犯人的工资简直不要太高,就这一点就让很多人动心,尤其是那种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衙役,更是对这份差事趋之若鹜。还有更为关键的一点,就是犯人家属基本上会给这些衙役一笔丰厚的辛苦费,希望衙役能够在路上多多关照犯人,其实这也是衙役抢着去押送犯人的主要原因,毕竟能够被朝廷流放的角色都不是什么小角色,基本上都是官宦人家,所以这笔辛苦费的数目一般都会让这些衙役满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