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历史经济学:令明朝土崩瓦解的财政体系


1368年的冬天,朱元璋站在应天府的宫殿里,身着龙袍,昭告天下。大明王朝开国,此后的 276年间,明朝用"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宣誓了中原王朝的铁骨铮铮,用"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昭示了大明帝国发达的农业,用"舟行巨浪若游龙,回首遐荒隔烟雾"的郑和下西洋,展示了明朝的科技、军事力量。

276年后崇祯在煤山的歪脖子树上自缢,把大明朝扫进了历史尘埃。作为汉人建立的最后一个强盛政权,明朝在此后的数百年里,被无数文人侠客缅怀,可是过去的终将过去。今天从财政的角度分析一下明朝灭亡的原因。


历史经济学:令明朝土崩瓦解的财政体系


僵化的财政体系


一介布衣出身的朱元璋,后来坐上了皇位。多年农民起义的经验告诉他,农业是国家根本。靠着屯田制,他赢得了农民起义军和元朝斗争的最后胜利。这种胜利让他沉迷不已。

1368年,明朝建立。

建立之初,便将农业设置为国家之本。其实也无可厚非,纵观汉唐,只有有了坚实的农业基础才能让国家走向康庄大道。这套制度在明朝初期,保证了国家从连年的战乱中得到恢复,各行各业能够有序发展,国家开始步入正轨。但是明朝后代的皇帝却没有因时制宜的制定方针。明朝后期江南地区手工业,商业发达,"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但是后期的明朝历代君王为了遵循祖制,坚持对这些地区收缴农业税,直到时由当地官员申请,江南地区的农业税才得到削减,被取而代之流通的白银。

但是要保证农业税的总额,所以这些削减的农业税被强加到了西北地区头上。

明末的农民起义军又有多少是受了这些强征农业税的影响呢?

历史经济学:令明朝土崩瓦解的财政体系

农民起义军,李自成

明朝中后期社会严重僵化,和当时受儒家思想严重影响的君臣,对于社会大变革持抵制态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同时,不知道是不是出于自己子孙的担忧,洪武年间,直接制定了税收定额制度,不考虑各地方经济条件和环境的差异,统一由处于南京(后来的北京)直接指定税收额度。

而一旦税收出现问题,朝廷则拒绝做任何让步,有不少官员因此掉脑袋。大家都是混饭吃的,所以到了明朝中后期,各地地方官员上报的耕地数目和实际耕地数目严重不符,导致国库空虚。

朱元璋杀了很多开国功臣,但是对于农民却很好,有明一朝,都保持在较低的税收水平。当时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君臣,骨子里对于低税赋就是有利于民生,深以为然。但是低税赋带来的问题就是国家治理水平差。

明朝永乐时期,朱棣派郑和下西洋,修《永乐大典》,远征安南等,后期的"土木堡之变","万历三大征"都是建立在这样低税收的战争。

历史经济学:令明朝土崩瓦解的财政体系

永乐大典

简单地说就是没有钱还打仗。

而且明朝初期采用的是实物税收,比如说今天军队缺2000张桌子,那么不需要上缴税银,只需要上缴桌子即可。

这种建立在低效率税收上的穷折腾,直接耗光了国家的底子。明朝皇帝大多喜欢折腾,有的喜欢做木匠,有的喜欢当明君,有的喜欢当将军,这种无穷无尽的折腾,耗尽了国力,国家到了崇祯手里本来就是苟延残喘。


过低的官员薪水

也许是朱元璋恨透了官员,毕竟自己能过那么苦的日子不仅仅是因为元朝,更多的是因为当地的士绅豪强。


纵观整个明朝,官员的生活水平都过得很差。


明朝官员薪资水平是出了名的低,正一品每年禄米1044石,依次递减,到最低品级的从九品官员是60石。

这大概是个什么概念呢?

折合成现在的人民币,一个正一品官员一年的收入相当于人民币十二万元左右,而九品官员一年的收入相当于人民币一万元左右。

明朝洪武年间有个罗复仁,为人出了名的老实,有一天朱元璋想着去罗复仁家里看一看,结果找了半天才发现罗家在应天府郊区一个三间破房子里。而且去的时候,恰好罗家的墙皮坏了,罗复仁正在家里装修。

再一个例子,就是海瑞,海瑞这个人出了名的清廉,海瑞一生之中只在退休的时候在海南买了一套房子,在京城做官时只能靠租房子住。

历史经济学:令明朝土崩瓦解的财政体系

海瑞

好,你海瑞清廉,你罗复仁老实,但不是人人都这样啊。

我还有一大家子要养活呢,靠这点工资连自己都勉强糊口,你老朱家各个有封地,靠着生孩子就能赚大笔的钱,让别人怎么活?不贪污怎么办?

所以明朝的贪污屡禁不止,明朝中后期暴露出来的许多官员都涉及到了贪污,比如都察院左都御史刘观、吏部尚书尹旻、礼部尚书周洪谟等都或多或少的卷入了贪污案。

更为严重的是当时的有些人专门对官员放高利贷,有一些官员因为日常大宗消费陷入高利贷,一生也无法拜托债主的控制。

过低的薪水,直接导致了官员和老朱家的抗争心里。所以明朝官员除了张居正、于谦等几个有骨气的,其他的人本身就对朝廷有些许不满

杂乱无章的财政机构

和历朝历代一样,明朝没有一个特定的财政机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皇权至上的思想,让税收最后的定夺权保留在了老朱家的手上,而工部尚书、户部尚书、兵部尚书,更多的是执行君王的决策。

甚至连异议都不能提出。

在现代人看来,明代的户部尚书通常被认为是国家的财政部长,但其实,这个财政部长,手里并没有多少大权,且经常被皇帝以极其残酷的方式对待。

自1380年,有史册记载的户部尚书有89名,除了有3人离职原因未知,其余的86位除去一位因为亡国自杀的,剩下的无非是转任、流放、解职。

而户部的人员编制有限,而且多数人从事的是审计核查的技术性工作,被当时的文官系统所鄙视。

户部的仓库名义上是在自己的手中,但是实际上掌握在宦官的手中,而当时的宦官作为皇帝的家臣,在掌管仓库时,会通过手段中饱私囊。

这些空缺的财政税收,又不得不通过低效运转的方式累加到平民的身上。


历史经济学:令明朝土崩瓦解的财政体系

故宫

中国古代帝国建国之初无疑都在努力的矫正前任国家的错误,明朝也不例外。有明一朝,帝王绝对不议和,就算是同时和李自成,皇太极开战,明朝君臣也没人敢提出议和。

朱元璋推翻了一个令人厌恶的,满是鲜血的外族统治,他获得了至高无上的权利,他被神化了,他也相信自己是神。


神的一切不需要更改,后世万代,只需要按照神的一切去执行即可。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神的初衷最终却葬送了一代帝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