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魏蜀吴都是中国的,为什么要争自己的天下,不去向外扩张呢?

鹏学天下


中国自始皇帝统一六国后,中国就进入了封建集权社会。

而三国时期,中国大地已经被东西两汉统一几百年了,中国人已经习惯了这种集权统治。“攘外必先安内”,成了中国人思想习惯上的准则。

而且中国那时候认为自己所处的地方是世界中心,外地都是蛮夷,在中国还是分裂的时候,如果外族没有入侵,中国是不会去攻打他们的。

另外,中国那时候也看不上外族那些土地,在内部没统一的情况下,自然也不会想着向外扩张。


散人王


大家如果摊开世界地图的话,咱们中国仅在东方,中国属于欧亚大陆的最东边,大家是不是很好奇?欧亚大陆那么大啊!中国每一次战乱都是要在内部打,都要在内部争夺天下。三国时期亦是如此,为什么古代的中国人没有突破东亚这个地理范围,没有去其他地区扩张呢?

看来我就分析一下,经济因素,环境因素,文化因素,从这三个方面,我来分析一下。

第一个因素,经济因素

大家想一想,古中国的边界是不是北抵长城,南至南海,东至东海,西到荒漠。我在这里我要强调一下,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是农耕民族。

以三国时期为例子,三国时期天下大乱,成为三足鼎立态势北边有曹操,南边有孙权和刘备。大家想一想,曹操的北边是什么?是草原,是荒漠,是戈壁,中原王朝即使再有能力,军事能力再强,即使将北方的草原给占领了,把北方的游牧民族给赶走,那又有什么用呢?蒙古高原地区上面覆盖着草原,戈壁和荒漠。在草原上面又不能种庄稼。北方草原的环境又如此恶劣,除了草,什么都不长。中原人作为农耕民族,北方的草原不能用,那为什么我还要去占领它呢?

除了曹操的北边是如此。咱们再看一看南方,大家可能都知道诸葛亮的七擒孟获孟获,是当时的西南夷的首领,西南夷当时占领的地区被当时的中原人称为不毛之地,当时的西南地区是不会生产出大量粮食,土地上覆盖着大量的山林石头。对于当时的中国人而言,不能种地的地方都没有经济价值。虽然现在咱们去云南,贵州等地旅游,看当地的喀斯特地貌,看石笋,看溶洞。但是你放在古代这些东西既不能吃,又不能喝,那为什么古代的人要花大价钱去征服这些无用之地呢?

第二个原因,环境因素

中国的老祖宗已经将东亚地区最好的土地全给占了,东亚80%的平原都在中国境内,中国拥有一片巨大的华北平原,还有关中盆地,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两广丘陵。这些地区地势平坦,是产粮的大区域。反观在中国周围地区的地形地势,大家看一看长城以北是什么?是草原,是戈壁,是荒漠。是大片的蒙古高原,在这片高原上,冬天气候严寒,寒风凌厉。中原人在这些地区是生活不下来的,被当时的人称为未开化的地区。

咱们再去看一看南方,就以三国时期蜀国和吴国为例,在当时的生产力的条件下,长江中下游再往南走,这些地区遍布着高山密林,沼泽密布,雾气缭绕,并且长江以南的地区是属于气候更加的湿热,对于当时的中原人都认为这些地区是属于不毛之地,再加上南方地区有很多的少数民族,就被当时的中原人称为蛮荒之地。

第三个原因,文化因素

三国时期,其实就是东汉末年,当时虽然天下大乱,但是大家的认同感依然是属于汉朝人,中国的儒家文化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没有扩张性,内部转化问题对这种特点。不管是北方曹魏还是南方的蜀汉和孙吴政权都认为自己是中国人,自己读的都是圣贤书,在他们的概念中,没有向外扩张的这种概念。

总结

以上三个原因,就是三国时期为什么没有向外扩张。第一个原因,中原人本身是农耕民族,我们这个民族是种地的,要北方的草原地区和要南方的山林地区是没有用的。第二个原因就是中原外部地区环境太过于恶劣,第三个原因就是中华文化的向心力。这三个原因促使着中国是一个很内向的一个国家,不是一个擅长扩张的国家。


经济战略


打个最土的比方:一个家庭里几兄弟姐妹总是会争自己家里的糍粑,而不会去抢别人的糍粑。

但是除此之外,魏蜀吴为何不去向外扩张,而是都来争夺中原地区,归结起来还有下面几方面的原因。

一、耕作模式不一样

就北方的曹魏来说,北方的漠北蒙古族是马背上的民族,农业模式是以放牧牛、羊为主的畜牧业。而当时北方的曹魏在农业方面也大都是以种植业为主。在南方以种植业为主的人,就算你有军事实力去占据北方的草原地带,到时候突然转为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方式,肯定难以适应。

况且,蒙古族大都是骑兵,马背上的功夫了得。而曹魏大都是以步兵为主。从战斗力来说,步兵是很难打得过骑兵的。就是说,曹魏的部队不一定能够征服得了蒙古民族。

而中原地带则都是各个方面跟自己差不多,所以在战略战术方面相比于去攻打北方的蒙古族要容易取得胜利一些。历史上的争夺地盘,一般都是先争夺容易的地区,然后再根据自己军队的实力,去攻打其他的地区。

二、地理环境的原因

就西南的蜀汉来说,蜀汉南部是云贵高原,山地和丘陵多,水田耕地少,而且大多都是还没有开发的人烟稀少地区。而西部是苦寒的高原地带。况且蜀汉的实力也不是很强大,所以,去征战这些地区似乎不划算。

但是,诸葛亮也曾经发动过两场对少数民族的战争,那都是因为他们破坏了蜀汉的后方,主动的征伐却是没有进行过。由于蜀汉的人口资源少,就算你夺取了南方和西部那些土地,但是因为当地人根本不会屈服,那就不得不要派兵驻守。而蜀汉的军队只有10来万。而为了北伐,也就抽不出什么军队去驻守所占的地区了。诸葛亮南征南方之后,包括孟获在内的各部首领,就发动过多次叛乱。

从西北面来看,因为有西羗人。他们有一股不小的军事力量,所以不管是曹魏还是蜀汉,都期望与西羗人保持中立,不想去惹火烧身。

其他任何地区都比不上中原的优势

再看中原,则有大片的沃野良田,而且人口众多。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因为马谡失街亭而前功尽弃。诸葛亮一边命令有序撤退,一边在赵云的防守下把汉中地区的四五城民众全部迁入蜀中。这就说明蜀汉缺的不是地,而是人,有了人口资源,蜀汉对外征服所得之地才会得以利用。因此,事实上蜀汉自己的土地都无法得到充分耕种。

东吴的孙权,也是觑觎中原的人口资源和沃野良田,而不愿意去征伐南方的烟瘴之地。至于对东南的海上征伐就更加不敢去想了。

综上所述,魏蜀吴都来争抢中原地区,而不想去向外扩张。

喜欢作者的朋友,可以点个关注呦!


不喜欢吃白菜


从公元220年开始,魏蜀吴三国相继建立,由此开启了中国著名的三国时代。至于魏蜀吴三国为何相互争斗而不向其他区域扩张这是有原因的。

首先,当时人们的认知有限,魏蜀吴三国相互征伐,鼎足而立,其目的皆是希望吞并对方,统一全国。在当时看来,只有能够占领中原并吞并巴蜀和江东才能意味着实现全国的大一统,三国所辖的区域才是华夏文明的区域。

其次,三国时代中国属于典型的农耕文明,曹魏以北皆是草原大漠,属于北方游牧民族的地带,中原农耕民族统治者对此并没有扩张的欲望与需求,更多的是处于防守状态,没有游牧民族的骚扰是他们想达到的状态。而地处东南的孙吴则是希望依靠长江天险以及魏蜀之争实现偏安一隅的统治,同样也没有海外扩张的需求。地处西南的刘蜀向来已汉室正统自居,一心希望收复中原恢复汉室,在北伐之前诸葛亮已七擒孟获平定了南方蛮族,稳定了后方,至于西藏、印度等地,一是地理阻隔,二是扩张价值不大。

总之,综合文化传统、经济发展需求及技术发展状况,魏蜀吴三国并没有向其他区域扩张。



老袁讲历史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第一:当时的人门认为天下九州。有一定局限性。得中原者得天下。

第二:中国地理位置特殊性,东面和南面都是大海已经到了尽头。北面是大漠草原,除了当时的游牧民族,没有什么经济资源,人口少,土地贫瘠,没有占领的必要性。西面是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气候恶劣,几乎没有什么人口和空间,隔断当时人门和中亚的交往。当时的河西走廊虽然是去西域的道路,不过魏蜀吴都内战,魏国为不可能派出人马继续打通西域,方式的蜀国虎视眈眈要进攻长安。蜀国在诸葛亮南征孟获后也停止了,以为哪里蛮荒之地,当时还没有开采,和吴国征服闵越之地一样。

第三:魏国占据中原要面临吴国和蜀国的军事压力,所以防御在长江下游,和关中陇右低区。蜀汉自以为大汉正统,所以只能通过兴兵北阀魏国来维持,如果放弃了就不符合当时的思想了。吴国是三代人打下的基业,周围都是大海和蜀汉盟友,只能依靠长江天险自保,伺机而动。




望岳先生


一看这个问题,就知道,问主好无知,是拿唐朝时候的情况,往三国时期说。大哥,这两个时代,可是差了快五百年了啊。

三国初期,全国人口是2361万,三国末年,也没达到3000万。

第一,魏蜀吴,把当时东亚地区好点儿的地盘,适合人类生存,可以耕种的土地,几乎全占完了。不管是往东南西北,那都是不适合人类生存的深山老林,远洋大泽。里边几乎没什么人。

第二,唯一的北方边境匈奴,那是牧民所在地,非常苦寒,那就是现在俄罗斯的远东西伯利亚,而且人烟稀少。打退匈奴是对的,但占这些地方,还是拉倒吧。

第三,由于人口所限,当时的领土,够用了,所以,也没必要去匈奴那儿抢占旱地啊。

最后,当时的主要任务,其实是一统天下。自大周王朝开始,一统天下,这是所有中国人的共识,三国时代,必不能长存,谁先统一天下,谁就能成为天下之主,名正言顺的当皇帝。

所以,三国时代,三国互争,最后,便宜了司马懿,没办法,人家能忍会装又活得长。


董江波


这个根源还是要从秦始皇时期说起,秦始皇开启中国大一统时期之后,往后的帝王们最大的梦想就是并肩秦皇,最终得到“天下”

各有打算的魏蜀吴

魏国虽然表面上是天子家臣,可曹操却挟天子而令诸侯,吴国是完全有世家大族把持,再也不想要他人统治,而蜀国则想着“振兴汉室”

这三点在最开始就是相反的,并且最终只能剩下一个才能成为正统,因为魏蜀吴分属三个利益集团,并且都是以消灭对方为最终寄托。

而不扩张的原因也很简单,实在是没有地方扩张了,周边所有适合农耕民族耕种的土地全部被开垦完毕了。

如果那时候的魏蜀吴三国知道在遥远的东南亚还有肥沃的土地以及遍地的黄金的话,那么首先就会进行疯狂的大扩张时代,最后国力碾压另外两国再开启大一统战争,这是骨子里面的。

中华最开始发源在黄河流域,那里是正统的中原,北方是酷寒之地,西边大片的荒漠,南边太多的大山,东面则是大海。

这些土地对于那时候的魏蜀吴来说都是缺乏吸引力的,并且在那些地区也山高林密,也十分的难以征服。

所以那时候的魏蜀吴也只能相互的攻伐,最后被一个司马懿出来摘了果子,就像是三队人打架,最后一个路过的打野靓仔一颗手雷解决了所有人。


娱乐吃瓜主


战争也是由经济形态决定的!中华文明根植于农耕经济,这决定了中华文明战争不是外向型,而是内聚型的!

我们总是骄傲于蒙元帝国征服世界的霸气,但蒙元帝国很快瓦解为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伊儿汗国四大汗国和元帝国!为什么?这是游牧经济决定的,“逐水草而生”,掳掠是其经济形态的重要补充!蒙元帝国快速分裂和亚历山大帝国短命而亡,情况相同的!

再者,中国地理形势也是不利于对外扩张,相对是独立的地理单元,东朝大海,北为蒙古草原和荒漠地带,西北沙漠戈壁,西南青藏高原,南边热带森林,烟瘴之区,阻止了中华帝国的扩张!


去海的那边


其实不单单是魏蜀吴,任何分裂的时代,各个势力集团的头目都是想着在国内争夺天下,没有出现过对外扩张的情况,个人认为,有几个原因:

1、古代中国的文明和经济发展程度显著高于周边地区。周边地区披发左衽,甚至茹毛饮血,被我们视作蛮夷,也因此,中国被视为东亚区域的中心,占领中国特别是中原,才有资格称为正统王朝。因此,不管从经济上,还是法统上,中原的价值最高,必须占领。否则你控制的区域再大,也只是藩属或者割据的藩镇。

2、周边地区在古代不适合农耕民族居住。往北,一片荒凉苦寒,我们古代没有发展出皮草制品和耐寒作物;往西,是一片荒漠;往南,气候炎热,瘴疠频发。往东是大海。

3、交通不便,难以控制。沙漠或者高山、大海,在古代都是天险,即使能够到达,可否长期控制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中国往东、往西、往南都面临这种天险。

因此,古代中国所控制的区域在当时条件下以及达到了地理的极限,所以向往扩张的意义不大。

4、中国人安土重迁的传统。中国人一直没有西方人那种殖民传统,西方人在古希腊时代就远航海外殖民,后来的马其顿人、罗马人都延续了这一传统。但中国古代除了蒙古人远征外,基本没有超出东亚范围,“擅离祖宗庐墓”是对祖宗的不敬,是遭人鄙弃的,因此远征或远距离殖民在中国古代不成气候。





豪森林


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几乎都是陪伴着战争史。不管参与战争的有几方势力,大家都是剑指中原地区。这一情况在三国时期表现的最明显,三国之间争的就是中原。他们之间打得焦头烂额,西南角的大理国却过得悠哉悠哉。

假如三国之间能够签订互不侵犯条约,三国分别向东南、西南,东北、西北扩张,中国的疆域能够扩大到印度洋和北冰洋。中国人一直自己打来打去,不知道失去了多少领土。

中国人把北方人称为胡人,把南方人称为蛮人,根本不希望他们并入中国的版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