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查糖化血红蛋白能确诊糖尿病吗?查糖化到底有啥用?

董其波


糖化血红蛋白是反应血糖控制情况的重要指标。无论是初诊糖尿病患者,还是已经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患者,都应定期监测糖化血红蛋白。那么,检测糖化血红蛋白意义何在,能确诊糖尿病吗?接下来,医学莘将为您解析。

糖化血红蛋白由血葡萄糖与血红蛋白结合生成,其高低与血糖水平成正比,通过监测糖化血红蛋白,可了解血糖整体控制情况。但不同的医院,实验室检测数据存在一定的差异,导致糖化血红蛋白不能作为糖尿病的诊断依据,而是作为血糖控制情况的参考指标,诊断糖尿病,还应以空腹血糖、随机血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后2小时血糖,结合“三多一少”症状为诊断依据。虽然糖化血红蛋白不能作为糖尿病诊断依据,但可作为诊断糖尿病的切入点,其正常范围为3-6%,我国以6.3%作为糖尿病诊断的切入点。普通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应控制在7%以下;年轻、预期寿命长,病程短,无严重并发症,无低血糖发生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可控制在6.5%以下;高龄、预期寿命短,病程长,有严重并发症,频发低血糖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5-8%以下即可。

糖化血红蛋白是反应血糖整体控制情况的指标,通过糖化血红蛋白,我们可以了解血糖的平均水平,当糖化血红蛋白为6%时,平均血糖浓度为7.0mmol,在6%的基础上,糖化血红蛋白每升高0.5%,平均血糖浓度则在7.0mmol/L的基础上相应升高0.8mmol/L。所以,根据血糖血红蛋白的高低,我们可以初步估算血糖水平。需要注意的是,糖尿病患者不仅需要检测整体血糖是否达标,还应监测血糖是否存在大幅波动,包括每日血糖波动与整体血糖波动,糖化血糖蛋白是反应近2-3月的血糖控制指标,通过前后对比,可以了解血糖的整体波动情况,但无法体现每日的血糖波动情况,因此要了解每日血糖控制情况,还应多点检测日间血糖。

综上,糖化血红蛋白不能作为糖尿病的诊断依据,可作为诊断糖尿病的切入点。监测糖化血红蛋白,可了解血糖整体控制情况,估算平均血糖水平。

感谢大家的阅读!

医学莘期待大家的关注,呈上更多健康知识!

注:本文图片来源网络,若侵及版权,请联系删除。文内容仅作为健康科普,不作为医疗建议或意见,不具备医疗指导条件。


医学莘


糖尿病主要依靠的我们静脉血浆血糖的水平来诊断,具体主要标准为满足以下任意一项:①有多食、多饮、多尿和消瘦等糖尿病典型症状,且空腹血糖≧7.0mmol/L或糖耐量试验后两小时血糖≧11.1mmol/L或随机血糖≧11.1mmol/L;②如果没有典型的糖尿病症状,则需要再非同日两次测得血糖达到以上的标准方可。


通过以上的介绍,我们可以发现,并没有将糖化血红蛋白纳入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中,这是为什么呢?在回答这一问题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红蛋白是存在细胞内的一种能够结合葡萄糖蛋白质。正常情况下,一个糖化血红蛋白能结合固定个数的葡萄糖,所以检测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也能反应出血中葡萄糖的水平。

单就这样来看,糖化血红蛋白对糖尿病的诊断应该是可靠的,并且相较于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更能发现潜在的糖尿病患者,因为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只能反应我们最新一两天的血糖水平,但糖化血红蛋白是一种蛋白质,其代谢周期相比葡糖糖就较长,一般为120天。所以我们检测糖化血红蛋白,能反应近2~3个月的血糖水平。


回到最开始的问题,为什么糖化血红蛋白没有成为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呢?其实曾经国际上也就此进行了广泛的讨论,但因为糖化血红蛋白稳定性还不太好,同时各个医院的标准也不太统一,用的仪器也不太一样,正常值也还有一些差异,所以目前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都没有把它作为一个确诊糖尿病的一个标准。

总而言之,糖尿病主要是依赖于糖耐量试验来评估我们空腹个餐后血糖来诊断。但糖化血红蛋白也可用于筛查潜在糖尿病患者,并且对于已有糖尿病的患者来说,糖化血红蛋白则是很好的监测手段,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近几个月血糖控制情况,做出针对性处置。


全科扫地僧


国际糖尿病联盟推出的新版亚太糖尿病防治指南明确规定糖化血红蛋白是国际公认的糖尿病监控“金标准”。如果空腹血糖或餐后血糖控制不好,糖化血红蛋白就不可能达标。

简单讲,人体血液中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与葡萄糖相结合的产物就是糖化血红蛋白,这是一

种不可逆的反应,它与血糖浓度呈正相关,由于红细胞的寿命约为120天,因此糖化血红蛋白通常可以反应患者近8~12周的血糖控制情况。

糖化血红蛋白和血糖的区别:血糖测试结果反映的是即刻的血糖水平。而糖化血红蛋白测试通常可以反映患者最近2~3个月的血糖水平

血糖是从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分解而来的血液中的单糖,通常仅指葡萄糖,血糖测试结果反映的是即刻的血糖水平。而糖化血红蛋白测试通常可以反映患者最近2~3个月的血糖水平。此外,由于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反映的是某一具体时间的血糖水平,容易受到进食和糖代谢等因素的影响。而糖化血红蛋白可以稳定可靠的反映出检测前120天内的平均血糖水平,且受抽血时间、是否空腹、是否使用胰岛素等因素干扰不大。

空腹和餐后2 小时血糖监测是诊断糖尿病的标准,而衡量糖尿病控制水平的标准是糖化血红蛋白

随着人们对糖尿病知识的逐步了解 ,多数人已经意识到空腹和餐后2 小时血糖监测的重要性,并常常把二者的测定值作为控制血糖的标准。其实不然,空腹和餐后2小时血糖是诊断糖尿病的标准,而衡量糖尿病控制水平的标准是糖化血红蛋白。因此,国际糖尿病联盟推出了新版的亚太糖尿病防治指南,明确规定糖化血红蛋白是国际公认的糖尿病监控“金标准”。如果空腹血糖或餐后血糖控制不好,糖化血红蛋白就不可能达标。

糖化血红蛋白的临床意义:目前我国将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标准定为6.5%以下

糖化血红蛋白对糖尿病患者来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监测指标,它的高低直接决定将来各种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糖尿病患者定期监测糖化血红蛋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有助于帮助患者改善血糖控制水平,促进患者的血糖达标,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病率,从根本上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我国将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标准定为6.5%以下。一般认为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水平在4%~ 6%表示血糖控制正常;6%~7%表示血糖控制比较理想;7% ~ 8%表示血糖控制一般;8%~ 9%表示控制不理想 ,需加强血糖控制,多注意饮食结构及运动,并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 9%表示血糖控制很差,是慢性并发症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可能引发糖尿病性肾病、动脉硬化、白内障等并发症,并有可能出现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合并症。


参考文献

[1]萧晓.糖化血红蛋白——血糖监测的金标准.中华养生保健,2017(8):17-17.


子乐健康科普


国内的试剂参差不齐,所以糖化不作为诊断糖尿病的标准,还是查糖耐量检查比较准确。糖化血红蛋白可以反映过去2-3个月的血糖平均水平。


女医生菲菲


可以,不需空腹抽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