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1 小麥條鏽病在我國多地已經發生,這幾個藥防治效果最好

小麥是我國北方栽培面積最大的東茬作物,由於小麥的生育期比較長,病蟲害種類多,一旦防治不力,常常造成嚴重的損失。2020年1月13日-17日,據四川省農業廳植物保護站、湖北省植物保護總站、河南省植保植檢站、陝西省植物保護工作總站等地調查,小麥條鏽病在多地已經發生,尤其在四川省,發生面積已達8.6萬畝,個別地塊已經嚴重發生。條鏽病是小麥上的主要病害之一,近幾年危害逐年加重,已經成為影響小麥產量主要限制因素。

小麥條鏽病在我國多地已經發生,這幾個藥防治效果最好


發生特點

小麥條鏽病是我國大區間典型遠程氣流傳播流行的小麥病害。是小麥生長中後期發生最普遍,危害最嚴重,防治最困難的病害,主要分佈在河北、河南、陝西、山東、山西、甘肅、四川、湖北、雲南、青海、新疆等地。尤其是湖北、河南、陝西、山東等中部地區發生嚴重。具有發生區域廣、流行速率快、危害損失大的特點。由於目前抗病品種較少,一旦環境條件適宜,常會在全國大範圍流行,並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

小麥條鏽病在我國多地已經發生,這幾個藥防治效果最好


主要症狀

小麥條鏽病在出苗後一直到灌漿期都有可能發生,主要危害葉片和葉鞘。苗期和成株期發病,葉片上出現黃色的小孢子堆,隨著發病的嚴重,在與小麥葉脈平行的方向上有規律的成行排列孢子堆,從遠處看,這些成行的夏孢子好像一行行黃線,覆蓋在葉片上,但是,靠近觀看,這些孢子之間有縫隙,像似一條條虛線。因此成為條鏽病。後期,孢子堆表皮破裂,鏽褐色的孢子散出呈,隨風進行傳播。小麥近成熟時發病,葉鞘上出現圓形至卵圓形黑褐色夏孢子堆,破裂後散出鮮黃色粉末,即夏孢子。發病後期,病部產生黑色冬孢子堆。冬孢子堆短線狀,扁平,常數個融合,埋伏在表皮內,成熟時不開裂,別於小麥稈鏽病。

小麥條鏽病在我國多地已經發生,這幾個藥防治效果最好


防治方法

(1)選擇抗病品種:目前生產上推廣種植的品種大部分均不抗病,最近幾年,有一批抗病品種陸續通過審定,2018年有9個品種通過審定,主要有西農511、徐農029、紫麥19、鄭麥9023、濮興8號、宛麥202、瑞華麥520、徐麥31、西農3517等品種,在發生嚴重地區,可根據實際情況,選擇適宜的抗病品種。

(2)藥劑防治:化學藥劑防治是控制條鏽病最迅速、最有效的方法,目前,防治條鏽病的藥劑很多,主要有15%三唑酮乳油、43%戊唑醇懸浮劑、30%吡唑醚菌酯懸浮劑、12.5%烯唑醇可溼性粉劑等多種藥劑。

苗期,發生初期,可用30%吡唑醚菌酯懸浮劑25~30毫升/畝+98%磷酸二氫鉀80~100克均勻噴霧,不但有效控制條鏽病,還可防治小麥紋枯病、全蝕病、葉枯病等多種病害。

成株期,發生初期,可選用30%肟菌·戊唑醇懸浮劑36-45毫升/畝,不但有效控制條鏽病的危害,還能兼防赤黴病、白粉病、葉鏽病等病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