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8 尹桂芳的關門弟子王君安,四個尹派弟子各有千秋,她是最好的那個


王君安是尹桂芳的關門弟子,也是尹桂芳最為喜愛的學生。在王君安16歲那年,尹桂芳親自為其排演自己的代表劇目《紅樓夢》。王君安不負眾望,以自己純正的尹派唱腔和秀麗的扮相贏得了觀眾的認可,當時演出轟動了大上海。

尹桂芳對王君安的喜愛程度簡直非別的尹派弟子可比。據說,尹桂芳經常晚上煲了營養湯,用保溫桶裝好,等王君安散戲之後給她喝,還帶王君安到當時老百姓幾乎都沒有機會去的西餐廳吃西餐。

要說起來,四個尹派弟子各有千秋,但傳承最好的就是王君安。尹桂芳留下的錄像資料是很少的。但我們從他的優秀學生王君安身上,間接的感受到了尹桂芳當年的風采。


尹桂芳的關門弟子王君安,四個尹派弟子各有千秋,她是最好的那個


尹派的唱腔以“儒雅”著稱,王君安正是這一特點的集中體現。王君安扮演的賈寶玉、梁玉書、徐元宰等一系列青年書生形象,無一不讓我們感受到了尹派小生讓人難以忘懷的藝術魅力。

王君安的戲,我看得並不多,只能談談她演出的《紅樓夢》。王君安的《紅樓夢》我看過兩個版本。一個是她16歲,初出茅廬之時演出的版本,真讓人驚歎王君安的風華絕代。那個版本的《紅樓夢》舞臺調度很絕。在“試寶玉”一場,賈寶玉悵然若失的站在舞臺上,幕後傳來悠揚的合唱“人面桃花相映紅”,這個畫面、這個背景讓觀眾流連忘返。“洩密”一場,出現了動聽的畫外音,就是“葬花”結尾時,賈寶玉對林黛玉的真情表白,林黛玉在甜蜜和幸福中聽到“傻丫頭洩密”,悲與喜的情緒反差非常大。特別是藉助電影的蒙太奇手法,把“焚稿”和“金玉良緣”兩場戲,有機的結合在了一起,讓人拍案叫絕。王君安在劇中表演樸實、華貴,唱腔委婉清麗,稚嫩中透著那麼清純可愛。等我第二次看王君安的《紅樓夢》,她已人到中年,藝術上更加成熟了,她與青年演員陳麗宇共同扮演賈寶玉,雖然王君安只演出了“金玉良緣”和“哭靈”兩個重頭戲,但足可以看出她在唱功上還是那麼讓人感到如泣如訴,動情處不禁使人催人淚下。王君安演出的《紅樓夢》,才是真正的尹派《紅樓夢》(趙志剛那個版本改動是很大的)。遺憾的是,2007年,韋翔東拍攝越劇電影《紅樓夢》的時候,似乎忽視了這個非常重要的版本,雖然給王君安拍攝了“葬花——想當初”、“哭靈”兩個片段,但觀眾普遍感覺不過癮,都想讓王君安把真正的尹派紅樓夢永遠定格在大銀幕上。因為,尹桂芳的賈寶玉是絕對不輸給徐玉蘭的,假如當初拍攝越劇電影的時候,拍攝的是尹桂芳的版本,那現在的越劇《紅樓夢》是否仍由徐王流派獨霸江湖,就很難說了。

王君安所在的芳華越劇團,在福建這片越劇的“沙漠”中生存,是非常不容易的。王君安本人的確非常優秀,觀眾對於王君安的喜愛,有一定程度上是把對尹太先生的崇敬融入了其中。

遺憾的是,這麼優秀的一位演員,居然狠心的離開了舞臺、告別了觀眾,到異國他鄉開始了另外一種生活。數年後,杳如黃鶯的她,從國外歸來,眉宇間似乎總有幾分憂鬱,帶著落落寡歡的神情。讓人感到陌生。似乎,不再是觀眾所傾心期待的那個“小尹桂芳”了。但王君安終於還是王君安,她沒有讓觀眾失望。隨著幾部尹派名劇的復排上演,芳華越劇團終於有了新的起色。


距離王君安首次演出《紅樓夢》已經有20多年了。20多年過去了,她的藝術造詣跟出道時一鳴驚人的水平相比,不但沒有明顯的進步,反而給我們一種“美人遲暮”的先兆跡象。也許,這是我的杞人憂天。但不管怎麼樣,她都是我們心中永遠的王君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