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古语言:瘟疫始于大雪,生于小寒,弱于雨水,衰于惊蛰。


古语言:瘟疫始于大雪,生于小寒,弱于雨水,衰于惊蛰。

庚子年 农历二月十二 惊蛰

二十四节气的第三个节气

古语言:

瘟疫始于大雪,生于小寒,弱于雨水,衰于惊蛰,一声春雷,万物复苏。

古语言:瘟疫始于大雪,生于小寒,弱于雨水,衰于惊蛰。

惊蛰这个节气,古称“启蛰”,《夏小正》中说:“正月启蛰”。到了汉代的时候,为了避汉景帝刘启的名讳,所以把“启”改为意思相近的“惊”字。惊蛰的登场代表着仲春时分的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古语言:瘟疫始于大雪,生于小寒,弱于雨水,衰于惊蛰。

惊蛰三候

一候桃始华。桃始华,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乃闹春之始,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流水桃花,便勾引出千媚百态。

古语言:瘟疫始于大雪,生于小寒,弱于雨水,衰于惊蛰。

二候仓庚鸣。仓庚鸣,仓庚为黄鹂,黄鹂最早感春阳之气,嘤其鸣,求其友。仓为青,青为清,庚为更新,“昔我云别,仓庚载鸣”,文人由此也称它“离黄”,“离黄穿树语断续”就成了悲声。

古语言:瘟疫始于大雪,生于小寒,弱于雨水,衰于惊蛰。

三候鹰化为鸠。古称布谷鸟为鸠,春时因“喙尚柔,不能捕鸟,瞪目忍饥,如痴而化”。到秋天,鸠再化为鹰。

古语言:瘟疫始于大雪,生于小寒,弱于雨水,衰于惊蛰。

惊蛰之后,就是农忙的时节,中华文明是精致的农耕文明,在这片土地上所孕育而生,正是是精进有为的志气,务实肯干的作风和慈悲质朴的心怀。

古语言:瘟疫始于大雪,生于小寒,弱于雨水,衰于惊蛰。

作为佛教传入中国之后最接地气的宗派——禅宗的禅师们,自然也会在这一天顺应节气之理而说法度众。

南宋的痴绝禅师在惊蛰日上堂说法的时候,曾这样说道:

“昔日百丈禅师在于马祖门下时,被马祖振威一喝,三日耳聋。而临济禅师当日在黄檗门下参学时,曾几度遭到棒打。

这就好比在仲春时节,蛰虫将苏未醒之时,苍天以雷霆之威震彻大地。

你们这些衲子们啊,在我这里终日冷然寂坐,既然如今时节将至……”

禅师说到这里,“咚”地一声,卓了一下拄杖,振惊蛰以后,鱼虫的生命力愈加旺盛,谷物的涨势更加舒展。佛教信仰中有着慈悲利众,戒杀护生的美好传统,古时的大德也有网开一面的慈悲训导,告诫世人不可因一时娱乐的缘故,而妄行杀戮。

古语言:瘟疫始于大雪,生于小寒,弱于雨水,衰于惊蛰。

“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这是佛法尚未传入华夏大地之先,中华民族骨子里的仁慈悲悯。在佛法传入中国以后,戒杀护生的仁恕精神塑造了传统哲学中颇具情怀的天人关系和生态文明理念。

古语言:瘟疫始于大雪,生于小寒,弱于雨水,衰于惊蛰。

过了惊蛰,恢复生机的鸟兽鱼虫将为春天的生活点缀出更为和谐的景致,万望各位善信居士,对这些生灵,不要任意踩踏、伤害、玩弄,若是无意间伤害了到了它们,也要为自己的过失而悔过。

古语言:瘟疫始于大雪,生于小寒,弱于雨水,衰于惊蛰。

利生护生,是成就诸佛心愿的善妙法门

所谓“我肉众生肉,名殊体不殊”,佛法的慈悲信仰,从来不是仅仅局限于人类自身,而是便摄万物生灵,《华严经》赞叹护生利生的善举,是成就诸佛心愿的妙善法门,唐代的拾得大师将一念慈悲,视为具有观音菩萨的同等功德。

最后,以毗陵天宁普能嵩禅师的一首《净土诗》与大家共勉:

“惊蛰闻雷万物和,专心念佛意云何?

根尘扫尽弥陀现、业识拽空也是他。

人法双忘名极乐、凡情不起妄无多。

声声佛号真如理、入圣超凡一刹那。”

光阴匆匆,好自珍重,勇猛精进,慎勿放逸。

古语言:瘟疫始于大雪,生于小寒,弱于雨水,衰于惊蛰。

疫情虽然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但历经蛰伏的生命,蕴藏着惊艳世界的能量。

一年之计在于春快行动起来 ,莫让年华空流转,你想好自己的小目标了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