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故事:化身蟋蟀获富贵

(重温聊斋系列166篇《促织》)

话说明朝宣德年间,皇宫里流行斗蟋蟀,每年都要向民间征收。蟋蟀这种斗虫,陕西的本来没有名气,不在征收之列。华阴县的县令想讨好上司,进献了一头,试着斗了一次,勇猛异常,因此上司责令经常供应。县令转而责令各乡里正征收。

集市上那些不务正业的人得到好的蟋蟀,用笼子喂养起来,趁机抬高价格出售。乡里狡猾的公差们,借此机会敲诈勒索,往往摊派一头蟋蟀的费用,能让好几家老百姓倾家荡产。

有个叫成名的读书人,一直没有考上秀才,为人老实木讷,被奸诈的差役们推举为里正,想尽办法推脱不掉。不到一年,家里的一点家产都赔进去了。恰逢官府征收蟋蟀,成名不忍心向村民摊派,却又无法交差,急得想死的心都有了。


故事:化身蟋蟀获富贵


老婆说:“死能解决难题吗?不如自己去捕捉,万一捉到一只好的,不就可以交差了吗?”成名认为有道理,于是早出晚归,提着竹筒丝笼,在乱石草丛里,翻石掏洞,用尽各种办法,都无济于事。偶尔捕获两三只,都是弱小之类,达不到标准。县令限期追缴,逾期杖责。不到半个月,成名就挨了上百板子,两条腿流着脓血,连蟋蟀也没法捉了。成名在床上辗转反侧,只想一死了之。

这时,村里来了一个驼背巫婆,能够借助鬼神来占卜,很是灵验。成名的老婆拿着钱去问卦,只见姑娘老太婆挤满了院子。她进到屋里,只见一间密室垂着门帘,帘子外摆着香案,上面放着一个香鼎。问卦者只需点香插进鼎里,跪下叩头即可。巫婆在旁边对着上空祷告,嘴唇一张一合,念念有词,却听不清说的什么。问卦者恭恭敬敬地听着。不一会,帘子内扔出一张黄纸,上面写着所求之事,没有一点差错。

成名的妻子把钱放在香案上,学着前面的人烧香叩拜。不到一顿饭的功夫,帘子掀动,扔出一张黄纸。成名的妻子捡起来一看,却是一幅画。上面画着楼阁,类似寺庙,后面一座小山下,乱石横卧,荆棘丛生,一只青麻头蟋蟀伏在草丛中,旁边一只蛤蟆,正准备跃起。

成名的妻子看了好久,搞不懂是什么意思。只是画中的蟋蟀,正好与所求心意相合,于是折叠好藏在衣袖里,带回给成名看。


故事:化身蟋蟀获富贵


成名反复观看,自言自语地说,难道是提示我捕捉蟋蟀的地方吗?他细细揣摩画中的情景,和村东大佛阁非常相似。于是成名勉强起床,拄着拐杖,按照图画的提示,来到寺庙后面,看见一座隆起的孤坟。他绕着坟墓前行,忽见地上的石头,像鱼鳞一样密密麻麻地排列着,与图画很像。

成名在杂草丛中侧耳倾听,慢慢搜寻,就像寻找针一样仔细。然而耗尽心神,依然没有蟋蟀的踪影。正在这时,一只癞蛤蟆猛然跃起,成名惊讶之余,急忙追赶,蛤蟆隐没于草丛中。成名顺着蛤蟆的踪迹仔细搜寻,在荆棘根部发现一只蟋蟀。成名急忙捕捉,它却躲进石头缝里。成名用草根不断地拨弄,它就是不出来。

成名于是把竹筒里的水灌进石缝里,把它逼了出来,捉住了。蟋蟀的样子极为健壮,个头大尾巴长,青色颈项金色翅膀,是一只上好的品相。成名大喜,装进笼子里,提着回了家。全家都很高兴,就像得到无价之宝一样。

成名于是把它放进瓦盆里,用上好食料喂养,照顾得相当周到,只等期限到了,拿去交差。

成名有个九岁的儿子,瞅见父亲不在家,偷偷打开盆盖,想看一看蟋蟀。哪知道蟋蟀猛地跳了出来,向外跳跃而去。小孩急忙捕捉,没有轻重,把蟋蟀拍死了。他吓坏了,大哭着去告诉母亲。母亲瞬间面如死灰,惊恐地说:“你这个作孽的人啊,死期到了!等你的父亲回来,让他找你算账!”小孩哭着走了。


故事:化身蟋蟀获富贵


不一会,成名回来了,听说蟋蟀被儿子弄死了,顿时心凉,就好像一下子掉进了冰天雪地里。他怒气冲冲地去找儿子,却不知道哪里去了。成名急忙出门寻找,在水井里发现儿子的尸体,顿时化怒为悲,呼天抢地,差点晕死过去。夫妻俩悲伤地坐在角落里,相顾无言,默默落泪,了无生趣。

一直到日头偏西,成名才强打精神,准备把儿子用草席裹上埋了。伸手一摸,儿子还有微弱的气息,心内一阵狂喜,急忙抱起来让他躺下,半夜里醒了过来。夫妻俩悬着的心才落下来,可是,他们发现儿子神情痴呆,昏睡不醒。

成名见蟋蟀已死,也顾不得儿子了,从晚上一直到早上,眼睛就没有闭过,也想不出好办法交差。直到天亮了,太阳升起,他还僵卧在床,目光痴呆。忽然,他听见门外传来蟋蟀的叫声,猛地坐起来跑出去,发现那只蟋蟀还活着,他心中大喜,急忙俯身捕捉。可是蟋蟀跳得很快,他急忙用手掌盖住。却觉得手掌里没有东西,把手掌举起来,蟋蟀忽地向前跳跃而去。

成名急忙追过去,转过墙角,却找不到蟋蟀的踪影了。他反复寻找,却发现蟋蟀伏在墙壁上。成名细看,个头短小,黑红色,根本就不是原先那只蟋蟀。成名看它个头太小,认为不是优品,转身去寻找先前那只蟋蟀。墙壁上的那只蟋蟀忽然跳落到他的衣袖上,再仔细一看,形状像骷髅,梅花翅膀,方头长腿,看起来像是优品,高兴地把它拿回家,准备到时候上交到县衙里。他又担心不合格,就想拿它先斗一斗看看。


故事:化身蟋蟀获富贵


村里有个游手好闲的年轻人,养着一只叫做“蟹壳青”的蟋蟀,经常和那些浪荡子弟的蟋蟀比斗,就没有输过。他想靠它发财,价格喊得很高,却一直没有人买。听说成名捉得一只蟋蟀,年轻人上门观看,不由得捂嘴摇头偷笑。他拿出自己的蟋蟀,放进笼子里,想和成名的蟋蟀比斗。成名一看,年轻人的蟋蟀个头高大,长相雄伟,不由得自惭形秽,哪敢拿出来比斗?

年轻人一再纠缠要斗,成名暗想,反正这种劣品留着也没用,不如斗一斗,找找乐子,以博一笑,于是把两只蟋蟀都放进斗盆里。成名的蟋蟀一进盆里,就伏着不动,呆如木鸡。年轻人得意地放声大笑。

成名试着用猪鬃毛挑弄,蟋蟀仍然不动,年轻人忍不住又放肆地大笑起来。成名不断地挑弄,终于激怒蟋蟀,它直冲过去,跳跃打斗,叫声响亮。不一会,只见成名的蟋蟀一跃而起,一口咬在大蟋蟀的脖子上。年轻人大惊失色,慌忙拨开它们,停止比斗。

成名的蟋蟀振翅长鸣,就像在向主人报功一样。成名大喜,和年轻人细细观赏,评头品足,忽然冲过来一只大公鸡,张嘴就啄。成名吓得高声喝止,幸亏没有啄中,蟋蟀跃离一尺多远。公鸡追上前,伸爪就抓,眼看就要抓住。成名目瞪口呆,手足无措。忽然看见公鸡伸着脖子在地上扑腾不止,仔细一看,蟋蟀趴在鸡冠上,死死地咬着鸡冠不放。成名高兴极了,急忙捉下来,放进笼子里。


故事:化身蟋蟀获富贵


到了期限,成名把蟋蟀交给县令,县令看见这么小的个头,怒声呵斥成名敷衍塞责。成名就讲了蟋蟀的奇特之处,县令不信,拿去和其它的蟋蟀相斗,没有不赢的。又拿去和公鸡相斗,果真如成名所言。于是,县令奖赏了成名,把这只蟋蟀上交给抚军,讲了它的奇特之处。抚军大喜,装进金笼子里,进献皇帝,奏本里详细讲述了蟋蟀的本领。

蟋蟀进到皇宫里,皇帝把那些天下各处进贡的蝴蝶、螳螂、油利挞、青丝额等优异品种,逐个和成名的蟋蟀比斗,没有一只赢过这只蟋蟀。每当琴瑟的乐声响起,这只蟋蟀还会跟着节奏跳舞。皇帝大喜,下诏奖赏抚军名马锦衣。抚军没有忘记好处从哪里来的,没多久,就把县令评为政绩显著。县令一高兴,就免了成名的差役,叮嘱学使让成名考上了秀才。抚军也重重地赏赐了成名。

过了一年多,成名的儿子恢复了正常,自称曾经变成蟋蟀,擅长打斗,到现在才苏醒过来。在抚军和县令的照顾下,没过几年,成名家里就有了一百多倾良田,住着高屋亮舍,还有成千上万的牛羊。每次出门,成名都是高头大马锦衣貂裘,比那些名门世家还要威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