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农村俗语“坟头塌消子孙稀,坟上无草绝家资”,有道理吗?


大家好,我是城市说客,专注三农现象分析及社会热点解读,欢迎关注!

近年,虽然农村大力推行火葬,但土葬仍是农民内心最认可的方式。之所以如此,除了能保持逝者身体的完好性,土葬坟头的仪式感和易于祭拜也是十分重要的因素,另外还有很大的风水思想和讲究在里面。


在农村,关于坟头和风水之间的说法也非常多,其中“坟头塌消子孙稀,坟上无草绝家资”就是比较有影响的一句。也许对于这个说法,很多人会举一些例外的现象,总体来说还是能反映出一些道理和规律的,下面就一起来分析一下。



一、从主观上来看“坟头塌消子孙稀”为后人无敬畏之心导致家族传承断代

一直以来,人们对逝去的长辈都是十分尊敬,在特别的日子里,无论多远多忙都会以独特方式表达他们内心的思念和情感。对于在家的儿女来说,清明春节是必定会去烧纸上坟点亮。

一般来说,祖先的坟头出现塌陷或损害情况都会及时恢复处理,如果坟头塌消的没有处理,要么是现在坟主已经没了儿孙,要么是儿孙对逝去的长辈没有敬畏之心。


中国有句古话叫举头三寸有神明,神明虽然没有,但却告诉我们对任何事情都应该有敬畏之心,直白说就是做人要有基本的原则和底线。


虽然偷偷摸摸的事当时没被发现,但总有被发现的哪一天;得寸进尺的事虽然一时得逞,但不可能事事得逞。一旦事情被发现,肯定损失重大(出来混早晚都是要还的)。因为事情的发展规律就是物极必反、否极泰来。

由于儿孙对长辈没有敬畏之心,认为长辈已经去世了,坟头塌消整不整理没有区别。基于这样的心理,他们对生活也是没有理想和激情的,对很多事情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做多做少无所谓、穿好穿歹无所谓、吃好吃差无所谓。


慢慢地,这些人的日子越过越孬,给人留下的印象也越来越差,最后讨不到老婆,一个家族就此绝后断代。

而那些有敬畏之心的人,他们尊老敬老,坟头墓地有损伤及时处理,对人对事积极主动、有礼有节,这样的行为不但对子女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


也给旁人留下一个靠谱的印象,有底线、不乱搞事让人放心,大家都愿意和他们打交道,交往的人多,家族人丁自然兴旺。

包括那些发财后给祖坟砌砖垒土的人家,与其说是祖坟给他们带来福荫,不如说敬畏之心让他们对事情遵守原则和底线,做事认真积极,生意伙伴由此信任他们才挣到钱。


只是如今修葺祖坟比以前的动作和声势大了很多,让很多人认为是祖坟带来的财运,其实是敬畏之心带来的回报。



二、从客观上来说“坟上无草绝家资”是后人经济条件差导致选址不好

墓地是逝者的永久安居之所,中国人对墓地的选择都是十分讲究和重视。一般来说,逝者下葬之后,坟头两三个月后就陆续会有小草长出来,半年过后野草就会长满坟头。


但是,现实生活中,偏偏有一些坟头不长草,或者说长草很少。对于这种情况笔者认为和逝者后代较差的经济条件有很大关系。

从常识来看,坟头无草主要因为坟头土地贫瘠(比如砂石土壤、盐碱地、干旱)、烧窑地(风水称火地,长期高温,土壤板结没有生命力)有很大关系。

而在农村,这三种土地是没有多少价值的。同时,在农村,一块好的坟地是需要好地来调换,要么是需要花钱购买。

对一些经济条件差的人家来说,为了省一块好地或者少花钱,他们可能更在乎实际利益的损失而选一块差地。或者他们请人(阴阳先生)看地时给钱少,看地人把上面提到的差地推荐给他们。


如果这户人家多年后生活条件依然没有改善,那么人们就很容易将这两者联系起来,并得出了“坟上无草绝家资”这样的说法,其实是先有绝家资的果,后有不长草的因。

如果子孙家庭条件好就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笔者身边就有个这样的故事,一个有钱人家的父亲去世,为了一块好地,在阴阳先生的建议下花了八万元在五十公里外的另一个镇上卖了一块风水地,这样代价换来的地不长草的话肯定说不过去。

当然,不长草也有可能因为坟头的泥土参杂了了燃放爆竹的碎屑,因硝和硫磺过多而多年不能生长植物,或者把鞭炮盘在坟堆上燃放导致。


另外也可能是填土时最后添的土是坟窝最下面的生土,这种土没有草籽,加上后来周边没有成熟的草籽落在土上,这也会导致不长草,但这些都是暂时的,可以转变的。



可见,无论是坟头塌消子孙稀还是坟上无草绝家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子孙对逝去的长辈是不是尊敬和重视。无论态度上还是金钱上,重视了就基本不会出现这些现象。对于这句农村俗话,表面上有一定的迷信色彩,深究起来也可以从中学到很多科学知识和人生智慧。粗浅解读,与各位条友共勉!



如果大家觉得我说的在理请点赞,也可加我关注了解更多三农现象分析及社会热点解读,谢谢!


城市说客


在我国人的心目中宗族十分的重要,人们对于祖宗都是十分的重视的,尤其是对于家族里面的族谱和宗祠所有家族里的人都会非常的重视。每年到了清明的时候,不管离的有多远,很多人都会尽自己最大的可能回到家乡去扫墓,这既是子孙对于自己逝去亲人的怀念,体现的是他们的孝心,也是中华民族一种传统的习俗。记得小时候每年到清明都需要给家里已经去世的老人上坟烧纸,当时整个家族的人都会一起去出发,整个队伍浩浩荡荡气也是相当足的,不过现在人们对于扫墓这件事的重视程度已经远远不如以前了。



俗语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很多人会把当时哪个时代的生活状况以及思想意识总结成俗语,很多俗语通过人们口口相传的方式被流传下来了。“坟头塌消子孙稀,坟上无草绝家资”,这句俗语相信一些人并不是很陌生,讲的就是当时哪个时代人们对于坟的理解,人们认为坟会对自己的子孙后代有一定的影响。俗语的意思很简单,如果祖先的坟有一些洞的话,那这个家族的人就会比较少一些,如果没草的话,那这个家族的经济情况就会比较差。当然了,这句俗语只是哪个时代的说法而已,并不具备任何的实证探究过程或者科学依据。


前面已经说过了,人们对于上坟扫墓都会非常的重视,我国的扫墓一般会有三次,一是清明节,二是重阳节,三是过年的时候,平均四个月机会有一次。如果家族里的人多的话,那去扫墓的时候发现坟墓上有洞就一定会堵上,没有堵上的话,那就证明这家人的上坟次数并不是很多或者说这家人比较少一些,这就是“坟头塌消子孙稀”的来源。经常去祖先坟上去清理一下,这是我们作为子孙应该尽到的义务,但是扫墓是不会去清理草的。因为草就如同柴一样,柴和财的发音差不多,所以这有草就会被人们看成财富的象征。在我们当地,只要有老人去世,家里的人就会在新坟上面埋上一些草的种子或者是根,这就是“坟上无草绝家资”的来源。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对待我们的祖先一定要心存敬畏,这是我国孝道文化的要求,回去扫墓对我们来说是非常必要的,如果连自己祖宗的事都不重视,也很难做成大事。笔者认为这句俗语告诉我们,不管做什么事情都需要经常去操心,不能把事做了就完了,要经常性的去回过头去看一下。在我们现代的社会中,很多老的习俗已经基本上不怎么受人重视了,现在火葬已经是一种潮流了,新的丧葬习俗正在农村慢慢普及,这是社会的一种进步。“坟头塌消子孙稀,坟上无草绝家资”这句俗语现在来看能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就是,需要在父母活着的时候孝顺父母,不要等到父母没了再去后悔,自己也要踏踏实实的努力的打拼出自己的事业。


老农民说事


农村俗语“坟头塌消子孙稀,坟上无草绝家资”,说的是祖坟处于什么样的状态对子孙后代的影响,坟头塌陷的,子孙会比较少,人丁不兴旺,而坟墓上不长草的,其子孙后代的生活也是不够富裕的没多少家产,下面具体分析:

坟头塌消子孙稀

每一年的清明节是祭祖的重要日子,这一天不管人们工作多忙,都会抽时间去坟地拜祭下自家的祖先,修理下坟地的,人多人少没多大关系,有人去扫墓就可以了,而人多就更热闹些;祖先的坟地是泥土堆埋而成的,而去上坟修理坟地,一般也就清明去一次,一年365天,风吹日晒雨淋的,坟地泥土有点流失也是很正常的,所以每年的清明节上坟的时候,哪里有老鼠洞的,人们就会挖土把洞封好,哪里有凹陷的也会搬泥土来填好。

而坟墓其实也是房子,只不过是过世的人住的,是阴房,坟头其实就是门头,是出入的重要通道,坟头塌陷消失了,也就是说祖先住的房子烂了都没人去修理好,这说明了子孙后代不重视祖先不修理坟地,还有就是其子孙后代人丁不旺,人太少了,各忙各的,都没人想到要修理下坟头塌陷的祖坟,年日久了也就塌消了。

而现实生活中,没人上坟修理过的坟地,年代久了,因为雨水冲刷,确实会变得比较平,坟头塌消也就不奇怪了,所以说坟头塌消子孙稀,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坟上无草绝家资

乡居小菜每一年清明节都跟家里的人去扫墓,而我发现很多的坟墓上都是长各种杂草的,有些还长小树,特别的茂盛;但也有少数的坟墓上都不怎么长草的,若不是有墓碑,看过去就像是一个土堆,被雨水冲得有点塌、平了,不够长草的那些坟墓高、有弧度。

那时候我以为是那些坟地的后人嫌每一年的清明节清理坟墓上的杂草太麻烦了而用除草剂除草才不长草的呢,后面问了家里的老一辈,他们说,你个傻孩子,谁会用除草剂来除坟墓上的杂草呢,巴不得长草多呢,因为不长草的话,下雨了坟墓被雨水冲刷,泥土流失,到时候上坟还要搬泥土来填高呢;有些坟地不长草有可能是那地方本来长草就比较少,而坟上的土壤保水性差,特别干旱,也就没多少草长了,毕竟杂草的生长也需要一定的水量呢。

而要说坟墓上是否长草影响到子孙后代的财运,生活是否富裕,乡居小菜认为这个缺少一定的事实依据,并不是说坟上没有长草就家资少,很贫穷,毕竟有一定的家资除了运气好,也是要靠人努力奋斗得来的,要是什么都不做,自己也不是富二代,哪来显赫的家资呢。

村里那么多户人家,坟墓也是比较多的,而绝大多数的坟墓是长草的,但穷富程度也是不一样的,像我见有些户的祖坟长草很茂盛,但是他们的家庭不见得有多富裕,村里很多户都起两三层的楼房还装修了,而他们却还住着泥土瓦房,生活挺清苦的。

像我们海边靠近树林那里路边有几个坟地是不长草的,清明节扫墓到现在过了一个月,很多墓地都长草特别茂盛了,而那几个坟墓确是没见长有绿草,而他们的家境还不错,跟村里很多户一样,也是有楼房有小车的,没见他们因为祖先坟上不长草而迁坟。

因为坟墓不长草,扫墓的时候,他们去野外草地那里挖了不少长满草的土块搬过来覆盖到坟上,那几天看着也挺绿的,然而后面没见那些草长得更好,反而是枯萎了,而因为坟墓不长草,为防止祖坟变得越来越平,他们每一年都会铲土铲草皮堆到坟上,还是很有心的,有这样的子孙后代,逝者也是入土为安了,至于家资多少,那就要靠子孙后代自己去努力打拼了。

所以说“坟头塌消子孙稀,坟上无草绝家资”这话有点道理,但不是绝对的,作为子孙后人,每一年去给祖先上坟修理下坟地,就不会出现坟头塌消的现象了;而要说坟上不长草,其实每年上坟铲土堆些草皮维护下就可以了,若是介意的话看看哪里地势比较合适可以迁坟的。


乡居小菜


在以前那个年代人过世后只是简单的放进棺材然后埋到土里,接着用土覆盖上,堆成一座小山峰,这样算是一座坟墓了。但是古时候的对去世的先人非常的尊重,有祭拜先祖的美德,祈求先祖保佑后代生生不息。墓地等于就是先人居住安息的地方,必定要打理的非常好,同时古人也非常的封建,致使有了这么一句“坟头塌消子孙稀,坟上无草绝家资”话。

坟头塌消子孙稀

古时候的坟墓用泥土就堆积起来,经过风吹雨打就会踏下去,如果没有人去修复和打理,自然就变成了一副没有人管的野坟。没有打理的野坟说明这坟的后代可能是没有了,或者说被后代已经遗忘了。确实这句话还是有点道理的,没有了后代子孙,坟墓经过风吹雨打后就塌掉,从坟墓就能看出这个死去人家里人丁是否兴旺。

坟上无草绝家资

这句话稍微是有带点封建的思想在里面了。平时清明节我们去扫墓都会除去坟墓周边的杂草和树木,但是坟上的草是不能除去的,坟上有长草说明这块地土壤好,水分足,对古人来说就是风水好。如果坟上不长草说明这块地土壤和水分不好,自然就被认为风水不好。古人封建的思想就是祖先坟地风水不好影响下一代人发财,所以以前有钱人家葬去世的人都会找风水大师来找个风水宝地来作为先人的墓地。

总而言之现在随着时代的变化,很多封建的思想被淘汰了,我们也将古人好的思想语句留下供我们学习,中华传统美德我们也将继续传承下去。

以上是个人所答。


村里的男青年


不请自来,作为一个农村出来的人,我觉得自己还是比较有资格来回答这个问题。俗语“坟头塌消子孙稀,坟上无草绝家资”虽说没有科学依据,但却有着它的道理。

所谓“坟头塌消子孙稀”说的是如果谁家的祖坟坟头出现塌陷,就会子孙稀少,自古以来,与老祖宗有关的,人们向来都是比较重视的,有颇多讲究。在对祖坟的态度上,人们更是充满敬意,在老人们去世后,会找人看风水,选个合适的地方安葬,在忌日和清明等节日当天,后代子孙一般都要去上坟,以示对先人的哀思。同时还会定期对坟墓进行修葺,农村会以祖坟有没有被打扫,来判断这家的后代是否孝顺,是否人丁兴旺,所以在祭祀时,还要说求先人保佑子孙的话语。所以当一个坟头出现塌陷的情况要不然就是子孙不肖,要不就是儿孙稀少否则绝不可能出现祖坟无人打理的情况。

毕竟没有谁愿意看到,先人的坟墓被踏平的现象发生,家门破了,暂时可以不补,先将就一段时间都行,但坟墓是一定要及时修缮完好的。不及时修整,这是对逝者的不尊敬,连给祖先上坟的人都没有,在农村这是会被人看笑话的。

“坟上无草绝家资”,在坟墓的选址上,讲究依山傍水。但实际情况,这个要求是很难达到的,不过,坟头上青草旺盛,就反映出后代家族的兴旺。每次去上坟的时候,总会发现,周围杂草横生,但人们只会把周围的杂草去掉,坟头上的草是要保留下来的。


世界新奇探索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万一谁家的祖坟塌陷,就预示着子孙人丁不兴旺。坟头上的草木不茂盛的话,暗示后世家人过得比较寒酸贫穷。前半句我不知道对不对,因为每年上坟的时候,没有留意谁家的祖坟塌陷。但是后半句,我的确有点不敢苟同,因为每年寒衣节上坟的时候,爷爷和奶奶的坟头上都是秋草摇曳,山草都长得齐腰高,去之前都需要带着镰刀,否则根本找不着坟头。按照这句俗语说的,坟上无草绝家资,反过来坟头这么厚的草,我们家岂不是要家财万贯?最起码也得是经济实力雄厚吧,其实不然。


家中子孙多不多,人丁是否兴旺,跟坟头塌陷没有半点关系。这句话的意思可能是说,如果家里子孙多的话,每年都去上坟修理坟头,是不可能坟头塌陷的。从这一点来讲,似乎还有那么一点道理,不过也不完全对,有的人家子孙都在外面上班,离老家太远,清明节或者寒衣节的时候回不来,时间久了,风吹雨淋,坟头难免塌陷,这并不能代表家里子孙不兴旺。

还有的人家把坟墓埋在自家耕地里面,耕地里的农作自然需要经常浇水,坟墓自然也会被水侵袭,年复一年,坟墓有时候就会塌陷。如果坟墓里面藏有地老鼠或者黄鼠狼,那坟墓塌陷的会更快。造成坟墓塌陷的因素,都是客观原因造成的,跟家里人丁是不是兴旺,根本扯不上。


再来说一下坟上无草绝家资。或许有的地方因为地理位置的关系,坟头上肯定寸草不长。不过我想除了戈壁沙滩上,其他的地方,可能没有坟头不长草的吧。清明节的时候,坟头上的草还不算太多。可每年十月初一的寒衣节,谁家的坟头都是秋草茂密。但不管是清明节还是寒衣节,人们上坟扫墓,都会清理掉坟头的草。并没有人希望自家祖坟上有杂草。倒是很多人家,会在坟墓旁边栽种上棵松柏,只要松柏长青就足够了,不需要坟头杂草丛生。

不过农村倒是有个规矩,就是活着的人,会在新坟上撒了麦子、玉米还有谷子等各种农作物的种子,这些种子撒上以后,如果正赶上下小雨,很快就会长出新苗,也就是农村人常说的小雨淋新坟,家中出贵人。也有人说雨淋新坟,骡马成群。这个时候,的确是希望坟上长出新的禾苗。或许这句话是由此而来的吧。


灵子


坟头塌消子孙稀,坟上无草绝家资。这是一句通过对坟的观察而总结的带有预见性警示性的土话俗语。现象发映本质,透过现象可知道本质,这是很有一些道理的。人重修坟拜祭,更重丁财,这话就是从古今关系中,曲线表达丁财关系的。

千里(年)古坟,无处话凄凉,文人骚客笔下常现描写坟基的场境,也足以反映古人对坟的重视,也借此表达人的愿望,什么追思,敬仰,感怀,悲伤等寻感情都有表现。古人重视修坟敬祭,从中体现今人对逝人的敬重,也从侧面反映出今人的一些状态。古今总是联系着的,坟就是纽带。在一些人看来祖坟也关系着今人,关系着后代子孙的发展兴衰。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人是有遗传的,物质不灭,人有气,有魂魄,祖先人身已逝,气还在,魂魄还在,还会影响后人。坟是逝者先人住的,坟的好坏,足以反映今人发展的好坏。过去曾一年春夏秋冬四祭,一都春秋二祭,再不怎么的,一年都一祭,都会在清明时节扫墓修坟隆重拜祭祖先的。

坟头塌消说明什么呢?人丁不旺子孙稀,无人来扫墓才会塌陷消失无人理,这一方是表示了对坟的不重视,不修复,一方也反映了少人丁,做人到,一方也在暗示人,不要不管不理古坟,应重视为要,这是关系后代发展大计的,不可忽略轻视。坟头被践踏,坟头塌消不修,说明后代难出头,被欺侮,人丁不旺等不好现象,证明子孙后代没发展前途。

坟上无草绝家资。这话的理解,各人有不同,草不单指草,也指树木,坟上,指坟所管范围,坟所管范围不长草,是有多种说法的,一指寸草不生的不毛之地,不是好地方。一是指阴阳二气有偏而导致无草,其结果是导致无财而穷,绝是穷尽没有。人重丁财福贵寿,更求丁财两旺,今丁财不旺,自是大有问题的,应重视,检点,反省了。这是一句很有警醒人检点自省,改过自新的一句俗言,很有理的。





树德汉硕


坟头塌消子孙稀,坟上无草绝家资,意思就是如果一家人的祖坟出现凹陷的情况,子孙后代比较少,建了几年的坟头上不长草,子孙后代就比较穷。

这里面有迷信的思想。不过现在的人逢节日都会去祖坟烧纸添坟,修整坟头,有的还在坟墓种一棵柏树,都是防止上述俗语出现的情况。





豫东南瓜




这句俗语的意思是坟墓的坟头塌陷了,那他家的子孙后代人丁稀少,坟墓上没有杂草,这家就会很贫穷,没有生财之路。在农村,祭拜祖先都是很隆重的,像清明节,很多人都回去扫墓了。一年也就一次,去扫墓了,肯定要把该整理的地方都整理好了。



坟墓都是在山上居多,所以也会有老鼠、蚂蚁等等,特别是老鼠,把坟墓挖得都是洞呢。还有雨水的冲刷,坟墓也有所塌陷。像以前,去扫墓都是浩浩荡荡的一群人,但现在没那么多人了,我就发现我们村有这情况,回来扫墓的人不多,可见没那么重视了。如果这家人子孙多,去的人也会多点,那他们肯定会把坟墓给整理了,像有的人出去工作回来,家里又少人,又没人扫墓,也没人管理,就会出现这种现象了。其实我觉得“坟头塌消子孙稀”这句话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但也不全对,因为有的人是太远了,在外面定居不回来了。像我一个堂妹的老公就是家里,去了很远的地方,家里的墓没人打理,但也人丁兴旺。



说到“坟上无草绝家资”,农村的坟墓一般都会长草的,人们觉得坟墓长草是个好的象征,寓意着子孙旺盛、家境也会变好。如果坟上没长草,证明这个墓地不是好地方,家庭也穷。我外公的坟墓就是这样,坟上不长草,但周围都长,我也很奇怪。以前那里是种地的,杂草也多,但自从我外公在那里下葬后,就那坟墓光溜溜的,没长草,也挺奇怪的。话说回来,我舅舅家的家境确实也不太好,也不知道和“坟上无草绝资家”说得上联系。

总之我觉得老人遗留下来的话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但也并非像俗语说的那种坟头塌陷子孙稀少。我觉得不可一味的相信,总归还是需要看自己的努力才能生财。就比如现在光棍多,就算坟地打理再好,也不会有人送个老婆给你吧。


壮乡小美


壹 | 含义

“坟头塌消子孙稀,坟上无草绝家资”这句话说的什么意思?通俗的说,就是过世人的坟墓如果常年没有修正逐渐被风化磨平了,那这家子孙就会逐渐稀少。如果枫木上没有青草、四周没有树木那么这家后人就没有财运。


贰 | 寓意

传统的民间俗语,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有其先进性。我们当代人应该从科学且辩证的角度去看待历史传承下来的民间俗语。比如这句。在旧时,由于社会生产力低下,对于逝者来说,讲究入土归安,这也体现在子女对老人的孝道,为了祭奠逝者,为了警示后人,往往希望落坟后,对后人有所寄望。这也是唯心主义的观点,类似的俗语还有“青龙环抱出英豪,白虎过堂人丁亡”。


叁 | 延伸

以前人们普遍讲究封建迷信,用子孙稀和绝家资的话来警示后人能够起到很好的传帮带作用。目的就是为了让后人不要忘记先人的坟墓,经常加以修葺,以延续对先人的“后养”。其实,换句话来讲,这也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口耳相传的一种孝道。虽然没有科学内涵,也没有现实和理论依据,但从孝道和警示后人的角度出发,我们也是可以理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