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期待报复性消费“救市”?我劝你再好好想想

“报复性消费”,成为这段时间最长被大家提到的热词了。

对于被“宅”在家里的人们来说,真的是憋坏了。疯狂消费,将会是被宅家的人们在解禁之后的首要行动,要把自己之前不能吃、不能买、不能玩的都补回来。

婚礼业界的商家也期待着要结婚的人们把延期的婚礼赶紧补办了,更期待还没有准备结婚的人们赶紧把结婚这件事提上日程,从而带来无限商机。

婚嫁市场真的会有“报复性消费”吗?

据信,报复性消费一词是17年非典过后,因为国家推动消费恢复经济后才出现的。严格来说,经典的经济学理论中,并没有“报复性消费”这个概念。

它的意思是指,人们的消费需求被压抑一段时间后,会有一段大的释放和反弹。

但是,在市场活动活跃起来行业复苏之前,作为经济体的婚礼业者活下来成为首要问题。

因疫情防控的需要,国家明令要求暂停包括婚宴在内的聚集性活动,截至目前为止,尚不知何时能解除此项禁令。

虽然国内疫情防控形势在好转,但是,近期世界各国疫情突然爆发,而且也看不到各国政府拿出更有效的应对措施,并且中国已经开始出现输入性病例,这对国内的疫情防控又增加了一个新的课题。

可以说,一个月前我们盼着中国疫情早日结束,现在我们盼着世界疫情早日结束。

同时,也有分析认为,疫情过后,婚嫁市场可能不会发生显著的报复性消费增长。

很多人听了一些企业家在“各种公益分享课”上回忆当年企业怎么熬过非典最终迎来“报复性消费”的感人故事,再加上我们也看到,当年的非典并没有影响中国经济快速崛起的大趋势,就想当然地认为,2003年非典过后出现了普遍性的“报复性消费”。

但是他们忽略了,当年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力还是投资,并不是今天的消费;非典后的几年婚礼业的快速发展只是恰逢当时的人口红利而已。

期待报复性消费“救市”?我劝你再好好想想

已有数据显示,2019年结婚对数(947.1万对)是近十年来最低的一年,比近十年来年结婚对数最多的2013年(1346.9万对)减少了近30%。

期待报复性消费“救市”?我劝你再好好想想

从90年代成为结婚主流人群来看,这个时代的中国出生人口也呈逐年下降的,同时,晚婚、不婚以及其他因素,每年实际举办婚礼的数量肯定也相应地呈下降趋势。

报复性消费也有“难言之隐”

因疫情影响,生产生活受阻,也动摇了消费者的信心。从1月23日“武汉封城”开始,为应对疫情,全国各地采取集体居家隔离至今,已经一个多月了。

发稿之时为止,尽管部分地区逐渐放开了企业复工的限制,但对于大众的居家隔离却并未明确放开管制。社区及街道和村镇的管控,依然关卡重重。

期待报复性消费“救市”?我劝你再好好想想

至于包含婚礼业在内的餐饮、娱乐及旅游等行业,就当前各界不少专家的分析推测而言,同样不会过早放开。

而基于安全层面及担责层面的考虑,婚宴场地短期更不敢正常营业。疫情对消费者影响最大的就是信心。

婚礼业界商家现在的复工也大多以云办公的形式,在线接受咨询、线上推广。虽然,2月底开始,各地业者开始抱团取暖,采取云推广形式的“线上婚博会”,以打折促销的方式吸引客咨。

由于疫情发展的不确定性,虽然咨询量不少,但是成交量却并不如人意。

2019年,中国受国际贸易形势的影响,各项指标增速均有放缓。2020年初,新冠疫情发生,对各行各业来说更是雪上加霜,损失较大。

消费者整体消费能力有所降低,且短期内消费信心复苏也较为缓慢,自然对消费支出预算就会产生影响。

而且近些年受到消费主义观念影响,年轻人群中“及时行乐”、“借钱还钱”的现象尤为突出,具体到个人,财务链条就较为脆弱。

所以,支出预算缩紧,疫情之后人们的消费会回归最真实的消费需求,小额需求仍可得到满足,但大额非必要消费预期会受到较大影响。反映在婚礼市场来看的话,婚礼规模小型化。

另一方面,从一般心理层面来讲,即便是解禁了,想必经过这一轮全国性防疫战之后,要想没有心理负担地去线下聚集式消费(卖场、大型购物中心等),恐怕还要一个过程。

尽管另一个说法是可能会有一个“报复性消费”的反弹可能,但相信这个时间会持续后延才有可能。有专家一度表示,这种反弹可能会在年中也就是6月份之后出现。

再加上最近,疫情开始在世界范围内爆发,必然也会影响到国际贸易,从而对中国对宏观经济带来负面对影响。

期待报复性消费“救市”?我劝你再好好想想

这种“宅家”式生活状态,极有可能还会持续至少半个月甚至是一个月或更久。如此看来,大众“宅家”的状态,从时间层面而言,完全满足一个新行为习惯的养成周期。

人们在“宅家”式生活期间,逐渐形成了另一种消费模式——线上消费,并养成了线上消费的习惯。

这段“被宅家”的生活经历,不仅巩固了Z时代人群的线上消费习惯,更让传统的60、70年代群体被迫从线下转到线上消费,并且成功地从中体验到了线上消费的便利、优惠等优势。

期待报复性消费“救市”?我劝你再好好想想

所以,因为疫情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消费者的消费方式。而消费行为存在惯性,疫情结束后,短期内线上消费或高于线下消费,长期会趋于回归。

前不久有多例线上婚礼被新闻所报道,或许不能成为主流婚礼形式,但也一定会成为特需群体结婚的一个选项。

疫情也可以是聪明人的机遇

新冠疫情何时结束尚不确定,但是随着必然到来的疫情拐点的出现,消费者和市场受其的影响也将渐趋减弱。

新问题也催生新的解决方案,受疫情影响,作为婚嫁行业传统并且非常重要的营销推广渠道的的线下婚博会受到阻滞。但是,各地业者已然组织起云展会的线上“婚博会”。

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杨学成曾表示,疫情给人和物的流动摁下了暂停键,但却给数据的流动踩下了油门。

自疫情爆发以来,抖音、快手等平台就有关疫情内容的视频播放量高达百亿次,成为获取外界信息的重要窗口。

短视频作为迅速发展的新流量池,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着婚礼业者营销推广手段和渠道的多样化。

期待报复性消费“救市”?我劝你再好好想想

根据快手大数据研究院发布的报告显示:2020年1月20日至1月31日期间,快手“肺炎防治频道”点击量突破30亿次;

疫情直播累计超过10亿人次观看;政务号发布的内容播放总量高达250亿次,影响力可见一斑。

疫情加速了用户对线上教育的认知,渗透率和转化率可以在短时间内将得到大幅提升,获客成本会降低一小段时间再恢复。

长远看加速了OMO(线上、线下融合),也能够提升教育培训行业整体的数字化程度、迭代速度和运营效率。

此外教育+直播、医疗+直播、线下娱乐+直播等也会逐渐被大众广泛接受,如上海酒吧TAXX通过直播DJ在家打碟,在线人数7.1万人+,4小时靠打赏收入70多万人民币。

期待报复性消费“救市”?我劝你再好好想想

这种娱乐场景的转移,既满足了消费者因疫情无法到现场娱乐的需要,也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商户无法营业带来的经济损失。

受此启发,很多婚礼业者也开始了“+直播”的行动。婚礼彩妆+直播、婚礼主持+直播、婚礼灯光+直播、婚礼花艺+直播、、、、、既有TO B端的培训也有直面新人的线上课堂。这也是疫情期间,品牌为数不多的救命招。

但是,各位业者还是要抓住“矫正预期,理性围绕目标,做出最优决策!”这一关键点来考虑如何运用好这一数字化营销渠道。

“危”中有机,行业未来依然可期

“危”中有机,加上一系列宏观政策对受困产业施以正向刺激,也会为市场经济快速回温提供强大助力。

同时,围绕中小企业面临的现实困难,中央已经相继推出扶持政策为中小企业应对危机提供支持。

对婚企来说,当前阶段既要稳住阵脚,又要修炼内功,提升业务效率和产品品质,以妥善应对未来消费反弹带来的需求激增。

突如其来的“黑天鹅”,它给消费者信心狠狠锤上了一拳。相对于企业,与其说这是洗牌的力量,不如说更像是要掀起牌桌。

宏观经济下,就业、收入、物价、利率等等因素,都影响着每个人的消费欲望。而现实需要面对的,是疫情对消费信心的冲击。

从消费者层面来看,人们保持着谨慎乐观的态度,等待疫情的结束,去满足自己各类的消费需求。

我们不能指望“报复性消费”的出现能够挽救结婚市场的寒冬局面,但消费者的热情能够帮助行业重新树立市场的信心。

据“时尚新娘COSMObride”最新发布的《2020-时尚新娘新娘用户数据报告》显示,对比18年,新人办婚礼的规模在逐渐缩小,变得小而精致,质量提升。

期待报复性消费“救市”?我劝你再好好想想

也有相关消费者消费行为调查结果指出,因疫情的影响,结婚的“报复性消费”何时出现,规模如何,影响范围如何无法定论。

虽然,婚礼是一生一次的重大事件支出,但是,在看到经济状况好转前,举办婚礼的新人们的结婚预算的支出,必然受到重大的影响。

另一方面,为迎接大批婚礼消费,婚企能否做好万前准备,借此次消费热潮缓解运营压力;是否会推出消费者感兴趣的营销活动激发新的消费活力,也是大家所期待的。

或者说,结婚的“报复性消费”更多体现在结婚日期扎堆,由于婚嫁行业属性的原因,造成各业者在单位时间内只能服务一对客人,而对于其他的业务只能“遗憾”地看着它流入竞争对手那里。

因为,并没有一个营销活动能够激发尚未准备结婚的人把结婚消费提前或者提高预算。

庞大的结婚市场不会就此萎缩,相信会有新兴企业迅速填补上空缺出来的市场份额,行业格局、商业模式都将因受到冲击迎来改变,而或许是下一波增长的机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