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0 莆田人文l鄭僑:三朝為官,兩代國師

鄭僑(1144—1215),字惠叔,號回溪,今莆田市仙遊縣菜溪人。南宋著名史學家,鄭樵之侄。出生在菜溪山腳下的鄭僑,幼而聰慧,勤奮好學,秀麗的菜溪山賦予他超乎尋常的靈性,被鄉里人嘆為神童。

莆田人文l鄭僑:三朝為官,兩代國師

乾道五年(1169年),鄭僑以進士第一參加殿試,宋孝宗親自出對面試,上聯為“蕊蕊黃花,千秋丹桂誰能折”。他馬上聯想在菜溪巖讀書時見到的“三鯉朝天”勝景,立即朗聲對曰“滔滔白浪,萬仞龍門我獨登”。孝宗龍顏大悅贊曰:“素聞興化海濱鄒魯、文獻名邦,果然名不虛傳”,當下欽點為狀元。

鄭僑中了狀元以後,被孝宗任命為鎮南軍節度推官。到任時,鎮南軍正在鬧饑荒,餓死人情況時有發生,百姓苦不堪言。鄭僑積極救荒,經實地視察後,提出十多項救災措施。由於措施有效,災荒很快就過去了。孝宗知道後,對鄭僑的救災措施十分滿意,並以此為藍本向全國推廣。後來,淮浙一帶也鬧饑荒,朝廷派了幾位大臣去治卻治不好,孝宗又委派鄭僑前往治理。當時,鄭僑因父親去世在家守制剛期滿,接到孝宗的聖旨後,馬不停蹄地趕回朝廷。在爭取到四萬石賑濟食後,他親自辦理運糧賑濟之事,把賑濟糧食盡數發到饑民家中,社會很快安定了下來。

莆田人文l鄭僑:三朝為官,兩代國師

當時,鹽稅還是國家重要的財政收入,可是因為官員層層貪汙,不但朝廷沒有收入,反而虧了幾十萬錢。孝宗就派鄭僑去管鹽稅。鄭僑上任後,一邊懲治貪官,一邊疏通河道,僅僅一年時間,鹽稅就扭虧為盈。

鄭僑在朝以不欺事君,以無我議政而聞名,大節為世人所推崇,他的能幹與清廉,得到朝野的一致稱讚。乾道八年(1172年)任校書郎,旋轉著作郎兼國史院實錄院屬官,並奉命以《左氏春秋》侍講東宮,同時為皇帝起草文書。在皇帝身邊任職期間,鄭僑仍是一身正氣,為人正直。有一次,孝宗要給一個進獻美女給他的大臣升官提職,責令鄭僑起草任命文書,鄭僑認為該人無功又無德,不願意為寫他提拔詔書,好友規勸他不要和皇帝作對,但他仍不為所動。孝宗雖然有點生氣,但由於敬重鄭僑的正氣和才華,又覺得自己有點理虧,只好作罷。

莆田人文l鄭僑:三朝為官,兩代國師

淳熙十六年(1189年)鄭僑出使金國,金人以其國主有病為由,令其到合門投遞國書,鄭僑據理力爭,終使金人以禮相待,不辱使命。鄭僑回到朝廷時,孝宗已讓位光宗。新皇帝知道鄭僑出使金邦,不辱使命,為朝廷爭了面子,就親自接見,大加稱讚,又升了他的官。

光宗紹熙三年(1192年),鄭僑因耿直得罪權貴,備受排擠,在他的一再要求下,光宗準其再次外任,以顯謨閣學士出任建寧知府,後又移知福州府和建康府。所至之處,均針對當地情況,或認真救荒,或疏請蠲賦、招商,為各地做了好事。

紹熙五年(1194年)七月,寧宗即位,鄭僑被召為吏部尚書。慶元元年(1195年),又拜參知政事;慶元二年(1196年)正月進知樞密院事。慶元三年(1197年)正月,鄭僑多次上疏請退,遂以資政殿大學士再次出任福州知府,辭行時再次向寧宗進言:“平國論而無偏聽,嚴邊防而無輕信。”後來寧宗要其出任建康知府,他堅辭不赴,遂以原官提舉洞霄宮。

莆田人文l鄭僑:三朝為官,兩代國師

鄭僑為官清廉,剛正不阿,不沽名釣譽,不結黨營私,在孝宗、光宗、寧宗三朝,一直受到信任和重用。在他年老的時候,經過三番五次辭職。嘉泰元年(1201年),鄭僑又連續3次上疏告老,終以觀文殿大學士退休。南宋嘉定八年(1215年)病逝,終年71歲。寧宗聞訊,贈太師,封郇國公,諡號忠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