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2 從比亞迪“剪刀差”窺探甲醇汽車未來


從比亞迪“剪刀差”窺探甲醇汽車未來

​2009年,中國市場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只有5000輛左右;但在2018年,新能源汽車產銷均突破125萬輛,十年狂翻了250倍。

從比亞迪“剪刀差”窺探甲醇汽車未來

​國家、地方補貼無疑是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最大推動力,除騙補車企之外,十年時間確實將中國打造成了當今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

但是如果有一天一臺車動輒十餘萬的“瘋狂”補貼沒有了呢?

從比亞迪“剪刀差”窺探甲醇汽車未來

​2019年退補過渡期結束,新能源汽車銷量連續3個月下降,9月新能源汽車銷量僅為8萬輛,同比下降高達34.2%。

新能源明星企業比亞迪表現出不錯的抗跌能力:9月,比亞迪銷量40729輛,同比下滑14.99%;1-9月累計銷量為33.58萬輛,但年度銷量目標肯定很難完成了。

從比亞迪“剪刀差”窺探甲醇汽車未來

​不過有個神奇的現象:比亞迪燃油車繼2018年8月銷量被新能源超越,時隔一年後,燃油車以1.4萬輛銷量優勢反超新能源,以銷量佔比66.41%完成漂亮的“剪刀差”。

從比亞迪“剪刀差”窺探甲醇汽車未來

​燃油車崛起會不會是新能源補貼成效付之東流的前兆?

從比亞迪“剪刀差”窺探甲醇汽車未來

​先吹一波吉利。9月,吉利汽車銷售新車113,832輛,環比8月上漲了12%。蟬聯自主品牌銷冠。目前,吉利完成全年目標136萬輛的70%,離年初定下的“小目標”越來越近。

從比亞迪“剪刀差”窺探甲醇汽車未來

​甲醇汽車與吉利就像電動車與比亞迪一樣,是市場想到兩家企業時繞不過的坎,每年兩會總會出現一條新聞《李書福...甲醇燃料...提案...》刷屏,不過甲醇燃料是個啥?

從比亞迪“剪刀差”窺探甲醇汽車未來

​甲醇也是一種新能源,他是煤炭的重要升級產品,同時也是一種低碳、液態的綠色能源。作為世界公認的清潔燃料,甲醇燃料目前在環保性、安全性、經濟性、可靠性等方面已得到國內外廣泛認可。

眾所周知,我國是一個富煤少油的國家,在煤炭查明資源儲量年年增長的同時,2018年我國的原油進口依存度已達到70.9%。如何深度開發好煤炭資源、利用好轉化成的清潔甲醇燃料,成為當前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重中之重。

從比亞迪“剪刀差”窺探甲醇汽車未來

​在具有這麼多優點的同時,利用好甲醇需要滿足較傳統燃料更嚴苛的技術要求。正如年近90的原中國機械工業部部長何光遠所言:廢電池汙染、電能傳送損失需要引起重視,要是當初能拿出補貼電動車的1%的錢來補貼甲醇車,甲醇車就不會是今天這個樣子。

近年來,伴隨著專用零部件製造水平的不斷提升,甲醇逐漸在汽車燃料應用方面逐漸嶄露頭角。記者有機會試駕貴陽吉利帝豪甲醇出租車,動力性、操縱性與傳統燃料沒有區別,但是排放卻更加清潔了。

貴陽是推廣甲醇汽車的試點城市之一,當地出租車公司負責人在接受採訪時說:“一輛帝豪六萬九千八買回來,也不用改氣,裝上出租車計費器就能跑,運營成本算下來比天然氣還便宜。”

但是甲醇作為一種液體形式的燃料,在沒有“兩桶油”加油站、加氣站的情況下,怎麼才能保證每天的加註呢?現在一邊主要有兩種形式,一種是第三方建設加醇站,一種是自建加醇站。

從比亞迪“剪刀差”窺探甲醇汽車未來

​甲醇易儲存、易運輸,加註站的鋪設難度並不大,但是因為種種原因相關基礎設施建設的推進還非常緩慢,種種原因背後是種種複雜利益的博弈。

但可以預見的是,甲醇汽車的未來肯定是好的,因為甲醇燃料確實不錯。但是發展道路肯定是曲折的,畢竟還沒有得到那1%的補貼。

從比亞迪“剪刀差”窺探甲醇汽車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