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復工進行時:先定個小目標,比如買他1千萬壽險

不瞞大家地說,2020年初,有保君有個小目標:“掙他個1個億!”

然而復工回來,有保君的小目標變為:買他1千萬壽險!

復工進行時:先定個小目標,比如買他1千萬壽險

這個春節過得太魔幻了,發生了很多事,有讓人氣憤的,也有讓人感動的,有讓人慶幸的,更多的是讓人惋惜的。昨日看到國家衛健委的消息:追授彭銀華、李文亮、柳帆等34位同志“全國衛生健康系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進個人”稱號。

說實話有保君眼眶有點溼潤了,英雄最終獲得了他們應有的榮譽!但英雄的家人呢?他們的保障又該去往何方?

復工進行時:先定個小目標,比如買他1千萬壽險

其實不光是英雄有著這樣的困境,我們普通人也是一樣的: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旦夕禍福。自己真的發生了不幸,至少能把愛留給家人。因此這就是有保君“一千萬壽險”的小目標。


今天我們就好好聊聊壽險:

壽險應該是責任上最簡單的產品了:

身故/全殘,賠保額。說白話就是:人去世,或者高度殘疾沒有自理能力的時候,壽險會一次性賠一筆保險金。

現在市場上的產品分為兩種:

定期壽險/ 終身壽險

也就是從保多長時間來分的:

定期壽險,只保一段時間,比如10年、20年。在這期間去世,就理賠。

終身壽險

,保一輩子。人啥時候走,啥時候賠。

復工進行時:先定個小目標,比如買他1千萬壽險

壽險的基本功能很明確,但由於期限不同、保單價值不同,也衍生出的不同的用法。

壽險產品差異很小,價格也接近,但怎麼買還是需要好好聊一下,我們將分別介紹終身壽和定期壽:


定期壽險

一、適用人群:幾乎所有成年人。

正值壯年的人,上有老,下有小。誰身上沒有成噸的責任,誰沒有牽掛的人呢?多考慮一點風險,其實是非常自然的事。

但還是有很多人,拒絕定期壽險。他們覺得年輕體壯,天天考慮死亡不吉利,也不他可能。然而卻忽略了,一旦發生,對家庭就是滅頂之災。

而且正是因為概率低,所以定期壽險呃價格也非常低。

一個30歲男性買100萬保額,保30年,交30年,每年交費1000元左右。女性保費更低,甚至能折半。

用極低的成本,獲得對毀滅性打擊保障,我覺得沒有理由拒絕定期壽險。

想不通很多人,可以用幾百幾千去買幸運盒子,撞大運。卻吝惜用每月的煙錢,買一份實實在在的保障。

復工進行時:先定個小目標,比如買他1千萬壽險

二、定期壽險:保多久,買多少

在這個問題上我建議:先保證家庭的剛性支出,再覆蓋家庭的彈性支出。

剛性支出,就是一定要承擔的,一個人離世後影響最大的:

長期貸款、喪葬費和家庭成員的基本生活費。

彈性支出,就是在原來基礎上,儘量維持原來的生活狀態不變需要的錢。

投保時,也從這兩方面來考慮。最基本的,就是覆蓋長期債務:房貸要還多久,你就保多久;房貸要還多少錢,你就保多少保額。

復工進行時:先定個小目標,比如買他1千萬壽險

其次,就是考慮自己對家庭的貢獻。以有孩子的家庭來說,在孩子成人之前,經濟壓力都不小,那麼不妨把保障時間設定在孩子成人前的這段時間。

額度上,建議以5年~10年的年收入為考慮。其實買定期壽有一個非常簡單的計算方法,你就考慮如果自己走了,還想管家裡人幾年?

管5年,就買5倍年收入;

管10年,就買10倍年收入。

以此類推……


終身壽險

終身壽比定期壽貴不少。

道理很簡單:死亡是一件確定性的事。所以,終身壽多數用來提前規劃遺產。

終身壽險,不是為所有人設計的,我們簡單聊兩句:

相比於其他金融工具,終身壽的優點主要是:“高效”

一是資金利用上的高效:

50歲的人,買200萬終身壽險,分5年交費,每年的保費在20萬,總保費在100萬左右。保費繳滿,還有2倍的槓桿,用較少的投入給後代留了更多的錢。

復工進行時:先定個小目標,比如買他1千萬壽險

二是流程高效、法律成本低。

我們都知道立遺囑,但要讓遺囑具有法律意義,不是自己隨隨便便寫了就行,需要有專業的格式文本,還需要公證處的公證。

每次調整,也需要有公證處的公證,公證時必須本人到場,流程比較複雜。

復工進行時:先定個小目標,比如買他1千萬壽險

壽險就比較簡單,保險合同本身具有法律效力,想要修改繼承人或者各繼承人配分比例,直接修改報人受益人及分配比例就可以了。

正所謂你自己的保單自己做主!

尾巴

壽險不是買給自己的——人都走了,還要錢幹什麼?

但是在世的人還要繼續生活,懷著思念和感傷,念著故去人的鼓舞……活下去。

這時候如果留下了一筆錢,不僅僅是心理上的安慰,更是實質上的支持。

因此壽險傳遞的又何止是財富呢,更是在生死之間傳遞親人之間愛與掛念。

復工進行時:先定個小目標,比如買他1千萬壽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