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8 《我們這一年》渭南:打好組合拳 精準發力助脫貧

(富平臺:李靜 何仲 華州臺:戎彥美 雨松 成剛 白水臺:露露 張麟 劉博 編輯:弋菲 秀芬)目前,全市脫貧攻堅進入攻堅拔寨的關鍵階段,我市各縣市區因地制宜、查漏補缺。通過教育扶貧、黨建引領以及村集體經濟+貧困戶等模式精準扶貧,全面鞏固提升脫貧成效。

《我们这一年》渭南:打好组合拳 精准发力助脱贫

富平縣宮裡鎮董村小學共有學生400餘名,2015年之前,這裡僅有一幢三層高的教學樓,設施條件差,師資力量薄弱。經過近四年的教育精準幫扶和資金投入,如今的董村小學煥然一新,不僅配備了計算機室、圖書室、餐廳、公寓等基礎設施,現代化的教學技術也讓孩子們不用進城就能在家門口享受到優質的教育資源。

《我们这一年》渭南:打好组合拳 精准发力助脱贫

富平縣宮裡鎮董村小學教師 王靜:“以前我們學校只有一個投影儀,用多媒體上課,老師們還得排課,現在我們每個教室都有電子白板,極大的方便了我們老師,使我們農村的孩子享受到了好的待遇。”

《我们这一年》渭南:打好组合拳 精准发力助脱贫

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富平縣已累計改擴建、新建學校115所,在提升和改善全縣整體教育環境的同時,為教育扶貧提供了堅強硬件保障。在提升師資力量方面,富平縣教育局還開展了教師和貧困學生結對幫扶活動,從“扶志向、扶學業、扶生活”等方面開展精準幫扶活動,確保貧困學子能及時接受到優質的教育服務。

富平縣教育局副局長 楊建軍:“近年來,縣委,縣政府和縣教育局圍繞“兩不愁三保障”工作要求,積極開展教育脫貧攻堅“三比一提升”活動,先後投入18億元改善辦學條件,確保不讓一個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因貧失學輟學。

《我们这一年》渭南:打好组合拳 精准发力助脱贫

華州區杏林鎮李坡村由於地處秦嶺腳下,植被茂盛,自然資源豐富。自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李坡村兩委經過多方考察,確定了發展鄉村旅遊這一思路,將內涵豐富的自然資源轉化成發展的內生動力,幫助貧困戶爭取創業補助,發展特色農家樂,合力推進鄉村振興。

華州區杏林鎮黨委組織委員 李蕊:在打造休閒旅遊觀光產業,不斷增加村民的收入,應該說支部戰鬥堡壘作用發揮的比較好。

華州區杏林鎮李坡村 村民 袁寶:對我的幫助確實大,我從什麼都沒有,通過人家協調,自己努力,咱的日子明顯比以前好多了。

《我们这一年》渭南:打好组合拳 精准发力助脱贫

白水縣作為深度貧困縣,在脫貧工作中也不斷調整思路,結合當地產業優勢,探索出了“村集體+貧困戶”的產業發展模式。雷牙鎮許家村共有村民1883人,其中貧困戶69戶240餘人,村民主要以種植蘋果、花椒為主。為了帶動更多的貧困戶增收致富,今年3月,村兩委班子經過多方考察,最終成立了許家村股份經濟合作社豆製品加工坊,並於4月份建成了以花乾製作為主的“白水旺福興豆制坊”,為6名建檔立卡貧困戶提供了就業崗位,通過訂單銷售的模式,實現了產業帶動脫貧的目標。

白水縣雷牙鎮許家村 村民 郝金英“村上幹部把我介紹到這兒來,一月可以掙2000來塊錢,再就是(合作社)有了盈餘,年底我也可以分紅嘛,我在這邊幹活,我還覺得非常滿意,也挺高興。”

白水縣雷牙鎮許家村村委會副主任 張雙進“(花幹)銷路很好,主要是咱陝西省十幾個縣,這產量目前就是每天200來(箱),預計在12月底,這利潤在12萬左右,年底給15戶精準扶貧戶每一個人200元的分紅。

《我们这一年》渭南:打好组合拳 精准发力助脱贫

一年來,我市始終把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強力推進“三比一提升”行動,著力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利用產業扶貧、就業扶貧、蘇陝協作、教育、醫療扶貧等多種形式全力推進脫貧工作。據統計,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我市已有4個貧困縣,501個貧困村脫貧摘帽,脫貧攻堅工作取得了實質性成效。

審核:惠陽 張濤 李白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