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5 觀宋填詞113 不要被文如其人迷惑雙眼 詞人曾覿卻是個貪官

前言

常言道:文如其人。

不過,在真實的社會中,文如其人這四個字很容易矇蔽我們的雙眼。

讀書人作文是基本技能,古代每一個通過科舉考試選拔出來的官員,都是讀書人,也都是詩人。包括那些數不盡的貪官汙吏們,例如今天的這位:曾覿(dí)。

一、潛邸舊人

曾覿(1109-1180) ,字純甫,號海野老農,是汴京人。

在宋高宗紹興30年(1160年),曾覿以寄班祗候的職務與龍大淵同為建王內知客,建王趙瑋可不是普通人。

宋金之戰中,被金兵追得上天入海的宋高宗趙構喪失了生育能力,只好從皇族中領養孩子作為預備繼承人。在海選、複試、終試以後,選中的這個超級男生就是後來的建王趙瑋。

在紹興32年(1162年),宋高宗讓位於改名為趙昚的建王,曾覿輔佐的這個建王就是後來的宋孝宗。

作為”潛邸舊人“,宋孝宗對於曾覿、龍大淵極為寵幸。這兩個人也沒有辜負皇帝的”好心“:

時曾覿、龍大淵怙舊恩,竊威福,士大夫頗出其門。《 宋史 ·列傳第一百四十二》

曾覿、龍大淵兩人貪財受賂、恃寵干政,彈劾之議此起彼伏。宋孝宗終於壓不住朝議,只好把這兩個不成器的傢伙貶黜:

有旨出淵、覿,中外稱快。 《 宋史 ·列傳第一百四十二》

二人雖然被貶,但也是一方大員,龍大淵為江東總管,曾覿為淮西總管。不久,龍大淵改浙東,曾覿改福建。

龍大淵鬱鬱而終後,宋孝宗不忍心,想把曾覿調回臨安,可是遭到了陳俊卿及虞允文等人反對,於是繼續在地方上任官。

不過念舊的宋孝宗後來還是把曾覿調回了身邊。想必老闆對於跟隨自己一起創業的人,總是有一層特殊的感情。

觀宋填詞113 不要被文如其人迷惑雙眼 詞人曾覿卻是個貪官

二、貪官詞人

另外,曾覿能揣摩上意,而且填的一手好詞,也是他受到皇帝歡心的原因。

曾覿多次陪同高宗、孝宗宴樂並獻詞 ,每次都令太上皇趙構開心不已,孝順的宋孝宗自然也對曾覿的表現滿意。

周密《乾淳起居注》記載:

淳熙九年八月十五日,駕過德壽宮起居。太上留坐....侍宴官開府曾覿恭進一首雲:

素飈漾碧,看天衢穩送、一輪明月。翠水瀛壺人不到,比似世間秋別。玉手瑤笙,一時同色,小按霓裳疊。天津橋上,有人偷記新闋。當日誰幻銀橋,阿瞞兒戲,一笑成痴絕。肯信群仙高宴處,移下水晶宮闕。雲海塵清,山河影滿,桂冷吹香雪。何勞玉斧,金甌千古無缺。

上皇大喜曰:"從來月詞不曾用金甌事,可謂新奇。"賜金束帶紫番羅水昌注碗一副,上亦賜寶盞古香。

宋孝宗非常孝順,去問候太上皇趙構時,趙構留他一起賞月。曾覿寫了一首獻上,趙構也是讀書人,對其大加讚賞並賞賜寶物,宋孝宗也同時賞賜寶盞古香。

周密《武林舊事》 卷七記載了另一次獻詞:

乾道三年三月.......太上倚闌閒看,適有雙燕掠水飛過,得旨令曾覿賦之,遂進《阮郎歸》雲:

柳陰庭院佔風光,呢喃春晝長。碧波新漲小池塘,雙雙蹴水忙。

萍散漫,絮飛揚,輕盈體態狂。為憐流水落花香,銜將歸畫梁。

乾道三年,宋孝宗陪同太上皇后苑賞花,曾覿奉旨填詞,獻上了一首《阮郎歸·詠燕》。將要登舟時,張掄填了一首詠柳詞獻上:

即登舟,知閤張掄進《柳梢青》雲:

柳色初濃,餘寒似水,纖雨如塵,一陣東風,轂紋微皺,碧沼鱗鱗。仙娥花月精神,奏鳳管,鸞弦鬥新,萬歲聲中,九霞杯內,長醉芳春。

曾覿不服氣,馬上次韻也做了一首《柳梢青·詠柳》 :

桃靨紅勻,梨腮粉薄,鴛徑無塵,鳳凌虛,龍池澄碧,芳意鱗鱗。清時酒聖花神,看內苑,風光又新,一部仙韶,九重鸞仗,天上長春。

宋高宗父子大喜,對兩位詞人”各有宣賜。“

從曾覿的幾次獻詞可以看出,宋孝宗很孝順,曾覿很會來事,每次都令太上皇很開心。他知道領導想的就是自己必須做的,因此受到宋孝宗的寵愛也不奇怪。

觀宋填詞113 不要被文如其人迷惑雙眼 詞人曾覿卻是個貪官

三、奸佞詞人的黍離之悲

宋朝的花庵詞客黃升在《中興以來絕妙詞選》中說過:

曾海野,東都故老,及見中興之盛,嘗侍宴上苑,進《阮郎歸》詠燕、《柳梢青》詠柳,一時推重。其奉使舊京,作《上西平》,重到臨安,作《感皇恩》,感慨淋漓,甚得大體,人所不及也。

這段話,除了說曾覿侍宴獻詞之外,還評價他的另外兩首詞。其中出使金國路過汴京時作詞一首,回到臨安時又作詞一首,兩首詞”感慨淋漓,甚得大體“,黃升認為常人不及。

說到南宋詞人,靖康之難是過不去的一段痛苦回憶。南宋孝宗乾道五年(1169)隆冬,在汴京陷落、二帝北狩40多年以後,曾覿出使金國,據《續資治通鑑》記載“汪大猷為賀金正旦使,俾覿副之。”

曾覿路過曾經的國都時觸目傷懷,填了一首《上西平》。

《上西平》這個詞牌,又叫做《上平西》、《上平南》,我們更熟悉的名字是《金人捧露盤》。曾覿的這首《金人捧露盤·庚寅歲春奉使過京師感懷作》 ,讓我們感受到這位御用文人難得的黍離之悲。

記神京、繁華地,舊遊蹤。正御溝、春水溶溶。平康巷陌,繡鞍金勒躍青驄。解衣沽酒醉弦管,柳綠花紅。 到如今、餘霜鬢,嗟前事、夢魂中。但寒煙、滿目飛蓬。雕欄玉砌,空鎖三十六離宮。塞笳驚起暮天雁,寂寞東風。

記神京、繁華地,舊遊蹤。靖康之難時,曾覿只是十幾歲的少年,作為一個汴京當地人,他自然忘不了當年國都的繁華。

正御溝、春水溶溶。當年皇宮內的風光只能靠想象,曾覿很聰明的選取了一個局部,”御溝春水“令人想起”紅葉題詩“的典故。後面的平康巷陌、解衣沽酒,應該平常子弟可以耳濡目染的風流之事了。

上闋懷念昔時繁華,下闋描寫如今汴梁的衰敗,寒煙、飛蓬、暮雁、離宮....往事如夢,昔日的少年重遊家鄉,已經滿頭霜發,寂寞地獨立於東風之中。

觀宋填詞113 不要被文如其人迷惑雙眼 詞人曾覿卻是個貪官

在出使的路上,曾覿還有一首《憶秦娥·邯鄲道上望叢臺有感》

風蕭瑟。邯鄲古道傷行客。傷行客。繁華一瞬,不堪思憶。叢臺歌舞無消息。金尊玉管空塵跡,空塵跡。連天草樹,暮雲凝碧。

叢臺又稱武靈叢臺,是戰國趙武靈王檢閱軍隊與觀賞歌舞之地 。曾覿以古喻今,興亡之感,黍離之悲,盡在”空塵跡“三個字中。

依照黃升的說法,曾覿回到臨安時填了一首《感皇恩 重到臨安》:

依舊惜春心,花枝常好。只恐尊前被花笑。少年青鬢,耐得幾番重到。舊歡重記省,如天杳。綺陌青門,斜陽芳草。今古銷沈送人老。帝城春事,又是等閒來了。亂紅隨過雨,鶯聲悄。

不過從這首詞中,故國之悲一掃而空,這沒心沒肺的樣子完全不像剛剛從中原故土回來。老街感覺有點像從曾覿貶謫之地回到臨安, 只有對於光陰的感嘆,格局一下子狹窄起來。或許苟且於臨安的人不願意觸及心靈裡的那塊傷疤吧。

這可能也是黃升所說的”甚得大體“。

觀宋填詞113 不要被文如其人迷惑雙眼 詞人曾覿卻是個貪官

結束語

曾覿一生官運亨通,遭到彈劾後,還做到福建、浙東總管以及承宣使、節度使。淳熙元年(1174),65歲的曾覿除開府儀同三司, 6年後,七十一歲的曾覿去世。

曾覿詩傳世了了,不過詞有100多首, 多是風花雪月之作,《金人捧露盤》、《憶秦娥》是其少有的佳作。

結束時,以慣例填詞一首為作業,《阮郎歸·詠燕》:

東君惜雨溼流光,雙雙倩影忙。穿梭燕剪柳絲長,芹泥芳草香。烏巷口,小池塘,依稀理舊狂。呢喃軟語夢黃梁,窗前飛絮揚。

@老街味道


你相信文如其人、詩如其人嗎? (單選)
0人
0%
相信
0人
0%
不相信
<button>投票/<butto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