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经典爱国影片《英雄儿女》是如何创作的?

陈良昱


电影《英雄儿女》是一部经典的爱国影片,本人虽然是80后生人,但非常喜欢经典的老电影。电影的主题歌《英雄赞歌》我就会唱,白看不烦,百听不厌。

那么《英雄儿女》这一优秀的影片是如何诞生的呢?

在 1952年3月初,全国文联组织了以巴金为组长的赴朝创作、慰问组踏上了朝鲜土地。


在满目疮痍的朝鲜战场上,太多的英雄事迹感动着巴金和创作组人员们,尤其是志愿军某团六连给巴金的心灵震撼是最大的,他在这个部队生活体验了两个多月,记录整理了很多英雄事迹资料。

在1952年10月,某部六连在开城保卫战中担任攻打“红山包”的主攻任务,这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


战斗打的非常残酷,连长、指导员先后负伤,副指导员赵先友挺身而出指挥全连坚守阵地。美军依仗猛烈的炮火,冲上了六连阵地,六连的战士们与敌人展开了残酷的白刃战,战至最后只剩下赵先友和通讯员刘顺武两人了。面对敌人的疯狂进攻,赵先友一边沉着的射击,一边用步话机向上级报告:敌人已冲上来了,请炮兵马上直接向六连阵地开炮。最后他大声喊道:“向我开炮!向我开炮!”最后阵地被夺回来了,但赵先友和刘顺武却壮烈牺牲了。这件壮烈的英雄事迹激发了巴金以它为素材创作一篇中长篇小说的想法。

巴金回国后,创作中长篇小说的构想逐渐在心中形成。但由于各种原因一直没有动笔,直到1961年,应《上海文学》杂志社约稿,巴金经过了几年的构思酝酿,中篇小说《团圆》终于在他笔下诞生了。


小说发表后,当时的文化部副部长的夏衍在读了《团圆》后,也被其壮烈的英勇事迹所震撼,就责成长春电影制片厂将它改编成电影。

长影厂在接到任务后,将改编的重要任务交给了著名导演武兆堤。武兆堤与时任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傅钟将军秘书的毛烽,二人合作,开始了改编工作。

经过反复讨论推敲,他们认为,将人物感情戏作为整个剧本的灵魂可以使整个电影显得有血有肉。在巴金的小说中,对王成的描述并不多。毛烽和武兆堤决定对王成这个人物进行再创造再创作,为王成加了戏。当毛烽在翻看一些战斗记录时,看到文中有一句“向我开炮”,顿时有了灵感,“王成”的英雄形象就在他的笔下诞生了。20多天后,《英雄儿女》的电影剧本终于改编完成。


经过两年多艰苦的拍摄,影片于1964年上映。上映以后立刻引来轰动,王成的一句“向我开炮”台词,激励了多少人奋勇向前。电影主题曲《英雄赞歌》至今传唱。

老电影不会老去,它在人们的心中永流传。


十方至元


昨天在今日头条上回答一个问答,如何用一副图片最能代表中国。我说英雄儿女,两副图组合一副,中华民族好儿女。

电影《英雄儿女》代表一个时代人民的精神,从1952年初曹禺受当时任中宣部文艺处长丁玲之托写信给家住上海的作家巴金。动员他参加全国文联组织的赴朝创作组,3月初以巴金任组长17名创作人员开始从未经过的军旅生活。在朝鲜战场上,深入志愿军中同许多战士结下深厚友谊。回国后写出中篇小说《团圆》,1961年8月发表在《上海文学》上引起茅盾、夏衍、荒煤的关注,时任文化部付部长的夏衍读后,责成长春电影制片厂改成电影。


长春电影制片厂高度重视,经研究决定,将这一重任交给著名导演武兆堤。将三万字的中篇小说改成电影谈何容易,大导演想到毛烽,二人奋战二十多个日夜剧本《英雄儿女》终于诞生。



王成的扮演者刘世龙,个头不高,身材不魁梧,长相一般,似乎只适合当个普通的通讯员,不足以塑造具有大无畏牺牲精神的英雄,领导说不行,导演武兆堤力排众议,我要的就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战士!一九六四年《英雄儿女》公开上演。

儿时的记忆是最清淅,最纯真,《英雄儿女》一部电影激励多少好儿女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强大而前赴后继!中国取得今天举世瞩目的成绩,是一代代英雄儿女奋斗的结果,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历史的创造者。电影拍摄己近尾声,导演沙蒙找到乔羽,让他速创一首经久不衰的电影插曲,乔羽思前想后这部电影战争情节激情四射,如果再写一首激情的插曲,不如降温一下,写一下热爱家乡、祖国、爱好和平的歌曲,更加映托主人公英雄儿女的高大形象。因此想到在江西游览长江时情形,第一句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应运而生,当作曲家刘炽问乔羽你写的这不是长江吗?为什么不说长江如何波澜壮阔,乔羽说每一个心中都有一条母亲河,它深深的融入到我们的血肉里,每一个人都依恋这条河,不要特指是长江,或者黄河。它就是每个人心中的母亲河,就是一条大河。刘炽一个多星期谱曲,反复唱呀唱。总算插曲完成,凭借这首《我的祖国》,郭兰英、刘炽、乔羽获得第一届电影插曲大奖。




追求向上向善


上学时看过这部电影,影片讲述抗美援朝时期,战士王成英勇牺牲,他的妹妹王芳将失去亲人的悲痛转化为战斗的力量,最终与养父王复标、亲生父亲王文清在朝鲜战场上团圆的故事。

小说的创作离不开作者对生活过的深切体验。巴金在朝鲜采风时,与战士们同吃同住,战场上的生活深深感染了巴金先生,巴金回国后,听说战争结束后,巴金再次来到朝鲜体验生活,1961年巴金写出了关于抗美援朝的小说《团圆》,小说刊出后,引起了社会强烈反响,时任文化部副部长的夏衍对《团圆》一书评价极高,着手将它改编成电影,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承担创作任务。1964年,电影《英雄儿女》在全国放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