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1 江西省的4個“中國特色小鎮”有這些特色

2016年10月14日,江西省南昌市進賢縣文港鎮、鷹潭市龍虎山風景名勝區上清鎮、宜春市明月山溫泉風景名勝區溫湯鎮、上饒市婺源縣江灣鎮被住房城鄉建設部評為第一批中國特色小鎮。

進賢縣文港鎮

文港鎮,地處贛撫平原,隸屬江西省進賢縣。吳氏由宜黃首先遷此,因居文家港北岸,故名文港。

該鎮旅遊資源豐富,是北宋宰相、著名詞人晏殊的故里。境內有南寶寺、晏殊紀念館和風景旖旎的羅嶺風景區,古剎靜樂寺更是令遊人香客如痴如醉。

該鎮城鎮面積3.8平方公里,城鎮居住人口4萬人,是城鎮化率較高的鄉鎮。2002年,全鎮實現工農總產值13億元,各項經濟指標居全縣之首。文化用品、皮毛加工、醫療器械已成為全鎮三大支柱產業,全鎮毛筆、鋼筆、市場佔有率為全國市場的50%以上,培育了一大批在全國叫的響的品牌。

文港是聞名遐邇的毛筆之鄉,已成為全國文化用品集散地,被譽為“華夏筆都”。

文港,早在唐初,已有筆市,而生產毛筆的歷史更為源遠流長,相傳在二千一百多年前,制筆技藝是由秦朝時期的咸陽人郭解、朱興傳授而來。改革開放後,傳統的文港毛筆生產廠1400多家,從業人員達6000餘人,並且形成了全國最大的毛筆市場,全國各地的毛筆商雲集文港,而文港又有5000餘人遍佈全國銷售毛筆,文港的毛筆產銷量佔全國份額的80%,形成了產、供、銷一條龍的經營格局,產品暢銷國內外。2002年,全鎮制筆業總產值11.5億元,佔工農業總產值的90.7%。

文港鎮為促使制筆產業發展,以長安路為軸線規劃工業開發區三百畝。到目前為止,共開發工業科技園三千畝,建立了全國最大的筆業生產基地,形成了特色產業群和產業鏈,具有全套的金屬筆生產製作能力。遠景規劃工業科技園2.4平方公里,規劃形成電子工業區、制筆工業區、醫療器械工業區,在做大做強文化產業的同時,形成產業多元化體系,增強產業的競爭力和輻射力。

先後被評為全國小城鎮建設試點鎮、全國創建文明村鎮工作先進單位、百強鄉鎮西部合作示範區,2016年10月,入選第一批中國特色小鎮。

龍虎山上清鎮

上清鎮,是江西省貴溪市的下轄鎮。上清鎮因中國道教發源地而聞名天下,張天師在此已歷經63代一千九百餘年,上清鎮是中國道教29個福地之一。

唐代禪宗高僧馬祖道一曾在上清講經傳道;月寶禪師也曾在鎮東北的天門山上建天門寺收徒授經;南宋著名理學家陸九淵在鎮北應天山創立象山精舍,世稱“象山學派”,名噪一時;鎮內近代還建有外國人興建的天主教堂。

上清鎮內瀘溪河自鎮東面向西北流過整個鎮區,在歷史上曾是福建商賈重要的水路,由於河床變淺已失去了往日的功用,卻成為當地旅遊的一個亮點。

上清鎮於1984年恢復建制鎮,1988年被列為全省十二個集鎮建設樣板鎮之一,1994年被列為200個集鎮建設重點鎮之一。2000年上清鎮增加了城門新區規劃桂洲休閒娛樂村規劃、河西新區規劃等。為加強千年古鎮的保護,逐步改善古鎮旅遊環境,開發和建設城門新鎮區,2002年又完成了上清古鎮歷史風貌保護及詳細規劃和城門新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對集鎮周邊重點自然村也進行了規劃。

上清鎮完成的項目有古街道、巷道的建設、古鎮給排水、新街道路、上清大橋、上清大道、上清文化廣場及停車場、旅遊廁所,修復了長慶坊、留侯家廟、天源德藥棧、天主教堂等,全面啟動了上清古鎮遊覽區。

旅遊經濟得到長足發展,初步形成了旅遊、餐飲、觀光、娛樂和旅遊商品開發為一體的綜合性旅遊經濟產業。上清鎮於2007年榮獲第三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稱號,是此次江西省唯一獲此殊榮的鎮。

旅遊景點主要有龍虎山、天師府、上清宮、懸棺遺址、貴溪懸棺等。

明月山溫湯鎮

溫湯鎮位於袁州區西南方,全鎮人口3萬,其中集鎮常住人口1萬人,境內擁有國家級森林公園——明月山和國內罕見的地下富硒溫泉,發展旅遊療養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溫湯鎮已有800多年的溫泉利用歷史,溫泉水日流量達10000多噸,年平均溫68—72℃。源流一年四季不絕,無明顯的季節差異,溫湯溫泉不含硫磺氣,水質無色,無味,口感純正,富含硒,偏硅酸等,對人體有益的微量礦元素,可與法國著名的埃克斯礦泉相媲美。經中國醫學院、衛生研究所和江西省地質礦產局等多家單位檢測:溫湯溫泉屬高溫重碳酸鈉弱鹼性礦泉。該礦泉水中所含成分,對於風溼性關節炎、原發性高血壓、早期動脈硬化、腰肌勞損、坐骨神經痛、胃潰瘍、慢性腸炎等二十多種疾病療效顯著,特別是對疥瘡、手足癬等皮膚病,療效更佳。

旅遊、休閒和度假是溫湯鎮獨具特色的地方文化,尤其是明月山是佛教溈仰宗的發源地。獨特的資源、優勢和悠久的禪宗文化使溫湯發展旅遊事業更具前景。溫湯也正在努力打造成為一個集旅遊、休閒、娛樂、度假為一體的現代化花園式城鎮,興建左將軍寺大雄寶殿等一批人文景觀,在集鎮上建成省、市、區各級療養院、培訓中心18家。目前,鎮上有天沐明月山溫泉度假村、維景國際溫泉酒店等一批高檔溫泉度假酒店。

隨著溫湯鎮旅遊療養事業的不斷升溫,房地產業非常火爆,現房價與宜春城區基本持平,商品房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房地產業的發展也帶動了服務性行業的興旺,溫湯鎮餐館飯店生意火爆,為溫湯鎮經濟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溫湯鎮有五大特色農業生產基地(四季果園、花卉苗木、香菇、蔬菜、土雞養殖),以及江特礦泉水公司和溫湯進出口花炮廠兩個骨幹企業。

先後被授予全國村鎮建設先進鄉鎮、全國100個小城鎮建設示範鎮、全國文明城鎮等光榮稱號。

婺源縣江灣鎮

江灣鎮地處皖、浙、贛三省交界的婺源縣,森林覆蓋率88.9%。自唐以來,江灣便是婺源通往皖浙贛三省的要塞。溪婺公路穿境而過,景婺黃(常)高速公路有立交道口,交通十分便利。

江灣建成梨園河景觀壩下閘蓄水,改造雲灣路非徽派建築民房127幢,並將厚德大道打造成江灣商貿一條街。還先後榮獲全國創建文明村鎮工作先進單位、國家衛生鎮等稱號,2005年江灣村還被評為“江西省十大文明村莊”。

這裡土地肥沃、物產豐富。經濟作物以油茶、雪梨、綠茶為特色,大畈歙硯響譽國內外。

江灣是婺源文化與生態旅遊區的一顆璀燦明珠。這裡育出清代經學家、音韻學家江永,明代戶部侍郎江一麟,清代著名教育家、佛學家江謙等一大批學士名流。江灣自古文風昌盛,是婺源書鄉代表,村中至今保存有“三省堂、敦崇堂、培心堂”等民居。這裡山水環繞、風光旖旎,有國家4A級景區江灣景區;石耳山氣候宜人,為觀光、休閒、度假、避署之勝地。

江灣具有豐富的歷史文物,婺源四大著名古建,江灣獨有其二。一是江灣祠堂即蕭江宗祠,為婺源乃至江南最大的宗祠。蕭江宗祠不僅規模龐大(佔地面積有2400平方米)、建築宏偉、雕刻精細,而且人文豐富、歷史悠久,被譽為“江南第一祠”。二是汪口“曲尺堰”,清代著名學者江永設計,歷經200餘年,完好無損。此外明清古建,歷史古蹟遍佈鄉村,江灣山寨式古村落——篁嶺,是著名的“曬秋”文化起源地,也是一座距今近六百歷史的徽州古村。還有東和門、水壩井等歷史古蹟,極具歷史價值和觀賞價值。江灣豆腐架、三雕技術(木雕、石雕、磚雕)在傳承中得以發展,座落在婺源縣江灣鎮旃坑村,江灣約2公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