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如何评价莫文蔚的唱功?

秦汝鹊


莫文蔚一直是个不寻常的女子。

事关她人生、情感、电影事业上的不寻常,甚至连她音乐事业上的高低起伏,很多鸡汤文都写过七七八八了。

三石不多废话,只想由她出道25周年的纪念专辑《我们在中场相遇》来聊一聊莫文蔚这次的不寻常音乐作为。

1,

《我们在中场相遇》是一张用来打破围观者各种预判的作品。

形式上,莫文蔚打破了用作品偷懒的“业界潜规则”:会有不少资深歌手,打着出道 xx 周年的旗号,简单发行精选集或者翻唱专辑,来几场演唱会,就算是对歌迷有所交代了,顺带赚一笔听众怀旧的零花钱,而后回家继续养老。

这次,莫文蔚宣布要在出道 25 周年发行音乐专辑时,就有人猜想会不会是精选集?

回想五年前的 2013 年,是莫文蔚出道 20 周年的时节,那年她就有发过一张精选专辑《莫后年代》,精选了他横跨至少四家唱片公司及厂牌的作品。

但 2013 年,莫文蔚还有发布一张爵士专辑《Somewhere I Belong》,并以专辑而成为了第一位全球同步发行 iTunes 数位专辑的华语女歌手,突破意义很足。

这次的25周年纪念专辑,莫文蔚依然没用旧作来敷衍,而是甩出一张全新专辑给歌迷做见面礼。

专辑的企划构思是莫文蔚本人,以踢一场足球的 Halftime 为概念,认为 25 周年的出道时间,刚刚到了中场休息时,这么掐指一算的话,Karen 至少还要再唱 25 年,说不定还有加时赛……啧啧啧,想想就兴奋。

但诞生出 Halftime 这个概念,并非因为赶上 2018 年有世界杯举行才萌生这个 Key Word, 而是由莫文蔚和丈夫一起想出来的操作。

…前方有狗粮预警,请装备森严再自行前往…

2017 年刚好是 Karen 和丈夫 Johannes 认识 30 周年,两人在伦敦家里准备要发邀请函给各位朋友前来参与 30 周年的庆祝Party,写邀请函总要有一个 Key Word 来的,Johannes 觉得认识 30 年只不过刚好才是一半的人生,还想要和 Karen 再相爱 30 年,甚至更多……

于是提议邀请函用 Halftime 来定义主旨,Karen 灵机一动,便想到 2018 发行新专辑也要用到这个概念。

2,

《我们在中场相遇》的幕后名单是华丽,甚至震撼的。

全盘的华语音乐男性创作人,全盘的金牌幕后推手,有Karen的音乐老友们加盟來,也有认识许久但第一次在音乐上有合作的新朋友:

李宗盛、李剑青、李荣浩、张艺兴、林俊杰、华晨宇、黄伟文、李焯雄、姚谦、姚若龙、荒井十一、陈道明(Terry Chan,曾是《拉活》全专的制作人,不是那位演员)、张亚东、李偲菘、Terence Teo、伦永亮、刘胡轶、伍佰、方大同、周耀辉、Matzka、冯翰铭……

…此处留给大家先惊叹一会儿…

接着,这里建议大家玩个游戏,可以试试不看每首歌的配置,做一场音乐人和曲目的连连看游戏如何?

除了之前已经曝光过的《I Do》、《如初之光》、《慢慢喜欢你》和《半生缘 (

我们在这里相遇)》之外,剩下的歌曲,歌迷不妨能不能猜中大多数的词曲作者?

三石我本人以前听别的专辑时,玩过这样的连连看,自以为熟知各个词曲作者创作习惯,结果总是会在 Karen 这里碰壁,常常连线错误,这一次亦然。

你会发现,这样豪华的阵容,一点抢不走 Karen 本有的 vocal 气场,她可以把每一首歌,都唱成是莫文蔚的 Style, 这一点反复被论证过。

《半生缘 (

我们在这里相遇)》最初在微博曝光小片段时,三石猜是林俊杰的创作,还被华晨宇的粉丝嘲笑了一下。

到专辑出来,很多个连连看动作再度宣告失败。

本以为走 Trance 编曲路数的《Dancing in the Rain》会是张艺兴的歌,结果答案揭晓是台湾地区的雷鬼音乐人 Matzka, 张艺兴和李荣浩一同创作的是 Trap 风《不待续》。

以为《心领神会》的大气编曲和弦乐编制,是这些年张亚东信手捏来的拿手好戏,结果是林俊杰的大作;但张亚东仍把电影配乐般的本事用了出来,用一首更有画面感、更荡气回肠的《天一半 地一半》给了 Karen 这个音乐上的好伙伴。

讲真,《我们在中场相遇》专辑之前刚曝光《I Do》、《如初之光》以及《慢慢喜欢你》时,三石我还以为这张专辑会延续之前两张国语专辑如《不散, 不见》以及《宝贝》般的温暖感。

甚至花花作曲的《半生缘 (我们在这里相遇)》空灵诞“声”那会儿,还有乐评人笑称 #该不会 Karen 这次要做华语 Enya 的音乐人设吧#

直到《绝》、《不待续》、《中场没有休息》这一首首的复古舞曲、实验电子、硬核摇滚接连袭来时,三石我有了一种这二十多年来没追错人的欣喜。

Karen 在音乐依旧是神采飞扬的。

如《绝》的复古撩人、如《不待续》的先锋质感,并行不悖在 Karen 新专辑中穿梭;

又如《Dancing in the Rain》的妩媚、如《I Do》的浪漫、如《心领神会》的温暖隽永感,还有新的全民爆款曲目《慢慢喜欢你》的耐品……

Karen 这一场 Halftime 的音乐秀毫无隐藏地发挥了她各种各样拿捏不同风格的诠释技艺。

当《慢慢喜欢你》已经贡献出本专辑最大的传唱流量后,林俊杰和姚若龙合作创作的《心领神会》怕是要贡献本专最动人的一句词了:

够浪漫的人,不懂累

3,

才子们遇到 Karen 都会被激发出超水平的创作发挥。

林俊杰在和莫文蔚接连几次都敲不到录音档期后,《心领神会》的录制就搁置了一阵子,到《伟大的渺小》专辑收歌时,JJ 甚至跟 Karen 软磨硬泡想要回这首歌自己唱,Karen 就是不肯放,还很快录完了这首歌,生怕再被 JJ 反悔抢回。

三石把《心领神会》听几遍下来,层层推高的情感升华,的确不亚于《伟大的渺小》所带来的震撼感,给专辑收了一个很令人回味悠长的尾巴。

《不待续》的作词部分是黄伟文的填词,Karen 惊讶曾和黄伟文合作过《妇女新知》后,居然这么久没再合作,Wyman 的填词甚至已经从编号一百多的《妇女新知》日积月累到《不待续》这第一千多首作品了。

有些人在音乐上的互相欣赏,还真是历久一样浓的,像 Karen 与 Wyman 这样。

若论专辑最催泪的一首,如三石这样年过三十的“老年人”,会对《飞》有别样的情感。

这首歌由三毛作词、李宗盛作曲的歌,最初是在 1985 年收录在《回声》专辑中,由潘越云演唱。

九年后,李宗盛在 1994 年发行自选集《不舍》时,重新诠释了这首歌,再到后来老李开“理性与感性”演唱会,开“既然青春留不住”巡演时,都把《飞》当做了保留曲目,可见李宗盛对这首歌的挚爱程度。

《我们在中场相遇》专辑开案时,Karen 第一个要邀歌的人就是李宗盛大哥,但李大哥当前阶段显然减产,很多精力放在了制造 Lee Guitar 这个吉他品牌上,不过还是很诚挚地给莫文蔚发来了很长很长的一条简讯,来说明自己的创作顾虑,以及推荐曲目。

最后,Karen 和李宗盛以《飞》完成了另一种形态的再度合作。

今年年前,三石有次和李剑青吃饭,就被他剧透说 Karen 会翻唱一首李宗盛大哥的歌,我猜了很多曲目,也没猜到《飞》,李剑青一直憋着没揭晓答案。

现如今,这个在三石心里埋了半年的谜终于揭开了,而李剑青也参与了歌曲的编曲、小提琴伴奏以及和声等编配的工作中。

到尾段处,李剑青和 Karen 的一唱一和,一瞬间会令忠实歌迷想起十八年前老李和 Karen 合唱的《遇见另一个自己》。

在这首莫版的《飞》中,李剑青就像是李宗盛在音乐上的另一个传承,带着希望、带着爱、带着 Karen 在音乐里未完待续的坚持与创新,继续飞向未来。

新专辑的歌有五首都是荒井十一制作的,荒井在专辑制作过程中,总结提炼了 Karen 一个非常厉害的动作:每一次当录音录累了的时候,Karen 就会叫一碗外卖来的白米饭,为了保护嗓子,炒饭或盖饭一定不要,吃完白米饭,歌曲再录,一定就是 Final Take 没错了。

配合 25 周年的出道纪念活动,莫文蔚除了发行新专辑《我们在中场相遇》,还开启了“绝色”巡回演唱会,首站会在 6 月 23 日上海虹口足球场举行。

新专辑封面上的红唇,连同她之前曝光过的紫唇色、金唇色等颜色,三石简直要怀疑 Karen 是不是要涂满七色才算完整。结果 Karen 告诉三石,她本来想让造型师调色 25 种的,因为怕涂完再擦对嘴唇伤害太大,而宣告这个大胆的想法作罢。

但是小伙伴们,请仔细放大看演唱会的海报,Karen 的嘴唇部分虽然小到看不出,仍是上下两片唇两个颜色——看来是 #唇控# 本人没错了。

4,

十年前三石写过《拉活》专辑的乐评,以“其实是你丰富我,你让我感觉有在活”结尾。

到如今,依然想把这句歌词送给出道了 25 周年的 Karen,是她音乐上的不停歇,丰富了我们的耳朵。

当三石我在职场上产生倦怠情绪时,想起有莫文蔚这样的偶像,出道 25 周年仍然兢兢业业在音乐中耕耘,仿佛因此都获得了新的工作动力。Karen 身边的工作人员每一次和她开会讨论工作,时长都要两小时起,无论是面对面工作或是电话会议,对工作的执行细节,Karen 一定会反复确认。

黄子佼有帮莫文蔚算一笔账,拍一部电影最多三个月,片酬稳稳到手,做一张专辑,战线要拉到一年以上,还不知花出去的预算和成本收不收得回,问 Karen 为什么还要执着发唱片,Karen 用了最简单的一句话回答说:

因为爱音乐,音乐可以随时拿出来听,过很多年之后,依然有感动在。

就是这样一个在人生球场上不偷懒的女子,她在中场时间还能精力充沛的玩耍,用音乐给人惊喜,也用音乐给人感动,莫文蔚的不寻常,不只是她表面的美艳,还有她劳模一般的工作毅力,同样令人惊叹。


三石一声


1997年,莫文蔚在历经了粤语专辑频频滞销的低谷后,转战台湾市场,推出了自己首张国语专辑《To Be做自己》,专辑80多万张的销量,一扫过往“唱片毒药”的阴霾。

心殇独白的《他不爱我》,旷世奇情的《广岛之恋》以及夜半都市絮语《电台情歌》,1997年的华语乐坛盛世,唱着情歌的女歌手不在少数,莫文蔚刮起了属于自己的都会风潮。

李宗盛包办的《十二楼》里,Karen犀利暧昧地道出了现代人的生存群像,“日子像是道灰墙,骂它也没有回响”,KAREN近乎鬼魅的唱法,延续了《全身》里的Trip-Hop神游意境。

凭借97翻身一仗,KAREN兼具沙哑和骚野特质的嗓音,在主流华语歌坛市场成为掌中宝,直到2002年斩获金曲歌后,成为首个拿到该奖项的香港女歌手,2007年凭借自己个人原创专辑《live!拉活》拿到金曲最佳专辑,2011年二度封为金曲歌后,Karen完成了一个香港女歌手,在华语乐坛所能完成的终极进阶。

千禧年的演员KAREN,银幕形象开始变得更加硬朗

《未了情》是1995年上映的《大话西游月光宝盒》的片尾曲,KAREN的声音飘渺哀怨,和卢冠廷操刀的空灵编曲浑然一体,为大话这个充满悲剧性的古典故事划上了半个休止符。

如果《一生所爱》是至尊宝失去挚爱的悔恨,《未了情》则是白晶晶面对宿命的怅惘,而很多人不知,《一生所爱》里面那个空灵的女和声也恰是出自KAREN,也是因为这次卢冠廷促成的合作,让KAREN拿到了滚石唱片的一纸合约;在星爷的支持鼓励下,第二年,KAREN踏足台湾歌坛,就此开始了漫长的“境外”之旅。


香港电影


17张正式专辑,6张EP专辑,从出道至今虽然有过人生境遇的起落,事业也有一定程度的起伏,但纵观整个华语乐坛,莫文蔚毫无疑问是这25年以来,音乐作品输出数量和质量,最稳定的一位女歌手。

莫文蔚并不是那种在演唱技巧层面的唱将,也没有划时代的音乐革命,但直到今天,莫文蔚依然还是一个难以定义的女歌手。这种难以定义,来源于她声线和演绎方式的超高辨识度,也是因为她在音乐世界里,真正体现出了To Be(做自己)的精神。

即使是在事业生涯的第一个巅峰时代,莫文蔚也一直没有竞品对手。她既不是纯粹的情歌手,也不是走性感路线的唱跳歌手,而且她也不是完全邪到骨子里的另类歌手。在唱片公司的包装方案并不适用她的同时,她也用纯粹的音乐,反向包装自己,让音乐成为自我进化的方式。

但恰恰也是对作品的来者不拒,再加上对于作品良好的消化能力,让莫文蔚在消除音乐人创作烙印之后,成就了一个五颜六色的自己。

这种音乐上的开放性,正是莫文蔚成功的最大原因。而那种不间断的合作,以及在艺人生涯里,完成由歌手到创作人的升级,也让莫文蔚可以成为真正的励志偶像。在人人大谈情怀的时代,这种脚踏实地的渐进式成长,以及不拘一格的自我绽放,才是偶像界的良心,和榜样。


爱地人


- R E A D I N G -

前些日子,莫文蔚登上了《天籁之战》的舞台,47岁的她,性感的像一个17岁的少女。

天生独特又撩人的嗓音,用一曲《有一个姑娘+阴天》再一次掠走了全国观众的心。

俯上钢琴,随手脱掉高跟鞋,她慵懒的样子,像极了一只摄人心魄的猫。

台下的花花眼睛都不知道该要放在哪里,只好害羞的低头轻咬手指。

还是旁边的杨坤更为大胆一些,痴痴的样子,仿佛下一秒口水就要流出来了。

不光这一老一少真男人被迷成这样,甚至不少女网友都惊呼受不了,纷纷摆出“痴汉”样,舔屏观看。

无论再过多少年,这个性感的一塌糊涂的女人总是这么优雅自信。

就在不久前的MAMA颁奖礼上,她还向经典致敬了一把。单膝跪地弹着古筝,唱了一首《一生所爱》,悠扬的古筝搭配她磁性的嗓音,征服了场内的所有国际友人。

甚至有网友觉着她完全盖过了其他艺人,毫不吝啬的给出了一百分!

莫文蔚骨子里的性感,是她与生俱来的天赋。

莫文蔚1970年出生于香港,书香世家的环境和开明的父母给予了她更多的自由。

她从小就喜欢唱歌跳舞,小小年纪表演欲望就特别强烈,经常拿起任何东西都能当话筒,现场就能给大家表演一段。

大学时期就学会了英语、法语和意大利语,很小的时候就会弹钢琴,虽然接受了这么多西方文化的熏陶,但她民族的东西也没有落下,古筝、民族舞蹈等也都信手拈来。

△大学时期莫文蔚和妈妈

良好的教育让她十分自信和开朗,曾经有个记者采访她说:“虽然你不漂亮.....”还没说完,她哈哈大笑,紧接着冒出一句:“对不起,我认为我很漂亮。”

自信的她从来都是大大方方的,上天给了自己一副好身材,为什么不要像大家展示呢。

就像她曾经说过的:性感是我的招牌,我没办法不性感。

对于她来说,性感的不光是身体,感情也要性感。

曾经相爱时就努力去爱,如今分手后依然还能做朋友。

和周星驰的那段感情,只能说缘分不够。

周星驰教会她:分手不一定是一件不开心的事,不对就不要勉强。

1995年《大话西游》上映,当她得知要饰演的白晶晶的时候,一口就答应了,在影片里,已经分不清哪个是白晶晶,哪个是莫文蔚。

当年星爷陷入低谷,所有人都落井下石的时候,只有她站在周星驰的身边。

她相信天才做事总有他的理由。

这世上又有多少人能够像她一样,即使分手了,还能站在前任身边,再多的质疑也会洒脱的回应。

她不会自欺欺人,因为她知道,有些回忆不一定非要删除,痛的悲的喜的乐的都值得保留。

1999年和冯德伦相恋,2008年“因为了解而分开”,她心里知道,冯德伦爱上了别人。

即使九年的恋情以这样的结局告终,她也不会埋怨什么。

只是在冯德伦公布恋情的时候,唱了一首《他不爱我》。

这个时候的微笑,才更令人心碎。

九年并不是一个轻松的数字,九年的恋情以这样的方式结束,得用多少个夜晚,才能让痛过的心回归平静。

她对待感情都是这样,即使再痛,也从不说对方一句坏话,微笑留给观众,悲伤就自己承受好了。

后来,她能平静的再提及这段感情时,她说:“星仔教会我品尝红酒,而冯德伦教会我谈恋爱要开开心心。”

对待观众,她总是在笑。

她总是独自承受这一切,把所有的痛苦全部消融在自己的声音里,最后幻化成治愈的歌声涌进你的内心。

痛过之后,才能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温暖。

40岁的莫文蔚碰见了自己曾经的初恋,虽然对方离过婚,还是三个孩子的爸爸,但依然阻挡不了两个相爱的心连在一起。

外界所有的声音都指向年龄,以为她等不起了,尽早结婚免得最后落单。

可莫文蔚是谁,她根本不在意这些声音,她要的只是爱与温暖。

感情找到了归宿,心灵也要等一等,她暂时放下了工作,决定和爱人一起去发现曾经没时间去过的世界。

她们去的第一个地方就是亚马逊的热带雨林,感受茂密的丛林,观赏干净的星空。

她说:“我之所以挑选这些离自然最近的地方,就是平常看到的都是楼与楼之间那一小块的地方,没有见过天空真正的颜色。”

从南美的亚马逊到澳洲的昆士兰,再从澳洲的昆士兰到拥有绚丽北极光的冰岛。

她飞过壮丽的世界奇迹马丘比丘.....

像个孩子般在大海里嬉戏。

和最爱的人去世界各地,拍摄温馨浪漫的照片.....

管它什么40岁,她相信,我的爱情终会到来。

她的坚信不负所望,兜兜转转又和初恋在一起了,如今的她,幸福且性感。

莫文蔚的性感,由内而外。

她不光拥有高挑的身材,还拥有良好的教养和优秀的学识。

她不光拥有迷人的外表,还拥有从容的自信和坦然的经历。

正是她强大的内心,才换来了她如今的幸福。

无论多少年过去,唱到《阴天》的她还是会俯上钢琴,娓娓道出感情的真相。

“感情不就是你情我愿

最好爱恨扯平两不相欠

感情说穿了

一人挣脱的

一人去捡”

这是只属于她的方式,用充满俏皮的嗓音,完成最后一句。

“傻傻两个人

笑的多甜”

唱完她总是翘起双脚,让大家都飘荡在这最后一句歌词里。

得到的时候,不过分骄傲;

失去的时候,不独自沉沦;

勇敢的面对过去和现在,才是真正的性感所在。

希望你我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性感,优雅从容的面对今后的每一天。


波罗密练瑜伽


酥软 辨识度特别高 总让人感慨回到500年前 原来找的并不是她白晶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