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3 青藏铁路的专业负责人,西科大这位校友科研成果填补国内空白

一个人一天坚持一件事情很容易,一年坚持一件事情或许也会坚持下来,但是18年坚持一件事情,而且做的很好,这可能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而我们今天的主人公,就是这样一个把这么难的事情做成了的人!

青藏铁路的专业负责人,西科大这位校友科研成果填补国内空白

他叫刘争平,西安科技大学1989级校友、中铁一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自1993年毕业后,他不仅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国家勘察金奖、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8年来,他坚守在西藏地区,并为国家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青藏铁路的专业负责人,西科大这位校友科研成果填补国内空白

数十年如一日,他被誉为世界屋脊上的活地图

刘争平主持绘制了组织绘制了第一张雅鲁藏布江峡谷区1:1万地温点分布图,为我国冻土勘察设计技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铁路地热选线提供了最直观的依据。青藏铁路、拉日铁路、中尼铁路、新藏铁路、拉墨铁路……他用一步步坚定前行的足迹,成为世界屋脊上的一卷活地图,见证着西藏网不断向前延伸。

青藏铁路的专业负责人,西科大这位校友科研成果填补国内空白

他不畏艰辛,埋头于铁路建设,

2000年,刘争平来到海拔4500多米的五道梁,在最艰苦的条件下开始工作。第二天,他在洗碗的时候晕了过去,清醒后发现眼睛余光看不到东西,心里却只想着:如果坚持一下,让人谈虎色变的高原也不仅如此。但是这一坚持就是十八年。破旧的民房、仅仅一部卫星电话、周围含汞量很高的水……能想到不能想到的艰苦环境,这些就是他们的工作环境。

青藏铁路的专业负责人,西科大这位校友科研成果填补国内空白

2001年,在他30岁生日的当天的后半夜,窗外开始飘雪了,躺在床上辗转反侧的他,就起身蹲在厕所将借来的打火机不断打着、吹灭、打着、吹灭……反反复复,打火机的焰火在眼里亮了三十次,一个三十而立的男人,在心里像个孩子一般默念着“祝我三十岁生日快乐”。

专注于科学研究,他填补国内空白

作为青藏铁路地质专业负责人,刘争平全程参与了青藏线的初测、定测、补充定测、配合施工、青藏铁路总结编撰和通车之后的科研观测,在和同事无数次调查的基础上,成功绘制了首张青藏铁路冻土区的“CT”照片,即1:20万青藏铁路冻土地温分区图,为冻土设计奠定了基础。

青藏铁路的专业负责人,西科大这位校友科研成果填补国内空白

自2000年起,他主持及参与开展了66个科研课题并担任13个课题组的组长,其中经国家鉴定并应用的科研成果20余项,创造了重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青藏铁路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先后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2项,其中青藏铁路工程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2017年8月主编完成了《高原铁路勘察设计规范》、《高原铁路工程施工技术规程》、《高原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的编撰工作,使得冻土工程技术得以形成国家标准进行推广,实现了技术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填补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空白,形成了高原冻土工程的“中国标准”。

沿着最美公路骑行,看天空万里卷云、把美丽的青藏高原写进诗里,这些简单又充满诗意的画面,是这些“工匠”们送给我们最美好的礼物。

关注“西安科技大学招生办”,获取更多相关资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