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冠脈CT與造影檢查,哪個檢查更好?

周言華


王醫生您為啥讓旁邊床的人做冠脈CTA,而讓我直接做造影,這不同等待遇啊?

我的患者對我已經有意見了!

因為我建議他旁邊的人做冠脈CTA,而讓他直接做造影,他肯定懷疑其中有什麼貓膩,其實還真有貓膩。

我讓您做冠脈造影是因為您是明確的不穩定性心絞痛,而且心電圖也抓住了動態演變,可是旁邊這個患者人家症狀不是很典型,心電圖多次多沒有動態變化,所以建議您做造影,加建議他做CT。

冠脈CTA和冠脈造影到底有什麼區別呢?


冠脈CTA的適應症:

懷疑冠心病,且無法百分百排除,而又沒有直接證據證明冠脈狹窄的可能性很大,於是我們建議做一個冠脈CTA先看看。

有幾種結果:

1、冠脈完全正常,排除冠心病;

2、冠脈輕度狹窄,考慮冠狀動脈粥樣硬化;

3、冠脈重度狹窄,那麼還得建議做造影進一步診斷,及或治療;

4、冠脈臨界狹窄,還需要進一步冠脈造影。

也就是說冠脈CTA做完對於臨界病變或重度狹窄還必須造影。

冠脈CTA相對於造影的優點在於無創,相對風險低;但缺點是還可能需要造影進一步確診。

冠脈造影適應症:


急性心肌梗死,不穩定性心絞痛,新出現了完左,不明確的心臟擴大,不明確的心衰,勞力惡化性心絞痛,冠脈CTA不能明確診斷的病變,冠脈CTA提示重度狹窄的,陳舊性心肌梗死。

造影相對於冠脈CTA,優點在於:準確性高,如發現問題同時可以解決問題,不用走彎路。

缺點:有創檢查,可能會出現出血、血腫、血管痙攣、急性心肌梗死、血管夾層、血管損傷等等風險。

所以,在臨床沒有最好的檢查,只有適合自己的檢查,不能簡單說冠脈CTA和冠脈造影那個更好。需要醫生根據具體情況綜合判斷後來決定做哪個檢查。

(醫生也不是神仙,也會判斷失誤,有時候做完造影血管正常的大有人在,請大家理解,話說回來,不做造影又怎麼知道血管沒事呢?有人說那為啥不做冠脈CTA,那如果做完冠脈CTA還得做造影,你是不是又會說,浪費錢走彎路……謝謝您的理解!)


心血管王醫生


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 )是20世紀80年代出現的一項新的醫學影像學檢查技術,是計算機與常規X線血管造影相結合的一種新的檢查方法。

伴隨著介入放射學的發展,DSA設備和性能也在不斷改進,動脈DSA方法,特別是選擇性和超選擇性動脈DSA,可以廣泛的應用於全身各個部位血管造影劑全身各部位經血管性的介入治療。

目前在冠狀動脈的檢查中,常用的方法為冠脈CTA及DSA。二者在臨床應用中各有利弊。其中冠脈CTA檢查在各大醫院被廣泛應用,此檢查有很多優點:1.創傷小,只需建立一個靜脈通道;2.檢查時間快,一般從開始準備到結束時間控制在5分鐘左右;3.輻射劑量小,隨著科技的發展,CT機的硬件發展較快,目前在冠脈CTA檢查的機型中比較典型的是西門子的第二代雙源,其具有的FLASH技術,能夠在1s內掃描完一個心臟,輻射劑量極低。

缺點:1,對心率要求較高,如果患者心率不齊或者過速,將無法完成圖像採集;2,對呼吸有一定要求,患者需要進行屏氣,如果屏氣不佳,將導致圖像出現斷層等現象;3,造影劑劑量較大,腎功能不佳者屬於嚴格禁忌。

對於DSA,其對冠狀動脈的檢查,是目前冠狀動脈病情評價的唯一金標準。其優點為:1.對患者心率要求不高;2.無需患者屏氣;3.造影劑相對較少;4.能夠實時觀察冠脈狹窄程度或者血流狀況;5,在評價冠狀動脈的狹窄程度後,可以進行相關的治療,如安裝支架等。

缺點:1.輻射劑量大,由於檢查時間相對較長,需要實時觀察血管情況,患者與醫生同處一室,對二者而言,輻射劑量較大;2.創傷性大,冠脈的DSA檢查,發展的初級階段是通過股動脈進行穿刺,對患者的創傷較大,不容易恢復,長時間的按壓穿刺部位,容易導致此處皮膚損害等,目前比較常用的通過橈動脈穿刺,穿刺部位無神經損傷,能夠減小穿刺點的併發症,減少患者術後觀察時間,進而降低檢查費用,還能夠使患者下肢無損傷,進而活動舒適;3.檢查準備時間長,並且費用相對較高。

對於冠狀動脈的檢查,僅僅出於診斷目的,臨床上CTA已成為首選的檢查,陰性預測值極高,對臨床可疑冠心病的患者,都首選CTA。


放射科楊大夫


冠脈CT及冠脈造影均是冠心病的有效檢查手段,但是因為具體檢查方法的不同,在選擇上還是應因人而異的。下面進行較詳細的介紹:

1. 冠脈CT:

冠脈CT,全稱冠狀動脈經CT血管成像。

冠脈CT的優點是快速、無創。一般來說,如果自覺有心絞痛或心肌缺血的症狀時,在

門診就診時醫生會更傾向於給患者開出該項檢查,患者可以在輔助心電圖、心臟彩超的同時,通過冠脈CT明確或排除冠脈病變。冠脈CT檢查一般門診預約,檢查時間10-15min即可完成,在檢查過程中影像科醫生會在提前埋入患者皮下的留置針中打入造影劑(一般為含碘造影劑),這也是冠脈CT成像的原理。檢查結束後,患者需要稍多喝些水,以利於造影劑充分代謝。一般來說,一年3次以內的攝入該劑量造影劑的檢查對人體損害很小。因此,可以說冠脈CT是一種快速、無創且相對準確的診斷冠脈疾病的方法。冠脈CT的檢查費用在公立三甲醫院的費用是800元左右。

但在我們初診時,如果冠脈CTA上明確看出冠脈有意義的狹窄需要進一步處理,那麼冠脈CT能給予介入治療或者外科搭橋手術的提示作用就較小了,需要進一步做冠脈造影來決定處理的方式及具體部位,即我們常說的,是該放支架還是該做搭橋。換句話說,冠脈CT有排除診斷的價值,但是在確定診斷及指導治療上作用稍差。

2. 冠脈造影

冠脈造影,大家可能耳熟能詳,但凡就診過心血管專科的患者,可能都會被建議“如果想

確定是不是冠心病,還是做冠造”。的確,到目前為止,冠脈造影是臨床診斷冠心病的金標準,對指導治療更是最可靠的依據。因此,相對於冠脈CT而言,其最大的優點就是更加精確的判斷冠脈狹窄的部位、程度,更好的幫助我們選擇恰當的治療。

但是,冠造檢查是有創檢查,而且這種檢查是通過導絲穿刺進入周圍動脈(橈動脈、股動脈為多),沿血管走行將導絲抑制推送到心臟根部,打入造影劑。因此風險性相對冠脈CT更大,國內外因為冠脈造影檢查形成主動脈夾層的比例在萬分之五左右。另外,做冠脈造影檢查因涉及住院費及耗材費,費用上也要比冠脈CT貴些。

綜上所述,冠脈造影與冠脈CT是診斷冠心病的兩種最常用且最準確的方法,但有各自的優缺點和適應證。在選擇上,相信醫生會根據每位患者的症狀輕重、病史的長短,以及初診複診的不同,選擇最適合患者的檢查。


心血管守護者貢鳴說


在每天的臨床工作中最常遇到的問題就是:到底冠脈CTA和冠脈造影有什麼區別?哪一個更好呢?今天我就這個問題與大家交流一下。首先列舉兩個活生生的病例來說明問題吧。

1、患者劉女士,中年女性,間斷出現胸悶、胸部刺痛感1年。患者1年來間斷出現胸悶以及胸部刺痛感,每次胸悶持續時間長,最長的時候1-2天,胸部刺痛感1-2秒鐘即可緩解。來門診就醫能夠很明顯感受到患者對於病情的焦慮。追問病史患者無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冠心病危險因素,也沒有長期口服避孕藥等病史,未停經。這個患者十分焦慮,生怕自己是冠心病。我建議患者行holter、運動平板心電圖、心臟彩超結果都是大致正常,但是這些檢查正常仍然不能打消她的顧慮,最後我建議她行冠脈CTA檢查,最後結果提示她是正常冠脈,沒有冠心病。

2、患者李先生,中年男性,間斷胸痛半年就診。患者近半年來每當生氣著急時出現胸痛不適,發作時候伴有出汗及後背緊縮感,上訴症狀經休息或者含服硝酸甘油2-3分鐘可以自行緩解。患者有高脂血症、高血壓,最近診斷的糖尿病,同時患者有25年吸菸史,長期應酬飲酒。患者就診後表示要求做“冠脈CTA”,我建議患者不要再考慮冠脈CTA,可以直接行冠脈造影檢查,並向患者及家屬解釋病情,建議他們做好植入支架治療的心理準備。

大家看,以上這兩個病人,我給予的建議是不一樣的。從這兩個患者身上我們就能簡單說明冠脈CTA和冠脈造影的作用不一樣。這兩個檢查之間不存在誰好誰壞的問題,而是不同情況下使用不同檢查手段的問題。對於冠心病危險因素少,症狀不典型的患者如果有必要可以考慮行冠脈CTA檢查,起到第一步篩查的作用,同時傷害小,費用低;而對於患者病情基本已經明確存在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的患者還是應該首選冠脈造影,因為你即使第一步先用了CTA後面也可能接著做冠脈造影術,實際上患者的CTA檢查是一種浪費和傷害。並且對於這類患者來說冠脈造影術之後很可能還要有進一步的治療措施,比如說支架植入術。

最後跟大家說:這兩種檢查各有各的優勢和不足,患者需要哪種檢查還需要到專業醫院就診決定。


張之瀛大夫


二者都是檢查冠狀動脈有沒有狹窄或者閉塞的。各有優缺點,適用條件也不同。


很難說哪個更好,只能說,在某種特定的情況下,哪個更合適。


主要的區別是,冠狀動脈造影是有創傷的,需要住院,費用也比較高。做的時候需要在導管室,把一根管子從手腕送到心臟根部,找到冠狀動脈,打藥,讓心臟上的血管,也就是冠狀動脈,顯影。


而做冠脈CT是在CT室,不需要住院。不需要把管子送到血管和心臟根部。當然也需要打藥,從靜脈就行。冠脈CT顯示的冠狀動脈是模擬出來的,因為CT是一層一層的掃描,然後計算機通過計算,從新組裝出來冠狀動脈的形態。


冠脈CT多用於懷疑冠心病,但處於模稜兩可之間,不知道究竟冠狀動脈是否存在問題的人。


如果冠脈CT正常,基本上就不用在做冠脈造影了。如果問題不嚴重,可以先吃藥。有嚴重問題的人,決定做支架或搭橋,再考慮做造影。這樣,很多人就可以免去了住院做造影。


一般來講,冠脈CT會有過度估計冠脈的嚴重程度的傾向。另外,也會有部分人僅有冠狀動脈狹窄,但沒有症狀的沉默性粥樣硬化被醫生認為有問題,造成過度治療。


當然,如果冠狀動脈CT和臨床情況嚴重不符,也需要住院做造影。我就見過一個病人,CT問題不大,但總有症狀,且心肌酶高,一做造影,結果有一個血栓,CT沒有看出來。


有的人,從症狀上判斷是明顯的冠心病,肯定有問題,這時可以直接選擇住院做冠脈造影。因為這樣可以選擇究竟是放支架呢?還是選擇搭橋。


總之,醫生會根據病情來選擇哪種方式會更好,但根據的是病情。


楊進剛


冠狀動脈CTA和冠狀動脈造影都是檢查冠狀動脈的檢查,前者是單純的檢查功能,後者是金標準,還兼有治療放支架的功能。兩者檢查沒有哪個更好,只能哪個更適合自己。

什麼是冠狀動脈?

要了解兩種冠狀動脈的檢查,首先要知道什麼是冠狀動脈。冠狀動脈是人體非常重要的動脈,因為它是營養心臟的血管,如果這些血管堵了、壞了,那麼心臟就沒有血液供應,就會出現心臟的肌肉梗死,梗死了心臟就會停止跳動,這就是冠狀動脈心臟病的原理,目前最常見的冠狀動脈病變是動脈硬化,斑塊形成,導致管腔狹窄,冠心病。



那麼要看冠狀動脈這個血管有沒有問題,就有冠狀動脈CTA和造影檢查,這兩個檢查有什麼區別呢?

冠狀動脈CTA檢查

這個檢查是CT的範疇,檢查前要詢問有沒有碘過敏,有沒有肝腎功能不全等,因為要通過血管打入造影劑。檢查前還要控制心率,一般控制在50-65之間,如果心率過快,心臟跳的過快,就像拍照一樣動了就看不清楚血管了。呼吸也要配合,檢查前有技術員專門訓練呼吸配合。做完檢查後,要大量喝水,促進對比劑排洩,所以對檢查要求比較高。

一般是懷疑有冠狀動脈問題的,可以先做冠狀動脈CTA檢查,可以很直觀的觀察動脈有無鈣化斑塊,管腔有無狹窄,如果管腔狹窄達75%以上,認為是重度狹窄,症狀很明顯時,可以評價要不要放支架。

圖為冠狀動脈CTA檢查,動脈顯示良好。

冠狀動脈造影

冠狀動脈造影,俗稱的介入檢查,是有創的檢查。通過股動脈穿一根導管經過動脈進去人體,一直到心臟冠狀動脈的位置,通過打入碘對比劑,把冠狀動脈顯示出來,可以清晰的顯示動脈有無病變,有無斑塊,管腔有無狹窄,這是評價冠狀動脈病變的金標準。如果看到管腔狹窄嚴重,或者動脈有閉塞了,還可以馬上裝支架起到治療的作用。


圖為冠狀動脈造影檢查,動脈管腔下載。

但是這個檢查輻射量大,不僅患者接受了輻射,醫生和操作者都在檢查室裡一同接收輻射。這個其實全是手術的一種,所以費用更高,所以並不作為常規檢查,而是用於做了冠狀動脈CTA發現問題,或者臨床嚴重懷疑冠狀動脈有病變需要馬上安裝支架才會做這個造影檢查。

所以兩種檢查沒有哪個最好,只有哪個最合適自己。每個症狀和自身情況不一樣,需要選擇的檢查也是不一樣的。


小影大夫


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目前冠心病是全球最常見的死亡原因,其致死的人數超過所有的腫瘤死亡人數總和,可以說冠心病已成為了威脅人類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是人類健康的“頭號殺手”。據研究資料表明,我國的冠心病發病率與國際水平高出1倍,且我國每年死於各種冠心病的人數估計超過100萬,而其中有20%的患者因為不重視,死於突發心肌梗塞。因此,冠心病的早期發現、早期診斷就顯得尤為重要。在我們懷疑自己患有冠心病時,醫生一般要根據一些臨床表現來綜合判斷,比如是否有典型的心絞痛發作、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等。當然在做診斷的時候一些輔助檢查是必要的,目前冠心病的常見的檢查有靜息心電圖、動態心電圖、運動負荷試驗、冠脈CT和冠脈造影等。雖然說正確診斷冠心病是醫生的事,但作為患者或健康人,簡單瞭解一下冠心病的診斷技術,還是大有裨益的。那麼,今天筆者就來說說大家比較關心的冠脈CT和冠脈造影。

一、冠脈造影

冠脈造影是用特殊形狀的心導管通過手腕或大腿根的橈動脈或肱動脈、股動脈送到主動脈根部,分別插入左、右冠狀動脈口,注入少量的含碘對比劑,在不同的投射方位下攝影可使左、右冠狀動脈及其主要的分支得到清楚的顯影。冠脈造影是目前診斷冠心病比較確切的檢查方法,可明確冠狀動脈狹窄的病變部位以及估計其狹窄程度,因此,冠脈造影常常被我們稱為冠心病診斷的“金標準”,其優點在於結果的可靠性、準確率極高,但缺點比較明顯,那就是費用比較高(約5千左右),國內一般需要住院檢查,需要在手術檯上操作,最重要的須將導管經穿刺插入身體,屬於創傷性檢查手段,可能在穿刺部位、途徑的動脈、冠狀動脈甚至全身造成一定的損傷。目前診斷冠心病最準確的方法還是冠脈造影,但不是所有的病人,只要懷疑或考慮是冠心病,都不管三七二十一全做冠脈造影,要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而定。

二、冠脈CT

冠脈CT的基本原理與傳統的CT是一樣的,但冠脈CT在檢查前需要血管注入小劑量造影劑,在平掃心臟血管的時候,造影劑能使冠脈顯影,然後再通過一些軟件設備,進行冠狀動脈二維或三維重建,將冠脈製成立體圖像,就能看出冠脈血管是否存在狹窄。冠脈CT可用於判斷冠脈管腔狹窄程度和管壁鈣化情況,對於判斷管壁內斑塊分佈範圍和性質也有一定的意義。冠脈CT具有非侵入性、費用低、靈敏、特異、準確以及不需要住院檢查的優點,屬於無創的檢查手段。但冠脈CT成像質量易受患者心功能、心率、心律、呼吸等因素影響,清晰和準確程度不如冠脈造影,冠脈細小分支不能充分顯示,對冠脈血流的動態觀察不如冠脈造影。另外,X射線有一個特性,那就是遇到鈣化病變或金屬的時候會被大量吸收和反射,所有鈣化病變或金屬支架後的結構就無法很好的顯示,造成偽影,影響結果的判斷,因此,嚴重鈣化病變和支架植入術後的患者不推薦進行冠脈CT檢查。

總之,冠脈造影和冠脈CT各有優點,各有缺點。在確診冠心病需要做冠脈造影還是冠脈CT要因人而異,但一般來說都是從無創再到有創,建議冠心病患病可能性在15%~50%的患者優先考慮冠CT檢查;對於臨床上不傾向冠心病但又需要排除冠心病以及對冠脈造影手術過於恐懼、介入或搭橋術後療效評估的患者可以選擇冠脈CT;對於冠心病可能性較大或病情嚴重的患者則建議冠脈造影等其他檢查;對於冠心病症狀很典型的老年人,在結合其他信息高度懷疑為冠心病時應該直接進行冠脈造影。但不建議沒有冠心病症狀或其他依據的健康人群常規檢查冠脈CT或冠脈造影來排除冠心病,畢竟兩者都有一定的輻射損傷,況且費用也比較高。另外,也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做冠脈CT和造影檢查,比如對於碘或造影劑過敏者是不能檢查的,患有嚴重心肺功能異常、嚴重腎功能等患者也需要詳細評估後,才能完全檢查。

最後要說明的是,任何一個冠心病的確診,都要通過症狀、體徵、輔助檢查等綜合評估,即使冠脈CT或造影檢查結果正常,也只能說明血管沒有明顯狹窄,如果有血脂異常等危險因素存在,很多時候血管就已經有粥樣硬化斑塊了。另外,本文只是為了讓大家對冠脈造影和冠脈CT的優缺點有所瞭解,不作為推薦使用,如果您懷疑或需要確診是否患有冠心病時,最好尊重和考慮專科醫生的判斷和推薦,畢竟他們才更懂得您適合做哪一種檢查。

要什麼不一樣的觀點,在下方留言評論,大家一起交流一下。

參考文獻:1、《內科學》葛均波、徐永健主編,p227~256;2、《疾病康復》張紹嵐主編,p284~292;3、惠慧;《冠心病診斷標準“冠脈CT”PK“冠脈造影”孰優孰劣》;4、丁亞輝;《冠脈CT能代替冠脈造影確診冠心病嗎?》(ps:資料來源於365醫學網,如有不當,請聯繫刪除)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不當,請聯繫刪除。


康復科岑醫生


冠脈CT與造影是目前臨床上針對冠狀動脈病變經常使用的檢查方法,由於二者的臨床適應證各不相同,且各自存在一定的優缺點,所以不能貿然的說二者孰優孰劣。

冠脈CT即冠狀動脈經CT的血管成像,多適用於具有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檢查,該檢查目前在臨床上主要用於判斷動脈是否存在狹窄。一般情況下,如若患者自述存在心絞痛或心肌缺血等症狀,醫生多會讓患者作該項檢查。該檢查具有迅速、無創、輻射小、相對準確的優點;與此同時,也存在一定不足,如:為了能精準地反應動脈的情況,此項檢查對被檢查者在檢查時的心律、心率、呼吸等要求較高,具體來說就是檢查時要求患者心律要齊、心率不可過速且需要配合屏氣。此外,檢查時患者需要服用較大量的造影劑,因此,一年內一般不適合多次進行該項檢查且腎功能受損者也不適合該檢查。所以,檢查後患者需要多喝水,以儘快將體內造影劑排出。總的來說,該項檢查可在初診時排除冠狀動脈有無狹窄,但在確定診斷及臨床指導治療上作用欠缺。

冠脈造影是目前臨床上診斷冠心病的金標準,也是指導該病治療極其可靠的依據,可以說每個疑似或確診的冠心病患者對該檢查都不陌生。該檢查具有對患者心率、心律、呼吸(無需屏氣)要求低的明顯優勢,患者較易配合完成。此外,該檢查具有所需造影劑較少、能夠準確觀察狹窄的具體情況及局部血流狀況、可以對臨床治療提供建議等優點。但該檢查也存在有創性、危險性高於冠脈CT,費用較高,輻射劑量較大等不足。

因此,從以上可看出兩項檢查各不相同,不能片面地說哪個更好,臨床上醫生會根據患者具體情況給出合理的檢查建議。

本期答主:蔡露 醫學碩士

歡迎關注生命召集令,獲取更多有用的健康知識。


生命召集令


冠脈CTA和冠脈造影都是非常有效診斷冠心病的檢查,如果非要說哪一個更好的話,那我只能說那你就做冠脈造影吧!

冠脈造影全名叫數字減影血管造影,簡稱DSA,是冠心病診斷的金標準,簡單的說就是你有沒有冠心病DSA說了算。

DSA首先是在腹股溝區局麻穿刺,把導管穿到股動脈,然後通過動脈導管把造影劑注射到靶血管,通過造影劑顯影來清晰顯示血管,可以動態觀察血管,實現用最少劑量造影劑多方位多角度觀察血管的血流情況及狹窄程度。

在檢查過程中如果發現血管狹窄,達到手術指針可直接放置支架達到治療的目的。

其優點是:在造影劑用量相對較少的情況下多方位,多角度動態觀察冠脈,細小分支顯影清晰,再檢查過程中發現問題可直接治療;

缺點是:有創傷,需要動脈穿刺,準備及檢查時間比較長,價格比較高,輻射劑量比較大。

冠脈CTA是靜脈注射造影劑後,CT掃描來得到一個靜態的圖像,通過後處理來顯示血管是否有無斑塊及狹窄。在檢查過程中需要控制患者心率。

冠脈CTA一般是作為篩查冠心病的首選,其優點有:無創傷,輻射劑量小,價格便宜,檢查時間短等優點。

缺點是:需要控制心率,靜態顯影對觀察血管具有侷限性,檢查過程中需要患者配合呼吸屏氣。

如何選擇是做冠脈CTA還是做冠脈造影呢?

以前未做過檢查,懷疑冠心病的可以先做CTA,術後複查優先選擇CTA,避免二次創傷。在確認有冠心病或需要置入支架情況下首選DSA。


康駿朋醫生


兩個都是檢查冠脈的比較好的方法,只是不同的檢查手段,不同的檢查作用,適用的範圍不一樣。


首先,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CT和造影的概念,CT利用掃描成像的原理將狹窄的冠脈呈現出來,而造影則需要插導管注入造影劑,進而進行顯影。


其中,冠狀造影的具有創傷性,整個過程持續的時間長,而且花費相對較高,被認為是檢查冠心病的金標準,能夠不同角度的顯示血管的病變情況,而且檢查過程中對外界的條件要求較低,能夠全面的檢查血管的變化情況;但是這有創操作,一方面具有一定的風險性,另外花費高,對血管壁的檢查不是很清晰。


而CT屬於無創操作,操作相對簡單、相對快捷,具有自身獨到的優勢。比如,能夠較好的、較清晰的檢查出血管壁的情況,另外CT檢查風險小,相對來說,花費也不是很多,適用的人群等多。但相對而言,CT檢查結果多為靜態形式,所以無法實現實時動態評估。


一般而言,到底是做CT還是造影,醫院醫生會根據病人情況決定的。醫生依據的主要標誌是如果懷疑是冠心病,可以用CT粗略的判斷一下到底是不是冠脈有問題。如果CT檢查後發現,冠脈堵塞的比較嚴重,需要手術時,會做造影,以準確判斷堵塞的具體問題。


其實這個問題根本不用擔心,醫生會根據病人的情況,包括適應症和禁忌症等,幫你選擇最好的檢查方法的。


指導專家:李淑琴,副主任醫師,河北省永年區婦幼保健院內科主任。

主持省級科技成果一項,參與市級科技成果一項。在核心期刊發表論文多篇,國家級期刊發表論文十餘篇。參與編寫醫學著作一部。

擅長疾病 : 內科常見病診斷及治療,冠心病,高血壓,高血脂,腦梗塞,腦出血,糖尿病,甲亢,甲減,面神經炎,慢性支氣管炎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