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3 「教育掃描」2018.6.16聽新聞,校長、教師、學生、家長都要關注

「教育掃描」2018.6.16聽新聞,校長、教師、學生、家長都要關注

聽完語音版再看文字版

教育新聞

教育新聞,掌握熱點

「教育扫描」2018.6.16听新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都要关注

1、教育部推動高校聚焦新一代人工智能研究和人才培養(新華網)

2、兩部委簽署科教協同工作協議,建設新時代科教協同綠色通道(教育部網站)

3、2018山西省高考成績查詢時間預計6月24日公佈(中公教育網)

4、科學家擔任班主任的國科大首屆本科生即將畢業,超八成選擇繼續深造(央廣網)

5、中小學圖書館新規:盜版及不適合中小學生出版物禁入(中國新聞網)

6、研究顯示,大部分兒童在7歲時逐漸形成理財觀(北京日報)

7、麥可思最新調查顯示,2013屆至2017屆本科生中,有15%本科生畢業時認為自己的口頭溝通能力不合格(北京日報)

8、報告顯示:2017屆大學畢業生就業率達91.9%,高職高專超本科(中國新聞網)

9、重慶嚴禁違規操辦和參加“升學宴”“謝師宴”(人民網)

10、考察共享單車,歌詞變試題,學校自主招生新意多(廣州日報)

家長關注

孩子成長,家長關注

「教育扫描」2018.6.16听新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都要关注

1、國內首部《學齡前兒童(3~6歲)運動指南(專家共識版)》正式發佈,首次提出學齡前兒童每天活動應達3小時以上(北京日報)

2、不論是高考還是中考,考後綜合症家長們都需要留心,讓學生們保持自制力,不要過度放鬆,要注意飲食與保持充足的睡眠(新浪教育)

3、調查顯示,青少年近視群體已超過一億人,低齡化趨勢明顯(搜狐健康)

4、7歲萌娃醒來不見爸媽,教科書式報警獲稱讚(福建新聞)

5、西南交通大學開設“美食課”,學生吃著火鍋修學分(中國新聞網)

6、村民將霰彈槍放小賣部,男童扣扳機致11歲女孩身中近百彈珠(鳳凰網)

7、熊孩子花巨資打賞主播,家庭教育缺失是主因(中華網)

8、家長髮微信未得到回覆後闖學校暴打老師,被拘10日(搜狐教育)

9、小學生名字罕見,老師直呼沒查字典不敢提問,專家提醒,雖然有些字的寓意很好,但是如果太過生僻的話,反而會影響孩子的人際關係(搜狐)

10、因烏克蘭有近40%兒童生活在不完整家庭中,為避免公然歧視,烏克蘭教育部提議將“父母”一詞從中小學課本中刪除(騰訊網)

體育觀察

關心體育,就是關心生命健康成長。體育新聞、體育文化、生命呵護全在這裡——

「教育扫描」2018.6.16听新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都要关注

1、6月11日,大同•左雲摩天嶺長城杯2018年中國公路自行車聯賽第三站、2018年中國青少年自行車U系列賽暨公路自行車全國青少年冠軍賽在左雲縣開幕。(山西新聞網)

2、6月7日,2018全國藝術體操冠軍賽暨U系列冠軍賽在深圳福田體育公園體育館舉行。(深圳新聞網)

3、北京時間6月13日消息,國際足聯在代表大會上正式宣佈,美國、加拿大和墨西哥(聯合申辦)擊敗了摩洛哥,獲得了2026年世界盃的主辦權。(新浪體育)

4、6月13日,奧體中心精心籌備的科技助力奧運備戰專家工作會在奧體中心運動員公寓順利召開。(國家奧林匹克體育中心)

5、6月12日,國家體育總局2018年安全生產應急演練在體育總局射擊射箭運動管理中心舉行。(新浪新聞)

科創空間

科技創新、改變你我

「教育扫描」2018.6.16听新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都要关注

1、美科學家研製神奇新技術,透過牆壁看到人體,該系統可用於監測像帕金森和多發性硬化等疾病(新浪新聞)

2、我國科學家率先發現水稻自私基因,破解雜種不育機理(新浪新聞)

3、科學家的巨大發現:美航天員行走致月球地表升溫,5年內提升一倍(科技日報)

4、長皺紋不一定是壞事,研究稱眼角有皺紋或更“真誠”(中新網)

5、波音研發下代航天飛機:希望10天內10次往返太空(網易新聞)

國學 校園文學

營造文學校園,建設文化強校,打造校園文學聖殿。精彩內容都在這裡!

「教育扫描」2018.6.16听新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都要关注

1、近日,“國學與跨文化研究中心”成立典禮暨“新時代國學傳承和發展”學術研討會在天津社科院召開。(中國青年報)

2、經過近一年的選拔與建設,近日,北京市朝陽區首批15個傳統文化傳承基地揭牌,其中既有博物館、藝術館,又有公園廣場、社會機構,年底前朝陽區文化委將出臺傳統文化政策扶持,開展更多公益性傳統文化活動。(北京日報)

3、6月9日,“古城少兒茶藝師”活動在第十二屆西安茶博會上舉行,42位3歲到10歲的少兒茶藝師現場為大家帶來了“三字經”誦讀、茶藝表演。(今日頭條)

4、山西藝術職業學院大型麵塑作品《西遊記之大鬧天宮》亮相山西省第三屆高校畢業季優秀美術作品展,讓更多年輕人瞭解山西面塑這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中國新聞網)

5、6月11日,2018年京津冀精品劇目展演在京開幕。主題為“百花綻放——京津冀戲曲名家名段演唱會”(中國青年網)

6、6月13日,宋氏三姐妹及親屬的近30件旗袍近日在上海大規模集中亮相。據悉,展出將持續至6月17日。(中國新聞網)

7、來自呼和浩特太清宮的95後道長二吏,曾留學於白俄羅斯。回國後利用新媒體傳播國學,成為國內外的網紅。(鳳凰網)

8、6月12日,抖音在其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宣佈,已推出“傳統文化千人傳承計劃”,希望通過平臺讓更多推廣傳播傳統文化。(人民政協網)

9、著名作家阿來、麥家最近先後加入駐校作家行列,北京師範大學國際寫作中心執行主任張清華強調,“駐校作家的目的不是走形式,更不是讓駐校作家為高校臉上貼金,而是使寫作技能的培養成為一種習慣和機制,以此推動教育本身的變革。”(北京青年報)

10、旅行作家紅杏:讓孩子走出去,孩子的世界應該不設限(中青在線)

健康養生

合理養生、關注生命

「教育扫描」2018.6.16听新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都要关注

1、熱毛巾擦身:夏天,人的臉面和軀幹難免多汗,及時擦汗可促使皮膚透氣,但必須用熱毛巾,才能適應人體降溫節律。

2、洗熱水澡:夏天洗冷水澡會使皮膚收縮,洗後反覺更熱,而熱水洗澡雖會多出汗,但能使毛細血管擴張,有利於機體排熱。

3、喝熱茶:冷飲只能暫時解暑,不能持久解熱、解渴,而喝熱茶卻可刺激毛細血管普遍舒張,體溫反而明顯降低,這是簡便易行的絕妙良方。

4、不要吃爛了的生薑。腐爛的生薑會產生一種毒性很強的物質,它可使肝細胞變性、壞死,從而誘發肝癌、食道癌等。那種“爛姜不爛味”的說法是錯誤的。

5、【養生小動作】1.遠眺:減輕眼睛疲勞;2.張嘴:嘴巴最大限度張合,帶動面部肌肉運動,加速血液循環;3.轉頸,既能提神又能防止頸椎病。

校園看天氣

「教育扫描」2018.6.16听新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都要关注
「教育扫描」2018.6.16听新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都要关注「教育扫描」2018.6.16听新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都要关注

總策劃:李恆靈

美 工:翟曉莉

技 術:李晉峰

文 字:賈婷茹 高 瑾

高偉健 武文豔

配 音:高 瑾 高偉健

剪 輯:高 瑾

責 編:賈婷茹 劉淑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