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0 廉政音樂劇《青天之端》赴合汴交流演出 收穫好評如潮 歌謠唱響肇慶

廉政音樂劇《青天之端》赴合汴交流演出 收穫好評如潮 歌謠唱響肇慶

6月7日至13日,應合肥、開封兩地紀委邀請,包公主題大型原創廉政音樂劇《青天之端》交流演出先後在合肥大劇院、開封大眾劇院上演,引起兩地主流媒體的強烈反響和幹部群眾的一致好評。合肥、開封兩地四套領導班子成員、幹部群眾共4000多人觀看演出。市領導吳泰國、梁耀鈞出席交流活動。

音樂劇《青天之端》由市紀委、市委宣傳部指導,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肇慶學院聯合出品,市歌舞團具體承接打造。該劇由國家一級導演、大型原創音樂劇《烽火·冼星海》導演譚穎擔任總導演,全國金話筒獎得主、《烽火·冼星海》編劇陳曉琳擔任編劇。

廉政音乐剧《青天之端》赴合汴交流演出 收获好评如潮 歌谣唱响肇庆

交流演出盛況空前好評如潮

包拯出生於合肥,成名於端州(今肇慶),揚名於開封,在三地都留下了傳誦千年的篇章。今年4月,合肥、開封、肇慶三地紀委簽訂了《合汴肇三地廉政文化研究和交流合作框架協議》。此次《青天之端》交流演出活動即是合汴肇三地合作的一項重要內容。

合肥古稱廬州,是包公的出生地。6月7日、8日,《青天之端》在合肥上演,離開演還有一個半小時,觀眾就陸續來到合肥大劇院,在《青天之端》廣告牌前拍照,與“包公”合影。“聽說肇慶把‘包公’送回家鄉,我很激動,就早點過來看。”67歲的合肥市民吳先生一邊拍照一邊對記者說。

江水粼粼,一葉扁舟,包公奉命,端州赴任…… 舞臺上,全息投影呈現的這一生動場景,立即將觀眾引進了包公治端的歷史故事中。

劇中,包公對包夫人一句“你是不是想念合肥老家了?”,讓座無虛席的合肥大劇院立即響起雷鳴般的掌聲。

劇末,老硯工何年高喊“感謝合肥人民培養了一個好官!”時,全體觀眾不約而同起立鼓掌,全場沸騰,把演出推向最高潮。

“包公的家庭生活、包公的家訓都在這部劇裡得到很好的展示,讓觀眾看到包公之所以能成為清官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廉潔家風傳承教育。”合肥市民盧先生說,當地人都為合肥出了包公這麼一個清廉人物而自豪。

開封是包公的揚名之地,包公文化是開封歷史文化中的重要一部分,開封人民對包公同樣懷有深厚的感情。6月12日、13日,《青天之端》到達開封交流演出,同樣受到萬眾矚目。“《青天之端》講的是包公的故事,包公曾在我們開封任職,歷來享有盛名,在開封家喻戶曉,我對《青天之端》這部戲充滿期待。”開演前,開封市民張蔡對記者說。

包拯在端州整治硯賦、興學教化、排瀝屯田……一件件實事、一樁樁好事,博得觀眾的陣陣掌聲。演出過程,觀眾全神貫注,彷彿置身劇中,與劇中人物同呼吸、共命運。

“硯工在硯坑勞作時艱辛場景,把我震住了,那個佈景非常立體,真實感很強,讓我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我不由自主地被帶入故事裡。”“劇中,包拯帶著生病的夫人去看肇慶的山水,與夫人互訴衷腸等情節,讓我很驚喜,以前看過的包公題材作品都沒有這樣的內容。這些內容很感人、接地氣。我都忍不住流眼淚了。”“太感人了!這場戲看完,我的手掌幾乎拍痛了。”演出結束後,開封的觀眾們激動地對記者說。

廉政音乐剧《青天之端》赴合汴交流演出 收获好评如潮 歌谣唱响肇庆

落實三地合作協議 促進交流共建共享

《青天之端》到合肥、開封交流演出,是合肥、開封、肇慶三地挖掘包公廉政資源,弘揚包公廉政文化合作的一項重要內容。活動的開展,對營造崇廉尚潔的社會氛圍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該劇的演出達到預期效果,促進了合汴肇三地廉政文化交流。合肥、開封兩地觀眾紛紛表示,該劇思想性和藝術性達到高度統一,尤其是將群眾喜聞樂見的舞臺藝術與耳熟能詳的典型人物故事相結合,創新了廉政教育的形式,讓人耳目一新。

“這部戲我看了三次,每次都很感動,都很震撼。” 中共合肥市紀委、市監委預防教育處處長張雷說,“這部劇以故事的形式,講述了包公在任職端州三年間清正廉潔、勤政愛民的故事,展現了包公親民、恤民、剛正不阿、鐵面無私的清官形象,具有很強的時代性、思想性和藝術性,可以說是集三者於一體的精品。”

“肇慶是包公當年工作的地方。肇慶把這麼一個精彩的節目送到我們合肥來,很感謝肇慶人民。” 合肥市民劉傳寶說,“包公的形象,我們過去主要是通過歷史文學知識來感知,《青天之端》以舞臺音樂劇的形式來展現包公形象,讓人可聽可感可親;加之故事編排非常好,廉政教育意義容易深入人心。”

合肥市民周必鋒說:“這部歌舞劇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打動了我。它教育我們,無論是做一名公務人員,還是一名普通群眾,一定要把‘清廉’二字放在心上,要把‘清廉’作為我們行為準則、工作標尺,時時刻刻去銘記,去踐行。”

“這部音樂劇的歌詞、旋律都非常好。歌詞通俗朗朗上口,特別容易將人帶入故事情節裡面;音樂時而激越、時而柔和,根據故事情節的變化而變化。音樂和故事相得益彰,非常完美。”開封市民範澍說,“這部劇加入了以前包公題材作品所沒展示的素材,讓我們看到包公的另一面,使得包公清正廉明、忠貞愛民的形象更加豐滿、具體、生動。”

“《青天之端》用一個全新的視角展現了新的包公形象。在我們的印象裡,包公很嚴肅,像神一樣。而《青天之端》用歌舞的形式,展現了一個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抱負的包公,他不只是一個稱職的好官,也是一個非常好的兒子、丈夫、兄長。” 開封市禹王臺區城管局局長馮玉城說,“作為一名基層幹部,看了《青天之端》後,包公清正廉明的形象在我們的心裡更加鮮明,對我們下一步廉政文化建設有很強的指導意義。”

“這部劇給我們樹立了一個立體的包公形象,讓觀眾更加直觀地感受到包公的個人魅力。和以前電影、電視塑造的包公形象不同,這部音樂劇塑造的包公更容易打動人心。” 開封市禹王臺區菜市街道工委書記劉九玲說,“我覺得這種形式的廉政宣傳更直觀,廉政教育意義更深刻,更容易讓我們自省、自重。作為一名基層幹部,在以後的工作中,我要把包公這種全心全意為人們服務的宗旨貫徹到工作當中。”

合肥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方正傑點評道:“《青天之端》是新時代用音樂劇的新形式創新演繹包公文化的一次成功嘗試,很精彩很震撼。以往廉政文藝作品都是自己創作自己關起門看,這次三地交流,形式很好,實現三地廉政文藝精品交流共享,今後應大力倡導多交流,共建共享包公文化。”

以《青天之端》宣傳肇慶風物

“端州嶺之南,西江水拍岸,冉冉物華不語,星霜已千年……”一首《荷花映青天》唱響合肥、開封、肇慶三地。該曲是《青天之端》劇中的一首民謠,旋律優美,歌詞雋永,引人入勝,唱出了肇慶的歷史和美麗。

包公講粵語、包夫人愛吃裹蒸,《青天之端》巧妙融入了嶺南文化元素,展示了肇慶的風土人情和文化風味,極大地宣傳了肇慶,唱響了大美肇慶。觀眾在欣賞故事的同時,更直觀地瞭解到嶺南精品文化,對嶺南文化生出熱愛、仰慕之情。

“以前不知道裹蒸這個美食,通過這部音樂劇才知道,原來裹蒸是肇慶的一大特色美食,真想馬上去到肇慶好好嚐嚐。”範澍表示,“看完演出,我準備就去廣東、去肇慶走一走,看一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