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7 你還在為剛需住房發愁?東莞這些人已經買房養老了!

人們的購房行為,源自於很多需求,有人為了自住,有人為了結婚,有人為了投資,也有人為了養老。最近,掌櫃君就遇上了兩對中老年夫婦,為了讓自己的晚年生活更舒適自在,特意買房養老的。

從投資到養老,石龍“土著”愛上松山湖

蕭先生是東莞石龍的“土著”,幾十年的經商打拼讓他攢下了一筆可喜的財富,這為他接下來的“買房路”做了鋪墊。

你還在為剛需住房發愁?東莞這些人已經買房養老了!

2016年,正值房價大爆炸,蕭先生有個親戚前幾年買的房價格翻了幾番,資產倍增的速度讓蕭先生心動,想想自己那麼多錢放在銀行也是放著,何不拿出來買房?

就這樣,懷揣著為資產保值、升值心態的蕭先生開始四處物色優質物業,從石龍到城區,再從城區到松山湖,只要能入他法眼的,錢不是問題。

最終,讓他駐足的是位於松山湖的錦繡山河。這是一個面積龐大的山水樓盤,生態資源十分優越,讓蕭先生和愛人一見傾心,即便是每平3萬多的價格,也痛快買了一套四期觀園200多平的大平層,總價超過600萬!

2018年3月,蕭先生心心念唸的房子交樓了,兩口子樂不思蜀。就連新婚兒媳都悄悄地跟掌櫃君調侃道:“自從收樓後,兩位老人閒不住了,總是找各種藉口過去新房住。”

你還在為剛需住房發愁?東莞這些人已經買房養老了!

錦繡山河

為升值買房?這似乎已經不那麼重要了。在石龍生活了大半輩子,蕭先生和愛人越來越對“安靜的居所”有著謎之喜愛,特別是住進松山湖後,他們愈發喜歡這裡的生活狀態,更多地將這所房子當成是養老之地。

“松山湖環境好,空氣清新,住在這裡感覺人精神了不少。”已是耳順之年的蕭先生和愛人每天早上7點就會準時醒來,先到湖邊溜達半小時,回來煮個早餐,然後就在家看看電視,午飯後小憩一會就到小區四處散散步,順便也結識一下新朋友。

任世間紛紛擾擾,他們只想要寧靜生活

住在第一國際的譚阿姨近年來也萌生了買房養老的想法。譚阿姨和愛人都是湛江人,年輕時候來到東莞工作,久而久之便定居了下來,買了南城第一國際一套50多平的小三房。

身居市中心,樓下即是匯一城,出門便有汽車、公交車、地鐵三種選擇,可以說這套房子是大多數年輕人理想的住宅,譚阿姨曾經也為此頗為得意。

不過,隨著南城日漸繁榮,前來第一國際附近辦公、逛商場的人流量增多,車流量也越來越多,出個門都要人擠人。夜幕降臨後,人聲車聲聲聲入耳,淺睡眠的譚阿姨總是輾轉反側,難以入睡。

你還在為剛需住房發愁?東莞這些人已經買房養老了!

“繁華鬧市適合年輕人,但不適合老年人。”50多歲的譚阿姨早早就規劃起自己退休後的生活,她表示人年紀大了就想找個環境相對安靜、空氣相對清新、噪音喧譁能適當降低幾個分貝的地方居住,這樣才算是安享晚年。

三個子女陸續成家後,家裡需要操心的事變少,換房被提上了日程。蒐羅了一遍市區周邊的樓盤,最後入手了位於植物園的鼎峰源著一套約130平的洋房,這裡小區配套齊全,距離繁華地段不算遠,但卻憑藉依傍植物園的優勢,讓居住更顯安靜、舒適。

買房養老是對晚年生活的嚮往,也是一種投資

蕭先生和譚阿姨的心態反應出當下部分人的觀念。以前的人總是圍著子女轉,凡事子女為重,很少人會為自己考慮。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的觀念開始有所轉變,不再認為漸入老境就無所事事,不想把一切寄託在孩子身上,於是有了“83歲老人上大學”、“賣掉市中心房,買郊區房養老”等新聞的誕生。

你還在為剛需住房發愁?東莞這些人已經買房養老了!

其實,買房養老,既是一種對晚年舒適生活的嚮往,也可看作是一種投資。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中國的老年人口占比早已突破7%,並逐年呈快速增長之勢,預計2020年我國老年人口將達到2.43億的規模。

隨著老年人口的增多,他們對居住環境要求的提高,未來或將迎來更多的老年購房需求。有些房企看到了這一點,在樓盤規劃上多關注“綠化、養生”。

而在東莞,也有一批主打生態資源的樓盤吸引了比較多的市場關注,比如保利生態城、光大錦繡山河、綠茵溫莎堡、鼎峰源著等等,這些樓盤要麼坐落在青山綠水旁,要麼在湖邊,擁有原生態綠色資源,自入市以來便受到了眾多投資客和奔著養生前往的自住客的歡迎。

可以說,這些生態資源豐富的樓盤恰好滿足了那些久居鋼筋水泥都市中的現代人的隱居夢。藏匿在山林中,靜看落花流水,這種歲月靜好的生活難道不也是你所向往的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