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9 杭州版《我不是藥神》,結局是這樣的……

杭州版《我不是藥神》,結局是這樣的……

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很多時候我們把生老病死都醫學化了,其實它們不僅僅是臨床問題,更是社會問題。疾病面前,生存或者說生活,是我們必須面對的現實。

杭州版《我不是藥神》,結局是這樣的……

這兩天,國產影片《我不是藥神》刷爆網絡,在朋友圈中,有人讚譽它可排上國產影片TOP.3。《我不是藥神》將鏡頭對準了在死亡邊緣掙扎的白血病患者,他們的絕望無助更多的不是來自病痛,而是貧窮——影片中,因為沒有足夠的錢支撐每個月4萬元的天價藥費,以至於很多人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貧窮”一點點吞噬自己的生命。

藝術創作源於現實,揭示現實,又高於現實。影片改編自“陸勇案”,徐崢飾演的程勇是一名藥販子,但在與慢粒白血病人的深入接觸中,他意識到自己售賣的不僅僅是藥品,更是這些人活下去的希望,為此,在警察開始查封仿製藥時,程勇決定展開一場救贖。

影片中的“天價藥”不僅戳中了人們的生存痛點,更引發社會深思。

曾是一種平均生存期只有3-4年的疾病

格列衛的出現讓患者有了長期生存的可能

“我還沒來得及看這部電影,但身邊已經有好多人來推薦了。”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血液科主任金潔教授說,為了普及電影之外的乾貨,她在接受採訪前特地去網上搜了一下《我不是藥神》的簡介。電影裡所描寫的那種病症,臨床上稱之為“

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簡稱“慢粒”),可以簡單地理解為白血病中的一種。

和老百姓熟知的白血病不同,慢粒起病慢,大部分患者往往是在體檢或手術前無意中發現的,只有少部分患者早期會出現乏力、左腹脾臟腫大等症狀。然而,一旦當慢粒進入急變期,患者的狀況就會急轉直下,很快就會死亡。據統計,全球每年所有的新發白血病患者中,約15%為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患者

杭州版《我不是藥神》,結局是這樣的……

影片中的藥物“格列寧”,實際其通用名叫“甲磺酸伊馬替尼片”,一種由瑞士某製藥公司生產的進口藥。“這是一種非常好的靶向藥,問世於上世紀90年代,正式投入臨床使用是在2000年初,它的出現大大地延長了慢粒患者的生存期,甚至可以長期存活。以前,慢粒患者的平均生存期只有3-4年。”金教授說,可以說,甲磺酸伊馬替尼片是上個世紀開發的最成功的腫瘤藥物,也由此開啟了靶向藥物時代

金教授還說,隨著甲磺酸伊馬替尼片的廣泛使用,全球關於慢粒的治療指南也發生了改變,以前指南推薦的首選治療方案是骨髓移植,其次才是用藥,但後來變成首選藥物,其次才是骨髓移植。因為,相比骨髓移植,藥物的副作用更小,效果也更好。這也意味著,甲磺酸伊馬替尼片對患者而言就是“救命藥”。

杭州版《我不是藥神》,結局是這樣的……

然而,多年來高昂的藥價確實讓不少慢粒患者望而卻步,66歲的陳阿姨(化名)就深有體會。

患病十餘年 承受巨大經濟負擔

她每天都在期盼藥費能下降

陳阿姨,家住杭州,2007年5月,她因體檢發現白細胞高,後在浙大一院確診為慢粒。那時的她剛退休,每個月的退休工資只有1000多元,女兒正在讀大一,老伴又下崗了。“那一刻,我整個人都蒙掉了,我不可能不讓我女兒讀書的啊。當時,從醫院出來走過西湖邊的時候,我都想跳進去了。”陳阿姨說。

後來,在親戚朋友的幫助下,陳阿姨終於湊齊了購買一年甲磺酸伊馬替尼片的錢,56400元。“慢粒和高血壓、糖尿病一樣是要常年吃藥的,每天吃四片(每盒60片),等於一個月要吃兩盒(那時一盒11750元),這樣算下來一年要20多萬(282000元),我們哪裡吃得起啊。”陳阿姨說,雖然和其他省市相比,杭州市醫保還是不錯的,可以享受

“6+6”的購藥模式,即買6個月送6個月,買的6個月醫保可以報銷60%,等於她每年只要負擔56400元的藥費,然而,這對她來說仍是一個天文數字。

杭州版《我不是藥神》,結局是這樣的……

“那時候我和老頭兒兩個人的退休工資加一起都不到3萬,等於是赤貧啊。可是又有什麼辦法呢,不能不吃啊。”陳女士說,她也曾聽說過印度的仿製藥,也有病友去吃過,但她不敢吃,一方面是擔心安全問題,另一方面是不知道去哪裡買、怎麼買。

2014年的“陸勇案”對陳阿姨觸動很大。她說,都是同病相憐的人,這些年如果不是親戚朋友的幫助,她真不知道會發生什麼。那時,她最大的願望就是藥費能降一點再降一點,每次病友群裡一出現關於藥費的事情,她就會異常興奮。

2015年9月,得知杭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將甲磺酸伊馬替尼片在內的15種高價藥納入特殊藥品大病保險支付範圍時,陳阿姨高興壞了,她說,雖然那時候她已經開始享受受“3+9”的購藥模式,即買3個月送9個月,比早幾年便宜了很多,但納入大病醫保後,隨著報銷比例的增加,她每年只要承擔39000元就夠了,這意味著,她可以不靠親戚朋友就能負擔這筆費用了。

陳阿姨坦言,她是個好面子的人,雖然這些年親戚朋友都是毫無怨言地來幫助她,但她總覺得心裡不是滋味,感覺欠人情,每天需要靠人施捨過活。

如今,11年過去了,最讓陳阿姨高興的是去年11月的變化——那個月,她正在吃的甲磺酸伊馬替尼片被

納入了杭州市基本醫保,這樣一來,她每年的藥費只要15000元左右。“那天,我真的特別高興,去找金主任(金潔教授)複查的時候,我就和她說,盼啊盼,總算在我沒死之前就盼到了。”陳阿姨說,這兩年,她和老伴的退休工資也漲了一些,所以,日子也相對好起來了,她很感謝政府對他們一直以來的關注和幫助,現在她的希望是購藥流程能夠再簡單一些。

杭州版《我不是藥神》,結局是這樣的……

浙大一院藥學部主任盧曉陽表示,這兩年國家在調整進口抗癌藥價格的同時,也在積極研發國產藥。以治療慢粒的藥為例,有一款國產藥,只要850元/盒(甲磺酸伊馬替尼片為10800/盒),且已通過國家仿製藥一致性評價。

影片背後

轟動一時的“陸勇案”

陸勇,江蘇無錫一家針織品企業老闆,2002年被查出慢粒白血病,儘管曾經是個收入不菲的私營企業主,但面臨高昂藥價所帶來的經濟壓力,不得不選擇來自印度的仿製藥。2004年8月,陸勇在病友群分享了這種仿製藥,隨後便有越來越多的病友讓他幫忙代購,人數一度達到了數千人。

2014年3月,陸勇因使用網購的信用卡,幫助上千名病友購買印度仿製藥,被湖南省沅江市檢察院以涉嫌銷售假藥罪提起公訴。戲劇性的是,當陸勇被抓後,數百名病友聯名為他求情,請求司法機關認定陸勇無罪,他們中既有大學教授,也有普通市民。2015年2月,湖南省沅江市檢察院做出最終決定,認為陸勇的行為不構成犯罪,決定不起訴。

杭州版《我不是藥神》,結局是這樣的……

《我不是藥神》是一部極具現實主義色彩的影片,之所以能引發如此強大的社會共鳴,在於它果敢直面了我們一直不敢面對的社會現實問題。

藝術化的呈現形式,引發了社會深深的思考,從不思到尋思,從淺思到深思,從順思到反思,從醫學之思到生命之悟。現代醫學發展的關注點不僅僅在於技術,更在於心術,醫學的發展需要社會制度、公共部門、行業內部和目標群體的共同互動,最終促進整個社會的進步,可以說,這是一部召喚行動的影片。


文字:都市快報2018年7月4日頭版

經浙大一院綜合整理發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