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7 引进特斯拉“超级鲶鱼”,这笔账到底划不划算?

引进特斯拉“超级鲶鱼”,这笔账到底划不划算?

今天是个好日子!

1月7日,“7”不满不溢,不似“8”那般俗气,也不像“9”那样霸气,哈哈,符合奋斗中年人的气质。

今天,我和未婚妻领证了!

今天,是特斯拉的中国时刻!

01

今天凌晨,马斯克奔赴上海,参加上海超级工厂的国产版Model3大规模交付仪式和国产版ModelY项目启动仪式。

引进特斯拉“超级鲶鱼”,这笔账到底划不划算?

引进特斯拉“超级鲶鱼”,这笔账到底划不划算?

▲(马斯克现场尬舞)

这绝对是一个重磅时刻!

这是特斯拉的中国时刻!

这是美国品牌中国本土化的重要时刻!

这是打脸“美国制造业回流”的重要时刻!

特斯拉的上海超级工厂,从奠基(2019年1月7日)到大规模交付,仅用了1年,这相比特斯拉美国弗里蒙特工厂的5年大规模量产,足足压缩了80%的时间。

这速度,超级令人惊叹!

特斯拉速度,就是中国速度!

中国速度不仅体现在基建上,产业政策改革后的准入落地,时间上也绝对是超音速。

2018年6月28日,发改委和商务部共同发布《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时隔不到半个月,2018年7月10日,特斯拉就与上海临港管委会、临港集团签署了协议,将在临港地区独资建设集研发、制造、销售等功能于一体的特斯拉超级工厂。

中国速度还体现在超级贴心的招商政策——土地中方提供,基建中方解决,资金中方帮扶!

要知道,2018年是特斯拉超级困难的一年,连年亏损,股票遭做空,甚至还爆出特斯拉要质押美国工厂进行贷款。

02

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的批量生产,而且还大幅降价了,这让许多人心怀担忧,我们的本土品牌还怎么活?

我们对特斯拉的全方面支持,部分人可能还心存愤恨,外资为何享有超国民待遇?

有这样的担忧,心存这样的愤恨,我只能用一个字评价:傻!

对汽车产业,我们保护了30多年了,结果我们都看到了:越保护,越不行!超放开,越进步!

我们的汽车产业,最早是国资主导,中外合资也必须是国资占大股,直到上世纪90年代末才正式向民资开放。

但是,今天,挑起汽车自由品牌大梁的,是在政策夹缝中成长的民资,而不是被政策呵护的国资。而且,民资不担挑起了自主品牌的大梁,还成为了世界顶级汽车品牌并购的主力军,中国汽车业的第一个民资吉利,这些年,陆续将沃尔沃、宝腾揽入囊中,还成为了奔驰的第一大股东。

引入鲶鱼,开放竞争,这是中国高度!

引进特斯拉“超级鲶鱼”,这笔账到底划不划算?

新能源汽车亦是如此,过去这几年,我们每年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还少吗?但是,新能源汽车的真正竞争力,补贴出来了吗?甚至还补帖出了所谓“水变油”的新能源汽车闹剧。

对特斯拉的全方面支持,其实并非是超国民待遇,过去10多年,我们对实体经济、尤其是对产业集群带动明显的汽车产业,我们的政策优惠,一直是全力以赴的——对于汽车整车厂,只要落地到哪儿,哪儿就给予土地、基建、资金的全力支持。

吉利就是这样一路起过来的。这两年,宝能和恒大也开始学了,宝能在拿下观致之后,销量大幅下滑,但不影响它的汽车产业园遍地开花,当然,恒大的新能源汽车布局,路数大体也一样。

注意,上海临港对特斯拉的政策优惠,也是有前提的——必须在未来5年中投资140.8亿人民币,并且在2023年底实现产值750亿人民币以上,并产生22.3亿人民币的税收。

否则,土地收回,特斯拉只能租用。

不求所有,但求所在,这就是中国高度!

要知道,福耀玻璃在美国俄亥俄州的工厂,当地政府也是有补助的。而特斯拉在中国的投入,至少是福耀在美国投入的50倍;福耀玻璃的美国工厂,是纯粹的配套型工厂,而特斯拉的上海超级工厂,却可以带动几十个我们本土的配套工厂。

这笔帐,到底划不划算?

未来的特斯拉,极可能是两大中心,东方中心在中国,西方中心在美国。

引进特斯拉“超级鲶鱼”,这笔账到底划不划算?

在全球经济放缓、供需失衡之下,在连美国都在强调“制造业回流”之下,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的大规模量产,难道不是一件超级大好事吗?!——既有税收,又有就业,还能带动产业链!

特斯拉速度!

就是中国高度!

更多精彩内容,可以移步至微信公众号“国英观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