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4 轻松读史之大唐(78):特种部队,究竟特在哪里

轻松读史之大唐(78):特种部队,究竟特在哪里

白话《资治通鉴》

第一篇 创始团队:最初的神明(78)

李世民的第一个杀手锏,是一支叫‘玄甲军’的特种部队。

秦王世民选精锐千余骑,皆皂衣玄甲,使秦叔宝、程知节、尉迟敬德、翟长孙分将之。每战,世民亲被玄甲帅之为先锋,乘机进击,所向无不摧破,敌人畏之。

与这支部队类似的,是李密当年的八千内军,几个领队都是当年的老面孔。但李世民对这支部队的建设,有着不一样的思路。

第一是特种装备。所谓‘皂衣玄甲’,术语叫‘甲骑具装’。甲骑指人穿甲,具装指马披甲。这一套下来,光甲就差不多一百五十斤重。不但成本高昂,人和马也要求特别强壮。这样一个组合,在战场上一旦冲起来,势如千钧,对其他兵种是种碾压性的优势。打个比方,相当于冷兵器时代的坦克装甲车吧。

第二是特种训练。好装备还要有好战术。李世民亲自带这支部队上战场冲锋,等于司令员兼任团长。我们都知道,什么事情,领导重视最关键。现在司令和这支部队同进退,士气高昂是一回事,底下各级干部心里清楚:稍有闪失,他们就要吃不了兜着走。部队的管理训练,必定极端严格。

第三就是心理战了。人马都着黑甲,又无往不胜。这就在给敌人灌输一个战场死神的形象。好比后来的‘撼山易、撼岳家军难。’这种心理暗示一旦建立,那就是一种精神原子弹。

李世民的第二个强项:情报侦察。

情报的事等会儿再说,先说侦察:‘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知己好说一点,知彼怎么做到呢?除了战略分析,主要就靠战场侦察。

美国人的U2啊、全球鹰啊,天天在别人家门口飞干什么呢?打仗这事,本质上说是勇气加欺骗。要想不被骗或者少被骗,唯一的办法就是多盯着点。林彪有篇名文《怎样当好一个师长》,其中一点就是强调抓调查研究:对敌情要天天摸、天天琢磨,不能间断,因为敌情是活的。

李世民就是这方面的典范。

到了武牢,他第一件事就是出门搞侦察。李世民搞侦察和别人不太一样,别人一般是隐蔽侦察,他喜欢搞战斗侦察。在皇帝这个级别里,他的战绩是排前几名的。但有个很奇特的地方:他打的这些仗里头,侦察遭遇战的比例偏高。一方面固然说明其胆大心细,另一方面,也是没办法逼出来的。那时候卫星啊、无线电啊这些都没有。技术侦察没手段,又想搞清敌人的虚实,只好来点火力试探了。

轻松读史之大唐(78):特种部队,究竟特在哪里

虎牢关村

李世民三月二十五日进的武牢关,二十六号,就带着五百人出关摸情况去了。走到离窦建德大营三里远的地方,与夏军游骑兵遭遇。

世民大呼曰:‘我秦王也!’引弓射之,毙其一将。

你主帅上前线,本来要低调一点,尽量避免暴露目标。他倒好,大喊大叫、自报家门,生怕别人不知道他是李世民。

史书记:‘建德军中大惊,出五六千骑逐之。

说大惊有点丑化人家了,主要是长这么大没见过这么嚣张的人。

后面的描述有点传奇色彩,就不详述了,说下结果:李世民用了点疑兵计,全身而退,歼敌三百余人。

虽然是个小胜仗,但唐军收获还是挺大的。一是看了现场、摸了实力,很好地完成了侦察任务;二是在士气上先下一城。

搞完侦察回来,李世民心里有了点底。他按原先的计划开始做一件事:等。

前面决策分兵时,他分析窦建德要么和自己耗,要么冒险强攻。实际窦建德采取了较为折衷的方案。

窦建德迫于武牢不得进,留屯累月。战数不利,将士思归。

一个多月里,还是攻了几次的,但效果都不理想。有多方面原因:唐兵占据地利、兵力上有优势但优势不够大、进攻手段呆板,等等。总之面对李世民这样的对手,窦建德没有展现出必要的果敢和灵感。

反观李世民,还在照常玩他的花样。四月三十日,‘秦王世民遣王君廓将轻骑千余抄其粮运,又破之,获其大将军张青特。

打又打不出什么名堂,等又等不出什么结果。窦建德感到:这么下去不是个事,有必要开个作战会议,换换思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