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6 安徽省政府副省长张曙光:坚决打赢安徽高质量脱贫攻坚战

2016 年 4 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时指出,脱贫攻坚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必须横下一条心来抓。要强化目标责任,坚持精准扶贫,认真落实每一个项目、每一项措施,全力做好脱贫攻坚工作,以行动兑现对人民的承诺。

两年多来,安徽省委、省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扶贫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全面落实脱贫攻坚责任制,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全省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由 2015 年底的308.8 万人减少到 2017 年底的 120.2 万人,贫困发生率由 2015 年底的 5.7% 下降到 2017 年底的2.2%。

一、聚焦精准,持续发力,

全省脱贫攻坚工作打下好基础

两年多来,安徽揪住脱贫攻坚各个关键点精准发力,突破重难点把握大局,切实树立精准导向,落实精准措施,不断提升扶贫效果和脱贫质量。

(一)突出“三精准”。围绕精准识别,全面开展扶贫对象精准核查,健全动态管理机制,全省建档立卡数据质量得到明显提升。围绕精准帮扶,建立健全“单位帮扶、干部驻村、整村包保”机制,深化单位定点扶贫、县域结对帮扶、社会力量帮扶。2017 年选派 1923 名副处级以上干部担任贫困村第一书记兼扶贫工作队长,一些地方向自然村选派扶贫小组长,有效打通脱贫攻坚的“神经末梢”。围绕精准退出,建立健全贫困退出机制,严格退出标准、程序,2016 年以来,安徽省连续两年组织省属高校师生对当年拟出列贫困村和拟脱贫户实行第三方监测评估全覆盖,坚决杜绝数字脱贫、虚假脱贫。

(二)强化“三保障”。一是强化义务教育保障,全面落实学生资助政策,实现各级各类学校、具有全日制学历教育正式学籍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让贫困家庭子女学有所教,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二是强化基本医疗保障,出台“351”“180”健康脱贫政策,贫困人口在省内县、市、省级医疗机构就诊,个人年度自付封顶金额为 0.3 万元、0.5 万元、1 万元,贫困慢性病患者年度内门诊医药费,经“三保障一兜底”补偿后,剩余合规费用由补充医保再报销80%,减轻了贫困群众就医负担。三是强化住房安全保障。重点抓好危房改造,通过严格规范程序、科学规划选址、强化过程监督,全力确保住房质量。积极推进易地扶贫搬迁,重点解决搬迁群众后续产业发展和就业问题,实现“以产带迁”“以业促迁”。

(三)狠抓“三落实”。一是狠抓责任落实。全面落实“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工作到村、帮扶到户”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考核评估、交叉互查、督查巡查、随机暗访”的督查考评体系,对 70 个有扶贫开发任务的县(市、区)实行暗访全覆盖,通过实施严格考核评估,进一步压实攻坚责任。二是狠抓政策落实。坚持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建立完善“1+20+N”脱贫攻坚政策体系,深入实施脱贫攻坚“十大工程”。强力推进光伏扶贫,从 2015 年起,省级财政连续 3 年每年安排 4 亿元专项资金支持光伏扶贫,探索出单独建设、联合建设、集中式建设等光伏扶贫模式。大力推广实施各类园区、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能人大户(家庭农场)带动和贫困户自主调整种养结构发展产业的“四带一自”产业扶贫模式,积极推广“村有当家产业、户有致富门路、人有一技之长、网络电商增效”的“三有一网”点位扶贫模式,实现贫困群众增收脱贫和企业发展的双赢目标。开展消费扶贫,举办贫困地区农产品产销对接会,32 个贫困县与 292 家高校、企业现场签约金额近 3 亿元,有效打通了贫困地区农产品产销对接的“双向”通道。扎实开展就业扶贫,创新建设集就业扶贫车间、电商服务中心、公共就业服务中心“三位一体”的就业扶贫驿站,让贫困劳动者足不出村享受与城镇劳动者同等的公共就业服务、技能培训。创新实施 “户贷户用自我发展、户带户用合伙发展、户贷社管合作发展、户贷社管合营发展”的扶贫小额信贷“一自三合”模式,确保贷得出、用得好、还得上、稳脱贫。三是狠抓工作落实。认真落实“月点评、季通报”制度,建立省级调度机制,分类、分市对重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专题调度。加快推进脱贫攻坚项目库建设,狠抓项目全流程管理,有力破解“项目难落地”“资金等项目”等难题,切实提升扶贫项目安排精准度和资金支付进度。

二、把握形势,突出重点,

直面脱贫攻坚各项挑战

当前,全省贫困人口数量虽在减少,但脱贫攻坚工作难度并未降低,具体来看,安徽省主要面临 3 个方面挑战。

一是高质量完成减贫目标的挑战。截至 2017年底,安徽省还有 120.2 万贫困人口,其中贫困户因病因残致贫占 70%,低保和五保贫困户占比达到 62%,60 岁以上的老人占比近 40%,这部分贫困人口大多数既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也缺乏自我生存的劳动技能,发展能力不足,脱贫难度很大。抓好剩余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和防范返贫,是安徽省在今后三年中必须面对且必须妥善解决的一大课题。

二是高标准抓好贫困县摘帽的挑战。对安徽省而言,今后 3 年要完成我们提出的剩余贫困县的高标准摘帽工作,既是全新的课题,也是最大的挑战。对照脱贫摘帽的标准和要求,剩余贫困县脱贫攻坚工作还有不少提升空间,需要进一步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精力,采取超常规措施,才能确保高标准完成剩余贫困县摘帽工作。

三是高强度攻克省内确定的深度贫困的挑战。安徽省确定的深度贫困县集中在大别山区、皖北地区、行蓄洪区,特别是行蓄洪区脱贫攻坚的情况特殊、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深度贫困县“一重四弱”的问题仍较突出(脱贫攻坚任务重、县域经济实力弱、基础设施水平弱、产业发展能力弱、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弱)。确保“一户不落、一人不少”地攻克深度贫困堡垒,必须集中最优势的力量,进一步加大政策倾斜力度,才能打赢打好深度贫困这场硬仗。

三、对标对表,苦干实干,

确保高质量完成三年脱贫攻坚战目标任务

今后三年,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扶贫思想,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部署要求,狠抓扶贫领域作风建设,持续开展扶贫开发“重精准、补短板、促攻坚”专项整改行动,聚焦省内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十大工程”,确保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

(一)集中火力攻贫困堡垒。一是聚焦省内深度贫困地区。坚持以大别山区、皖北地区和行蓄洪区为主战场,持续在新增资金、项目、举措上加大倾斜力度,加快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步伐。特别是大力推进行蓄洪区脱贫攻坚,因地制宜发展水面种养等适应性产业,加快推进移民迁建,切实改善行蓄洪区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二是聚焦特殊贫困群体。聚焦老弱病残等特殊贫困群体精准帮扶,进一步健全以社会保险、社工助力为辅助的综合保障体系,强化综合保障性扶贫措施,把社会保障的底兜严兜实,确保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都能实现基本生活有保障、病有所医、残有所助。同时对有部分劳动能力的特困群众,帮助创造就业创业岗位,防止“一兜了之”。三是聚焦统筹协调发展。从资金投入、项目支持、人力保障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对一些扶贫任务较重的非贫困县和非贫困村支持力度。积极推动没有扶贫开发任务的县(市、区)针对困难群众开展帮扶救助工作,确保小康路上一个不少。

(二)突出重点提脱贫质量。一是突出产业就业扶贫强根基。大力实施 “四带一自”产业扶贫模式,在带出更大规模、带出更高质量、带出更高效益、带出更紧密机制上下功夫,促进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扎实推进“三有一网”点位扶贫模式,在 “村有当家产业、户有致富门路、人有一技之长、网络电商增效”上进一步提升质量,不断提高贫困村和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二是突出教育健康扶贫强保障。坚持以保障义务教育为核心,全面落实教育扶贫政策,进一步健全覆盖各阶段教育的资助政策体系。全面实施贫困地区健康促进三年行动计划,认真落实“351”“180”健康脱贫政策,加大对贫困人口重大疾病政府兜底保障力度,有效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三是突出扶贫扶志强动力。大力开展扶志教育,开办脱贫攻坚“农民夜校”“讲习所”“微讲堂”等,进一步弘扬自尊、自爱、自强精神。积极推进“参与式扶贫”,采取以奖代补、事后奖补、多渠道开发公益岗位等方式,动员更多贫困群众投工投劳。

(三)锤炼作风强工作保障。一是强化责任担当确保工作务实。扎实开展五级书记遍访贫困对象推进乡村振兴行动,切实做到“五访五促”(查访贫困对象识别准不准,督促提高识别的精准度 ;查访项目安排准不准,督促“五个一批”帮扶措施落地 ;查访扶贫资金使用准不准,督促扶贫保障政策真正见效;查访因村派人、包保到户准不准,督促责任、政策和工作落实到位 ;查访脱贫成效准不准,督促扶贫质量、进度和群众满意度稳步提升)。坚持以五级书记遍访行动带头转变作风,广泛深入基层一线听民意、查实情,促进真抓实干,切实把压力、责任传导到位。二是锤炼过硬作风确保过程扎实。围绕“瞄得准、打得好”,加大扶贫干部分级分类培训力度,着力打造一支懂扶贫、会帮扶、作风硬的扶贫干部队伍。持续加强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扎实开展扶贫领域巡视巡察,推进贫困县巡视和贫困村巡察全覆盖,集中力量解决“四个意识”不强、责任落实不到位、工作措施不精准等突出问题,用作风建设的新成果促进脱贫攻坚任务的硬落实。三是较真碰硬考评确保结果真实。从严把握住工作目标和标准、把握住工作重点、把握住工作作风,确保贫困县实现高质量摘帽。健全完善督查考评体系,实行年度集中考核和平时工作情况相结合的考核机制,开展常态化约谈,促进各地脱贫攻坚责任落实到位、政策落实到位、工作落实到位,以真考实核确保脱真贫、真脱贫。

我们将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尽锐出战、揪住精准,全力推进贫困县摘帽等各项重点工作,确保全省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同时,着眼长远、提前谋划,认真做好脱贫攻坚同 2020 年后乡村振兴战略的衔接,确保实现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打下坚实基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