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9 萬事萬物皆平等,人只要堅定信心,一定能依靠自身力量獲得成功

如果你想受人尊敬,那麼首要的一點就是你得尊敬你自己。只有這樣,只有自我尊敬,你才能贏得別人的尊敬。——[俄]陀思妥耶夫斯基

你,正如你所思。——[美]愛默生

萬事萬物皆平等,人只要堅定信心,一定能依靠自身力量獲得成功

如同德國哲學家萊布尼茲所言:“世間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當然,世間也沒有兩個完全一樣的人。聖人也好,凡人也罷,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獨特之處。儘管世間萬物千差萬別,以道觀之,其實並無高低貴賤之分,每個人都是平等的個體。

在《莊子·秋水》中有這樣一個故事:

獨腳的夔羨慕多腳的蚿,多腳的蚿羨慕無腳的蛇,無腳的蛇羨慕無形的風,無形的風羨慕明察外物的眼睛,明察外物的眼睛羨慕內在的心靈。

夔對蚿說:“我只能依靠一隻腳跳躍前行,沒有人比我再簡單了,然而現在你可以用上萬只腳行走,那該是多麼便捷呀?蚿說:“不是的。給你打個比方,你看吐唾沫的情形。噴出唾沫大的像珠子,小的像霧滴,混雜在一起不計其數。多腳是我天生的機能,現在我很自然地利用我天生的機能行走,連我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能夠這樣。

蚿對蛇說:“我用眾多的腳行走反倒不如你沒有腳走的塊,這是為什麼呢?”蛇說:“仰賴天生的機能而行動,怎麼可以改變呢?我哪裡用得著腳呢!”

蛇對風說:“我啟動我的脊柱和腰脅而行走,還是像有足而行的樣子。如今你呼呼地從北海掀起,又呼呼地駕臨南海,卻沒有留下有足而行的形跡,這是為什麼呢?”風說:“是的,我呼呼地從北海來到南海。可是人們用手來阻擋我而我並不能吹斷手指,人們用腿腳來踢踏我而我也不能吹斷腿腳。即使這樣,折斷大樹、掀翻高大的房屋,卻又只有我能夠做到。”

上面故事中所提到的獨腳的夔、多腳的蚿、無腳的蛇都在羨慕他人,卻不知自己的能力也是別人無法比擬的,也是最獨特的。

萬事萬物皆平等,人只要堅定信心,一定能依靠自身力量獲得成功

關於自我認知的問題,儒學大師方東美在其著作《中國哲學之精神及其發展》中有所記載:“《齊物論》,由章太炎氏依佛家惟識宗之立場闡釋之,乃是討論萬物之澈底一往平等性。”萬事萬物皆平等,個人只要堅定信心,一定能揚長避短,依靠自身力量獲得成功。

無獨有偶,《伊索寓言》中的一個故事向我們闡述了同樣的道理:

駱駝長得高,羊長得矮。駱駝說:“長得高好。”羊說:“不對,長得矮才好呢。”駱駝說:“我可以做一件事情,證明高比矮好。”羊說:“我也可以做一件事情,證明矮比高好。”

他們倆走到一個園子旁邊。園子四面有圍牆,裡面種了很多樹,茂盛的枝葉伸出牆外來。駱駝一抬頭就吃到了樹葉。羊抬起前腿,趴在牆上,脖子伸得老長,還是吃不著。駱駝說:“你看,這可以證明了吧,高比矮好。”羊搖了搖頭,不肯認輸。

他們倆又走了幾步,看見圍牆上有個又窄又矮的門。羊大模大樣地走進門去吃園子裡的草。駱駝跪下前腿,低下頭,往門裡鑽,卻怎麼也鑽不進去。羊說:“你看,這可以證明了吧,矮比高好。”駱駝搖了搖頭,也不肯認輸……

駱駝憑藉著高大的身材可以吃到高牆外的嫩葉,而羊的身材矮小卻可以鑽進圍牆上的窄門,令高大的駱駝感到無計可施。萬物紛繁,眾生平等,世界如此紛繁,每個個體都有其獨一無二的特性,發現優點,開發利用,廣闊天空,大有作為。但我們常常迷失於自我當中。我們對自身價值的估量不是太高,就是太低,不是自感懷才不遇,就是感到壓力太大,跟不上他人的腳步。

然屈原在《卜居》中說:“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數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這裡所闡述的人生觀點與德國哲學家萊布尼茲以及中國古代聖賢莊子所提出的一樣,即人無完人,但也不存在一個完全無用的人。

世間萬物各有自己的獨到之處,因此,不要畏懼我們的缺陷,我們都是這個世上唯一的人。正視自己,不對優點沾沾自喜,也絕不因為缺點感到內疚自卑。發現缺點,並努力加以改正,才是我們現在最應該做的。

萬事萬物皆平等,人只要堅定信心,一定能依靠自身力量獲得成功

每個人都應樂於接受自己,既接受自己的優點,也接受自己的缺點。面對自己,要用最大的能量。只有我們將最大的能量發揮出來,才能瞭解自己,才能瞭解世界,才能創造屬於自己的生命哲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