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水利万物而不争,能化成水蒸气上天,能化成甘露滋养大地,哪些哲理值得我们推崇的?

呼啦啦玛塔塔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智慧之源,从水的身上可以发现很多值得学习的真理:1.能屈能伸;2.持之以恒;3.为人即为己

能屈能伸

常言说:大丈夫能屈能伸,我认为此言差矣,不管是大丈夫还是小女子,能屈能伸都是一个难得的品质!水因其自身的特质,化无形为有形,放在缸里,它就是缸,放在杯里它就是杯,遇到悬崖,它就是瀑布,遇到山谷,它就是大河·····`正是因为它能屈能伸,才造就了它无所不达的特质。对于个人来说,这样的特质也很重要,生活中,成功和幸运是每个人都渴望的,但更多的是失败和不幸,只有在逆境中站稳脚跟,蓄积能量,才能坚持到曙光初现的时候。

水滴石穿

水是最柔的东西,而石头是最坚硬的东西,而柔弱的水可以将石头击穿,靠的是什么?就是坚持,持之以恒!坚持至于个人是宝贵的品质,坚持之于成功是必备的要素,成功从来不是随随便便,敲锣打鼓就可以实现的,你看到的风光背后,有多少不为人知的坚持和汗水。认准了,就坚持下去,总有花开见月明的那天。

为人即为己

生活中,有两种人,一种人很自私,任何时候都首先想到自己,一切为自己考虑;一种人,处处为他人着想;自私的人,最终一无所得,因为没有人愿意和他交往;无私的人,收获满满,因为别人在收获的同时也为他付出。当然,这里的无私不是烂大街的无私,毕竟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无私的对象只能是那些同样无私的人。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懂得水,你就懂得了人生和世界。


题浮罗


善水常滋养万灵,溢德润坤惠众生。滴滴天泽依春绿,片片瑞祥书严冬。云行万里露绿葱,溪流千道归海中。浩海瀚洋纳百川,微命妙出水生灵。

水气依日而升,积云于天,水气借东风.行于乾坤之中,滋润万物生长,余流归海,生鱼育虾.万灵生长于水中。

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就没有云雨雷电,就没有鸟语花香,没有水,就没有潺潺流,也不会有那遥看瀑布挂千川的美景诗句。

水养育了世界万物,妆美了大自然,上善若水就是对水的最好赞美,水才是德行天下的最终意义,没有什么物质能与水相比美,因为水就是地球自然美丽的一切,所以我们要珍惜环境,保护水源,呵护地球就是呵护我们自己,人类很难再找到与地球一样的星球,保护地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珍惜每一滴生命之源!











辛兆金


看过一个段子,说的是一位大妈误加入一个博士群里。有人提问:一滴水从很高很高的地方自由落体下来,砸到人会不会砸伤或砸死?群里一下就热闹起来,各种公式,各种假设,各种阻力,重力,加速度的计算,足足讨论了近一个小时。这时大妈默默问了一句:你们没有淋过雨吗 ?群里突然死一般的寂静……然后,然后大妈就被踢出群了。

言归正传。每论水德,必有大咖网红等皓首穷经、旁征博引历代圣贤之名言。这个说老子曰“上善若水,利万物不争”,那个说孙子言“水无常形,因地制流”,阿猫说孔子叹“逝者如斯,百折必东”,阿狗说管子道“唯无不流,至平而止”等等、等等,真是争吵不休,众说纷纭。暂且不论水到底有何德何能,想当年苏轼发文(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来讥刺宋玉将风分雌雄,引无数才子折腰。既然风不该分雌雄,那水又何以论善恶?如果一定要将水拟人化,倒不如说水有一个毕生的追求:堕落、一直堕落下去!

科学至今,贩夫走卒尚且知道,我们的世界有一个叫地心引力的东西存在。无论是桌子上茶杯中静静的凉开水,还是山谷间激扬的喷泉,抑或康河的柔波,它们或蜿蜒、或湍急、或渗透,时而波澜不惊、时而奔腾咆哮。所有这一切形式的存在,都是在等待或是追随着重力对自身的召唤。

回头细品先贤归纳的哪一项水德不正是具备了它的趋下性呢?所以说如果要从水的特性中得到启示的话,我们不妨学习它的执着,那种义无反顾的堕落精神。

误进群的大妈又来了:“水的特性?下流呗”。




散人衔芦


水是地球生物不可缺少的生命之源。水有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净他人而污自己,默默无闻。水的包容性很强,很会融合,方的,圆的,扁的容器都可以进去。水有顺势而为的品质,往低处流,不争高低。

水有滋养万物的德行,它使万物得到它的利益,而不与万物发生矛盾、冲突,人生之道,莫过于此。




释俗子


水的哲学意义,最早应该是老子在《道德经》中提炼出来的,第八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水,第一次在人类面前表现出了近乎“道”的品质。

其实,在我国的古代文化中,水是智慧的符合,是智者的化身,“水”文化本身就非常深厚。在我们的文化中,水不是H2O1,而是“天一生水”,是万物之本。

水的整个处世哲学,《道德经》总括得非常深刻而简约: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具体分析,可以这样来理解:

第一,处世谦虚居善地,心善渊。水把自己的位置摆得最低,低比尘埃,居万事万物的最低位置上,正是因为这样,它能够虚怀若谷,才能够“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第二,因时善变。事善能,动善时。水有很多种形态,而且在每种形态上有不同的作用,为水时,可以“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为雾为露为雨时,可以为农民观察天气提供依据,可以润泽万物。

第三,善于服务。正善治,事善能。水很有服务能力,水的服务没有给人以压力,你需要它什么形态都可以,需要它什么形状也可以,蒸也可,煮也可,泡也可,洗也可,喝也可,可以酿成酒,还可以煮成茶。总之,它能够满足一切要求。

第四,心地宽广与善仁,言善信。水是什么东西都欣然接纳,没有怨言,脏的污的,干的湿的,软的硬的,动物植物,死的活的,它都接受,然后,自己慢慢消化,沉淀的沉淀,升华的升华,分解的分解。然后,把结果实实在在的呈现出来,

水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从水这种物质上,人类可以学到很多为人处世的许多智慧。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对您有些许启发,那就善莫大焉。

(热烈欢迎诸君:点,转,传,评,批)


武哥说文


“上善若水,精行俭德”。

《庄子》中说:“水静犹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乎!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也。”

水静了尚且能够澄澈明丽,更何况人的精神。圣人的心里有静的境界,所以圣人之心才能称作映照天地和万物的镜子。

“虚则静,静则动,动则得矣。静则无为,无为也则任事者责矣。无为则俞俞,俞俞者忧患不能处,年寿长矣。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万物之本也。

明此以南乡,尧之为君也;明此以北面,舜之为臣也。以此处上,帝王天子之德也;以此处下,玄圣素王之道也。

以此退居而闲游江海,山林之士服;以此进为而抚世,则功大名显而天下一也。静而圣,动而王,无为也而尊,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

夫明白于天地之德者,此之谓大本大宗,与天和者也;所以均调天下,与人和者也。与人和者,谓之人乐;与天和者,谓之天乐。”

停留在这一境界上便心境空明虚淡,空灵虚淡也就会显得充实,心境充实就能合于自然之理了。心境虚空才会平静宁寂,平静宁寂才能自我运动,没有干扰地自我运动也就能够无不有所得。

虚静便能无为,无为使任事的人各尽其责。无为也就从容自得,从容自得的人便不会身藏忧愁与祸患,年寿也就长久了。虚静、恬淡、寂寞、无为,是万物的根本。

明白天地以无为为本的规律,这就叫做把握了根本和宗原,而成为跟自然谐和的人;用此来均平万物、顺应民情,便是跟众人谐和的人。跟人谐和的,称作人乐;跟自然谐和的,就称作天乐。

水静鉴人,心静无尘。善是君子之品,水利万物而不争,水是善之根本。这就是告诉人怎么样才能做个对整个人类社会有益的“人”

感谢悟空!谢谢大家!

平静的湖面才能像镜子一样照见自己的样子,心平静下来才能照见自己的心性发现自己的欠缺。





凡客红尘


最高层次的善德就像水一样.水有利于万物,却不和万物相争,处在众人都厌恶的低下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水既具有柔和上善的品德,同时又具有不受任何阻碍而勇往直前的精神.水在没有路的时候,以坚韧不拔的精神。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这里实际说的是做人的方法,即做人应如水,水滋润万物,但从不与万物争高下.“上善若水任方圆”就是那个意思了!

第一种境界:

坚强不屈,如钢如铁

这就是水在冰的状态下的性格,越是寒冷越坚硬。

第二种境界:

随形而变,能屈能伸

这是水在液体状态下的表现,遇到方的就是方的,遇到圆桶就成了圆的,好像没有什么原则。

第三种境界:

水净万物,接纳这世间的所有东西,然后沉淀、分解、净化,回归大自然的怀抱。

第四种境界:

随着人气的不断上升,一旦温度太高,就化仙而去。这个气体有力量,内含满满的能量。

第五种境界:

以柔克钢,不着急,慢慢来

水干事情从来不着急,可以滔天巨浪,也可以水滴石穿,时间可以化解一切。

第六种境界:

功成身退,超然消失。比如,桌面的水珠到一定的时间,就会消失。


翁子涵


水,太平常了,从小溪到江河,到湖海;从点点滴滴,到涓涓细流,到破涛汹涌;从温柔有意,到凶悍无情,无不令人感慨万千。你能懂它的情感,它为了你的生存,会为你奉献一切,即便你把它用火烧开,它都没有怨言,直至被你一口吞咽下去,它都毫不犹豫。只要你理解它的为人,它可以为你滋润万物,为你提供食物,养各种水产,来丰富你的餐桌。你如果能明白它的心意,那么它会为你载舟,为你运输任何你想要运送的物资。但是,如果你要想拿起刀剑来对付它,那么,它就会给你无情的反击,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抽刀断水水更流。”

有道是水无常形,兵无常势。讲究的就是因地制宜,灵活机动,顺势而为,才能化繁为简,一通百通。

还有句谚语不是说么:“树挪死人挪活。你觉得这条路不适应你,那么不妨换一换新路,或许就豁然开朗了呢。那时,你就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我们自己在碰到越不过去的坎的时候,的确就应该学习这个可爱的水,它的扬长避短,另辟蹊径的本事。

  其实人有的时候就是这样,不能一条道走到黑,不撞南墙不回头的。大家都看见过河流,或者哪怕是山间小溪,从来没有一条是笔直的。水,这东西非常聪明,它没有固定的形态,它总是不断改变它自己,来适应大自然,不管你大自然有什么形状,我就会变成什么形状来就你。这就像人们开玩笑说的:“你有多大的鞋,我就有多大的脚啊。”它一路走下来,遇到大山,或者岩石,过不去了,没关系,它会顺势拐弯,绕道而行;如果遇到不能拐弯,又有阻拦时,它会慢慢积蓄水量,慢慢涨高,然后漫过阻拦物,继续前行,永不停息。所以,人法自然,我们就应该从中得到启迪,灵活运用,融会贯通,那么我们才能无往而不克。


西西林林


天地虽大不润无根之草,佛门广大不度无缘之人。



yutao1976


你好,这个问题很值得分析一下。

老子学说中,尤其推崇水的力量,除了上善若水的高论,还有他在滔滔黄河前对孔夫子的教导:汝何不学水之大德与?无不提现他对水之力量的推崇。

水可以产生生命滋润万物,但不争不夺,不卑不亢,洗刷万物而不改其质。

水表面上看起来极柔,但它又极刚以至无敌,抽刀断水水更流,纵世间极利兵刃也不能斩断水流,但水能令利剑尖刀生锈消亡。

水能包容一切,幻化一切,改变一切,而水本身却随着包容和改变越来越丰富,这就是至善的境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