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草船借箭,为何曹操不放火箭?鲁肃说幸好没放,孔明还留了一手?

屈鹏涛


曹操生性多疑情况不明的时候肯定不会出兵,是放弓箭还是放火箭(带火的弓箭)?这个问题诸葛亮也想过,得到的答案是不会放火箭,就算放火箭也烧不起来,所以他才这么有恃无恐。为什么这么说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



第一点先说为什么烧不起来。当时的环境是江上大雾弥漫能见度极低。用化学的角度来看一下,雾的成分是悬浮在空气中的水汽或者微小的小水珠。

诸葛亮从出发到曹操的阵营前,稻草人与空气接触的地方肯定沾满了水珠。就算是故意放火也没办法燃烧,好比早上起来在有露珠的柴草上点火,你会发现会很难点燃。有被引燃的也会慢慢的熄灭。


第二点来看看火箭的威力和效果。正常的弓箭威力如何,不用我多说大家都知道。如果在箭上绑上东西制成火箭,那射程肯定不如之前。

火苗在快速移动的时候很容易熄灭。好比我们点燃蜡烛,把火柴上下甩动几下它自己就会熄灭。为了保证火箭射出之后,还能把东西引燃。就需要对它进行特殊处理,不管怎么说为了保证射程,东西不会太大。当它插到带水珠的稻草人上,也会被上面的水珠浇灭。

第三点就是考虑当时的损失,曹操比较务实做什么事都会把损失降到最低。通过第二点我们们不难猜测,火箭的制作成本会很高。在看不清目标的情况下,好多都会射到水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还会白白的造成浪费。所以用弓箭比用火箭更适合。

还有人说诸葛亮留有一手,假如当时能燃烧起来,他就会火烧曹操大本营。这是诸葛亮故弄玄虚。虽说诸葛亮聪明过人,但是“火烧赤壁”可是在天时、地利、人和的前提下发动的。

火烧曹操大本营和借箭那个更重要?他完全可以让自己的士兵放火,攻打过去啊。还用周瑜干什么。如果诸葛亮真这么干,他连第一道防线都攻不破,更别说火烧曹操大本营了。诸葛亮可是出门前立过军令状,完不成以周瑜的心性肯定会斩了他。

诸葛亮之所以和鲁肃说自己还有后手,那是让鲁肃传达给周瑜,迷惑和震慑他们两个。让他们认为诸葛亮深不可测,从而不好对刘备轻易下手。

这就是为什么不用火箭的原因。


随风而逝1800


草船借箭这个典故大家都很熟悉了。诸葛亮神机妙算,巧借曹操的军箭,完成了周瑜给自己的那个不可能的任务。

那有人要问了,当时曹操为什么不放火箭,这样一来,诸葛亮的如意算盘岂不是要被打破?

有书君认为,这个问题要从当时的形势上分析。曹操为什么不放火箭,与诸葛亮的掐算有关。

诸葛亮正是算准那天江上有大雾,这才摇着船来骚扰曹操,曹操仓促中迎战,看不清形势,只以为船上满满都是士兵,才下令放箭的。

所以,这样一分析,当时诸葛亮确实行的是一着险棋,他既得算准那天大雾,让曹操看不清,又得搞个突然袭击,让曹操来不及准备,优先采用射箭防御,如此才能便宜得到军箭。

那为什么又说幸好没放火箭呢?难道孔明先生还有什么后手?

诸葛孔明在这场冒险行动中,有没有后手没有可靠的资料证明。据后人推测,他应该是测准了曹操刚刚经历过博望火攻之计,已经对火攻有所恐惧,不会留些火攻之物在身边。

还有一点也可以算作孔明先生的后手:倘若曹操真用火箭射来,一旦引起燃烧,诸葛亮便可以下令将船驶向曹营,而自己与鲁肃所坐之船只需要开走即可!要知道此时曹营所有战船都中了凤雏先生之计(所有战船已经连接在一起),一旦战船燃烧起来,倒霉的还是曹军!

《三国演义》中的诸葛孔明已经被神化了,“多智近妖”也。草船借箭被赋予诸多美誉,但有史料称其实这场策划并不是他,所谓的后手之类估计也是后人的推测。但在历史的长河中,再来审视这场完美的计谋,仍然要感慨古人智慧的高妙。

有书君语:一直倡导终生学习的有书君今天给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读的52本高分畅销好书,免费领取。从认知思维、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维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阅读计划。

活动参与方式:私信回复“福利”或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免费领取。限时福利,先到先得哦~


有书共读


心中一直有一个疑问,草船借箭典故可谓是家喻户晓,其中有一个BUG,那就是为什么曹操只下令射箭,为什么不下令放火箭,当时,火箭火药已经发明,为什么不放呢?鲁肃说幸好没放?难道还留有后手?

一,草船借箭典故:

当时刘备和孙权双方合作,周瑜一直对诸葛亮信誉芥蒂,因此故意刁难诸葛亮,谎称军中箭矢库存不足,要求诸葛亮三天内造出十万支箭,很明显的刁难,但是诸葛亮又岂是等闲之辈,巧施妙计,草船借箭,三天内筹措箭矢十万支。

二,很多人要问了,为什么曹操不放火箭呢?当时火箭火药已经发明!

先看看当时的地理环境:当时正值深夜,江中雾气很浓,视觉视线很差,在这种情况下,大量的船只向曹营袭来,曹操谨慎一点也没有错。我们再来看看曹操的性格,曹操虽然是东汉末年有名的军事家政治家,但是他也有致命的缺点,那就是生性多疑。言归正传,也正是这个生性多疑的弱点,导致了曹操明知道江面上逼来的孙刘联军战船,曹操还是稳妥起见,先下令射箭。

好吧我们来分析一下,为什么曹操只下令放箭而不下令放火箭,一旦放了火箭,诸葛亮的妙计将彻底失败!

原因之一,当时正值深夜,江面雾气正浓,战船逼近,不知道敌方军力,如果直接派出舰船出战,很容易中诱敌深入之计,妥善起见,放箭也属于正常。

原因之二,当时生产力低下,箭矢制作工序复杂,射出去的箭相当部分还是可以回收再利用,但是一旦作为火箭射出,整支箭几乎报废,况且火箭生产成本很高,故此,曹操只命人放箭而不放火箭也属于正常。

原因之三:气候问题,毕竟曹操大军久居北方,对于南方的气候状况了解不深,一旦施放火箭,万一江面气候有变,到时候射出的火箭就有可能回射到曹营。

正是由于上述原因,曹操又是多疑的人,出于谨慎,仅仅下令放箭而不放火箭也就在情理之中。

三,如果曹操真的放了火箭,鲁肃说幸好没放,孔明还留了一手?这是什么意思呢?

原因很简单,由于曹操的军队大部分来自北方,不谙水性,因此谋士们出了馊主意,把所有战舰连在一起,这样一来犹如平地,可是诸葛亮早就料到了这一点,一旦曹操施放火箭,江面风向突变,火箭就会射向曹操的战船,曹军战船铁链相连,火一烧所有战船全烧,试问曹操真的敢放火箭吗?鲁肃说的没错,诸葛亮留有后手,曹操敢放火箭吃亏只有自己。

综上所述,诸葛亮已经把曹操的性格摸了一个底朝天,就是利用了曹操生性多疑,才敢布下草船借箭之计,也料准了曹操不敢放火箭,果不其然,曹操下令万箭齐发,一会功夫,诸葛亮的战船上插满了箭矢,十万支箭矢按时收齐,顺利的完成了此次任务。

图: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唯恋无名


草船借箭发生在赤壁的时候,是诸葛亮的经典之作,之所以要进行草船借箭是因为当时的周瑜非得要逼迫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凑足所需的十万箭支,这样以来的话诸葛亮没有办法,只能是使用这个办法,那么当诸葛亮的草船过来的时候,曹操为什么不放火箭呢?其实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当时的情况比较紧急曹操不敢贸然的出击!

当时的诸葛亮的草船飘过来的时候,正是天气不好能见度低的情况下,在这种情况下。曹操第一时间的反应就是命令大军果断的放箭出击,先拦截住敌人的进攻再说。所以根本就反应不过来要使用火箭攻击!

二、曹操并没有准备过多的火箭,所以没有办法使用火箭攻击。

当时的曹操前来攻打诸葛亮和周瑜的时候,并没有准备特别多的火箭,为什么呢?因为曹操的人马大多都不熟悉水战所以没有考虑使用火箭攻击的这个方案,坐船也主要是把士兵们送到孙权还有刘备的地盘上,这样以来的话就是曹操北方兵马的天下了。所以看到诸葛亮的草人来攻击只能是第一时间进行射箭攻击,没有火箭可以用!

三、当时的诸葛亮还留有一定的后手。

诸葛亮选择去取箭的时间段也是算计好的,当时的风向正是朝着曹操的大军哪里刮去,如果曹操贸然的使用火箭攻击诸葛亮的草船的话那么诸葛亮就会提前发动自己的火攻计划,到时候肯定能够打的曹操更加的措手不及,甚至是损失惨重。虽然最终没有取来曹操的箭支但是诸葛亮能够重创曹操的军队,也算是完成了任务就算是回去周瑜也是拿诸葛亮没有任何的办法。

四,诸葛亮十分了解曹操的性格,料定曹操不敢使用火箭。

诸葛亮和曹操打交道不是一天两天了,所以诸葛亮十分了解曹操,在情况不明的条件下,生性多疑的曹操害怕诸葛亮会有后手不会只有来几个草船那么简单,所以曹操不会贸然的做出过激的反应,以免上了诸葛亮的当。

最终草船借箭的计谋能够取得圆满的成功,诸葛亮占尽了天,地,人和,几乎所有的突发情况都被他算计在了里面,曹操有诸葛亮这样的一位对手,他的箭必须得借赤壁之战也必须得失败!


凡尘了事


历史上的草船借箭,成为诸葛亮家喻户晓的传奇经典,三天十万之箭就这样被筹借到了。在我们佩服诸葛亮智谋的同时,也不禁为他捏了一把汗,既然东风等来了,那么要是曹操乘机放火箭,岂不是让孔明计划泡汤?

正好周瑜也可以借机刁难诸葛亮一把不是,历史的真相究竟该作何解释呢?

难道事后诸葛亮真的就这么好当吗,还是诸葛亮当时也在赌曹操敢不敢放火箭呢?

这其中原因有三点:

  • 火箭成本高

比起普通箭矢,火箭要再加一道工序,就是要在箭上包上用燃油浸泡的麻布,这可是一项大工程,何况当时生产力也有限。

这样一折腾自己怎么死的都不知道,曹操岂能如此愚蠢,历史上关于火箭的历史,最早也出现在公元228年,当时根本没有火箭这个物件儿。

  • 费力不讨好

火箭对于敌方造成破坏性打击的同时,也给自己带来隐患,毕竟火箭制作需要浸泡易燃燃料,堆放极其困难,何况当时算是夜晚突袭,江面上雾气比较大,自然也不是放火箭的好时机。

毕竟箭矢射程范围有限,在没有搞清楚对方状况时,贸然放箭只会让对方借机改变策略,作为防守方。这样做无异于惹火上身,只要稍微借助风力,便会给他们带来毁灭性的打击,属实吃力不讨好,向来谨慎的曹操,自然不愿意冒险。

  • 诸葛亮料定曹操不敢

最大的一个原因莫过于,曹操部下多为北方人,并不擅长水面作战,当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曹操手下的谋士就及时给曹操献计献策,说如果用铁链将船连在了一块儿,这样虽然巧妙解决了翻船带来得损失,但同时也增加了团队集体覆灭的风险。

这样就相当于“一根绳上的蚂蚱”,真要出事没人能跑得了,当时也或许诸葛亮早就看到这一点,料到曹操不会冒险放火箭,自然也就对于这一举措很有把握。

但是历史的真相究竟是怎样呢?

原来这一切都只《三国演义》作者杜撰的情节,真正的草船借箭远没有如此完美,而且还是冒了很大的风险的。

历史上的诸葛亮远没有这么厉害,只不过被过度神化了,反而真相太过于骨感现实不愿意被人所接受。

当时故事的主角应该是孙权,为了摸清曹军动向,孙权冒险带兵驾船前去试探,结果向来谨慎的曹操在他们进入射程就开始射箭。

由于为了刺探军情,船上只是放稻草模拟军队,毕竟为了射程,当时的弓箭还是挺重的,有船发生侧翻后,孙权当即调整策略,将船的另一侧也受箭来平衡,孙权目的达到,也就安然离去。

关于草船借箭的历史原型,应该是唐朝的名将张巡与安禄山之间发生的。

当时张巡被困,由于被围困长达一个多月,眼看就要弹尽粮绝的时候,机智的张巡借着夜色用稻草人假装真人突袭。

此时死守在城墙下的敌军误以为他们要偷袭,就立马用乱箭打算将其射杀,天亮才发现这不过是圈套而已。

同样的套路被用在了第二天夜里,敌人放松紧惕,结果这次是真人,敌方在没有察觉的同时,就已经损失惨重,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雍丘之战》。

小说毕竟是小说,仅仅是为了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往往会对事实进行夸大揉合,并不能当成历史事实,还是要尊重历史,切勿被小说迷惑。

关于草船借箭的故事,您有好的解读思维,也可以一起在评论区留言探讨哦!


大国布衣


鲁肃并没有说过幸好没放这一句话,他啥事都不知道,就跟着诸葛亮前去收箭去了。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是诸葛亮最得意的事情之一。周瑜想借造箭之机,故意刁难诸葛亮,趁机除掉诸葛亮。然而,诸葛亮技高一筹,每次都很随意地化解,这次借箭也不例外。

周瑜让诸葛亮在十天之内造10万支箭,如果完成不了,就军法处置。诸葛亮认为10天太多了,只需要3天足以,还立下立下军令状,如果完不成,提头来见。这一幕把旁边的鲁肃看得目瞪口呆,想拦也拦不住。

周瑜还想着让军士故意拖延时间,致使诸葛亮在三天内无法造出十万支箭,再将其军法处置。没想到诸葛亮不需要箭竹、翎毛、胶漆等箭矢原材料,他只是让鲁肃准备二十只船,每船要军士三十人,船上要有青布和一千多束草。

忠厚的鲁肃虽然不解,私下里给诸葛亮准备好,送到诸葛亮大营。第一天就这样过去了,诸葛亮没有动静。第二天,诸葛亮照样静悄悄的,一点也不把十万支箭的事放在心上。到了第三天白天,诸葛亮还没动静,他可真能沉得住气。一直到了这天的四更时分(大概是半夜一点),诸葛亮秘密把鲁肃请到船上,说道:“特请子敬同往取箭。”

鲁肃糊涂了,不知道去哪取箭。诸葛亮道:“子敬休问,前去便见。”诸葛亮与鲁肃,带领二十只铁锁相连的快船,向曹营北岸进发。这天夜里,大雾漫天,长江之中,雾气更甚,即使人站在对面,也不一定能看见。

大概到了五更时分,诸葛亮的船接近曹操水寨。 诸葛亮让手下军士把船只由东向西,一字摆开,并在船上擂鼓吶喊。他这一番操作,把鲁肃吓了一跳,惊呼道:“倘曹兵齐出,如之奈何?”诸葛亮笑道:“大雾弥漫,我赌曹操一定不敢出战。咱两只需要酌酒取乐,等待雾散回去即可。”

曹营水军都督毛玠、于禁两人听到对面鼓声震天,慌忙飞报曹操。曹操是一个多疑之人,心想重雾迷江,必有埋伏,千万不可轻举妄动,于是派出水军弓弩手,射退敌军。”他感觉不保险,又派人到旱寨内,让张辽、徐晃各带3000弓弩军,火速到江边射箭。毛玠、于禁的水军,加上张辽、徐晃的陆军,一共约一万余弓箭手,都向江中放箭,霎时间箭如雨发。演义中相关描述如下:

却说曹寨中听得擂鼓吶喊,毛玠、于禁二人慌忙飞报曹操。操传令曰:“重雾迷江,彼军忽至,必有埋伏,切不可轻动。可拨水军弓弩手乱箭射之。”又差人往旱寨内唤张辽、徐晃各带弓弩军三千,火速到江边助射。

诸葛亮在船的一面射满箭后,把船掉头,再次逼近水寨,让另一面受箭。等到太阳出来,大雾散去,诸葛亮下令收船回家。只见这二十只船两边束草上,密密麻麻排满箭。诸葛亮还让各船上军士大喊:“谢丞相箭!”曹操明白真相后,想追也追不上了,懊悔不已。

那么,曹操为何不放火箭啊?原因如下。

其一,曹操放箭就足够了,没必要画蛇添足放火箭。

在曹操的眼中,面对未知数量的敌军来袭,放箭即可,没必要放火箭。根据演义中描述,曹操一共派出水军、陆军弓箭手,加起来近万人。这么多人射箭,即使对面是铁人,也被射成刺猬了。何况,曹操通过探听得知,对面与自己对峙的孙权和刘备联军,才有数万人,即使倾巢而出,也扛不住这十几万支箭。因此,曹操没必要画蛇添足,兴师动众放火箭。

其二,诸葛亮船队距离曹营太近了,曹操放火箭,可能“偷鸡不成蚀把米”。

古代弓箭距离,大概有200米,再远了就超出弓箭范围了。200米是多近的范围?就是在对面大声说话,你也能听到。而当时的风向飘忽不定,如果曹操放火箭,很可能将自己的船只点燃。当时,曹操的战船都在江边停放着,虽然还没有用铁索首尾连环,万一一只船着火,也会迅速扩大。因此,不到万不得已,曹操是不会放火箭的,怕“殃及池鱼”。

结语:

演义中,诸葛亮草船借箭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算准了三天后的半夜会有大雾,才敢冒险借箭的。而一生谨慎的诸葛亮是不会冒险的,在大雾天气中向曹操借箭,看似冒险,实则有惊无险。这是因为诸葛亮在充分考虑曹操多疑的性格、大雾弥漫等原因之后做出的决定。

如果曹操放火箭,诸葛亮就会放弃部分船只,坐着小船逃生,而那些中火箭的船只就会冲向曹军水军营寨,引燃曹军大批船只。赤壁大火会提前上演。因此,诸葛亮是有预案的,有应对曹军放火箭的措施。


魁哥说历史


为何曹操不放火箭?

第一,当时没有火箭。火箭最早出现在公元228年,诸葛亮率大军进攻陈仓,魏国守将郝昭把箭头后部绑着浸满油脂的麻布等易燃物,点燃后用弓弩射至敌方,焚烧蜀军攻城的云梯,守住了陈仓。“火箭”一词自此出现。所以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时候,这个“火箭”,还没有被发明出来,想来曹操在慌乱中,也不会搞个发明创造。

第二,草船借箭是小说杜撰内容,所以要遵循故事的发展。在《魏略》记载中,孙权屡屡向曹操军挑战,曹操坚守不出。孙权就亲自乘了一艘大船,进入曹操军水寨前,要亲自来看看曹军的阵势,曹操下令放箭,结果万箭齐发,都射在了孙权的船上,船就向一边倾斜,于是孙权便下令掉头,使"箭均船平",然后安然回去。所以说,”草船借箭“,是罗贯中小说里根据孙权观曹军的这件事情,改良而来。既然是小说杜撰的故事,那当然要遵循小说的故事发展了,如果一把火把诸葛亮烧死了,与历史也违背了,小说也没法往下写了。

至于,孔明还留了一手?我想应该就是当时的天气原因,大雾表示空气中水蒸气过多,而火箭的燃烧物是浸满油脂的抹布,燃烧时间段、燃烧能量小,如果遇上存在较多水珠的空气,我想即便是射到船上,也会被天然灭火器给灭掉。诸葛亮就是算到了这一点,所以才不在乎。


飘零列车T


之所以有草船借箭,完全是周瑜故意想借造箭之机刁难诸葛亮,趁机除掉诸葛亮,但不想周瑜无论怎么耍计谋,都慢了诸葛亮一拍,最终被诸葛亮活活气死,这也就是历史上鼎鼎有名的三气周瑜的故事 。

由三气周瑜引申出草船借箭的故事,话说周瑜为了刁难诸葛亮,故意提出让诸葛亮在十天之内造十万支箭,谁知诸葛亮反而夸下海口,说只要三天就能造出十万支箭,周瑜怕诸葛亮反悔,还让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如果完不成,就得杀头。



于是历史上鼎鼎有名的草船借箭就发生了,诸葛亮其实早就算好了三天后会长江江面会有大雾,因此立下三天的军令状,并且私下向鲁肃借了20条快船,每船有30名军士,船上用青布为幔,两边各束草堆千余个。

到了第三天晚上四更时分,诸葛亮派人请鲁肃一同前往借箭,出发时,诸葛亮命人将20条快船用铁索连在一起向江北出发,到了五更时分,船队就来到了曹营水寨附近,然后将快船头朝西、尾朝东一字排开,并命令军士擂鼓呐喊。



要注意到诸葛亮此行有几个细节问题,一是当天江面大雾,能见度不足百米;二是诸葛亮将20条快船用铁索相连。

这个时候曹操的表现是什么呢?

当水军都督毛玠和于禁将情况通报给曹操后,曹操发现雾很大,第一反应就是:江面上这么大的雾,现在敌人来攻,一定有埋伏,不可轻举妄动,可命令水军弓弩手射箭。



不仅如此,曹军还担心敌人会攻入水寨,同时下令让岸边营寨也集结弓箭手,一同放箭,防止敌人接近水寨。

换句话说,曹军既担心孙刘联军有埋伏,又担心孙刘联军会趁机攻入曹军水寨,所以才会下令放箭,而且水寨弓箭手与岸边营寨弓箭手一起放箭。



另外,你必须必解一些自然现象及常理,首先是弓箭的射程,古代的弓箭有效射程为150米左右,太远了没有杀伤力,也就是说,诸葛亮的快船离曹军营寨并不远,也就是150米~200米左右,并且要保证在弓箭的射程之中,才能接收到弓箭。

也就是说诸葛亮的船队其实离曹营很近,不会超过200米。当时江面上是大雾天气,以一般的大雾天气来看,能见度一般不足百米,另外江面上也容易产生水气,从曹寨的方向看诸葛亮的船队,也就差不多看到朦朦胧胧的船队影子。



现在再回过头来看,曹操为什么不放火箭?

很简单啊,离得太近了。诸葛亮的船队离曹军营寨只有200米左右,这个距离无论有没有风向,让快船划过来,也就几分钟的事,诸葛亮的高明之处在于,既让曹操看到船队朦胧的影子,又离曹军如此之近,同时又看不清楚对方到底在做什么。

谁敢放火箭呢?如果一旦放了,这么近的距离,明显会殃及自已。要知道曹军营寨可停着成千上万条船,而且还是用铁索连在一起的,曹操自已也明白,最担心的就是火攻,曹操能想到这个问题,对方肯定也能想到,曹操为了避免自身遭到火攻,当然就不会使用火箭攻击诸葛亮的船队了。



但是如果曹操放了火箭会怎么样呢?

很简单,诸葛亮还有预案啊,就是火烧曹营,让赤壁之战提前上演。

注意到诸葛亮出发时将20条快船用铁索连在一起了吗?这个铁索连船,就是预备曹操火攻的方案,如果曹操火攻,诸葛亮还会火上浇油,要知道快船上都是束起来的草堆,都是易燃物,而且诸葛亮随身携带的一定还有松油。



如果曹操真放火箭,那么诸葛亮就会让铁索连在一起的船队燃起熊熊大火,直接驶向曹营,到时候曹操根本无法阻挡,而船又全是铁索锁住的,动弹不得,到时候真烧起来,成千上万的船完全是活靶子,到那个时候,赤壁之战的一把大火就提前上演了,这也就是鲁肃说的:幸好没好,诸葛亮留了后手。



什么?你说没有东风,诸葛亮早就借来了东风好吧,东风会将火船直接吹向曹营,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草船借箭,历史上确有其事,但是主人公是孙权而非诸葛亮。根据《魏略》记载,孙权屡屡向曹操军挑战,曹操坚守不出。孙权乘坐大船前往魏军水寨察看形势,曹操下令放箭。结果万箭齐发,都射在了孙权的船上,船就向一边倾斜,于是孙权便下令掉头,使箭均船平,然后安然回去。



这里曹操没有下令放火箭,而是普通箭枝;最主要原因是孙权前往曹营,出乎曹操意料之外,而水战最好的武器就是弓箭;但是事情仓促,火箭需要准备引火之物,这些物资平时都是有严格管理的,不像普通弓箭随时配备,所以放普通弓箭就是最简便的事情了。


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老爷子为了突出诸葛亮的才智,将许多事情就按在诸葛亮身上。孙权用船接箭就被罗老爷子加工成“草船借箭”按在诸葛亮身上。至于曹操没有放火箭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①原型孙权接箭时,曹操都没有用火箭,此时诸葛亮草船借箭,罗老爷子更加不可能让曹操用火箭了,否则岂不是坏了诸葛亮大事。

②无论孙权,还是诸葛亮草船借箭,曹操没有用火箭,其原因都是一样,事情仓促,来不及准备;同样,尽量接近事实,让故事更具说服力。


安定郡小书生


古人编的故事,骗了国人千多年。

弓箭的射程不到百米,肉眼完全可看清对方请况。何况,对方遭大量箭矢攻击,而不还手,毫无察觉,曹操也不会愚蠢到如此弱智地步。

如果察觉吴军基本都是无战斗力的空船,这么好的战机,曹方岂肯放过!

一隻机动小型船队,用火攻办法,必将杀得东吴片甲不留。

这都是民间美化诸葛亮而编造的故事,正如空城计一样,编得玄之又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