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9 鄭簠1690年隸書《白香山池上篇》手卷

鄭簠早年曾學習過明末書家宋鈺的隸書,以楷書的方折筆畫替代了漢隸一體中含寓的圓轉精密的篆書孑遺,造成筆畫因折鋒而“支離”的感覺,結果離漢隸的拙樸風軌愈來愈遠。《隸法瑣言》載,鄭簠總結經驗教訓說:“深悔從前不求原本,乃學漢碑,始知樸而自古,拙而自奇,深酣其中者三十餘年。”此後鄭簠的隸書後來轉學漢《史晨碑》和《曹全碑》,尤其得力於後者。這兩種漢碑皆屬於端正秀麗的一類,筆畫大多舒展峭拔,顯得秀逸多姿。鄭簠在此基礎上稍加放肆,結構不似漢隸那樣緊密,用筆也易沉著為揚逸,創造出一種以灑脫秀逸見長的隸書新貌,這就是所謂略參草書筆意的“草隸”。鄭簠的創新,幾乎立刻引起了反響,與他同時或稍後的朱彝尊、朱岷、萬經等人,都有摹仿這種“草隸”的書法作品,連書家王澍都甘拜下風。鄭簠是帖學全盛時期復興漢碑之學的先驅者,朱彝尊稱讚他的隸書是古今第一。清代張在辛在《隸法瑣言》中說他:“作字正襟危坐,肅然以恭,執筆在手,不敢輕下,不必遲遲,敬慎為之。”這段記載生動形象地描繪了鄭簠進行書法創作時嚴謹肅穆的態度。鄭簠隸書到晚年產生了一些細微的變化,尤其在用筆上少了一些輕靈飄逸而增加了沉實厚重的氣息,特別是一些出挑的用筆變化較大,結字也更加緊湊,在漢隸的基礎上求新求變,反映了鄭簠彌老彌堅的藝術追求。此件《池上篇並序冊》柔中帶剛,形神皆妙,筆勢開張,縱橫舒展,字裡行間自有一股超脫豪放之氣。其書往往重筆後調鋒轉出,能重能輕,能收能放,頗顯靈動。翻筆則稍重一蹲,得勢越起,生動而飽滿。貴能於平正中寓奇險之姿,當屬鄭氏晚年得力之作。

鄭簠1690年隸書《白香山池上篇》手卷


鄭簠1690年隸書《白香山池上篇》手卷


鄭簠1690年隸書《白香山池上篇》手卷


鄭簠1690年隸書《白香山池上篇》手卷


鄭簠1690年隸書《白香山池上篇》手卷


鄭簠1690年隸書《白香山池上篇》手卷


鄭簠1690年隸書《白香山池上篇》手卷


鄭簠1690年隸書《白香山池上篇》手卷


鄭簠1690年隸書《白香山池上篇》手卷


鄭簠1690年隸書《白香山池上篇》手卷


鄭簠1690年隸書《白香山池上篇》手卷


鄭簠1690年隸書《白香山池上篇》手卷


鄭簠1690年隸書《白香山池上篇》手卷

款識:白香山《池上篇並序》。庚午花朝前一日書,谷口鄭簠。鈐印:鄭簠之印、谷口農、書帶草堂鑑藏印:侯官嚴氏淳齋珍藏、江恂之印、於九一字蔗畦、小天籟閣、古歙項芝防珍藏金石書畫印、項源字漢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