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你们那的早餐什么最好吃?

凉如梦、轻如烟、皆缘


热干面和面窝


万般V颜


我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呆了12年,已经习惯内蒙的早点,内蒙的早点相对于我老家江苏来说比较粗狂,拿东北人的话来说就是基本是硬早点,如果说内蒙的早点最有特色的我给大家推荐三种我个人认为最能代表呼和浩特的特色早点。

1、烧麦

呼市的烧麦不像南方的要放糯米,里面配料也多,呼市烧麦只放肉,一般是羊肉,也有的放牛肉,葱咸盐要放,尤其是葱放的比较多,而且呼市人吃烧麦肯定要来一壶浓砖茶,一边吃一边喝,慢慢悠悠,就像这个城市的生活节奏。

2、羊杂碎

说起呼和浩特的美食,一定不能错过羊杂碎。呼和浩特的羊杂碎铺到底有多少家?实在难说,反正横街斜巷,直道弯路,到处都有。每天一大早,一碗羊杂碎,一个焙子,对于那些喜食羊杂碎的本地人来说,算得上是比较讲究的早点了。

3、饸饹面

古称"河漏\

孤尘一粒沙


首先说说我家的早餐。我家有85岁的老妈,最爱吃面片汤和手擀面条,几乎每天早上老妈的早餐是手擀面条一碗,汤里面放一个鸡蛋,在吃半块烤红薯,偶尔喝一碗自家磨的豆浆,自家炸的油条、油饼或煎饼果子。我家年轻人儿子,几乎每天早上是各种杂粮芝麻加工成的黑芝麻糊一碗,一个豆馒头或是煎饼这类的早餐饼。我家人几乎不在外面吃早餐。

其次在说说外面的早餐,小区里有早餐摊:豆浆、豆腐脑、油条、油饼,煎饼果子、手抓饼、土豆饼、板面等等,

再次,什么为特色早餐呢?其实我觉得自己喜欢吃的就是特色,在我们的城市里,大街小巷各个小区大部分的早餐都相似,无外乎就是豆浆、油条、手擀面、拉面、板面、煎饼和各种手抓饼、早餐饼,其实,我觉得自己做的就是特色,因为你自己可以随意搭配,随意调味,喜欢什么样的造型都可以自己独创,而且自己搭配的食材一般都是绿色有营养的搭配在一起,所以,早餐还是自己做出来的最有特色。哈哈,这是我个人的观点。


洋妈厨房


我是重庆妹子,要我说,重庆人最喜欢吃的应该是这三种,麻辣小面,红油抄手,豆花饭。面条一般都是水面,不是挂面哦,其实面条也好,抄手也罢,主要的还是那个底料的味道最关键,花椒油,熬的红红辣椒油,花生米,榨菜,还有各种各样的浇头,牛肉,肥肠。豌豆,酸菜肉丝等等,吃的是满头大汗,吃完面再把汤喝一口,那才是鲜香麻辣,爽!豆花饭,光是蘸料就有十几种,有青椒打底的,有油辣子打底的,你爱吃哪种就打哪种,估计大早上的吃白米饭配豆花的也就重庆才有,便宜又实惠,吃饱饱的,一天都精神满满





思家的燕儿


我觉得早上起来来一碗稀粥是最好吃的,再配上老家的家乡咸黄瓜,吃起来嘎嘎脆的!而且送粥超爽!来个榨菜炒鸡蛋也很不错的!或者煎两个鸡蛋,稍微可以的话再煎点秋刀鱼!味道简直就是爽歪歪滴!😍😍或者还可以来个汤河粉!看图好话不多说了!肚子饿了!嘎嘎嘎嘎嘎~简直就是感觉人生已经达到了高潮!我是淡淡,头条号是:淡淡美食日记!欢迎大家关注一下我哦!每天更新分享美食视频!谢谢!



枫岚小屋


其实早餐嘛,对于不同地域的人来说,最好吃的肯定是不同的食物。

就拿我们长沙来说,最好吃的肯定是米粉了。

每天清晨,长沙人总要去美美地嗦上一碗粉再去上班。

越是不知名的犄角旮旯里的店子,反倒越出名。

其实我在长沙生活这些年,对于好吃的早餐店也做过一些总结,现在推荐给大家啦。

白沙路无名粉店

在白沙路与劳动西路交汇处(政力大厦旁的小巷子里),有这么一家不到30平米的面粉店。

抬头一看,一眼便得出是老长沙的旧楼,很有年代感。

在粉铺外面,沿着围墙摆放着几张四方小桌,屋内狭小的空间也只能够容纳5~6桌人。像这样接地气的小店,在长沙并不少见。

店面虽小,但码子算得上是比较齐全,有煨码和炒码。在这样的苍蝇小店,能有这么多品种的码子实在是不多了。

现炒的辣椒炒肉码子,一上午会出两锅。但一般九点左右,辣椒炒肉的码子基本售罄。

要说这里吸引食客的,非这碗辣椒炒肉带讯干莫属了。我也不例外,吃到第一口的时候,就被这么“正”的味道迷住了。

面端上来,一定要趁热将面条搅拌均匀,让面条的每个部分都均匀的蘸到底部的调料。

拌好后的面条,油光锃亮,猪油味香气扑鼻,辣椒炒肉的汤汁渗透进面条里,不禁让人食欲大增!

满满一大碗的面条,真是让人看着就饱了。嗦一口面,满嘴的油,面条细软有弹性,豪气的嗦上几大口,不晓得有好满足咧!

推荐:辣椒炒肉、酸辣鸡杂、红烧牛肉

人均:9元、加煎蛋+2元

地址:白沙路与劳动西路交汇处(政力大厦旁的小巷子里)

营业时间:7:00-11:00 (只在上午营业)

胡明杂酱面馆

前文运街鸿运刀削面,因今年搬迁,已搬至黄泥街。

老板“胡嗲”依然坚持将老店继续经营下去。从每天早上8点营业到晚上8点的胡明杂酱面,店面虽小,但五脏俱全。

小桌子上摆满了陈醋、剁辣椒及切得糜碎的酸豆角及酸菜,方便食客在呷面的时候“加码”。

胡爹说,晓得呷的满哥,最喜欢加一点陈醋和酸豆角、酸菜与肉酱一同搅拌,鲜香酸辣的口感,呷起来不晓得好韵味!

讲起这里的杂酱,那可是来头不小。熬制一锅香喷喷的好杂酱,并非易事。

每天从新鲜采购猪后腿肉,3分白6分瘦,剁碎之后与八角茴一同在放了植物油的铁锅里炸制。

一碗酱香十足,红油发亮的杂酱油码铺在白嫩的切面上。

嚼着劲道的切面,但我更偏爱它的肉酱。细细的肉泥,咸香甘甜的酱汁,让我的口腔内分泌着味蕾的兴奋与快乐。

令人格外惊喜的是,胡爹的杂酱面,每一碗的肉酱都是双码的份量,给料十足。

推荐:杂酱刀削面、手工水饺、馄饨

人均:16元

地址:长沙市芙蓉区黄泥街48号商住楼

营业时间:8:00-20:00

晓园小吃

在长沙的火车站附近,想找到一份喂饱自己的地道小食,对外地旅客来说绝非一件易事。

在长沙,做得好的湖湘小吃多了去了,家家户户有特色有秘方。开在晓园路上的晓园小吃店,也成为了众多小吃店中出色一员,在香樟落叶与阳光漫射下度过了第六个初夏。

早上七八点钟,顺着拥挤的人群来到店前。

在等待的功夫里,看着老板赵哥把泡好的米粉浸入滚烫的热锅里,煮后沥出晾干,铁丝勺上下翻飞出一种晨曦之间的美感。

端上桌的粉,要趁着热乎劲赶紧拿起筷子拌匀。胖乎乎的粉条被拌成了诱人的深褐色,因为翻动使得香味更加浓郁。

尤其是那一股子芝麻酱香味,佐上嘎嘣作响的萝卜干,与油炸花生米粒,真正称得上是一份滋味十足的特色卤粉。

推荐:特色卤粉、杂酱干拌面、酸辣粉

人均:15元

地址:芙蓉区晓园路27号门面(晓园公园对面)

营业时间:07:00-19:00

白沙饺子店

这家位于白沙路的饺子店,至今开了也有十几个年头。每天,在小小的店里面,几个阿姨忙活着包着新鲜的饺子。

手杆出来的饺子皮特别薄,饺子馅儿统一都是香菇猪肉,蒸笼里每天大概出炉400~500份不等。

来这光顾的食客大多数都是常客,有的甚至是在这吃了十几年的,附近的居民戏称“叫醒我的不是梦想,而是那笼热腾腾的蒸饺!”

热腾腾的蒸饺刚端上来就早已迫不及待,饺子皮薄馅儿多,蘸好酱后,一口咬开,香菇猪肉馅儿的香味扑鼻而来,一口包进嘴里别提有多满足了!

除了饺子之外,这里还有许多比较有特色的小吃。凉菜、煲汤、甜酒冲蛋、麻油猪血.....这些经典的长沙小吃可以说是应有尽有。

推荐:蒸饺、甜酒蛋汤、凉菜

人均:17元

地址:芙蓉区晓园路27号门面(晓园公园对面)

营业时间:07:00-18:00

放心油条

长沙的早餐,无外乎就是粉面、包点和油货。油条,是油货中最常见的一种,因其物美价廉、色香味美,又无需劳神等候而深受市民的喜爱。

隐藏在白沙路上的这家10平米不到的澳门蛋挞店,却因甜甜圈、葡式蛋挞、无明矾油条的健康美味,被长沙市民一度评为最佳早餐店。

看似极其简单的行当,却因为独特的“配方”,也就有了高下的滋味之别。

每天凌晨,老板兼厨师的杨阿姨依然准时出现在作坊里,和面发酵、打豆浆、熬绿豆汁、做甜甜圈,为开门在做准备工作。

为了满足自己的口福,又凭着良心与手艺赚到钱,杨阿姨与广东师傅一起研发无明矾的健康油条。

2块钱一根油条,份量扎实,早上买一根就管饱了。

豆浆油条,最经典的搭配,几乎是一统江湖。热乎乎的豆浆,将刚炸出来的油条,浸泡在里面。油条将豆浆吸收得饱饱的,一口咬下去,豆汁四溅,超满足!

店名:澳门蛋挞

推荐:油条、甜甜圈

人均:4元

地址:长沙市天心区白沙路水絮巷

营业时间:5:30-10:30

文运街包子铺

一夜之间,文运街包子铺因宝南街棚户区改造被拆迁,老板吴磊不得不另寻门店,搬到了夹杂着“古风”,新旧交替的藩城堤街巷内。

然而,5毛钱一个的包点,物美价廉,没有任何改变,依然吸引着市民们前往购买品尝。

从文运街到藩城堤,文运街包子铺依旧给人一种“抢食”节奏。

早上9点之前基本售空的文运街包子铺,要想呷到还不能偷懒睡觉,必须早起床来碰运气,因为一不留神,这个鲜肉汤包就卖光了,那个盐菜包也没有了,真是一点都顾及市民的感受。

当热气腾腾的包子出炉时,掰开盐菜包子,只见馅色乌黑油亮,香气扑鼻,香甜夹咸润,冰糖如水晶光洁,肥丁脆爽,入口奇香甜润。

糖包子也做得格外用心用料,用白糖、冰糖、炒香的白芝麻和碾碎的花生仁相拌而成的糖馅料,吃起来香甜爽口,油而不腻,十分鲜嫩。

店名:文运街包子铺

推荐:烧麦、盐菜包子、银丝卷

人均:1元

地址:长沙市开福区藩城堤33号

营业时间:6:00-18:00

超超水饺

位于稻谷仓的“超超水饺店”,北方的水饺和靖港的葱油粑粑,却讲着一口地道的“湘潭话”。

每天凌晨五点半,老板冯哥就要起床做准备,要赶在细伢子上课之前开门迎客。擀皮子、做肉馅,这些看似平平的事情,在冯哥看来,其实并不简单。

一盘水饺下锅,三沸三注,要让水温保持沸面不腾,这样煮出来的饺子才不会破皮。捞出趁热蘸上香醋、辣椒油,一口一个,水饺筋爽滑嫩有嚼劲,清香味鲜。

懂呷的长沙人,春夏会更多地选择香葱与韭菜的猪肉馅,冬天则更多地选择打过霜的包菜猪肉馅。吃当季的食材,放在任何美食里都是同样的道理。

水饺店在内,油货摊在外,冯哥的弟弟和弟媳妇则在铁锅旁,炸着香喷喷的葱油粑粑。“噼噼啪啪”的油炸声,空气中漂浮着一缕缕的葱香味,门外站满了排队买早餐的市民。

葱油粑粑一定要趁热吃!脆脆的外壳,嚼在嘴里,咸香扑鼻。而夹在中间的“肉”,不老不嫩,葱味难忘,嚼起来很是韵味。

店名:超超水饺

推荐:手工水饺、葱油粑粑、糖饺子

人均:5元

地址:长沙开福区稻谷仓

营业时间:7:00-14:00 16:00-19:30

颜超斌粉铺

正所谓“酒香不怕巷子深”,在学宫街这样一条热闹喧天老街中,有一家略有些破旧的粉铺亮起了灯。

占地面积不到40平米,地面的卫生就像学宫街里的荷花池菜市场,有点邋遢。

抬头一看,墙壁几处还脱了漆,就连下粉炒码子的灶台都与其他粉店不同,两个煤火炉子,架着两口大锅,一个用来烧水煮筷子消毒,一个炒完了码子就蒸肉饼蛋。

像这样的苍蝇小馆,藏身于深巷里,从开业到现在一共22年有余,还客源爆棚,我想自然有它独当一面的魅力。

蒸得喷香的肉饼蒸蛋,当你还冇呷到的时候,就足以被它那股诱人的味道所吸引。

肥瘦相间的肉饼,火候掌握的刚刚好,合着细嫩的鸡蛋,再嗦一大口粉,滚烫之间,同时也能充分的感受到舌尖上那般韵味的体验。

推荐:肉饼蛋、牛腩、肉丝

人均:7元

地址:长沙市开福区学宫街82号

营业时间:05:00-09:00

长沙的早餐辣么多

每天可以根据自己的心情来随机切换

也欢迎大家来长沙玩呀!


长沙吃喝玩乐


今天是我正式注册今日头条的第五天,昨天晚上熬夜写了一篇文章有1.3万的浏览量,想想我以前都是语文困难户、作文不及格,今天有这么多人支持,用陈奕迅的话说真是有点稳稳的小幸福,因为今天早晨兴奋的连早晨饭都没吃,于是就选择了这个关于早点的问题来回答!

 

这几天在浏览今日头条的时候,看到一个名叫“一个人穷游中国”的高手,屌丝居然有98万的粉丝,网络时代真是一个公平的时代,这里没有高低贫贱之分,特别是最近的一期更新,他在北京吃山西刀削面的早餐,竟然有1200多粉丝点赞,500人留言,嘘寒问暖,遥相调侃,真是吃了一次津津有味、别具一格的早餐,这样的早餐他忙得也是不亦乐乎!

 

要说吃早餐,对我本人来说真是一件头疼的事,主要有三个麻烦:一个是晚上熬夜,早晨起床困难户,起来做早餐,想想就头疼;二是家人习惯不同,我喜欢早晨喝粥,媳妇喜欢牛奶面包,孩子喜欢蛋炒饭,别说众口难调,就是一家三口都不协调;三是花样太少,一周就是那老几样,刚做完早餐,连自己都没有了食欲,黔驴技穷啊!不管怎么样,也把自己爱吃的早点跟大家絮叨絮叨!

 

1.传统式早点:主要是周六吃,我们这里离亚惠快餐也挺近,早晨带孩子出去补课,拐到那去来一餐,主要是按传统早餐形式吃馒头、稀饭、油条、包子、咸菜、酱豆腐,虽有热量,但蛋白质差,含钙量低,与合理的营养标准相差很远,当然最爱吃的还是喝稀饭。

 

2.快餐式早点:一周怎么也要来两三次牛奶加鸡蛋或牛奶加面包,一方面是时间紧迫,一方面也是照顾媳妇爱吃。牛奶加鸡蛋,蛋白质12克,热量200千卡,达不到正常需求量;牛奶加面包,特别是果料面包,含糖分太多,易使血糖很快升上来,又很快降下去,早上不到10点,就会感到饥肠辘辘,我最爱吃的还是略带甜味的红豆沙面包。

 

3.西餐式早点:这个一般都是提前一天,在旁边的罗森或者会有便利超市采购的,一份三明治加一杯咖啡或一个汉堡包加一杯奶茶。这种西式早餐的最大缺点是油脂和糖的含量高,热量高,缺少蔬菜。另外,咖啡和茶会影响铁的吸收,所以最好在饭后或中间休息时饮用,当然我最爱吃的还是鸡腿汉堡。

 

4.营养式早点:这个对我来说真是奢求了,主要是周末丈母娘来了,早早起床给我们做上一顿,中西结合的周末大餐,真正能够注意营养均衡,蔬菜、肉类、蛋、奶、水果、谷类等食物都是搭配得当。肉、蛋、奶和谷物保证了充足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蔬菜和水果补充人体所需的维生素和必需的微量元素,这对我来时当然是一场饕餮盛宴。

 

小伙伴们,你们早餐都是吃的什么,爱吃什么,希望留言交流一下!










滨城讯息


坐标河北邢台。

我们这里的早点比较有北方平原地带的特点。一般以清淡、顶饱为基本需求,在此基础上会有一些小菜作为佐餐。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下我们这里的早点吧。

1.小米粥。河北地区的北方人尤其爱喝小米粥,而且几乎每天最少一餐中是有这一项的。小米粥根据季节不同可以调整熬煮的时间和米量的多少来控制粥的稀稠程度。比如在夏天的早上,我们一般都爱喝一碗不太热的也不太稠的米汤,会给人一种舒畅的感觉。而到了冬日,我们又习惯来一碗浓稠的米粥,暖身暖胃很舒坦。

2.豆腐脑。豆腐脑也是早点的选择之一。几块厚实的豆腐脑,浇上浓稠美味的汤卤,再撒上点香菜,滴上几滴香油,啧啧,那感觉简直不要太满足。搭配上分量十足的油条,配上几口小小菜,或许再来一颗茶叶蛋,那么这顿早点绝对会让你用一上午来回味。

3.豆沫。虽然名字里有豆,但是不要被迷惑了,其实这豆沫是用小米面熬制出来的糊状食物,里面添加了芝麻、粉条头、杏仁儿、肉末等等,一碗实实在在的营养丰富的豆沫绝对是你早上均衡营养、满足味蕾的绝佳选择。

除了这几样主要的之外,还有很多种小咸菜,比如芥菜丝、醋溜小白菜、水煮花生米、还有酱菜等等。主食呢也有油条、麻糖、各种馅的大包子、小包子……

在我们这个地方,或许别的方面可能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但是早点来说,绝对可以称得上可圈可点,是物美价廉,百姓喜闻乐见的典范!


独具见解





那会儿在宁波,为写这本《宁波有意思》,搜罗了很多小店,其中几家(提供)早餐的店,至今印象很深。

1、仓桥面结店

仓桥面结店之于宁波,有点像遍地都有的沙县,更夸张的是,几乎家家都是排队的,且有固定的关门时间,很是严格。比如说早餐和中餐之间是有2个小时空档时间的,店家要在这点时间里新鲜做出中午的伙食。

最早面结面店的斜对面就是月湖街道,早先面结面店里同时开了冲茶(热水)店,也就是老虎灶,一直来生意很好,宁波独家,后来随着拆迁,改了地址,换了门头。

镇明路的街头走到尾,老宁波叫做仓桥头。这家仓桥面结店,宁波人较认可。店小而简陋,阿姨们在店前拌肉馅、扎面结,里面才是客位。早上6点到下午1点。一到饭,这里就排起长队,风雨无阻。

“半客生面,半客生馄,一碗面结汤!”吃客是这么点的,老板点点头,“正点!”等吃食上桌后,朋友手把手教:闹,要这样自己将它们搅拌着吃,再倒酱油和辣椒,不过要留意哦,辣椒也是偏咸的。

“一个标配,加大肠!”熟客们利落地掏出8块零钱。所谓标配,就是4个油豆腐,4个面结,外加一点青菜。只加醋不加酱油和辣椒的,基本不是宁波本地人。

“你小伙子还懂我们老宁波初恋的味道!”老板过来拍拍我的朋友。据说那时候的宁波人,找对象都要来面结店吃上一碗。

虽然是又破又小的小店,宁波人津津乐道的是几位阿姨。据说是之前国营豆腐店倒闭后出来的一批,做面结有一手。多年下来养成了惊人的听力和战斗力。负责点单的阿姨,用耳朵记下客人的各种要求:鸭血加牛杂加大肠加素鸡……冷静地复述给一旁操作的阿姨,这个过程中,已经将价格计算出来。小店没有电脑,阿姨不拿计算机,光靠人脑的传统运作方式,是小食店带给现代都市人的惊喜。

生面结一律不外卖,“嫌队长回家自个儿煮着吃”就别想了。接近下午1点,店内队伍长度有增无减,老板吼了一句“面结快没了”算是告知了。



2、味一早餐

每个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特色早餐,生活在这个城市里的人用自己的方式“过早”,上海南翔小笼包,武汉户部巷热干面,桂林随处可见的炒米粉,北京胡同里的大饼油条。宁波,没人会质疑“味一早餐”能够引起的共鸣。

“我读小学的时候它就在了”,已经长大了的城市白领这样回忆味一早餐;而当年搀着儿女小手去吃早餐的年轻父母如今空下来,翻着报纸排着队,帮孙女打包一份小馄饨。

味一早餐并不在宁波的市中心,要推荐给外地人的多是新芝路的新芝馆。如今,它还是沿用刚开店时候的国营风格。“明亮”“整洁”这些形容词是决计用不上了,高峰期的时候能找到座位就不错了。收银台点单付钱后,阿姨会麻利地撕下一张张小票给你当凭证,红黄绿白四色,分别对应包子、馄饨、面条和小食四大类,自己去对应的窗口取货。三个出货窗口上分别写明食物属性:生面、湿面,清汤酱油馄饨、炸类,捏着小票,千万不要跑错地儿。

蒸馄饨是最爱,出了宁波就吃不到这种做法。黄色碱性面皮做成的小馄饨,16只一笼,现做现蒸,等上十分钟是常有的事儿。出笼后,阿姨麻利地在上面刷一层酱油和芝麻油,抓一把蛋皮撒上。当然,卖相算不上好看,尤其冬天,馄饨立刻粘搭成一团,你不能8块钱的平民小吃整的和鼎泰丰这般齐整。

白皮儿的是汤馄饨,宁波人吃的几乎都是小馄饨,没有像湖州那样的大馄饨。味一的馄饨的馅儿比外边卖的小馄饨多了不知道几倍,馄饨汤里还有蛋丝,紫菜。只不过,放眼望去都是黑乎乎的一碗,因为宁波人独爱往里面倒酱油,而不是醋。

炸成金黄色的是锅贴,1.5元两只,

如今,味一早餐已经不只做早餐,价目表上特有一栏“午餐增加类”,青菜肉丝炒年糕、青菜肉丝炒面、青菜肉丝汤年糕……没有一样超过10元,只是,你若在10点半这样有点尴尬的时间段去吃年糕,最好先自个儿问问窗口的师傅做不做。要不然你就会遭遇我这样的对待:收银大姐看了我一眼,竟然跳过我先收后面人的账,直到我后面的人全部点完单,她才悠悠站起身来,去窗口确认有货后才搭理我。

走的时候还外带了2块钱一袋的油渣。




3、朗霞干大林豆浆

百度地图上,输入具体地址“朗霞中街19号”是没有结果的,但搜关键词“干大林”,就会有“朗霞干大林豆浆”蹦出来。上午9点,余姚朗霞街道的老街上,豆浆店里坐满了人。没有位置的,一手捧着小碗,一手捏着油条,站在店门口吃得欢。腾不出手拿勺子?在这里,不需要。请看这位兄台,手捧碗,就着碗沿喝,喝一口,碗里的豆浆就少一块,然后移动碗边换个地儿下嘴,这样一圈一圈地喝,喝到见碗底,豆浆都不会析出水来。就这样,油条配豆浆——早餐最佳组合在不用勺子、没有座位的“恶劣”条件下完胜。食客抹抹嘴,又要了两碗羊肉豆浆打包。

穿白大褂、戴眼镜的年轻人应声,接着左手捏住两个空碗,用锡壶倒入酱油,撒一点葱花和味精。正要倒豆浆,只听得“再加一碗”,年轻人直接取一碗叠在左手捏着的两只碗上,打开木桶盖,用木瓢舀起一瓢已煮沸的豆浆,从高处直冲下去,像一道小小的银河落入碗中,正好一碗。三只碗放平在桌上,撒上羊肉碎末。羊肉豆浆和牛肉豆浆是干大林豆浆的特色,得益于隔壁就是菜市场,每天都可以拿到最好的牛羊肉。因此,不少人冲着它们,从宁波、奉化等周边地方赶来,堂食不满足,还提了保温壶打包回去。

朗霞豆浆是宁波市和余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干大林是豆浆世家徐国香师傅的关门弟子。国香师傅在世时,前后收授过26位徒弟,足迹遍布余姚、慈溪、镇海、上虞、广东等地。如今,上了年纪的干大林已经渐渐隐退,今年三十岁的褚展展被发展为中坚力量,他和上一代人一样,早晨四点半起来磨豆浆,中午两个小时用来午休。

说起来,还有个小插曲。几年前,当地人褚展展常来这里喝豆浆,喝着喝着就看上了老板女儿,也就是干大林的千金。两情相悦,褚展展从一边上班一边学做豆浆,到现在全职做豆浆。本来正愁找不到合适接班人,这下可好,不仅找了个弟子,还因为女婿的身份,符合“家族技艺不外传”的规矩。

朗霞豆浆好喝,对豆子有很高的要求,必须是生长周期长、出浆率高的花沟毛豆,在水中浸泡24小时,磨得很细后再放到木桶里用炭火熬煮。为了保证豆浆的口感和营养,用来煮浆的桶必须是木桶,才会保证小时候的那种焦香味。

用老面发的小笼和菜肉烧麦是旁边“林家铺子”直接拿的,和油条并列为豆浆好搭档。豆浆、油条、烧麦、小笼,三十多年来,成了“干大林”的经典四大金刚。

“其实是来不及做别的,平日里一天要卖六七百碗豆浆,一到节假日,不下一千碗。”干大林师傅笑说。


蒋瞰


哈尔滨昼短夜长,早晚冷,冬季尤其冷。所以做早点的人不多,早点可选择的夜有限。小区附近一般会有的,也就是油条+豆浆、烧饼+豆腐脑、包子+米粥、馒头花卷咸鸭蛋之类的组合。

哈尔滨的油条是配甜豆浆或淡豆浆,配咸豆花(豆腐脑)的,在哈尔滨,咸豆浆、甜豆花都是邪教,尤其是在早餐桌上。

在哈尔滨,包子是配稀饭(粥)的。哈尔滨早餐的包子是发面包子。个个长得白白胖胖。包子馅儿主要是肉馅、肉加菜馅儿。素包子有两种:韭菜鸡蛋馅儿、角瓜(西葫芦)鸡蛋馅儿。嗯,是滴,鸡蛋算素的。

哈尔滨的包子店很多。面对游客有名的包子是张包铺,他家的排骨包子很有名气。但是一般人早餐是不吃排骨包子那么奢侈的东西的。红烧肉豆角馅的包子和茄子馅儿的包子是近年来开始流行的品种,都很奇妙。

比苞米面粥更清爽的是小碴子粥,是玉米磨碎的颗粒煮的粥。

其实还有一种广受欢迎风格强烈的东北粥,就是大碴子芸豆粥。是较大的玉米碎粒和红芸豆长时间熬煮成的粥。但是煮这个需要太多时间,早餐很少有人做,要是早餐吃到,多半是前一晚剩下的。大碴子粥是纯粹的粗粮,不太好消化,胃肠不好的人有时候无法消受,但是这是很健康的食物。深受东北人的喜爱。

哈尔滨早餐流行烧饼。哈尔滨的烧饼是用油酥面和水面混合制成的,一只饼大约2两重。烤出来香脆可口。烧饼店一般有油盐(咸口)、糖(甜口)、红豆(甜口)三种口味。烧饼店往往还卖脆皮酥饼,是白糖馅儿的。烧饼热吃,酥饼往往是冷吃。

配包子的粥,一般是大米绿豆粥、苞米面粥、南瓜粥等等。苞米面粥是非常典型的东北粥。在粘稠和清爽中找到一种平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