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女店主莫名背上1.5萬元貸款 原是貸款業務員做手腳

  貸款業務員佯裝修改貸款平臺的個人信息,在女店主眼皮子底下,用女店主的名義貸款15000元,並且轉到自己的賬戶上。近日記者從思明警方瞭解到,蓮前派出所抓獲涉嫌盜竊的貸款業務員,民警講述這種盜竊手段,提醒大家注意。

  【事發】

  修改貸款平臺聯繫方式莫名背上1.5萬元貸款

  2月24日,曹女士報警稱,她的支付寶賬戶被一名貸款業務員盜走15000元人民幣,接到報警後,蓮前派出所民警唐寧展開調查。

  據瞭解,曹女士經營著一家美容店,去年年底為週轉資金,在朋友介紹下結識了貸款業務員沈某,通過沈某在一手機貸款平臺上貸款10萬元。今年2月,由於未如期歸還貸款,曹女士家人頻頻接到催賬電話,曹女士找到沈某,希望可以修改當初貸款時填寫的緊急聯繫人方式。沈某表示可以改,但要用曹女士的手機操作。

  2月15日上午10時,沈某來到曹女士店裡,讓曹女士用手機登錄貸款平臺,並要來了支付寶的支付密碼,隨即開始操作。沈某就坐在離曹女士不遠處,一直搗鼓著手機,直到中午12點多才離開。

  次日上午11時,沈某再次來到曹女士店裡,繼續“修改聯繫方式”,一直到下午4時才操作結束。當晚8時許,曹女士檢查銀行賬單時突然發現,有四筆資金流水自己並未見過,這些錢從何而來,又去了哪裡?

  曹女士立即聯繫沈某,對方表示,這是銀行自動扣款。“銀行為什麼要扣款?”曹女士起了疑心,第二天她直奔銀行諮詢,查詢徵信記錄時才發現,自己莫名其妙背上了15000元的貸款,這些貸款的操作時間正好與沈某使用她手機的時間吻合。

  曹女士想找沈某質問,卻打不通沈某的電話,微信也已經被“拉黑”了。

  【揭秘】

   “明修棧道”謊稱改信息“暗度陳倉”實則盜錢財

  沈某,今年24歲,廣東人,住在集美一小區。民警唐寧迅速弄清沈某的身份信息,2月26日中午,成功在該處將沈某抓獲。沈某如何在曹女士眼皮子底下盜走15000元貸款?經過審訊,民警揭開謎底。

  其實,貸款平臺的緊急聯繫人很難在客戶端修改,沈某兩次到店裡,都是為了用曹女士的手機進行操作,他獲得曹女士的支付寶密碼後,使用曹女士的身份信息多次向多個平臺貸款,並把款項一一轉入自己的賬戶中。

  2月15日當天,沈某利用曹女士的信任獲取她的支付寶密碼後,直接通過手機貸款平臺向多家貸款公司分別貸款,然後立刻刪除相關軟件。次日,貸款發放到曹女士的銀行卡上後,沈某把貸款轉入自己的銀行卡中。

  沈某一共向自己卡中轉入了15000元人民幣,錢到手了,貸款卻背在了曹女士身上。

  目前,沈某因涉嫌盜竊已被刑拘,警方正對案件進一步調查中。

  【提醒】

  保護個人信息杜絕“被貸款”

  經辦此案的民警提醒大家,智能手機中包含很多個人隱私信息,特別是涉及銀行賬戶方面,手機的支付密碼、驗證碼可以輕鬆轉走賬戶資金。大家應該保護好個人手機及個人信息,切勿將手機借給別人使用,也決不能將個人支付密碼、驗證碼告知別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