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瑞士简史:身处欧洲的瑞士,是如何做到两次世界大战都幸免于难?

王光之/一个有腔调的人文类解读头条号

末尾有投票!

末尾链接是泰国(东南亚瑞士)简史科普文章

瑞士简史:身处欧洲的瑞士,是如何做到两次世界大战都幸免于难?

瑞士女性。瑞士的主体民族是日耳曼人,也就是人们印象里“金发碧眼”的白种人,事实上,日耳曼人分布极广。

瑞士(Switzerland),一直都是国际上十分特立独行的存在,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

啥也不惹,谁也不靠。

瑞士境内驻扎着一堆国际组织的总部(国际红十字会、世贸和世卫等等),却连一个国际组织(瑞士甚至没有加入联合国)都没加入;它的西边是法国,东边是奥地利,北面是德国,南面还有个意大利,夹在这样一群传统欧洲列强之间,却在1815年之后就连一场仗(包括两次世界大战)都没打过。

瑞士简史:身处欧洲的瑞士,是如何做到两次世界大战都幸免于难?

世界贸易组织(WTO)总部,位于瑞士日内瓦。中国于2001年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如果按照地缘关系来说,这是不可想象的。

瑞士简史:身处欧洲的瑞士,是如何做到两次世界大战都幸免于难?

被夹在法德意奥之间的瑞士

其实,瑞士(人口约852万,领土面积约为4.1万平方公里,GDP约为7100亿美元)这个国家有着源远流长的“中立国”的传统,和曾经穷兵黩武的德法意奥都不一样。

而且,其实看起来光鲜亮丽的瑞士在欧洲也只算是一个“小国”,尽管它有着十分傲人的人均GDP成绩(瑞士人均GDP约为8.28万美元,世界第二)。

瑞士简史:身处欧洲的瑞士,是如何做到两次世界大战都幸免于难?

瑞士行政区划。瑞士是永久中立国,同时拥有非常发达的金融业和工商业,吸引了大量海外投资(主要是储蓄)

你印象里的瑞士是什么?也许是金光闪闪的瑞士金表,也许是黄金万两的瑞士银行,又也许是锋利的瑞士军刀,抑或无限旖旎的阿尔卑斯山风光。

当然了,也有可能是因为它那长得和红十字会标志(红十字是白底红十字)极其”撞脸“的国旗。

瑞士简史:身处欧洲的瑞士,是如何做到两次世界大战都幸免于难?

你没看错,瑞士国旗就长这样,红底白十字,瑞士同时还是世界上唯二的正方形国旗(还有一个是梵蒂冈)。

其实,这面“回头率极高”的国旗大有学问,可以简略看出瑞士的国家民族性格——红色代表瑞士人民(热情洋溢),白色代表和平、公正,十字代表信仰(瑞士信奉基督教新教加尔文宗),正方形则象征着瑞士中立治国的理念。

现在我就来简单地介绍介绍瑞士的历史以及它为什么身处强国如林的欧洲,却有“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怡然自得。

简而言之:瑞士是如何成为一个永久中立国?

瑞士简史:身处欧洲的瑞士,是如何做到两次世界大战都幸免于难?

瑞士苏黎世风景,苏黎世是瑞士最大的城市,也是瑞士联邦非常著名的城市

这里解释一下何为中立国:中立国是一种国际上的主权国家身份,即不结盟、不参战、不对任何国家持敌对或友好态度、不允许任何外国驻军的国家(和不结盟有区别),有战时中立国和永久中立国两种,瑞士属于后者。(但中立国不代表没有军队)

瑞士简史:身处欧洲的瑞士,是如何做到两次世界大战都幸免于难?

瑞士陆军士兵。瑞士实行民兵制,只有陆空两个军种,常备军3600人,另有35万后备役(瑞士只有国防军)

瑞士的历史沿革——大帝国的马前卒,山坳坳里面的抱团生存

瑞士是一个山地国家,全境基本都是山地高原,到处都是山坳坳。所谓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瑞士人的血脉里自古就带着山地民族剽悍和善战的基因。

瑞士简史:身处欧洲的瑞士,是如何做到两次世界大战都幸免于难?

瑞士地形:中南部的阿尔卑斯山脉(占总面积的60%)、西北部的汝拉山脉(占10%)、中部瑞士高原(占30%

瑞士最早的民族是凯尔特人(今天的苏格兰和爱尔兰主体民族),主要有两个部落——海尔维第和雷托。当时的瑞士凯尔特人过的很惨,北部是崛起的日耳曼蛮族,南部是强大的罗马,被夹在中间的瑞士凯尔特人往往是被日耳曼人打得背井离乡,然后被罗马人抓住后继续扔到和日耳曼对战的前线。

瑞士简史:身处欧洲的瑞士,是如何做到两次世界大战都幸免于难?

中世纪凯尔特人和英格兰战斗的油画。欧洲有四大泛称民族(凯尔特人、日耳曼人、斯拉夫人和拉丁人)

在凯撒时期,瑞士的凯尔特海尔维第部落被罗马征服。凯撒死后,屋大维(罗马帝国的建立者,凯撒的侄子)正式把瑞士纳入了罗马的版图之中,这也成了瑞士最早兴建城邦发端的开始。

瑞士简史:身处欧洲的瑞士,是如何做到两次世界大战都幸免于难?

紫色部分是凯撒时期的罗马帝国版图,绿色部分是后来新征服的地域,瑞士就是绿色部分之一

259年,北部的日耳曼人再次入侵瑞士山区,陆陆续续打到了401年,罗马帝国的部队撤出了瑞士,自此瑞士正式开始了日耳曼时代(现在,瑞士日耳曼裔占74%左右、法裔占20%左右、意大利裔占4%,罗曼人占1%,还有1%是各种侨民)。

从此,正式奠定了瑞士的民族雏形(日耳曼、法裔、拉丁裔)。

西部相对平坦一点,是罗马化较高和城市化较发达的地区(通行凯尔特-罗马语);最广大的中东部卧在山里,罗马化和城市化都很低(通行日耳曼语)。这也就是后来瑞士的语言和民族分布的雏形(瑞士有法语、德语、意大利语、罗曼语四种官方语言)。

瑞士简史:身处欧洲的瑞士,是如何做到两次世界大战都幸免于难?

瑞士民族分布:绿色为法语区(法裔)、黄色为德语区(德裔)、红色为罗曼语区、蓝色为意语区(都是拉丁裔)

接下来一段时间瑞士一直处于各种战乱。

公元6世纪到9世纪,瑞士被置于法兰克王国(日耳曼人的分支法兰克人建立的封建王国)的治下,分分合合,打打闹闹,境内不少的日耳曼小王国打得是热火朝天。又到了公元10世纪到12世纪,罗马教皇和神圣罗马帝国闹掰了,瑞士各路诸侯就乘机在崇山峻岭之间你争我抢地修建着易守难攻的城镇,这为瑞士今天的联邦自治的地方行政特性打下了基础。

瑞士简史:身处欧洲的瑞士,是如何做到两次世界大战都幸免于难?

瑞士的城镇大多分布在山间谷地或者河谷之上

但真正影响瑞士命运的仍然是神圣罗马帝国时期。如果瑞士是中国的话,那么神圣罗马帝国时期该是类似中国汉代的存在,瑞士用一场血战证明了自己的勇气。

瑞士简史:身处欧洲的瑞士,是如何做到两次世界大战都幸免于难?

神圣罗马帝国就是各种日耳曼公国、王国、领地的集合体(包括瑞士),伏尔泰评价说:“既不神圣,也不罗马

我们先得提及一个家族——策林根。这是一个在11世纪到13世纪统治瑞士大部分地区的封建领主,也就是在策林根时代,瑞士渐渐脱离了北部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的统治(当时的瑞士日耳曼人已经和德意志日耳曼人分化)。

可以说就是这个策林根(瑞士首都伯尔尼就是策林根家族的领地)帮着瑞士建立了有别于其他日耳曼国家的民族认同感。

瑞士简史:身处欧洲的瑞士,是如何做到两次世界大战都幸免于难?

位于瑞士首都伯尔尼的策林根纪念雕塑

但是,彼时的瑞士仍然是一个松松散散的概念而已,没有联合起来的政治实体(策林根只是比较强大而已)。终于,公元1300年前后,瑞士山区中间的三个州府(施维茨、下瓦尔登、乌里)为了自保于大国漩涡而组成了——瑞士永久同盟(类似一个国家,却有三个首领)

这举动不一般,这就代表着瑞士正式独立,人家不归属于任何帝国。(同盟成立的8月1日成为瑞士国庆日)。

瑞士简史:身处欧洲的瑞士,是如何做到两次世界大战都幸免于难?

图中深灰色黑线的三个州即为最开始的同盟州,1291年瑞士同盟成立后逐步吸纳更多的城邦,最终有了现代瑞士

而起源于瑞士北部的哈布斯堡家族(欧洲统治地域最广大的家族)此时已经是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了,人家一看:啥?自己的老家瑞士居然叛变了,那还得了?

瑞士简史:身处欧洲的瑞士,是如何做到两次世界大战都幸免于难?

哈布斯堡家族,是欧洲历史上分支最大的家族之一,起源于法国,兴于瑞士,统治了德国和奥地利大片区域

可是最后,瑞士硬是在缺人缺武器缺粮食的情况下,依靠着固若金汤的地形优势(事实上,瑞士的地形非常难以进攻,类似阿富汗)和小股力量游击作战打败了哈布斯堡王朝进攻瑞士的9000名士兵,到了15世纪末,终于是取得了独立。

从这里开始,瑞士人扬名欧洲,神圣罗马帝国则灰溜溜地从这沟壑纵横的地方撤兵了。

瑞士真正依仗的无外乎两样东西——骁勇善战的山地民族、易守难攻的崇山峻岭。

群狼环伺的瑞士——生存或死亡、中立或不中立,都是问题

独立之初的瑞士虽然民族自尊心为之一振,但是放眼望去,举目皆颓然。

瑞士简史:身处欧洲的瑞士,是如何做到两次世界大战都幸免于难?

瑞士贝林佐纳的古代城墙,目的是为了抵御北部的日耳曼人入侵而于15世纪修建

依旧是星罗山间、松松散散的小城镇,依旧是人困马乏的民兵,依旧是穷乡僻壤的山地。瑞士直到今天,耕地依旧不到全国总面积的30%,大部分的人口城镇工业都集中在中东部的瑞士高原(瑞士人地矛盾也值得重视)。

瑞士简史:身处欧洲的瑞士,是如何做到两次世界大战都幸免于难?

瑞士城市,房屋十分密集,街道比较拥挤

在农业社会时期,瑞士实在是穷。北部的日耳曼蛮族已然摇身一变成了大帝国,旁边的法兰西人也逐渐崛起,而瑞士还在原地踏步。1511年,“永久同盟”被取消了,瑞士作为一个统一民族国家走上历史舞台。

独立后的瑞士有点膨胀,开始插手外国的战争。1515年入侵法国失败,被法国、威尼斯(意大利北部城邦)联军给反推回去了。

瑞士简史:身处欧洲的瑞士,是如何做到两次世界大战都幸免于难?

一副关于马里格拉诺战役(瑞士对战法国、威尼斯)的油画

这让瑞士十分害怕,为了平息战乱,瑞士当即宣布奉行中立政策——

意思很明白:瑞士自保可以,到外面打仗可不太行。这就是瑞士最早的可以追溯的中立传统,瑞士人终于是发现了自己的国家道路——这可是一条当时所有欧洲国家都未曾设想的道路。

但是,虽然瑞士奉行了中立政策,奈何国内实在太穷,耕地太少。为了谋生,大量的瑞士青年干起了当时欧洲常见的一个工作,说好听点叫赏金猎人,说难听点就是雇佣兵。17世纪的欧洲“三十年战争”(1618-1648年,因为神圣罗马帝国内战而引起的欧洲列强争斗),瑞士雇佣兵大显神威,当时在法国军队有2万多名瑞士籍雇佣兵,而其他各军也总计超过6万多名瑞士雇佣兵。

瑞士简史:身处欧洲的瑞士,是如何做到两次世界大战都幸免于难?

瑞士雇佣兵油画。当时的瑞士雇佣兵就是穿得花花绿绿,极具辨识性,同时非常勇猛

这些瑞士雇佣兵啥都不看,只看钱,而且无比忠诚,因为太过骁勇善战,而被当时的欧洲人称之为“海尔维第疯子”。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直到今天,守卫罗马教廷梵蒂冈的侍卫仍然是瑞士雇佣兵。

瑞士简史:身处欧洲的瑞士,是如何做到两次世界大战都幸免于难?

梵蒂冈城外的瑞士雇佣兵。虽然瑞士是新教国家,但是这些瑞士裔守卫都是天主教徒

17世纪,瑞士人算是体会到了一把中立的快乐,当然了,“瑞士雇佣兵是人家自己的事情”。瑞士就免受战火,同时收着雇佣兵们寄回来的高额外汇,这一时期的瑞士非但没有置身战争,反倒是飞速发展。1648年,还借着法国和瑞典和神圣罗马帝国签订了《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这下可就是独立了。

而且瑞士雇佣兵的传统奠定了瑞士民兵制度,今天的瑞士虽然只有一些“半生不熟”的非职业军人(瑞士军队介于正规军和民兵之间)。但是一旦发生战争,瑞士真的下至15岁上至70岁,全民皆兵。

瑞士简史:身处欧洲的瑞士,是如何做到两次世界大战都幸免于难?

瑞士军队。瑞士战争动员能力非常之强,可以在48小时之内动员30多万部队,且全民保有武器

好景不长,18世纪,天降法兰西猛男拿破仑来了。

瑞士简史:身处欧洲的瑞士,是如何做到两次世界大战都幸免于难?

拿破仑。生于法国科西嘉岛,是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身为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

当时的瑞士看着拿破仑攻城拔寨,与此同时自己身陷神圣罗马帝国、德意志诸邦、法国、意大利诸邦之间,

一旦拿破仑大兵及至,最先遭殃的肯定是自己。果不其然,看中了瑞士地缘的拿破仑在1789年入侵瑞士。

瑞士简史:身处欧洲的瑞士,是如何做到两次世界大战都幸免于难?

18世纪的欧洲情况,红圈是瑞士

瑞士人不是吃素的,1803年就从拿破仑手里独立,继续中立。其实后来,法国人意识到如果瑞士不中立,反法同盟只会更快打败法国,

而反法同盟从瑞士企图进攻法国东南部作罢开始也意识到了瑞士这地方是真的很难打

双方虽然仗照打,但是都意识到了一点——最好不要把瑞士拉入战争。

于是乎,1815年拿破仑战争结束后的维也纳会议上通过了历史性的一项决议,几乎所有的欧洲大佬都答应:承认瑞士联邦作为永久中立国的身份。

瑞士简史:身处欧洲的瑞士,是如何做到两次世界大战都幸免于难?

1814-1815年的维也纳会议,会议目的主要是讨论拿破仑战败后的欧洲局势如何划分势力范围

为什么?因为只要瑞士中立,所有的欧洲强国都能有一个缓冲区,因为谁也不想瑞士成为自己的敌人或者别人的盟友。可以说,瑞士的中立其实是欧洲列强们的主意。

两次世界大战中的瑞士——谁也不敢惹,谁也不敢碰

一战时期,欧洲激战正酣。瑞士虽然拿着“永久中立国”的丹书铁卷,可心里就是没有底,于是乎,瑞士几乎是把所有的部队都扔在边境上(另外还短暂时间内动员了25万部队),特别是和法国交界的侏罗州(就是侏罗纪那个侏罗)布置了2万兵力。

瑞士简史:身处欧洲的瑞士,是如何做到两次世界大战都幸免于难?

蓝色部分为瑞士关隘,事实上,瑞士只要依托山势就能固守要塞

事实上,当时的瑞士非常难打,而且列强们也不敢,或者说不想。因为谁只要拿下了瑞士,谁就可以进一步延展战线,对谁都不利,哪怕是远在天边的英国和沙俄都不想,于是乎协约国和同盟国保持了一种异样的默契——不动瑞士。

瑞士简史:身处欧洲的瑞士,是如何做到两次世界大战都幸免于难?

一战战况,粉色是协约国,土色是同盟国,黄色是中立国

而且瑞士也找来各国大使,十分硬气地提出了一个条件——你们随便打,但不许踏入瑞士一步

列强们一合计,让瑞士中立是最好的方法。

其一,瑞士人尚武,且地形难以攻打;其二,谁拿下瑞士,另一方肯定要吃亏。

在一战时期除了零星的一些交火(主要是边境附近的越境),瑞士几乎毫发无伤。不仅如此,瑞士还和美国一样发了笔“战争财”,只不过老美卖的是军火,而瑞士卖的是民用品(粮食、日用品等等)。

瑞士简史:身处欧洲的瑞士,是如何做到两次世界大战都幸免于难?

1919年,凡尔赛和会召开,一战正式结束

一战的顺利过关,让瑞士人笃定了自己“永久中立国”的方向,毕竟有什么比群狼环伺还能独善其身更好的选择?

瑞士简史:身处欧洲的瑞士,是如何做到两次世界大战都幸免于难?

二战欧洲各国。蓝色为同盟国,红色为轴心国,黄色为中立国,可以看到瑞士身处中间

那么二战呢?这一回瑞士又又又不淡定了,开始广积粮、筑碉堡。那一时间内,瑞士全境(主要集中在山区)都是“地下暗堡”,这些暗堡有充足的食物、日用品甚至是武器,

而且足够每一个瑞士人躲进去,这就是二战瑞士赫赫有名的“防御内堡计划”(Reduit Plan)。

瑞士简史:身处欧洲的瑞士,是如何做到两次世界大战都幸免于难?

二战时守卫边界的瑞士士兵

瑞士一共在二战时投入了10亿瑞士法郎的国防经费。

瑞士简史:身处欧洲的瑞士,是如何做到两次世界大战都幸免于难?

阿尔卑斯山区的一个瑞士“内堡”,这样的堡垒在二战时被修建了700多万个

从1935年,德国不停地吞并土地开始,瑞士就明白德国人没有那么容易满足。当时的德国希望”联合所有日耳曼人“,奥地利已经被拿下,很多人在想瑞士会不会是下一个?

瑞士简史:身处欧洲的瑞士,是如何做到两次世界大战都幸免于难?

1938年5月,德国军队进入奥地利维也纳

谁曾想,瑞士并不感冒希特勒所谓的”雅利安人(日耳曼人)至上“。这让希特勒十分愤怒,后来也打算以几个师一举拿下瑞士,但最终还是克制住了。毕竟,这可是一个全民军事化、持枪率世界第一、堡垒众多、山地纵横(德军装甲部队难以快速行进)的国家。

瑞士简史:身处欧洲的瑞士,是如何做到两次世界大战都幸免于难?

二战时期,瑞士军队在阿尔卑斯山升起国旗

而且,瑞士没有任何值得德国掠夺的资源(瑞士资源十分贫瘠),最重要的是瑞士保持了中立,它不会对德国造成任何威胁。事实上,瑞士仍然是妥协了,90%的瑞士军火被运往了德国,同时瑞士银行向德军派发了1.5亿瑞士法郎的无息或低息贷款。

而且为了迎合希特勒,瑞士也驱逐了国内的犹太人和封禁了一部分抨击德国的新闻媒体。

瑞士简史:身处欧洲的瑞士,是如何做到两次世界大战都幸免于难?

二战时,瑞士的防空部队

而且,希特勒需要一个金融中心,而瑞士80%的银行贷款都是外来资金(瑞士从近代开始就有大量欧洲各国贵族、富人、商人的存款)。通过瑞士银行,德军才得以能过有大笔境外资金用以资助战争。但其实,瑞士不止资助了轴心国,对盟军也敞开怀抱。

但是从另一方面看,二战时期由于中立国的身份,瑞士其实也救助了不少无辜的平民。

瑞士简史:身处欧洲的瑞士,是如何做到两次世界大战都幸免于难?

瑞士银行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私人储蓄银行,严格执行安全级别最高的保密制度

所以,其实瑞士在二战的自保虽然是出于无奈,但是多多少少带了点“为虎作伥”的意味。

二战结束之后,在冷战的大背景下,美苏两国为了保持战略平衡,仍然心领神会地遵守“约定”,瑞士依旧是中立国。

瑞士简史:身处欧洲的瑞士,是如何做到两次世界大战都幸免于难?

冷战时期的欧洲。蓝色为美国主导的北约成员,红色为苏联主导的华约成员,白色地区为中立国

今天的瑞士——欧洲天堂,人间仙境

有人这样评价瑞士:“如果真的有天堂,那么瑞士就是天堂的入口”。

瑞士简史:身处欧洲的瑞士,是如何做到两次世界大战都幸免于难?

瑞士阿尔卑斯山脚风景

今天的瑞士是一个富裕、安康、和平的国家,但回顾历史,其实瑞士的中立仍然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真正的中立背后仍然是强大的实力支撑。

今天的瑞士,已然是世界人均GDP第二的国家,而作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小国,瑞士在大国的眼皮底下独善其身,这无疑是十分传奇的。事实上,瑞士的中立是欧洲大国的相互制衡的结果,因为瑞士的存在,才给法德意奥等国找到了战略缓冲的地带。

而瑞士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却也能保持高度一致的步伐,如瑞士人自己说的:

“瑞士之所以成为瑞士,是因为有些德意志人不愿意做德国人,有些法兰西人不愿意做法国人,有些意大利裔不愿意做意大利人,所以我们一起成为了瑞士人”。

这似乎也说明了什么东西?那就是只有多元并立,求同存异,才能和平常驻。

瑞士简史:身处欧洲的瑞士,是如何做到两次世界大战都幸免于难?

瑞士


你觉得瑞士为什么能够中立? (多选)
0人
0%
强劲的军事实力
0人
0%
雄厚的经济实力
0人
0%
不结盟不参战的态度
0人
0%
易守难攻的地形
0人
0%
地缘政治下的大国缓冲区
<button>投票/<butto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