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7 小城故事多 ! 這裡是雲南昭通

推薦人:王明貴 柴峻峰 陳忠平

推薦地點:雲南省昭通市

推薦理由:毛澤東《七律·長征》詩中“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的“烏蒙磅礴”指的就是雲南昭通了。昭通位於雲嶺高原和四川盆地交會處,素有“鎖鑰南滇,咽喉西蜀”之稱,是古代“南絲綢之路”的要衝,享有資源“金三角”之譽。這裡既有迷人的自然風光,又有濃郁的民族風情和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還可“暢享”美食。

小城故事多 ! 这里是云南昭通
小城故事多 ! 这里是云南昭通
小城故事多 ! 这里是云南昭通小城故事多 ! 这里是云南昭通
小城故事多 ! 这里是云南昭通小城故事多 ! 这里是云南昭通
小城故事多 ! 这里是云南昭通小城故事多 ! 这里是云南昭通

五尺古道蹄痕深

豆沙關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劈就鎖滇扼蜀的雄關天塹,為四川進入雲南的交通要道,秦、漢“五尺道”的要隘。因其對岸壁立千仞的石巖,被關河一劈為二,形成一道巨大的石門,鎖住了古代滇川要道,故又稱“石門關”。先秦古道、朱提水道、內昆跌路、滇川公路、水麻高速公路在此“五道並行”,更是“交通活化石”。

公元前250年,秦孝文王逐步穩定了對巴蜀的統治後,命蜀郡太守李冰開修僰道。石門若堵,絕壁如削,工程量巨大,李冰想出了積薪燒巖的辦法,採伐一片樹林,積于堅巖之上,點燃一把火,大火燒過之後,堅硬的岩石變得酥鬆脆弱。秦統一之後,為了進一步略通雲南,又將僰道向前延伸至建寧(今曲靖)。僰道全長約1000多公里,因道路寬僅五尺,故稱“五尺道”。

石門關始建於隋朝,以前有一尺二厚的兩扇門,門一關,門槓一頂,中原和邊疆兩面就隔絕了。對於石門關,《蠻書》是這樣記載的:“石門東崖石壁,直上萬仞;下臨朱提江流,又下入地數百尺,惟聞水聲,人不可到,西崖亦是石壁,傍崖亦有閣路,橫闊一步,斜亙三十餘里。半壁架空,欹危虛險。”其險無比。如今“石門關”三字,出自雲南著名書法家楚圖南之手,極拙樸耐品,意味綿長。

古道上的每一級石梯,都是歷史的鏈條,青石砌成的路面,鐫刻著馬幫留下的深深蹄印,千年的磨礪,為石梯刻上了道道歷史。在至今保存完好的石門關300餘米不甚規整的古道上,留下了241個深深淺淺的馬蹄印,最深處竟達12釐米,這是一茬又一茬馬幫成百上千年行經此處留下的永恆記憶。

豆沙古鎮有餘香

“古人、古道、古鎮、古風、古韻、古納四面八方,美山、美水、美景、美女、美食、美收天上人間。”坐在古道大客棧的茶座裡,靜靜地注視這座古樸典雅、新姿煥發的特色古鎮,誰能想到,這裡曾是一片連續3次遭受地震災難的廢墟。

“雄關漫道,秦風漢韻,驛道風情,旅遊小鎮。”在廢墟上崛起的豆沙古鎮,亭臺樓閣相連、牌樓門坊交錯、驛館店鋪林立,處處洋溢著“古、奇、秀、美”的氣息,現已擁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級歷史文化名鎮、省級風景名勝區、省級特色旅遊城鎮、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五張名片”“五頂桂冠”,成為雲南省滇東北旅遊線上最閃亮的名片。

2006年,鹽津縣豆沙鎮先後遭受了“7·22”“8·25”“8·29”3次破壞性地震重創,造成全縣5000餘戶2萬餘人不同程度受災,直接經濟損失數億元。按照雲南省委、省政府確定的“一年打基礎,兩年求發展,三年樹品牌”總體發展思路,鹽津縣把災後重建工作與集鎮建設、產業發展、旅遊開發、民生改善、美麗鄉村建設相結合,用3個月時間全面完成1391戶民房恢復重建任務,用一年多的時間全面完成4997萬元省級投資支持配套的22個項目建設。

雖是重建,卻不失古韻。維新而不篡改,使得這個新生的千年古鎮,依舊瀰漫著濃厚的歷史文化內涵。青石板的街和各種商鋪與客棧,均懸掛著古色古香的匾額楹聯,凡詞句書法,皆隱現著抹不開化不去的萬古雲煙。

向陽而生 佳果天成

昭通晝夜溫差大,是蘋果最佳的生長地區,歷經70多年的發展,昭通已擁有世界低緯度高原蘋果標準化規模化生產區,是“中國南方最大的優質蘋果生產基地”;2016年,昭通蘋果榮獲“中國最有影響力的十大蘋果區域公用品牌”,是最具地方特色優勢的“金果”。到2020年,昭通蘋果的種植規模將達到100萬畝、產量400萬噸左右,讓昭通“冰雪之果”“甜蜜之果”“生態之果”享譽全國、走向世界。

昭通圍繞“秋韻昭通·蘋果之城”的城市形象定位,加快建設引領區域發展的滇川黔省際中心城市、發展高原特色蘋果產業,助力脫貧攻堅,推動昭通蘋果向產業化、品牌化、市場化和國際化發展。“向陽而生,佳果天成”是昭通蘋果獨特的生長環境,良好的自然生態和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鑄造了昭通蘋果的天然品質。

目前,昭通市蘋果種植面積達到60萬畝,產量65萬噸,產值60億元。昭通蘋果富含硒,糖分非常足,入冬後就慢慢長成了“糖心”,又稱糖心蘋果。眼下,正是昭通糖心蘋果大量上市的季節,昭魯壩子的蘋果園裡到處是採摘蘋果的喜人景象,外地客商開著大車小車來到果園採摘裝運蘋果。

近年來,昭通充分利用蘋果資源稟賦,打造世界一流“綠色食品牌”。到今年為止,昭通建成了全國單體面積最大、國內技術領先的4萬畝矮砧密植現代果園示範基地,正在高質量、大規模地以每年10萬畝左右的速度推進。幾年後,昭魯壩子會形成一個百萬人口城市和百萬畝優質高效蘋果園高度融合的“城在園中、園在城中,半城蘋果滿城香”的“蘋果之城”。

人退鶴來 舞動寒冬

在平均海拔3000多米的高山溼地,雲遮霧繞裡、草山碧水間的一群群“優雅舞者”黑頸鶴,賦予昭陽區大山包與眾不同的靈氣與神秘。

大山包是我國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黑頸鶴的越冬棲息地,也是黑頸鶴越冬海拔最高的亞高山溼地生態系統,由於境內有大片被譽為“地球之腎”的沼澤溼地,成為世界瀕危動物黑頸鶴的理想越冬棲息地。上世紀中期,被當地人稱為“雁鵝”的黑頸鶴飛臨大山包,1990年昭通市成立保護區後,大山包逐漸成為黑頸鶴在雲貴高原上最重要的越冬棲息地和遷徙中轉站。

越來越多遊客、觀鳥者等慕名前來。2010年,大山包接待遊客3萬人次,2015年更是突破了12萬人次。同時,旅遊開發、人鶴爭地等問題日益突出。2017年9月,55公里長的大山包一級公路歷經兩年建設,在即將通車之際,昭通市昭陽區政府卻叫停了大山包旅遊。

“人退鶴才來”,意味著重新定位保護與發展的關係。除了暫停大山包旅遊,當地政府對大山包保護區生態保護進行系統規劃,優化調整保護區範圍和功能區劃。同時,對違法違規建設項目及時清理整改,組建綜合執法隊,勸返旅遊車輛及旅遊人員,及時制止干擾野生動物棲息活動的違法行為。

雲南省大山包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統計,截至11月17日18時,今年飛臨昭通大山包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越冬的黑頸鶴數量已達1075只,預計還有大批黑頸鶴正在陸續向大山包保護區趕來。

蹁躚的鶴群,蒼黃的野草,清澈的湖泊,壯美的日出,散漫的牛羊,獨特的民居,嫋嫋的炊煙……秋去冬來,大山包保護區進入了又一美麗的時節。

本文圖片由 柴峻峰 陳忠平 提供

小城故事多 ! 这里是云南昭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