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如何反驳农村里的“读这么多书,这点道理都不懂”,“你白读书了”?

1029417316


作者您好,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我也是打农村来的,对于这个问题我的见解是这样。

读书是真的可以改变命运,我们学的是科学文化知识,我们也可以从书中学到一些大道理,比如我们该如何孝敬长辈等等,这还是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的,等到大学了,我们不会再学这些东西的。

还有就是这些道理真正指的是做人的道理,为人处世的道理,是需要在生活中一点一点积累的。而且每个人对待同一件事情得看法都是不一样的,而且还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二十岁和三十岁的看事情的角度就是不一样。

人情世故也和所处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比如城里的孩子和农村的孩子区别就很大,尤其是独生子女,我接触到的大部分独生子女孩子给我的感觉就是城里的孩子虽然聪明,但是都比较自私,这里也不是说城里的孩子就不好了,毕竟接触的环境不一样,他们从小开始就没想着要去和别人分享,但是后来进入社会,这点就开始慢慢变化。

您觉着是这样吗?


我叫罗小超


读书是为了讲科学,讲逻辑,讲真理,可不是为了讲道理。弄清楚这一点很重要。

在课堂上,学生听从老师的教诲,学的是知识,学的是科学。而学生读书学习知识。开拓眼界、掌握逻辑便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在农村里,我们聆听长辈的教导,学的是做人的道理,学的是社会的规则,学的是源远流长的美德。

因此,拿读书学到的知识,和农村里的长辈去讲道理,其实是错误的。读书人讲的是科学,学历便是知识储备量,而长辈讲的是道理,辈分就是道理的一部分。

就拿我本人经历过的一件事来说,当时手机支付刚刚流行起来,农村的小卖部前也是支起了支付宝和微信两块牌子,供人进行付款。

那一次我的手机充电线坏了,手机没充进电已经自己关机了。附近的几家小卖部里都没有手机充电线卖,我一直走了3公里才在隔壁村找到了一家店,卖着最普通的数据线。

但是由于习惯了手机付款,我身上压根就没带钱。于是我就和店主说,“我手机没电了,先把充电线拿给我充下电,手机开机了我就付钱。”

店主恐怕已经有60岁了,头顶也是有了不少白发。他当时就不答应,说“你这个年轻人不讲道理啊,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哪有先给你货再给钱的道理,不行不行,你回去拿钱。”

我说,“这不都一样吗,我手机有电了就付钱,不赖账。”

店主还是不答应,说“我这家店就没有赊账的习惯,要是没钱就算了,不卖不卖。”

这店主还真是固执,在道理上根本没办法讲。于是我只能换了个办法,说“店老板,您自己有充电器吗?借我充5分钟,我先把钱给您付了。”

店主随手一指桌子上的充电器,便说道,“你用吧,充下电有什么的。”

从读书人的角度来看,这不就是一回事吗?店主让顾客充5分钟电,然后顾客买走了数据线,何乐而不呢?

但是,从道理的角度来看,没付钱先拿数据线,那就是赊账。任你当时说得天花乱坠,不肯赊账的店主就是不会答应。而你问店老板借充电器充一下电,那却又成了另一回事。

因此,就这样简单的一件小事,如果不按店老板的道理来办,哪怕是学历再高的博士,又有什么用呢?


乐在三农


其实,这个就是中国人固有的思想。十年寒窗只为一朝岀人头地,是每个家庭特别是农村家庭对子女的愿望。以前在村里,但凡是有个人家能考上大学,那是很风光的事,光宗耀祖呀。

现在时代有点变了,国家经济也发展了,特别是互联网时代,各种领域人才大爆发。如果刚从学校毕业岀来,而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位置,可以说收入真的不如工地搬砖。

这里说的是如何反驳“白读书了”“读那么多书这点道理都不懂”,应该是自悲心理了。要我说就是天生我材必有用,但是你不能成天无所事事,做点实际的工作,一步一步的走,脚踏实地的干!掏粪三年也能成专家,也会赚到钱的!

经验是慢慢积累,人际关系也是要圆滑点。别一天反驳什么,做好自己了,别人才看得起你!

话糙理不糙,希望对你有点用吧。




海豚装饰


很高兴回答你这个问题,我就在农村从事三农工作!从学校毕业在外面工作到回来农村,面对了形形色色的人,你这种问题我也遇见过,确实当你刚出学校回来或是在外就业返回乡里,面对这样的话心里很不舒活,想干脆利落反驳回去,但是太难听的话又说不出口,心里有点憋屈。

农村的人读书相对少点,所以简单粗暴直接就是他们的处事风格,另外喜欢彼此互怼来凸现自己比别人强,怼的方式很直接,不留一点情面,有时文雅一点的人受不了。

要赢的他们的尊重不是靠嘴上占便宜的回怼,而是要靠实力!所以不要总想言语上反驳回去而是行动和结果上立起自己!嘴上赢了一辈子的人往往生活中输一辈子!而且往往是生活中老输的人越在乎嘴上的输赢!

所以放下反驳回去的执念,好好做自己的事,用结果打脸看不起你的那些人!





健者行远


农村经常会有人用“读了这么多书,这点道理都不懂!”用以指责年轻人某种不恰当行为;或者用“你白读书了”,来讽刺一些读了很多书的人。对于这样的指责和讽刺,是反驳还是以理服人,还是置之不理,应根据情况进行运用。

之所以这样说,首先要看对方的指责是不是善意的,再就是自己是不是的确存在别人指责的情况。如果存在,即使别人指责激烈过火,也应该虚心受教。我在上学时曾经因为抽烟,被邻居讽刺小小年纪不学好!当时觉得他多管闲事,但后来想想,他说的很在理,从此我远离香烟,这一辈子都没有再抽过一根烟!所以,对于自己有错,别人指责讽刺的,应虚心接受并且加以改正。

若是自己没有错,而是别人误会,或者是别人善意指教,只是语言过火,这样的情况一笑了之作为即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把空间留给自己和别人,这样双方腾挪的空间都回很大,日后大家都好做人。毕竟农村不比城市,在农村大家都是乡邻乡亲,不是亲就是邻,以不红脸为最好。

如果对方是恶意攻击或中伤,当然可以反击,否则对方会认为自己软弱可欺。如果遇到恶意中伤的,也可以反唇相讥:自己的孩子教育得怎么样,不知道你哪里来的信心去教育别人?!也可以说:某某学校缺思品老师,准备请你去教育那些大学生!


老牛爱遛弯


很高兴和大家分享这个话题。

从小生活在农村,这样的话听的耳朵都起茧子了,但是说这话的人真的懂道理吗?估计也是老一辈人传下的这样的话:"读这么多书,这点道理都不懂,你白读书了″。

但是分析下来应该是有两种说法。

其一,书读的多了,但是不会结合实际,脑子迂腐死板,就会和火车一样,一时转不过弯来,按自己的路线走,按自己的思维去办事,不能灵活变通,所以才会遭人贬斥。

其二,有人书读的不多,但能实际相结合,有人气,容易和大家打成一片,学的东西虽然不多,但是懂的套路多。特别是农村,都有着丰富的社会经验,为人处事都比较老道,所以他们说这样的话的机率高,见到看不惯的事嘴上总会吐出:"读这么多书,这点道理都不懂,白读书了"。

生活在农村,什么脾气性格的人都有,听了这话也不要计较,没有必要论输赢,一笑了之即可。作为一个有文化有知识的人必须让他们看到自己做人的涵养,知道自己是个有道德修养的人。将来有一天,你可以利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和在社会上的磨炼,做几件让他们另眼相看的事,比任何反驳都有威力。

我是农民鸿运当头,欢迎大家观注,不知道分享的是否满意,欢迎朋友们留言议论。








鸿运当头hydt


如何反驳农村里的“读这么多书这点道理都不懂”,“你书白读了”?

很现实的问题,也是一个很普遍的问题,让人有些恼火又有些沮丧的问题。在很多读书人的眼里,自己寒窗十年勇过独木桥,那可是费了很多精力和脑细胞的,不说学富五车,那起码也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能打游戏也能泡妞蹦迪。辛苦多年寒窗苦读的学习,竟然在村里被农民的父母或者亲戚朋友所批驳(心里绝对认为是羞辱),真是岂有此理,你们完全是不懂知识的老农民,竟然敢看不起我这个知识分子!完全是有眼不识才子或女才子。呵呵,可以脑补我当初所遇到的同样问题。

其实,现在的农民,不等于就是没有文化或者愚昧无知;现在的读书人,也不等于就是学富五车什么都懂。随着经济的发展,信息和技术的改变,学习的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更何况术业有专攻,各自都有擅长的而对方并不一定了解的知识。

不知道你们发现了没有,现在农村里的人特别了解国家的政治和民生新闻,因为他们平时都会关心各种对农民政策,喜欢聚在一起侃国内外各种政治新闻,在聚集的人堆里多懂点会说点这些,可是很有面子值得高兴多喝点酒的。随着电视和网络的普及,各种新鲜事物新闻可是很容易就得到的,何况农民也不代表脑子笨,他们只是因为贫穷和不重视教育而失去了继续学习的机会而已。

而随着教育制度的改革,现在一味的应试教育,只要孩子一心读书,两耳不闻窗外事,生活中原本应该自己做的事情也被家长所包办,甚至出现了神童进了大学还不知道自己洗衣服袜子,更不谈其他的社会知识了。扩招以后,上大学更容易了,一些自制力差的学生进了大学就等于解放了,上网喝酒泡妞成了每天的主课,可想而知学到的知识含金量?

更何况,知识分为死的和活的,书本上的知识也必须到现实中经历实践才能丰富成活。实践出真知,在一个生活经验丰富的农民眼中,我们一心只苦读纸上书的学生或者才子才女,还真不一定比得过。

只有我们知识分子学的更扎实,在工作中亲自体验,两者结合,相信会在遇到这样的问题时,用更专业的道理去回答,让农民更佩服你的学识,更加热情的拉着你多碰两杯。


千山万水脚下路


1、有人吃了一辈子饭,也没成为美食家呀。

2、道理我懂,但是您这道理不一定对,万一错了,还不如不懂。

3、读这么多书是用来吃饭,不是用来懂道理的,有的人什么道理都懂,但就是过的不好。

4、可不,得向您多学习。

5、您说的对。

有很多人,自认为自己懂得很多道理,或者就想提升自己贬低别人,或者就想证明自己是对的,说到底都是自以为是的体现。

一般我遇到这种话的时候,都是用“您说的对”来面对,因为他们本来也不是跟我讲道理的,而且人家也不想听我讲道理,只想讲自己的道理。他们的沟通是单方面的,只要表达,不要接收,我呢,就成全一下好了。



大白的小美生活


您好,我试着回答一下这个问题,除了接受客观上就某一件事因为做错得到对方的质疑之外,对于一味地质疑你,表达毫无疑问说读书无用,此一问其本身不就不值得去去反驳。

但要有一定的理解来应对质疑,进而保证继续前行不受干扰,进而更加热爱读书,热爱生活,取悦自己。

一,首先是如何应对这个态度,我认为要心平气和的区分对象来解决。

1.长辈,可能是气话这样说,长辈对于我们晚辈的期望和我们达到的高度有不小的距离,会对付出的教育培养有所失望。这种情况只有默默的承受,承担一定的压力,韬光养晦,持续努力,总有一日会破茧成蝶,证明自己,用行动破除质疑。

2.同辈和晚辈,更不要在言语上进行过多的反驳。用实力和行动击垮他。如果高声喊叫能够解决问题的话,毛驴早就统治这个世界了。

二,倾听发,当忍耐三思,平心暗想。要知道,理论知识确实需要经过和实践融合才能形成合力,输出人们对物质精神所谓有用的支撑。所以对于别人的质疑,一方面给予谦虚的接受,本身面对自己,我们又没有任何损失,区区几句话可以真正的打击到咱们吗?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继续奔跑吧朋友。


风月同天盼春来


你读了这多书,说明你文化很高,遇到“农村里的”说,聪明的你最佳方案是不反驳。他如果胡说八道,你反驳有何用?“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他如果有理有据,证明他说对了,你只能认理认错,越反驳越显得自己无能,岂不丢面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