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碧江:扶貧項目“產建同步”復工 搬遷群眾就近就業增收


碧江:扶貧項目“產建同步”復工 搬遷群眾就近就業增收

扶貧產業是確保群眾持續增收的重要支撐。碧江區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積極推動區內重點扶貧項目裕國(銅仁)香菇生產加工項目復工復產,並組織易地扶貧搬遷群眾進入香菇種植基地發展生產,力保搬遷群眾疫情期間收入不減,全力實現產業發展、脫貧攻堅鞏固提升雙贏發展。

碧江:扶貧項目“產建同步”復工 搬遷群眾就近就業增收

裕國(銅仁)香菇生產加工項目種植基地

連日來,在裕國(銅仁)香菇生產加工項目種植基地,數十臺工程車在工地上來回穿梭,項目建設方正在全力以赴加緊施工搶進度,力爭按原定目標完成食用菌種植大棚建設。

"我們計劃3月底要完成400個大棚建設,目前已經建了220個。正式復工後我們首先是加派人員,現在施工人員達到了220人左右,機械設備增加到了31臺,我們要把浪費的時間搶回來。”裕國(銅仁)香菇生產加工項目承建方項目經理趙英男說。

碧江:扶貧項目“產建同步”復工 搬遷群眾就近就業增收

裕國(銅仁)香菇生產加工項目施工現場

同時,為不耽誤香菇種植時機,在已建設好的大棚內,碧江區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正組織人手將培育好的菌棒上架。

“按照生產要求,我們邊培訓邊上架邊生產,爭取把前期因為疫情耽擱的時間搶回來。目前已經上架了24個棚,近23萬棒,餘下的50萬棒爭取在20天之內完成。”碧江區農業農村局副局長黃鵬介紹。

碧江:扶貧項目“產建同步”復工 搬遷群眾就近就業增收

培訓現場

菌棒上架的產業工人大部分是來自碧江區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的搬遷戶。在脫貧攻堅過程中,碧江區作為銅仁市主城區,承接了來自沿河、印江、松桃三縣的12000餘戶50000名搬遷群眾。為解決他們的就業問題,碧江區依託優質的農業資源和生態優勢,引進了湖北裕國菇業有限公司,與政府平臺公司銅仁緯源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共同投資,成立子公司銅仁源盛菇業有限公司,在滑石鄉建設集菌棒栽培、食用菌精深加工、冷鏈物流、菌棒再生資源回收處理於一體的食用菌全產業鏈生產基地,並按照“政府+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帶動搬遷戶和貧困群眾以進入基地就業和創業的方式增收。

碧江:扶貧項目“產建同步”復工 搬遷群眾就近就業增收

培訓現場

“我們第一年採取免租的方式承包給易地扶貧搬遷群眾、貧困戶以及提供土地流轉的群眾,免費提供技術指導,能保障一個大棚有2.4萬元以上的收入。”銅仁市緯源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曹永汁告訴記者。

復工復產的號角吹響以來,碧江區積極動員搬遷群眾進入基地就業。在相關部門的動員下,2019年6月從沿河縣官舟鎮新場村搬遷到碧江區的陳軍,成了香菇種植基地的第一批大棚租賃戶之一。

“技術上有指導,我們沒有風險,就是提供勞力,這一季做得好就一直在這裡做下去。”碧江區易地扶貧搬遷群眾陳軍說。

為解決種植過程中的用工問題,碧江區還組織種植戶以10人為一組進行聯合經營,在需要多個勞動力的時候大家就互相幫忙,共同生產。在只需要少量勞動力的時候,就輪流上工。這樣既節約了成本,也讓種植戶有了更多生產之外的時間。

碧江:扶貧項目“產建同步”復工 搬遷群眾就近就業增收

香菇大棚

“目前,我們是十個人為一組,每一戶包了一個棚,每年最少有2萬元的收入。平時上班地點離家近還可以照顧小孩,香菇的生產週期穩定,業餘時間還可以乾點其它活。”碧江區易地扶貧搬遷群眾謝勇說。

截至目前,已有191戶易地扶貧搬遷戶、30餘戶土地流轉戶與公司簽訂了大棚租賃協議。為讓項目儘快發揮更大效益,帶動更多群眾就業增收,碧江區成立了技術、生產、建設等專班進駐項目基地,統籌和協調項目建設及香菇生產。按照規劃,將在年底完成3000個香菇種植大棚的建設任務。

據瞭解,裕國(銅仁)香菇生產加工項目總投資3.5億元,分為香菇菌棒生產、香菇種植、香菇加工三個組成部分,項目佔地3262畝,建設食用菌大棚3000個,總建設工期為兩年。

碧江區融媒體中心記者 曾江 曾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