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30 購房者要小心的購房陷阱(純乾貨)

買房子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一個好房子才足以承載幸福的家。旁觀者清,當局者迷,在購房時,很多人都懷著激動心情,以至於忽略了購房所暗藏的陷阱。從選房到購買,每一步都要小心謹慎。想要防止買房過程中受騙,就必須事先了解買房常識。買房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以下幾個陷阱。

購房者要小心的購房陷阱(純乾貨)

圖片來自於網絡

購房者要小心的購房陷阱(純乾貨)

圖片來自於網絡

陷阱一:精裝修陷阱

開發商為了將房子賣出去,會將樣板間裝修的豪華、誇張,但其實看上去非常的耀眼、華貴的照明燈!

此處一定要問“交樓的實際標準是什莫,和樣板間相同嗎?”

另外,在簽約時,特別是籤裝修條款的附件時,要儘可能詳盡,購房時應與開發商詳細約定裝修項目及其標準,以及品牌、價格或相應的檔次、顏色、規格、工藝等。這樣萬一日後發生糾紛,才有據可依。

簽約時一定要核對交房標準與合同是否一致。

陷阱二:配套陷阱

不少人購房是帶有明確的目的性的,例如有人看重學區、有人看重醫療及商業配套等,這些都與生活息息相關。而不少開發商會在廣告中把一些規劃還未確定的配套寫入其中,有的配套明知不可能實現,也是大肆宣傳,對購房者造成誤解。

因此購房者在買房時,務必自己確認哪些配套將落實,目前配套有哪些,才可以下手,千萬不能輕易相信開發商的承諾。因為,買房不是一件小事,如果買房時不瞭解清楚,後果就是入住後的妥協或者與開發商的糾紛,開發商是不會為沒有寫進合同的承諾承擔責任的。

陷阱三:規劃陷阱

小區規劃,是城市規劃的一部分,一般小區正在建的時候,周邊的環境可能還未變,或許是草地、公園、河流之類的,但長期規劃可以涉及的臨近房屋修公路、鐵路、建工廠、附近高層建築等,產生大量的噪音或空氣汙染。

不要相信離路有1000米之類的,中間有綠化帶之類的隔音,因為事實上這點距離和綠化帶對噪音起到作用很小。

要注意看規劃局網站的公示和一些規劃變動之類的信息。

陷阱四:售樓部沙盤陷阱

當你進入售樓部看房,第一件事肯定是看沙盤,沙盤一般會顯示小區位置,房屋距離,綠化面積等。但能引起我們注意力的是,綠化面積很多,房屋距離很遠,但你要知道,沙盤並不是按同等比例縮小的,他們會把一些配套景觀變大,房屋相對縮小的,如果臨近鐵路、工廠之類的,在沙盤上可能是一片綠地,讓人看著就舒服。

陷阱五:價格優惠陷阱

房地產行業流行一句話:"客戶不會因房子好而買房,只會因為覺得佔了便宜才買房。"所以,很多公司都推出一些活動,如:當天排號就會有二房二萬,三房三萬之類的優惠,一般情況下,這種優惠隨時都有,只不過讓你減少考慮,快速定房的一種手段。

買房時,不要把優惠看成決策買房的因素,因為價格可以隨時提上去再優惠,讓你覺得佔了便宜又買到了高品質房,這其實和平時買東西一樣,優惠多了就覺得可以買。事實上,還不如一些沒優惠的房源。

陷阱六:"五證"陷阱

一個合法正規的房地產開發商,必須具備齊全的"五證"、"二書"。但在實踐中,有些開發商(售樓人員)為了掩蓋虛假情況,經常找藉口不出示這些文件的原件,要麼說正拿著相關文件在報批某項手續,要麼就說文本放在離售樓處很遠的公司本部,這時購房者就要注意了。

陷阱七:使用年限陷阱

目前,中國的物權法規定土地使用權年限為70年,而很多購房者常常會對這個年限產生誤解,認為這個70年就是從自己籤合同的那天開始計算的,而很多開發商往往都會利用購房者的這種誤解來欺騙購房者,所以,購房者一定要了解,這個70年其實是從開發商從政府手中籤下土地使用合同的時候開始算的。

陷阱八:合同陷阱

一般情況下,購房合同時經政府部門審查過的格式合同,但很多開發商都會要求在購房合同上的空白地方簽訂補充條款,或在購房合同之外籤補充協議,以表明由於某些特定圓心造成不能按期交房的免賠責任等,這些都會損害到購房者的利益,所以,購房者在籤合同之前一定要看清楚補充協議的條款,看看是否對自己的利益造成影響。

陷阱九:物業管理陷阱

有時開發商會強迫業主接受其指定的物業管理公司的服務,當遇到這種情況時,在簽訂房屋買賣合同時,當看到開發商指定的物業管理公司服務超出一年的,應提出反對意見,因為這屬於不合理的違反購房者意願的附加條件。

購房者要小心的購房陷阱(純乾貨)

圖片來自於網絡

以上是為大家盤點的買房常遇到的"縮水"陷阱,最後提醒購房者,買房不比買菜,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一切以合同為主,眼見為實,相信品牌的力量,還您溫馨的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