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1 沒有時間觀念的孩子,都是媽媽慣出來的!

沒有時間觀念的孩子,都是媽媽慣出來的!

本文無錄音

如需收聽,戳此圖片

就可收聽唯美的內容音頻

來源:小樓老師心理課(ID: xiaolouxinli)

没有时间观念的孩子,都是妈妈惯出来的!

有個朋友說,每天早上起床就像在打仗。

老公上班遠,通常來不及吃早餐就去上班了。

她起床以後把早餐蒸上開始催孩子起床。

好不容易催起床了,孩子還要在床上呆幾分鐘,她又要催著他穿衣服。

穿上衣服以後催刷牙,催洗臉,然後催著孩子坐上餐桌。

接著催吃飯。

有時實在來不及,會把早餐給他打包在路上吃。

但是這種方式她頗不放心,因為不知道孩子吃了沒有,有好幾次孩子放學回家後,她發現孩子早餐原封不動擱在書包裡。

吃完早餐催孩子拿書包,穿鞋,再催孩子出門坐校車…….

每天早上各種“催催催”讓她精力在一早就消耗大半,到她上班的時候,情緒已經很差。

我記得曾看一位美國心理諮詢師說過,

現代人常常過度使用一個詞:趕快。

因為我們生活在一個“什麼都來不及了”的世界中。

似乎每一件事情都有緊迫的“截止日期”,這種焦慮一直在我們生活中氾濫。

當然,我們也會把這種焦慮傳給孩子。

没有时间观念的孩子,都是妈妈惯出来的!

朋友只有一個小孩,每天早上都忙得不可開交,這位心理諮詢師每天早上簡直就是噩夢——

她有5個學齡期的孩子,而且這5個孩子分別在不同的學校上學。

為了讓孩子們準時到學校,她每天早上用盡全部力氣應對每一個孩子。

她常說的幾句話就是:

趕快!不然要遲到了!


快吃早餐!


別和我說這個,你給我快點!


你怎麼還沒穿襪子!

如果早上孩子們之間沒有發生矛盾還好。

有時孩子們還會在這個混亂的時刻發生爭執,比如誰撞了誰,誰又搶了誰的杯子,誰把最後一塊餅乾吃了,甚至莫名其妙打起來…….

幾年下來,她越來越沮喪。

催促不僅沒有什麼效果,還常常讓孩子們變得更煩躁,更懊惱,有好多次幾個孩子都哭哭啼啼走進車裡。

到底是哪裡出了錯?

有沒有一種辦法可以不催促孩子,還能讓他們自己把握時間?

没有时间观念的孩子,都是妈妈惯出来的!

這位諮詢師媽媽突然發現確實是自己犯了一個大錯。

當她在催促孩子的時候,她“越界”了。

她把孩子的問題,變成了自己的問題。

想明白這一點之後,她決定把孩子的責任還給他們。

她當天晚上對孩子們宣佈,第二天一早7:10 她就會開車離開住處,絕對不會再等任何人,如果有人因為自己起來晚了或者耽誤了沒上車,她不會等。

第二天早上三個女兒按時上了車,兩個兒子因為打鬧耽誤了時間。

她真的沒有等他們。

等她送完女兒們回家,兩個兒子正氣乎乎坐在沙發上,對她抱怨上學遲到了。

她只對他們說:

遲到那個人不是我,我只能負責把你們送去學校,而準時上學是你們的責任,但是我相信你們明天能做得更好。


我建議你們頭一天把書包和衣服準備好。


6:30起床, 6:45能夠坐在餐桌前吃早餐。


7:05往車庫走。這樣你們就能在7:10坐上車準時出發了。

當天,這位媽媽主動給老師打電話說明了自己教育孩子的情況,老師表示非常支持。

没有时间观念的孩子,都是妈妈惯出来的!

把責任還給孩子其實也被很多教育人士認可。

美國有一箇中學校長給家長們的信,曾在Facebook上廣為流傳。

他告訴家長們學校有一條規定——

不許家長幫孩子拿他們忘記帶到學校的作業,午餐,運動服等物品。

没有时间观念的孩子,都是妈妈惯出来的!

規定上寫:

如果你想把兒子忘記帶的午餐、書籍、作業、用品等拿給你的孩子,停!

請轉身走出這棟大樓。

你兒子會在沒有你在場的情況下學會自己解決問題。

孩子自己忘記帶東西,不許家長們專門送給他們。

忘記帶午餐,很好。

餓一頓你會記住,如果你不想餓肚子,就想想怎麼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和同學們分著吃;

忘記帶書,很好。

想辦法去借,或者自己回家補上這堂課。

每個人應該為自己的事情負責,做不好就得自己承擔後果。

這才是父母應該給孩子傳遞的理念。

催促不僅給父母和孩子製造了緊張情緒,還在給孩子傳遞一個信息:

我對你沒信心,我必須要一直監視著你,不斷提醒你做每一件事,你才能按時做完。

難怪常常能見到這樣的搭配——一個沒有計劃的孩子,和一個嘮叨催促的家長。

没有时间观念的孩子,都是妈妈惯出来的!

父母若想提醒孩子注意時間,可以用以下幾種方式,不必一直催促孩子。

一、將“趕快”變成“我希望”

比如:趕快,我們還要去下一個地方。

變成:我希望我們能在半個小時後到下一個地方,我們車程有15分鐘,所以現在差不多要去停車場了。

二、給孩子提供選擇

比如:如果我們10分鐘內就能出門,我們看電影就不會遲到。如果不能,要麼只能少看前面一段,要麼只能明天再看了。

直接提醒孩子行動太慢的後果,但是這種提醒最好能夠讓孩子自己去想後果。

比如:如果今天你10點還沒有到培訓班,會發生什麼事情呢?

讓孩子主動思考遲到的後果。

對於已經能夠認識時間的孩子,也可以直接用時鐘或者手錶提醒他,讓他看看時間。

如果還能進一步引導孩子自己想辦法按時完成該做的事情,會更好。

引導性的提問可以是這樣的:

你有沒有想過,有什麼辦法能讓自己在7:10就出門?

其實當父母不再把孩子磨蹭的問題當成自己的問題,自己狂躁和沮喪的情緒就會減少。

當父母負面情緒減少的時候,孩子更容易冷靜,他們的負面情緒也會減少。

孩子不再被負面情緒影響,他們自己的行動就會更有效率。他們也更容易專注於解決自己的問題。

没有时间观念的孩子,都是妈妈惯出来的!

也許你還想看:

作者:小樓老師,擅長兒童發展心理學、婚姻家庭治療領域。個人公眾號:小樓老師心理課(ID:xiaolouxinli), 分享心理學知識在婚姻家庭、兒童發展中的運用。

推薦一個非常好的公號

這個號沒有控制,沒有說教

只以溫柔的、和平的心理學專業知識

陪伴每個媽媽和孩子成長

長期徵稿,尤其歡迎心理學類的情感剖析文和育兒文,稿費400元-5000元,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商務合作請聯繫微信:Aten220621

↙↙↙戳這裡,每天選3名讀者送出299元大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