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宦官名将杨思勖

宦官名将杨思勖

一般来说,宦官被阉割了,半男半女,萎靡变态者居多,不过,有些人,雄性特性超强,即使是割了老二,仍然强悍,因此,在历史上的宦官中,出了不少武将,其中,还有名将,包括:杨思勖、李常杰、童贯、郑和等等。

宦官中的名将,首推唐帝国的杨思勖(音XU,四声)。

杨思勖,654年到740年,活了八十六岁,罗州石城县(今广东廉江,位于广东的西部,与广西接壤,可以认为他是广西人)人。

幼时,因家贫,被卖给杨姓宦官,阉割后,在宫中服侍。长大后,甚为强健,史书记载,“思勖有膂力”。

707年,唐中宗在位期间,太子李重俊,不堪忍受韦皇后、安乐公主、武三思的欺凌,联合左羽林大将军、靺鞨酋长李多祚,矫诏起兵,率领三百多禁军官兵,杀武三思,然后杀进宫中。那位宠信韦皇后、安乐公主、武三思的唐中宗,登上皇宫城的城楼,与李重俊等人对峙。

正在相持不下,皇宫城中杀出一员勇将,直扑敌阵,手起刀落,斩了李多祚的女婿、羽林中郎将、胡人野乎利,叛军为之气夺。

此人正是五十多岁的老将杨思勖。唐中宗趁势在皇宫城上向叛军喊话,分化瓦解,叛军立刻调转矛头,杀李多祚,太子李重俊逃走,后来也被杀了,乱平。杨思勖一战成名,唐中宗将他越级提拔为行内常侍,品级为银青光禄大夫,是从三品的高官,这是当时宦官能达到的最高品级。

三年后,唐中宗忽然病亡,韦皇后和安乐公主失去靠山,又一位皇子李隆基趁机起兵反抗韦皇后,这一次,杨思勖审时度势,站在李隆基一边,协助李隆基诛杀了韦皇后和安乐公主。李隆基帮助其父即位,是为唐睿宗。

李隆基即位后,为唐玄宗,他刚一即位,714年,安南发生叛乱,当地豪强梅玄成,率众造反,控制了安南各州,叛众达几十万,朝廷震动。唐玄宗派军事才能出众的杨思勖前往平乱,开了中国历史上宦官出征的先例。杨思勖赶到广西,在当地招募了十万人,然后,大举南下,与梅玄成交战,一战而擒梅玄成,将他阵前斩首,安南乱平。杨思勖杀叛众甚多,他将所杀叛众筑为“京观”。

724年,五溪地区(今湘、贵、川交界地区)发生以獠人酋长覃(音QIN,二声)行璋为首的叛乱,因杨思勖熟悉在南方作战,唐玄宗再派这位年近七旬的老将出征,杨思勖马到功成,一举平乱,杀叛众三万余人,生擒覃行璋。以此战功,杨思勖晋升辅国大将军。

725年,杨思勖随唐玄宗封禅泰山,又晋升为骠骑大将军,封为虢国公。唐太宗规定,宦官最高不得超过从三品,而骠骑大将军为从一品,打破了唐太宗的规定,可见杨思勖战功之大。

726年,邕州(今广西南宁)发生以梁大海为首的叛乱,老将杨思勖第三次出征南方,擒获梁大海等叛众三千余人。

728年,泷州(今广东罗定)发生以陈行范等人为首的叛乱,杨思勖第四次出征,率南方的十万兵马征讨,击败叛众,陈行范逃入山区,藏身洞中,杨思勖穷追不舍,终将其擒获斩首。

杨思勖性情刚烈,凶狠残忍,治军威严,部下偏裨将领汇报军事时,对他都不敢仰视,战战兢兢,所以他用兵时将士用命,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兵锋犀利。他对待俘虏异常残酷,因而敌人都望而生畏,望风披靡,这也使得他屡屡在平叛中取得胜利。

杨思勖对皇帝忠心耿耿,对宦官同事,则完全不放在眼里。当时另一位名将、幽州节度使张守珪,长期镇守幽州,将境外的契丹打得服服帖帖,但是,有一次,张守珪的部将擅自出击,吃了败仗,这本是一件小事,于大局并无妨碍,但是,一心想成为宰相的张守珪一时糊涂,竟然瞒报,并且谎称大捷,将士们议论纷纷,流言传到朝廷,唐玄宗派亲信宦官牛仙童前往调查事实真相,张守珪用重金贿赂牛仙童,牛仙童遂帮他瞒报。一年后事发,名将张守珪声名尽毁。唐玄宗恼恨牛仙童辜负了他的信任,并且也恼恨牛仙童因贪财受贿而将此事处理得如此不可收拾,毁了一员名将,遂命杨思勖杀之,杨思勖将牛仙童绑起来,以残忍方式杀害。

张守珪以前镇服契丹有功,唐玄宗只是将他贬为括州(在今浙江,当时是蛮荒落后之地)刺史,就了结了此事,不过,张守珪心情压抑,于740年去世,年五十七岁。张守珪比唐玄宗大一岁。安禄山、史思明都是张守珪的部下,安禄山并且还是他的义子,张守珪去世后,一直很欣赏他的唐玄宗,开始提拔其义子安禄山,安禄山开始崛起,如果张守珪能再多活一些时候,就不会有安史之乱了,中国历史就将改写,不会有后来的混乱了。

唐初,沿袭北魏北周旧制,在重要边镇布置重兵,以各路总管率领镇守;以后,总管改称都督,比如,幽州都督;唐玄宗时期,都督改称节度使,在全国边疆地区设立平卢、范阳、河东、朔方、陇右、河西、安西、北庭、剑南、岭南共十镇节度使。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后,兵力、财力雄厚的边镇各节度使演变为藩镇,与朝廷对抗,东亚大陆的北方陷于长期混乱,后来北宋建立,也未能从根本上改变这一局面,直到被金、元所灭。

740年,杨思勖病逝于长安翊善里私宅,年八十七岁。杨思勖虽然带兵严厉,但是赏罚分明,非常公平,并且,南征平乱四战四捷,是忠心报国的常胜将军,因此,他去世时,不少唐军将士闻之哭泣。

五十年代,西安东郊纬十街南侧,东方厂家属区一带,发现了杨思勖墓,有壁画二十余幅,还有描金石刻武士俑。唐帝国东都洛阳附近的龙门石窟中,有纪念上柱国虢国公杨思勖的文字,文中称赞他,“横行边檄,追马援之功”,将他比作平定交趾之乱的东汉名将马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