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4 掌握人工種植技術,種出風味奇鮮、營養豐富的羊肚菌

掌握人工種植技術,種出風味奇鮮、營養豐富的羊肚菌

羊肚菌風味奇鮮、清香、口感爽嫩,且營養豐富,富含蛋白質、多糖肽、碳水化合物、多種維生素和20多種氨基酸及微量元素;此外,還有補腎壯陽、補腦、提神、增強人體免疫力的功效,是目前市場上非常昂貴的一種食用菌。現將其種植技術介紹如下。

種植品種和時間

該示範基地種植的羊肚菌品種是從昆明引進的“六妹”羊肚菌,種植時間為10月~次年3月。

播前準備

1.地塊選擇。栽培地要求水源充足,環境清潔、空氣清新、水質無汙染,地勢較平、水電便利、交通方便,農藥殘留成分較低的弱鹼性至微酸性紅、黃、黑沙壤土,輪閒或生荒地更為理想,不易積水。

2.整地、搭棚、布管。打地前撒1層石灰,每667平方米(1畝)用石灰50千克左右(根據土壤酸鹼度適當調整用量)。用旋耕機將地翻1~2次,清理石塊、雜草及其他植物根莖後再太陽曬地至少3天。採用簡易“U”形拱棚種植,拱棚長45米、寬6米、高1.8米,用竹竿搭建簡易平棚,單個平棚面積須小於1334平方米(2畝)。在栽培地排好水管,外圍水管規格為主管PVC75、分管PVC50、滴灌PVC32。播種前2天完成作畦,畦面寬0.6米,間距0.3~0.4米,畦間溝深0.3米。在距畦面邊緣25釐米處分別用鋤頭理出兩條寬10釐米、深不低於5釐米的播種溝。

掌握人工種植技術,種出風味奇鮮、營養豐富的羊肚菌

播種

1.備好菌種。每667平方米用菌種量200千克左右。用小刀將菌種從塑料菌種袋中掏出,放在塑料桶中、捏碎、並用濃度為0.5%的助發劑液浸泡、混合均勻,備用。注意菌種運到栽培地後應當天種植,若有剩餘必須分散存放於10℃以下環境(存放不超過3天),以防高溫破壞菌絲生長活性。

2.播種。將畦面上的播種溝用水灑溼,保持土壤潮溼,然後在播種溝內撒1層菌種。每667平方米用種量約200千克。播種後覆土3釐米厚。覆蓋的土壤必須無雜草、無石塊、具有團粒結構、通透性好、保溼性強。覆土後撒草木灰,每667平方米250~300千克。

田間管理

1.安裝滴灌管帶及噴頭。安裝滴灌管帶,每667平方米水管用量1000米,順著播種溝安裝噴頭。“U”形拱棚外選用立式噴頭,安裝於兩個拱棚之間,每隔4米安裝1個立式噴頭,立式噴頭高度1.85米,用於噴水降溫、增溼。

2.澆種水。播種2~3天后菌絲開始萌發,必須澆透水1次,使畦面土壤含水量達到60%~65%,促使初生菌絲迅速生長,此階段對後期分生於孢子產生量起到決定性作用。

掌握人工種植技術,種出風味奇鮮、營養豐富的羊肚菌

3.擺放營養袋。待畦面形成乳白色“鹽霜狀”分生孢子層時,每667平方米擺放羊肚菌專用外源營養袋1500袋以上。擺放前在播種溝上噴灑濃度為0.5%的助發劑,將營養袋用小刀劃2~3釐米橫口2條(或用木板釘8~12個釘子做成釘耙拍打一下開孔)後襬在土壤表面,將有開口一面緊貼地面(開口一面必須充分接觸地面上的白色菌霜,以使羊肚菌菌絲快速回長)。

4.覆膜。放置營養袋後立即覆膜,選擇規格為120米×0.008毫米、保溫、保水、不易長草的黑色地膜,每667平方米用量5~6千克。此階段土壤含水量必須達到60%~65%。

5.移除營養袋。營養袋擺放40~50天(視各栽培地空氣和5~10釐米土壤溫度而有所不同)後,觀察到袋內培養料絕大部分開始感染、變色或看畦表面分生孢子已開始消退時,及時揀出營養袋。當第2次返起的分生孢子消退時,說明羊肚菌菌絲已由營養生長轉化為生殖生長,此階段土壤含水量須達60%~65%。下雪、霜和雨時,須防澇。

6.催菌處理。當菌床菌霜消失,土壤溫度達8~11℃、空氣溫度達15℃時,及時澆透水催菌1~3次。

出菇管理

1.不同地區的管理方式。(1)多雨地區:大棚下面加蓋簡易“U”形小拱棚遮雨或擋雪;小拱棚頂部遮擋塑料薄膜,兩側距離地面0.3米位置必須保持通風,長寬與畦規格相同。(2)空氣潮溼風小地區:提早掀膜通風,增加氧氣。(3)空氣乾燥、風小地區:出菇後,膜上開孔通風,每間隔0.3米打1個直徑3釐米的小孔,每畦打孔2排。

2.光照。出菇期需要光照條件為七分陰三分陽,子實體生長期間需要80%廕庇度。如光照過強,產生原基少,且子實體頂部易灼傷、受損,易產生畸形菇、產量低,並對菌床菌絲有一定殺傷力;光照過弱,通風透光差,子實體易被木黴等寄生,造成子實體品質下降,產量降低。

掌握人工種植技術,種出風味奇鮮、營養豐富的羊肚菌

3.溼度。

現原基後,以調節空氣溼度為主,保持表土溫潤、土壤含水量為40%~50%,空氣相對溼度為80%~95%。

4.溫度。保持土壤溫度在13℃以下,氣溫16~20℃。若氣溫高於20℃低於25℃時,每天噴霧化水5~10次降溫,每次2分鐘。

病蟲害防治

通過選用優良菌種、保持環境清潔衛生、創造適宜羊肚菌生長的環境條件等農業措施,可以減少病蟲害發生。發現蟲害後可採取物理防治方式,如黃板誘殺菌蠅、菌蚊;糖醋液誘殺果蠅、小地老虎;頻振式殺蟲燈誘殺蛾類和雙翅目成蟲等。也可以使用植物源農藥和生物農藥等防治病蟲害,如用苦楝葉煮汁噴施菇場,在畦上潑澆1%茶籽餅水,防止蚯蚓為害。

採收包裝及貯藏

1.採收標準。遵循適時採收、採大留小的原則。採收過早,產量低,直接影響收益;採收過晚,影響品質,價格低。一般子實體出土後10~20天成熟,菌帽顏色由深灰黑色變成淺灰色或褐黃色或黑色(菌帽顏色因菌株、氣候、光照等不同而有所差異),菌蓋表面蜂窩狀凹陷充分伸展,菌蓋長5~8釐米時(菌帽長度因菌株、土壤養分、生長髮育條件等不同而有所差異),菌柄純白色但未變黃,此時肉質結實、肥厚、質量重、菌柄明顯短於菌蓋,是鮮售菇採摘最適期。

2.分級、包裝。(1)產品分級。商品菇為菌柄+菌帽長度8~13釐米、菌柄偏白、菌帽長於菌柄、無黴變、無畸形、菌帽長圓錐狀;次品菇為子實體灼傷、畸形、菌帽短圓狀、菌柄發黃、黴變。(2)包裝。冰袋必須完全凍硬,包裝前用吸水紙包裹冰袋,以免其表面水分直接接觸羊肚菌。10千克泡沫箱一般裝9~12個冰袋,1層冰袋1層羊肚菌交叉放,泡沫箱內儘量裝嚴實不留空隙,以免在運輸過程中因抖動而損壞產品。

3.冷藏保鮮。羊肚菌鮮品的冷藏設備有冰箱、冰櫃、冷庫、冷藏車等。冷藏溫度控制在2~4℃,可貯藏7~10天。

(摘自《雲南農業》任俊/文;網絡/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