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傘花”裡的“致富經”——看水城縣大力發展食用菌產業助農增收

“小傘花”裡的“致富經”——看水城縣大力發展食用菌產業助農增收

“小傘花”裡的“致富經”——看水城縣大力發展食用菌產業助農增收

開心採摘新鮮蘑菇。

□屠 琪 陳江南

如果說鄉村美了,是“面子”上的榮譽。農民富了,才是“美麗鄉村”的根基。為此,水城縣緊緊圍繞發展農業產業做文章,緊抓產業興旺“牛鼻子”,因地制宜,不斷進行著新的嘗試。

結合較大的海拔差和階梯式溫度差異的實際,水城縣充分發揮“冷涼”氣候資源優勢,將食用菌產業作為全縣決戰脫貧攻堅的主要短線產業之一。

選擇溫高地區種植市場收益大、效益好的黑皮雞樅菌及茶樹菇,中溫地區種植姬菇、平菇、秀珍菇,相對低溫區種植香菇、羊肚菌等適宜的栽培種類。

走進水城縣冷鏈物流中心氣調保鮮庫,七八名工作人員正忙著將一箱箱打包好的黑皮雞樅菌裝上冷庫車。很快,這批食用菌將出現在貴陽、廣州、深圳等地市民的餐桌上。

“我們每天平均銷售食用菌10萬斤左右,其中香菇銷量最大,貴陽的冷庫車天天來拉。”貴州省康群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銷售部經理馬關豔一邊忙著登記,一邊說。

通過對接貴陽、重慶、昆明、深圳、廣州等銷售市場。目前,該公司已與7家省內外經銷商簽訂銷售合同,預計到明年,食用菌的銷量一天可達25萬斤。

同時,為確保食用菌的質量,公司採取基地採摘、分揀、冷庫物流的發貨方式,以最快的速度全程冷鏈到全國各批發市場,讓食用菌可以保質保量存放10天左右。

在位於楊梅鄉姬官營村的水城縣菌種場,氣氛同樣熱火朝天,忙碌不停,生產車間裡不斷傳來機器拌料的隆隆聲……

工人們在菌棒生產線上不停的操作,金黃色的木屑通過淋水、攪拌、裝袋、貼透吸貼、滅菌、接種等工序,做成合格的菌種棒,源源不絕地“走”下生產線,進入菌種場裡的標準化養菌棚。

“我們現在每天都是滿負荷生產,一天能有30萬棒,現在接好種就往後面這個標準化養菌棚裡擺放。像這樣的標準化養菌棚,一共有60個,總共能擺放1000萬棒菌孢。”貴州省康群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說。

作為水城縣食用菌產業發展的重要節點,水城縣菌種場負責了全縣13個鄉鎮27個基地的菌棒供應。

從接種到菌棒,從木屑到菌菇,水城縣菌種場內的一套套菌棒設施設備和一條條繁忙的加工生產線成為了該縣食用菌產業發展的“魔法棒”。

如今,擁有8000萬棒生產力的菌種場,已研發出7類品種,19條生產線上日均生產量達15至20萬棒,產值達到8960萬元。並不斷擴大生產規模改進生產工藝,為全縣的食用菌產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讓小小菌菇實現更大的發展。

來到菌種場的研發室,冰箱內儲存的多支裝有液體的試管引人注目,區別於大塊頭的菌袋,貴州省康群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恆偉稱它們是整棟菌種大樓的“心臟”。

“這是一級菇的菌種,一支試管產出的香菇市場價值是140萬元,可以分裝10瓶800升的液體培養罐,為了提高產品的附加值,我們以液體接種的研發為突破,既縮短了菌棒培養週期,又可做反季節的高質量黑皮雞樅。”劉恆偉解釋道。

作為水城縣農投集團旗下的貴州省康群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主要負責水城縣食用菌發展和銷售。覆蓋水城縣13個鄉鎮,佔地面積1308.255畝,種植食用菌1075萬棒,年產食用菌4400噸,生產基地可解決3434人就業,人均增收1.03萬元。

隨著生產規模的不斷擴大,食用菌產業惠及更多群眾。目前,僅在水城縣菌種場已帶動280餘人就業,其中貧困戶92戶,人均增收2.88萬元。

此外,覆蓋水城縣18個基地上的香菇已售賣630萬公斤,產值6000多萬元,食用菌產業已成為水城縣農業產業扶貧中的一項重要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