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5 【氣象科普】認識我們身邊的天氣

天氣與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許多人每天都在廣播、電視或網絡上關注天氣預報,因為天氣的陰晴雨雪直接影響著我們的日常生活。例如,冰雹會毀壞莊稼;雷雨可能對我們的生命構成威脅;暴雨會造成城市內澇和山洪、地質災害等次生災害;低溫冰凍天氣將給交通運輸帶來嚴重影響。

要想進一步瞭解天氣,我們首先要弄清楚一些概念。天氣是什麼?天氣現象包含哪些自然現象?天氣系統是什麼?現在為您逐一解答這些氣象問題。

天氣是指一定區域短時段內的大氣狀態(如冷暖、風雨、乾溼、陰晴等)及其變化的總稱;天氣現象是指在大氣中發生的各種自然現象,即某瞬時內大氣中各種氣象要素(如風、雲、霧、雨、雪、霜、雷、雹等)空間分佈的綜合表現。天氣系統通常是指引起天氣變化和分佈的高壓、低壓和高壓脊、低壓槽等具有典型特徵的大氣運動系統,各種天氣系統都具有一定的空間尺度和時間尺度,而且各種尺度系統間相互交織、相互作用,許多天氣系統的組合,構成了大範圍的天氣形勢,半球甚至全球的大氣環流,從而形成各種各樣的天氣現象。

1、天氣現象分類

大家最關心的天氣現象主要有以下5類。

降水現象:根據降水物的形態可分為液態降水、固態降水和混合型降水。液態降水包含雨、毛毛雨、陣雨等;固態降水包含雪、冰粒、米雪、冰雹等;混合型降水包含雨夾雪、陣性雨夾雪等。此外,根據降水性質,降水現象又分為陣性、連續性和間歇性降水三種類型。

地面凝結和凍結現象:是大氣中水汽直接在地面或地物表面及低空的凝結物,如霜、露、霧、霧凇等,是另一類降水現象,又稱為水平降水。中國氣象局地面觀測規範規定,降水量僅指的是垂直降水,水平降水不作為降水量處理。

視程障礙現象:包含霧、吹雪、霾、沙塵暴、揚沙、浮沉等,使空氣水平能見度變差的現象。

雷電現象:包含雷暴、閃電。

其他現象:包含大風、龍捲、積雪、結冰等。

2、貴陽常見的天氣現象

晴天:指天空的總雲量不足一成,貴陽的晴天日數較少,全年平均晴天日數只有17.8天。

多雲:老百姓常常將多雲理解為天空中雲量很多,故看不見太陽,其實多雲是指天空總雲量為3~8成,同樣是陽光明媚的。

陰雨天氣:表示天空總雲量為8成以上,或者伴隨降水發生,在貴陽由於受特殊的地形和天氣系統的影響,全年平均陰雨天氣日數有235.1天,接近全年的2/3。

暴雨:氣象上規定24小時降水量達50毫米或以上的雨稱為“暴雨”,貴陽年平均暴雨日有2.7天,主要集中在5到10月,其中以6月暴雨日數達到最多。

霧:霧是指空氣中懸浮著大量的微小水滴,使大氣水平能見度小於1000米的天氣現象,氣象上按水平能見度距離將霧的等級劃分為5個標準。能見度在1~10公里之間為輕霧,低於1000米為霧,200~500米之間為大霧,50~200米之間為濃霧,不足50米為強濃霧。貴陽的年平均霧日達8.5天,主要出現在仲秋到隆冬時段(10月到次年1月),以12月最多。

雪:雪是天空中飄落的白色結晶體,是天空中的水蒸氣冷至攝氏零度以下凝結而成,雪是大氣固體降水中最為廣泛、最普遍、最主要的形式。雪花很輕,單個的雪花只有0.2~0.5克,雖然它們形態各異、奇妙萬千,但都是有規律的六角形。貴陽年平均降雪日數為11.3天,主要集中在冬季(12月-2月),以1月降雪日達最多為5.1天。

凍雨:凍雨由過冷卻水滴組成的,當雨滴降落時,與溫度低於0℃的物體碰撞立即凍結的雨稱為凍雨。貴州是我國出現凍雨最多的地區,貴陽的凍雨主要出現在冬季,冬季凍雨日數佔全年凍雨總日數的90%以上,歷史上凍雨的初日出現在11月中旬,終日出現在3月下旬。

霜凍:霜凍是溫暖季節中日平均氣溫在0℃以上時,在土地表面、植物表面及近地面空氣層發生短時間溫度降低到0℃或0℃以下的現象。發生霜凍的時候,可以有霜﹙白色的凍結物﹑也稱白霜﹚,也可以沒有霜,一般是以地面溫度≤0℃作為霜凍的標準。貴陽的霜凍從10月到3月都有出現,11到1月最為集中,12月份是霜凍出現最多的月份。

3、災害性天氣服務

在上述列舉的天氣現象中,很多都具有一定的危害性,氣象部門將根據其危害程度及時發佈氣象災害預警信號。

為了規範氣象災害預警信號發佈與傳播,防禦和減輕氣象災害,保護國家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2007年6月11日中國氣象局局務會審議通過了《氣象災害預警信號發佈與傳播辦法》。

本辦法所稱氣象災害預警信號(以下簡稱預警信號),是指各級氣象主管機構所屬的氣象臺站向社會公眾發佈的預警信息,預警信號由名稱、圖標、標準和防禦指南組成,分為颱風、暴雨、暴雪、寒潮、大風、沙塵暴、高溫、乾旱、雷電、冰雹、霜凍、大霧、霾、道路結冰等14類氣象災害,依據氣象災害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緊急程度和發展態勢,來確定預警信號級別,一般劃分為四級:Ⅳ級(一般)、Ⅲ級(較重)、Ⅱ級(嚴重)、Ⅰ級(特別嚴重),依次用藍色、黃色、橙色和紅色表示,同時以中英文標識,根據不同種類氣象災害的特徵、預警能力等,確定不同種類氣象災害的預警信號級別。各級氣象主管機構所屬的氣象臺站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固定網、移動網、因特網、電子顯示裝置等媒體手段及時向社會發布預警信號,並根據天氣變化情況,及時更新或者解除預警信號,同時通報本級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防災減災機構。(來源:貴州省氣象學會秘書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