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4 俗語:進九冷,出九熱;進九熱,出九冷,今年有沒有倒春寒

俗語:進九冷,出九熱;進九熱,出九冷,今年有沒有倒春寒?

百業農為本,民以食為天。在任何時代滿足人們的飲食需求都是至關重要的事情,所以在古代農業是關係一個國家盛衰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古時候也有了“士農工商”四個等級的排名,從事農業耕作的人在工匠和從商之前。

在古時候農耕可不是一件易事,當時人們沒想現在社會先進的技術和設備。一沒有農藥,對於田間地頭的雜草和害蟲全靠人力清除;二是沒有先進的機械設備,從播種到收割全靠人力;三是沒有天氣預報,人們全靠自己的經驗去判斷。

俗語:進九冷,出九熱;進九熱,出九冷,今年有沒有倒春寒

關於這第三點在老農中間有一句俗語,這句俗語對於古代的人們是判斷氣溫重要依據之一,這句俗語是這樣說的:“進九冷,出九熱;進九熱,出九冷”。在給大家介紹這個俗語之前,小編要先給大家普及一個小知識,那就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數九。

俗語:進九冷,出九熱;進九熱,出九冷,今年有沒有倒春寒

數九是中國的一項傳統,不只是在農業生產中使用,也更是深入到每一個人的生活中。數九從每年的冬至開始數,以九天為週期開始計算九次,當數完之後人們就認為春天到了。

這項習俗的產生還是取決於古代當時獨特的社會因素,在古時候生產力落後,對於一些的煤礦都沒有開採使用的能力,人們取暖都靠木頭或者木炭,所以貧窮人家很少會有取暖設備,冬季就被人們看作是一場漫長的折磨。

俗語:進九冷,出九熱;進九熱,出九冷,今年有沒有倒春寒

九這個數字在古代有著特殊的涵義,被人們賦予了最長、最多的含義,所以數“九個九”就被認為是最大的數字,所以人們就認為這麼長的日子都過去了,春天肯定來了。

我們在文章開頭介紹那句俗語就是與數九有關,“進九”就是人們剛開始數九的那幾天,“出九”自然就是結束數九的那幾天。

俗語:進九冷,出九熱;進九熱,出九冷,今年有沒有倒春寒

這句俗語的意思就是說:今年的冬至附近幾天比較寒冷,那麼明年春天就會十分的溫暖;如果今年的冬至很暖和,那麼明年春天就與之相反,就會出現倒春寒的情況,變得十分的寒冷。

小編的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我相信二零一八年的寒冬給人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如果按照這句俗語所說的定律來看,二零一九年的春天應該是一個溫暖的春天。

俗語:進九冷,出九熱;進九熱,出九冷,今年有沒有倒春寒

但是依靠這句俗語來判斷氣溫畢竟有很大的侷限性,在準確性上還是差的很多,畢竟俗語有著地域的侷限性,而且全球整體的自然環境也發生了改變。所以大家要知道二零一九年春天的氣溫如何,還是以我們的天氣預報為準。

其實除了這句俗語之外,在我們的傳統文化中還有著許多的與之類似的俗語,如果大家有知道的,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