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3 有人在3平米的店里卖了33年凉拌菜

夏夜,溜达去老小区里吃串串,水果摊儿上闪着旧旧的光,小卖部里粗笨的电视发出浑沌的声响,边吃边听老板闲聊这个小区。

他如数家珍的说,这个楼是70年代修的,前面那个楼是80年代修,后面满墙的爬山虎巴适得很啊,里头还有家拌菜,比我年纪还大。

有人在3平米的店里卖了33年凉拌菜

我目测他30来岁,比他还大?便立马记下名字,决定去尝尝。

隔日,日头快到顶了,梧桐树下斑斑驳驳,前面一中年大妈正牵着孙女儿晃晃悠悠的走着“喊张婆婆好”“喊王叔叔”,百米长的路,都在寒暄的中走完。

有人在3平米的店里卖了33年凉拌菜

有人在3平米的店里卖了33年凉拌菜

到了路口被茶铺前的一大爷截住,大爷递来一只知了,黑疙瘩一坨,小孙女儿不敢接,大妈接过来让小孙女儿说,谢谢,拉着继续往前走了。

有人在3平米的店里卖了33年凉拌菜

有人在3平米的店里卖了33年凉拌菜

整个小区的人好像都是熟识,“哟,今天寡吃丝瓜嗦”“还不回去弄饭?”。

拐个弯到了一片低矮的瓦房,就是这儿了,荒废已久的半条街上,有一家唯一还开着的小铺。

人不算多两三个,三四个,没有断过。

有人在3平米的店里卖了33年凉拌菜

有人在3平米的店里卖了33年凉拌菜

排在第一个的阿姨头发花白,她要了兔丁,老板周姐问,儿子回来了哇。

阿姨点头。

话间,周姐麻利的撩开面前的纱布,从搪瓷大盘中铲了一勺兔丁,放入一杆小秤上一秤,再倒入一个大瓢中,盐、味精、鸡精、花椒、红油.....

十来种调料也就3、5秒的时间均匀的放好,左手的臂力和右手的腕力打配合,大瓢被刮得哗哗响,乳白的兔丁变得棕红发亮。

有人在3平米的店里卖了33年凉拌菜

有人在3平米的店里卖了33年凉拌菜

有人在3平米的店里卖了33年凉拌菜

周姐转身在绿色的老式冰箱上抓了一把葱,顿了一下,转头问,还是多要葱头儿嘛。

得到大妈的肯定,她又多抓了一些葱头,最后舀了两勺花生米,兔丁才算拌好了。

这时队伍前面突然横叉入一位大妈,壮硕的身材把棉绸挂在都撑圆了,蓬松的头发和拖鞋像刚从楼上下来,她直插入人并不多的队伍递了张10块,我先把钱给了,要去前买馒头。

声音和气势都不容一点反驳。

有人在3平米的店里卖了33年凉拌菜

队伍中大家都没吭声,等她回来,队伍已经散了。一少年正骑车来,要了半斤牛肉加肺片,一份拌素菜。

大妈,你新妈是不是又跑了?

周姐,那妹妹呢?

少年,跟到我和老汉儿。

大妈,新妈是不是又嫁了。

少年,嫁到遂宁了。

那又生没有呢?

之前怀了,还是双胞胎,打了,我外婆不同意。现在又有了。

周姐,那你又要当哥哥了?

大妈,你是要当舅子了。

少年,舅子是啥子意思?

大妈大笑,舅子都不晓得嗦,真嘞是个瓜娃子!

瓜娃子三个字声调陡升,在她转身时说出,得意的像赚到了今日的菜钱。

等少年一走,后面来的胖阿姨接上了这个龙门阵,他还是惨哦。

周姐,他都16岁了。

怪不得,他成人的面孔和嗓音与他脚上的彩色童鞋、7、8岁少年的个字显得极不相称。

有人在3平米的店里卖了33年凉拌菜

等人稀稀拉拉走完,我点了一份牛肉拌肚片、一份耳片、一份不辣的素菜,和周姐聊起来。

周姐年龄不详,看来起来50岁上下,80年代从重庆到成都在饭馆里打工,认识了丈夫老熊,不甘打工的她和老公一起开了这个小摊儿,在厂区里卖拌菜。

有人在3平米的店里卖了33年凉拌菜

从1985年卖到了现在,整整33年。

从几分钱一份,卖到了现在几十块一斤。

前10年是在厂区主干道上买,20多年前才搬到这排小铺子,周姐说,见证了这个厂区从兴旺到衰败,见证了很多客人恋爱、结婚、生子。

有人在3平米的店里卖了33年凉拌菜

以摊子前的长队排很长,排一个多小时很正常,她负责拌,老熊负责收钱、套口袋。

现在很多人都搬走了,旁边租碟子的、补衣服的小摊儿也早就关门了,只剩她了。

小区里剩下也都是老人和租客,老人们牙口不好买的少,只有逢年过节儿女回来了,会买一些。

有人在3平米的店里卖了33年凉拌菜

有人在3平米的店里卖了33年凉拌菜

有人在3平米的店里卖了33年凉拌菜

顾客越来越少了,干了几十年老熊也早已厌倦,前几年就让自己退休了,只有周姐还在坚持,舍不得,丢不下。

33年来,周姐除了90年生女儿的时候坐月子和前年胃息肉住院5天,其它时候从无休息。

怀女儿的时候都上午还在切菜,下午就去医院了。周姐说,结果晚上才生的,早知道我下午卖完再去。

每天周姐从早上9点半开门,买到下午2点休息,休息1小时把下午要卖的菜拉来,3点卖到晚上9点半。

风雨无阻,没有节假日也没有周末,就在这个3平方米的小店里干了33年。

有人在3平米的店里卖了33年凉拌菜

有人在3平米的店里卖了33年凉拌菜

有人在3平米的店里卖了33年凉拌菜

有人在3平米的店里卖了33年凉拌菜

有人在3平米的店里卖了33年凉拌菜

<< 滑动查看周姐的拌菜 >>

这个店就像刚好为周姐修的,3平方米,放了一台老旧的冰箱,再摆上10来样菜,一个小小的电风扇,就容不下第二个人了。

豌豆绿的冰箱,看起来就有些年头了。

周姐说,33年冰箱都用烂好几个了,这个对面楼上的住户几年前换新冰箱,她就把这个旧的收了,用了好几年了还很好,就是每周都要除冰这点很麻烦。

周姐的家其实就在小铺子的对面,但她在附近租了一个房子,方便洗菜炼油,周围邻居都是老年人,心思细腻的周姐说,怕辣椒呛到他们。

在门口还有一个老式的圆板凳,上面有个小小的电风扇,中间放了盘蚊香,很窝心,怕排队的人热,怕被客人被蚊子叮。

有人在3平米的店里卖了33年凉拌菜

跟周姐闲聊完,发现她没有一点儿重庆女人的泼辣,极其温和,连声音都被风扇吹得很轻。

她说再干几年她也就不干了,腱鞘炎疼得厉害,手上天天都得贴膏药。

有人在3平米的店里卖了33年凉拌菜

我领着菜从小区缓缓往外走,远处的高楼像是海市蜃楼,郁郁蒸蒸散发着水汽的植物,可以彼此揶揄的一份熟稔,让这里像是个与世隔绝的老城。

有人在3平米的店里卖了33年凉拌菜

有人在3平米的店里卖了33年凉拌菜

有人在3平米的店里卖了33年凉拌菜


分享到:


相關文章: